漢字的魔方: 中國古典詩歌語言學札記
作者 | 葛兆光 |
---|---|
出版社 | 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漢字的魔方: 中國古典詩歌語言學札記:作者以非凡的氣魄、輕鬆的筆調,與讀者一同縱情於中外古今名家的研究成果,對中國詩進行多維的思考。在探討過程中,他成功地構築了自 |
作者 | 葛兆光 |
---|---|
出版社 | 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漢字的魔方: 中國古典詩歌語言學札記:作者以非凡的氣魄、輕鬆的筆調,與讀者一同縱情於中外古今名家的研究成果,對中國詩進行多維的思考。在探討過程中,他成功地構築了自 |
內容簡介 作者以非凡的氣魄、輕鬆的筆調,與讀者一同縱情於中外古今名家的研究成果,對中國詩進行多維的思考。在探討過程中,他成功地構築了自己獨特的詩學體系。最後令人信服地指出:中國詩—— 一個美麗的魅境,正是由每個漢字在一定的框架中,像魔方似的不斷組合而成的。本書是古典文學研究界最早採用語言的眼光看待古典詩歌的著作之一。作者提出,“‘漢詩是漢字寫成的’是重新理解古典詩歌尤其是特別凸顯中國詩特色的近體詩的關鍵”。因此,作者不是對一篇一首的詩詞進行微觀的分析,而是從宏觀的語言體系的角度,對於古典詩歌在特定歷史時期的整體風貌和動態發展作出把握。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葛兆光,福建福州人,1950年生。北京大學研究生畢業,曾任清華大學教授,現為上海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及歷史系特聘資深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中國宗教、思想和文化史。主要著作有《禪宗與中國文化》(1986)、《道教與中國文化》( 1 9 8 7 )、《 中 國 思 想 史 》( 兩 卷 本 ,1998,2000)、《增訂本中國禪思想史——從六世紀到十世紀》(1995,2006)、《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2011)、《想象異域—— 讀李朝朝鮮漢文燕行文獻札記》(2014)等。曾獲第一屆「中國圖書獎」(1988)、第一屆「長江讀書獎」(2000)、第一屆Princeton Global Scholar(2009)、第三屆 Paju Book Award(韓國,2014)、第26屆「亞洲·太平洋」大獎(日本,2014)等。
產品目錄 序 iii第一章 背景與意義—中國古典詩歌研究中一個傳統方法的反省 001 一、「背景分析」:真是一把萬能鑰匙嗎 005 二、背景批評的難題與困境 012 三、批評的傳統:以歷史的背景曲解詩歌的意義 020 四、詩歌:是自給自足的文學文本,還是依賴背景支撐的歷史文本 028第二章 語言與印象—中國古典詩歌語言批評中的一個難題 034 一、難題:語言與印象的糾纏 034 二、實例分析:從語義到語音 041 三、還是難題:詩歌語言批評怎麼辦 055第三章 意脈與語序—中國古典詩歌中思維與語言的分合 062 一、詩的語序:老話題的新詮釋 064 二、陌生化:意脈與語序的分離及詩歌語言的形成 077 三、埋沒意緒:意脈與語序分離的意義 087第四章 論格律—中國古典詩歌語言結構的分析 103 一、語音序列:從永明體到律絕體 106 二、意義結構:對偶的空間效應 124 三、句型規範:詩歌整體結構的選擇 144 四、小結:人心與天道的同律搏動 156第五章 論典故—中國古典詩歌特殊語詞的分析之一 160 一、密碼破譯:作者與讀者的文化對應關係 163 二、典故與詩的視境:中斷與連續 171 三、用典方式:表達意義與傳遞感受 179 四、典故註釋:對「動機史」的闡釋 189第六章 論虛字—中國古典詩歌特殊語詞的分析之二 195 一、「自」字的分析:「轉從虛字出力」 198 二、虛字的意味:傳遞感受與曲折意思 204 三、「意思中再加意思」 209 四、唐宋詩之間:虛字與以文為詩的風氣 214第七章 論詩眼—中國古典詩歌特殊語詞的分析之三 220 一、從無眼到有眼:「詩眼」的形成過程 221 二、詩眼的意義:給物理情狀以情感色彩 228 三、詩眼消解與篇法、句法與字法 237第八章 從宋詩到白話詩—詩歌語言的再度演變 242 一、以文為詩:從唐詩到宋詩 244 二、以白話為詩:20 世紀初的詩體革命 262 三、宋詩與白話詩:一種共同的詩歌觀念導致的語言革命 270 四、巧思與機智:走向精緻化的白話詩 278附錄 語言學批評的前景與困境—讀高友工、梅祖麟著《唐詩的魅力》 2912007 年版序 3042016 年版序 307後記1990 年版後記 3081998 年修訂版後記 310
書名 / | 漢字的魔方: 中國古典詩歌語言學札記 |
---|---|
作者 / | 葛兆光 |
簡介 / | 漢字的魔方: 中國古典詩歌語言學札記:作者以非凡的氣魄、輕鬆的筆調,與讀者一同縱情於中外古今名家的研究成果,對中國詩進行多維的思考。在探討過程中,他成功地構築了自 |
出版社 / | 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622311282 |
ISBN10 / | |
EAN / | 9789622311282 |
誠品26碼 / | 2682558541006 |
頁數 / | 320 |
裝訂 / | S:軟精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3x14 |
級別 / | N:無 |
提供維修 / | 無 |
自序 : 序:
宋人蔣捷詞中說,到了老年兩鬢斑白時再聽雨聲,
和少年聽雨、壯年聽雨的心情很不一樣,我很有同感。據
說,好些人年輕時都愛文學,我也不例外,當年寫過小說
寫過劇本,大學畢業後也曾經對古典文學很有興趣,居然
一連出版過四本文學論著,就是《古詩文要籍敘錄》《想
象力的世界》《唐詩選註》和這本《漢字的魔方》,可是,
很快我就從文學轉到史學,差不多三十年再也沒有回頭。
最終沒有走上文學研究之路,現在想來是必然。
1980 年代末,自覺對文學閱讀還有感覺,對新文學理論
也有興趣。那時,對傳統古典文學研究者凡講詩歌藝術,
總是憑着印象談感受很不滿,覺得不僅和詩歌隔了一層,
而且越俎代庖很像「嚼飯與人」,更對這種研究忽略中國
詩的漢字特性相當有意見,所以寫了這麼一本書。原來香港
中華書局 1989 年初版中有,而後來修訂本中被我刪去的,
就有一小節叫「漢詩是漢字寫成的」,其實就是當初撰寫本
書的初衷。那時候,我曾設想從漢字這個基礎上,重新建
立一套可靠也可用的古典中國詩歌閱讀和分析方法。
那是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末。那個時代,我似乎和
很多朋友一樣,心太大,膽也太大,隨着時代變化領略了
世道滄桑,所以從 1990 年起,我很少再碰文學。一方面
有了自知之明,自己缺乏天馬行空的想像、細緻入微的觀
察和體貼同情的體驗,早就不再做文學夢;另一方面隨着
九十年代中國情勢的變化,少了一些文學的激盪感懷,多
了一點對傳統與現實的理性認知,也許就是這個緣故,讓
我更容易走上歷史學的道路。
不過,回看三十多年前這本小書,倒也不像揚雄那樣
「悔其少作」,畢竟下過功夫,也用過心思。過去出版過
本書初版的香港中華書局,願意再次出版它,讓我覺得很
榮幸也很高興。想到這本書三十多年的歷史,我既要感謝
現在的香港中華書局,也要感謝當年的香港中華書局,特
別是讓我想起多年未見的鍾潔雄女士和危丁明先生。
是為序。
最佳賣點 : 另闢蹊徑:從語言角度重讀中國古典詩歌
歷久常新:歷時30年影響至今未衰
專業經典:葛兆光傾力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