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圖解 古人如何過好這一生: 在歷史的大風大浪中, 小人物如何在逆境中求生存 | 誠品線上

漫畫圖解 古人如何過好這一生: 在歷史的大風大浪中, 小人物如何在逆境中求生存

作者 鏟史官
出版社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漫畫圖解 古人如何過好這一生: 在歷史的大風大浪中, 小人物如何在逆境中求生存:本書從出土竹簡、文人筆記,以及地方志中爬梳史料,精選14個歷史人物,以漫畫圖解的方式,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在歷史的驚濤駭浪中,看小人物如何在變幻莫測的時代裡逆風生存!王侯將相高居廟堂,小人物隱身江湖,如何過好波譎雲詭的一生?任何一個時代,都有無數身處夾縫的平凡人物,他們沒有創造出流傳後世的豐功偉業,卻依然有著複雜豐富的人生經歷……征戰、流浪、尋親、要飯、復仇、謀反,14個名不見經傳的人物,用他們精彩的人生境遇,呈現給你真實的歷史!‧兩千多年前,秦國士兵兩兄弟黑夫與驚,遠赴楚國征戰,希望博得軍功,衣錦還鄉,改善貧困的家境,達到階級躍升的目的……‧生在盛唐,長在豪門的「官N代」杜環,本想從軍混個打勝仗的資歷,卻不幸戰敗成為俘虜,被迫流浪到非洲十幾年……‧明洪武年間,山西農民姚小五在婚後生下三個兒女,卻被軍爺豪橫奪妻,他將官司打到首都應天府,鬧到了皇帝朱元璋眼下……本書從出土竹簡、文人筆記,以及地方志中爬梳史料,精選14個歷史人物,以漫畫圖解的方式,呈現他們生命中的喜怒哀樂與命運起伏,映照出歷史不為人知的另一面貌。本書特色:‧擁有百萬粉絲的鏟史官重磅新作,超過600幅趣味漫畫,帶你輕鬆讀歷史‧從小人物悲喜交錯的一生,看他們如何突破逆境活下來‧顯微鏡下的古人生活史,以漫畫再現平凡百姓的日用行常、酸甜苦辣和人生軌跡漫畫圖解‧輕鬆有趣‧處處有梗,笑中帶淚,讓你讀史不再枯燥乏味,還能增進你的文化涵養!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鏟史官致力於用二次元漫畫和風趣幽默的現代語言,傳播中華傳統歷史文化。主張內容創作通俗而不低俗,趣味而有營養,外表戲謔不正經,內心熱血要有底線。全網粉絲超過百萬,微信公眾號漫畫閱讀量屢破十萬,團隊創作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系列漫畫深受廣大網友和媒體的喜愛。已出版的歷史漫畫書有:《漫畫中國史》、《三國心靈史》、《權力臉譜》、《帝國征途》、《千年維新》、《帝國失格》、《拍案驚奇》等。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黑夫與驚】家書抵萬金:兩千多年前秦國士兵的征戰生活【郭解】睚眥必報,快意恩仇:西漢遊俠的黑白人生【杜環】他為大唐而戰,卻被命運流放到非洲【徐元慶】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古人如何處理血親復仇?【宋慈】願聆白骨訴傷悲:《洗冤集錄》背後的法醫鼻祖【姚小五】去胡風,再造華夏:時代風暴下的愛情保衛戰【楊生財】沒有監視器的年代,知縣如何智擒人口販子【黃讓】土匪不能不剿,掘墳之仇不可不報【沈煉】文武雙全,力鬥嚴嵩:埋骨荒外的錦衣衛鬥士【潘天成】親人離散,流落他鄉:一個普通少年的尋親路【曾靜】反清大罪的反轉:雍正放過了他,乾隆卻容不了他【巨成】「叫魂」風波:要飯和尚怎樣變身朝廷要犯【李子相】清朝版《隱祕的角落》;官府如何處理未成年人犯罪【王樹汶】小小縣城關係網,竟能製造出驚天冤案

商品規格

書名 / 漫畫圖解 古人如何過好這一生: 在歷史的大風大浪中, 小人物如何在逆境中求生存
作者 / 鏟史官
簡介 / 漫畫圖解 古人如何過好這一生: 在歷史的大風大浪中, 小人物如何在逆境中求生存:本書從出土竹簡、文人筆記,以及地方志中爬梳史料,精選14個歷史人物,以漫畫圖解的方式,
出版社 /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7752234
ISBN10 /
EAN / 9786267752234
誠品26碼 / 2682972963002
頁數 / 392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2.3
級別 / N:無
重量(g) / 470

試閱文字

內文 : 【杜環】他為大唐而戰,卻被命運流放到非洲(節錄)

跨國旅行對現代人來講,只是花點錢的事。但在古代,遠渡重洋後能活著回來的,都永垂不朽了。比如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岸就在歷史上留下了一筆。
  其實,在鄭和出發之前約七百年,就有中國人遠赴非洲了。這位不太出名的旅者叫杜環,出身於京兆杜氏。正是這趟旅行,讓他與那些大老族親一樣名垂青史。
  不過,在這趟為期十一年的旅行中,杜環一開始就被回家的念頭折磨著,因為他是被人抓過去的。在大唐天寶十年(751)的怛羅斯之戰中,他不幸被大食人俘虜。
  怛羅斯,是西域小邦石國(在今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干一帶)的一座城池,即現今哈薩克的塔拉茲市,與長安的直線距離有三千三百多公里。
  大食,則是當時的阿拉伯帝國。
  現今的二十多個阿拉伯國家,都遠在非洲和西亞。但當年的大食是一個遼闊統一的帝國,與大唐只隔了幾個西域國家。初唐時,大食東進,西域諸國害怕,抱住大唐的大腿。大唐也樂於收下這群小弟。
  幾十年來,大唐多是「嘴炮」支援,而大食的進攻卻是真刀真槍,不少小弟撐不住「跪」了。唐玄宗正發愁時,機會來了,大食出現了內亂!黑衣大食正忙著推翻白衣大食,而位於唐附近的小邦石國,也政局不穩。
  天寶十年,唐玄宗遣安西軍西征石國。杜環就在這支隊伍裡,作為「官N代」,杜家在軍界頗有人脈:叔祖父杜希望,曾任隴右節度使,是很多西北宿將的老上級。
安西軍將領高仙芝,曾遠征小勃律(在今喀什米爾吉爾吉特)、奇襲羯師(在今巴基斯坦北部),一年前又活捉了石國國王,此次西征,理應輕車熟路。對杜環而言,跟著常勝將軍「混人頭」,應該是萬無一失的。
  高仙芝率領隊伍長途奔襲,深入敵境七百餘里,最後在怛羅斯與大食軍隊遭遇。雙方激戰五天,最終唐軍戰敗。據《舊唐書》記載,此戰唐軍只有幾千人倖存,大批唐軍被大食軍俘虜,被迫踏上西行之路。據《經行記》可知,杜環也在其中,此時,他大概是一名價值六百第納爾(阿拉伯帝國第一種用文字做錢文的硬幣)的奴隸。
  在大食東方軍團的押解下,戰俘們從石國前往寧遠國(今烏茲別克的費爾干納地區)。在怛羅斯之役中,寧遠國人曾與唐軍並肩作戰,這自然招致了大食的報復。
  作為昔日的大唐將士,杜環此時能做的,卻只有動動筆,述說唐人在這裡曾經的歡歌與榮耀。
  離開寧遠後, 戰俘們穿過現今的烏茲別克,渡過阿姆河,輾轉前往大食東方(呼羅珊)總督的駐地木鹿(今土庫曼馬雷市),並滯留於此。這與百年前玄奘西行的路線有所重疊。
  只是玄奘弘法西域的願望,此時已成泡影。大食人早已焚毀了康國(在今烏茲別克的撒馬爾罕一帶)的佛寺。
  杜環行經時,康國的祆祠和木鹿的佛寺尚存,但大唐的戰敗,已經為祆教和佛教在西域諸國的消亡埋下伏筆。(未完)

編後語
  讓杜環名載史冊的怛羅斯之戰,是網路上的熱門話題。不同於被大唐輕鬆按在地上「摩擦」的古印度,地跨歐亞非的大食──阿拉伯帝國,是中國戰爭史上少有的強悍對手。
  阿拉伯人原本是不起眼的角色。他們出身於散居阿拉伯半島大漠的遊牧部族,生活在羅馬、波斯等大帝國的陰影下,如沙塵般卑微。但西元七世紀上半葉,在新興宗教的感召下,這些沙塵竟匯聚起遮天蔽日的風暴,席捲了從西班牙到印度西部的廣闊天地,史稱「大征服」。
  在「大征服」的風暴中,波斯帝國轟然倒塌,中亞從此暴露在阿拉伯人的刀鋒前;而與此同時,天下初定的大唐,為應對來自北方草原的威脅,也在向西域拓展勢力。
  到高宗年間,雙方在中亞的碰撞,已不可避免。永徽二年(651),大食首次遣使赴唐;大概同一時期,唐朝開始支持波斯復國運動。唐、食雙方初接觸,即拉開對抗的序幕。
  這場對抗拉鋸百年,並不輕鬆:唐軍將士贏得過逾越蔥嶺(帕米爾高原)、耀兵異域的榮耀,也品嚐過折戟黃沙的苦痛。天寶十年的怛羅斯之戰,為這場對峙劃上了一個並不美好的休止符:此戰之後四年,安史之亂爆發,大唐再也無力爭雄西域,將士百年浴血犧牲的成果,化為烏有。而杜環,正是這群犧牲者中的一分子。
  相較於埋骨沙場、無聞於史冊的無數士卒,杜環無疑是幸運的。這要感謝他有力的堂叔、大唐名相杜佑。在《通典》中,杜佑這樣記載:族子環隨鎮西節度使高仙芝西征,天寶十載至西海,寶應初,因賈商船舶自廣州而回,著《經行記》。(杜佑《通典.邊防七》)
  《通典》中不多的記載,以及杜氏家族的史料,足以為我們勾勒出杜環的半生。他的家族—京兆杜氏,是漢代以來著名的門閥世族,有「城南韋杜,去天尺五」之說,西晉滅吳名將杜預、唐初名相杜如晦,大詩人杜甫、杜牧,都出自這個家族。杜佑的父親、杜環的叔祖父杜希望,曾任隴右節度使,後來的名將王忠嗣、哥舒翰等,都曾是杜希望的下級。杜希望「行義每揮金」,為杜氏家族累積官場人脈,以此推之,西北軍界中應該有他的人際網絡,這也有可能是杜環從軍赴西域的緣由。
  怛羅斯之戰爆發時,杜佑年僅十七歲。按唐制,二十一歲才可參軍,由此推斷,杜環應該比他的叔叔大一些。關於杜環西行路程的細節,學者們仍存在爭議,分歧主要集中在他離開巴格達後的路線,以及他最遠抵達了非洲何地,目前有馬利、衣索比亞等多種說法。本文參考學者宋峴《杜環遊歷大食國之路線考》一文,採納杜環抵達突尼斯附近一說。
  《經行記》僅有關於西方各國風土人情的千餘字被輯錄在杜佑的《通典》中,其他內容已湮滅無聞,岑仲勉先生認為此乃「天壤間一恨事」。所幸,即便在這千餘字中,我們也能感受到近一千三百年前的一位士兵孤身赴異域的孤獨感。在大食的一座都會(宋峴先生考證為建設中的巴格達),杜環遇到四位同胞,並記錄了他們的姓名:綾絹機杼,金銀匠、畫匠、漢匠起作畫者,京兆人樊淑、劉泚;織絡者,河東人樂、呂禮。(杜佑《通典.邊防九》引杜環《經行記》)
  那個通信不便的年代,在遙遠的巴格達,聽到熟悉的語言時,不知杜環的內心會湧動起怎樣的漣漪。阿拉伯史料則永遠記住了另一群中國工人:造紙匠。
  在怛羅斯被俘的唐軍士兵,於康國建造了阿拉伯人記載中的首家造紙廠。憑藉輕便、廉價、耐用、可防篡改的特性中國紙將西方的羊皮紙和莎草紙送進了博物館,掀起一場悄無聲息的革命:讀寫不再是貴族階層的專利。當中國紙第一次出現在歐洲時,在羊皮紙上抄《聖經》的時代,已注定走向終結;而書寫載體向大眾的推廣,注定將加快歷史車輪旋轉的速度。
  帝國爭雄的霸業,或許總會褪色;而文明與技術的力量,以及其承載的情感,則更加持久。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在歷史的驚濤駭浪中,看小人物如何在變幻莫測的時代裡逆風生存!
征戰、流浪、尋親、要飯、復仇、謀反,14個名不見經傳的人物,用他們精彩的人生境遇,呈現給你真實的歷史!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