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傳說: 從羽翼到寓意, 鳥的神話、象徵、生態奧祕與人類千年想像 | 誠品線上

Birds: Myth, Lore and Legend

作者 Rachel Warren Chadd/ Marianne Taylor
出版社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鳥類傳說: 從羽翼到寓意, 鳥的神話、象徵、生態奧祕與人類千年想像:完美融合自然、科學與文化歷史,搭配豐富攝影與藝術插圖,呈現人類與這些擁有恐龍血統的羽毛生物之間深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傳說與知識巧妙交織,各種鳥事,有圖為證。貓頭鷹象徵智慧,觀鳥帶來新生;鶴寓意恆久忠誠,鴛鴦訴說婚姻美滿;蜂鳥是戰神的化身,笑翠鳥的笑聲喚醒諸神;教堂尖塔上常見公雞佇立守望……鳥類為何承載了如此豐富多樣的情感?被寄託人性的想望,甚至神性的光芒?完美融合自然、科學與文化歷史,搭配豐富攝影與藝術插圖,以輕快節奏與嶄新視角,帶你走入鳥類的奇幻世界。遊隼、夜鶯、知更鳥、燕子、雲雀、天堂鳥、奇異鳥……本書集結八十餘種來自世界各地的鳥類傳說、神話、寓言與生態特徵,呈現人類與這些擁有恐龍血統的羽毛生物之間深厚的古老連結,除了作為糧食、藥材、生活用品的材料與日常裝飾,鳥類的行為、聲音與外貌,又是如何深深融入我們的文化當中,激發出各種精彩的故事、迷信與象徵,並在信仰、繪畫、文學與舞蹈中留下美麗印記。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瑞秋•華倫•查德(Rachel Warren Chadd)記者兼編輯,對神話傳說懷有濃厚興趣,涉獵主題包括紐約曼哈頓居民飼養的奇異寵物(如羊駝和獅子),以及加勒比海部分社群流傳的祕密儀式「Santería」。瑪麗安•泰勒(Marianne Taylor)來自英國肯特郡的賞鳥人、蜻蜓探索者與哺乳動物觀察者。撰寫多本自然歷史書籍,包括《RSPB英國猛禽圖鑑》(RSPB British Birds of Prey)、《野兔之路》(The Way of the Hare)、《蜻蜓之舞》(Dragonflight)和《蝙蝠:全物種插圖指南》(Bats: An illustrated guide to all species)。【譯者簡介】顏冠睿自由口筆譯者,臺灣師範大學翻譯所博士生、會議口譯組碩士畢業。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鳥類的奇幻世界第一部 鳥類與我們鴨子麻鷺蒼鷺鸛鳥【寓言故事中智慧與不智的鳥類】禿鼻鴉杜鵑鶴燕子鶺鴒魚鷹公雞松雞鵪鶉火雞紅鶴啄木鳥【天氣預報家】鷸椋鳥鰹鳥鶇戴勝第二部 神聖之鳥鷹翠鳥鵝【神話與宗教中的蛋】天鵝神鷹鴿子 寒鴉遊隼交嘴雀金翅雀潛鳥夜鶯知更鳥鵜鶘雉科雉雞鸚鵡【藝術中的符號】朱䴉蜂鳥藍鴝第三部 世界各國的迷思笑翠鳥蛇鵜奇異鳥垂蜜鳥三聲夜鷹北美紅雀鶴鴕【穿戴羽毛】松鴉走鵑鴯鶓軍艦鳥響蜜鴷琴鳥反舌鳥王鶲天堂鳥 山雀巨嘴鳥鶺鴒扇尾鶲駝鳥【神話中的鳥類與半鳥類】魁札爾鳥第四部 善與惡禿鷲雲雀海雀雨燕夜鷹鴴【詩意形象】烏鴉喜鵲渡鴉信天翁海燕鷗黃鸝麻雀鸕鶿蟻鴷鷸科杓鷸貓頭鷹鷦鷯烏鶇【探索飛行】圖片來源

商品規格

書名 / 鳥類傳說: 從羽翼到寓意, 鳥的神話、象徵、生態奧祕與人類千年想像
作者 / Rachel Warren Chadd Marianne Taylor
簡介 / 鳥類傳說: 從羽翼到寓意, 鳥的神話、象徵、生態奧祕與人類千年想像:完美融合自然、科學與文化歷史,搭配豐富攝影與藝術插圖,呈現人類與這些擁有恐龍血統的羽毛生物之間深
出版社 /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7714201
ISBN10 /
EAN / 9786267714201
誠品26碼 / 2682924715000
頁數 / 304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6X19X1.9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760

試閱文字

自序 : 鳥類的奇幻世界

傳說中,鸛鳥帶來新生兒;鴿子象徵聖潔;烏鴉被視為邪惡的化身;禿鷲代表貪婪;而老鷹則橫跨四海,是力量的象徵。然而,為何鳥類自古以來便深深吸引著人類?為什麼不同文化中都發展出與鳥相關的神話與傳說,並賦予人性乃至於神力的特質呢?
本書透過數十種鳥類的描寫,探究鳥兒的外觀、叫聲或是行為,以及這些特質如何激發出眾多的故事和信仰。有些故事背景相當直觀;例如,鳥的身體顏色基本上會決定牠們的本質是「善良」(白色)還是「邪惡」(黑色),這種觀念跟基督教中天使與魔鬼的象徵意義不謀而合。同時,像是貓頭鷹或是夜鶯等,這類會發出淒涼叫聲的夜行性鳥類往往會令人聯想到死亡之象。

外表與聲音
南美洲蛇鵜(Anhinga anhinga)因其細長如蛇的脖子而有「蛇鳥」之稱,卻也因此背負了無端的惡名。牠修長的頸部、寬大的翅膀,以及猶如划槳般的奇特尾羽,使牠在飛行時看起來宛如一頭惡龍。同樣地,不同物種的禿鷲都擁有顯眼的皺皮光頭,大大地影響人類看待這種鳥類的想法。
相對而言,孔雀等鳥類的美豔則無庸置疑,人類往往將自身情感投射到動物身上,於是這類華麗鳥類伴有「驕傲」的形象。不論是在冰島還是印尼,神話或民間傳說中都能見到天鵝少女(swan maiden)的身影;而《醜小鴨》則是深受眾人喜愛的蛻變故事。不論是白鶴的優雅舞動,抑或是若粉若緋的紅鶴在熱帶的陽光下閃耀,散發如同鳳凰般的光澤,這些景象自然而然都會激發人類的想像力。
鳥啼聲在人類創意中經常扮演著重要角色,像是大麻鷺(Botaurus stellaris)的低聲鳴叫帶著悲哀與嘆息之感,不禁令人聯想到《舊約》中的「荒涼」景象;英國詩人羅伯特.布朗寧(Robert Browning)則詩意地描寫鶇鳥(Turdus philomelos)的叫聲就像「最初奔放的狂喜」,夜鶯(Luscinia megarhynchos)的鳴唱如同悠揚的歌聲。
雖然鳥叫聲跟人類聲音有些相似,但牠們其實是透過一個叫做鳴管的複雜器官來發聲。這套發聲系統效率極高,即使是嬌小的鷦鷯(Troglodytes troglodytes)也能發出遠超過其體型的響亮之聲,而歐亞雲雀(Alauda arvensis)甚至能連續鳴唱數分鐘不間斷。有些雀鳥還能同時產生兩種旋律,其樂音的層次與精緻度,往往超越人類所創作的任何樂曲。

神力
這些神祕、多變而美麗的鳥類,在許多文化中被視為是與神明交流的橋樑。然而,更關鍵的是牠們的飛行能力,這讓鳥類又更一步昇華為接近天界或是跟神一樣的存在。
有些鳥類,像是鴯鶓(Dromaius novaehollandiae),由於翅膀過短,再加上胸骨上的龍骨太過狹小,無法支撐飛行的力量,因而無法展翅高飛;人們通常認為這些鳥類都是遠古邪惡計謀的犧牲者。
對古人而言,飛行是一種遙不可及的超凡能力,希臘神話中伊卡洛斯(Icarus)的故事正是人類妄想飛天、注定徒勞的典型例子。相較之下,鳥兒作為靈魂的使者,牠們除了能夠翱翔於天際,還能飛越洞穴、石縫等人類無法觸及的地方。
在中國,人們認為鶴能夠將靈魂引向永生;在其他文化中,鳥類也承擔著類似的角色。不論是作為死亡的先兆還是靈魂的使者,這些都是出自人類對於死亡的恐懼,而賦予鳥類的職責。在羅馬,當皇帝駕崩時,人們會放飛一隻老鷹,象徵牠帶走帝王的靈魂;在美洲原住民的信仰中,這個任務則由禿鷲擔任。基督教則以白鴿象徵復活,並以擁有白色羽翼的天使構築其天堂意象。
英國以及其他地方的民間故事經常引用聖經的記載來解釋鳥類的特徵。歐亞鴝(Erithacus rubecula)以及其他鳥類身上的紅色鳥羽是一種仁慈行為的展現,牠們在基督受難時,替他拔除頭上的荊棘而染上鮮血。相較之下,歐亞喜鵲(Pica pica)在世界被大洪水淹沒時,仍然在諾亞的方舟上吱吱喳喳,以及其黑白雙色的羽毛被視為未對耶穌的犧牲表示哀悼,因此受到「詛咒」。

語言與詩詞
鳥類的特性也深深地融入我們的語言當中。鷸鳥(snipe)被追逐時的飛行軌跡蜿蜒曲折,難以瞄準,所以英文中有「sniper」(狙擊手)一詞。貪吃的鰹鳥(gannet)整日無所事事,成天都在吃東西,以累積足夠的脂肪應付日後遷徙,因而「gannet」成為指稱貪得無厭的人的詞語。一群農場裡的母雞能夠和睦共處,是因為每隻雞都明白各自的「啄食順序」(譯按:因此「pecking order」有階級制度、尊卑分級的意思)。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
更重要的是,鳥類常成為詩歌創作的靈感來源,承載從哀傷到歡愉等各種人類情感。儘管這些意象未必反映鳥類本身的精神特質,卻說明牠們在文化中激發出的敬畏與想像。
正如本書所述,鳥類的神話與民間傳說可能經常都是建立在誤解之上,並且充滿人類希望與恐懼的色彩;儘管如此,你會發現遍布世界各地的鳥類故事與信仰十分豐富,體現出數千年來人類對於此一令人驚豔物種的敬意。

試閱文字

內文 : 鴨子
無論是唐老鴨還是達菲鴨,世界各地的人大多認為這些鴨子角色十分滑稽。在2000年初,來自英國的研究團隊走訪了七十個國家,探索引發人類笑聲的祕密,結果鴨子被封為地球上最搞笑的動物。隸屬於赫特福德大學(University of Hertfordshire)的「大笑實驗室」(LaughLab)有一項為期一年的實驗計畫,心理學家暨計畫主持人理查德.維斯曼(Richard Wiseman)表示:「如果你要講的笑話跟動物有關,用鴨子準沒錯。」
這很有可能跟鴨子移動的方式有關,特別是在陸地上走路。綠頭鴨(Anas platyrhynchos)以及其家禽的後裔物種都有大大的蹼狀腳掌,位於身體的後方,走起路來左搖右擺。雌綠頭鴨會發出「嘎嘎」的聲音,這正是卡通鴨子的經典叫聲。同時,綠頭鴨也是典型的「鑽水鴨」,會在淺水的水面覓食。當牠們把尾巴翹起來,頭部潛入水中搜尋泥底的食物和昆蟲時,模樣充滿喜感。
人類已經與鴨子一起生活好幾千年,許多野生鴨類在古埃及時期就已十分常見。大約在五千年前,埃及第一王朝的墓穴圖像便可見野鴨的圖案,其中包含尖尾鴨(Anas acuta)等冬季才會出現的物種被捕入網的樣子。與宴會有關的圖像也顯示,不論是烤鴨還是燉鴨,都是當時人們喜愛的佳餚。

強大的野鴨
然而,對於古代的人來說,鴨子不單單只是食物而已,牠們還是語言系統的一部分。在埃及象形文字中,尖尾鴨的圖像不僅代表這種鳥類本身,也用來表示兩個子音。此外,鴨子的形象還出現在許多古代器物上,特別是與人類美感相關的器物,在這裡,鴨子是生育的象徵,也是性慾的展現。
這種連結大多跟女性用品有關,像是優雅的鴨型化妝挖勺與容器等;雖說如此,雄鴨的生殖能力也同樣備受關注。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在《動物志》(History of Animals)一書中就指出,與多數鳥類不同,雄性野鴨擁有外顯的生殖器官。事實上,南美硬尾鴨(Oxyura vittata,下圖)就擁有非常巨大的陰莖,甚至因此被收錄進金氏世界記錄,其陰莖長度在完全翻出與展開時長達42.5公分,是現存鳥類中最長的。鴨子的馴化在古埃及已有記載,甚至可能更早起源於遠東。中國福建省出土的陶器顯示,早在約四千年前,人們便開始飼養鴨子作為食物來源。這些家鴨最初源自綠頭鴨,但在圈養環境中,由於穀物供應充足,牠們的體型逐漸變大、羽色逐漸變淡,並長出白色羽毛,逐步演化為我們今日所見的家鴨模樣。圈養的北京鴨(Pekin duck)在七週大時即可重達3.2公斤;而成年的野生綠頭鴨的體重很少超過1.4公斤。

忠貞的象徵
在中國,圈養的綠頭鴨常作為食物出現在餐桌上,實用性不言而喻,卻鮮少受到人們的敬重。然而,卻有一種鴨子可以得到人類敬仰的殊榮,那就是鴛鴦(Aix galericulata),一種色彩繽紛的棲鴨。人們相信鴛鴦與伴侶一生相隨、如膠似漆(但牠們其實只有在繁殖季節才保持忠貞),因此成為婚姻幸福的傳統象徵。在西藏、印度與蒙古,瀆鳧(Tadorna ferruginea;譯按:該鳥又名「黃麻鴨」或「赤麻鴨」)同樣象徵著忠誠,佛教徒甚至視其為神聖動物, 僧侶所穿的袈裟顏色就與其羽毛顏色十分相似,皆為橙褐色。
在其他文化中,與鴨子有關的神話與傳說多半與牠們的水上技能有關。「如鴨子划水」便形容事業順遂、得心應手;「水過鴨背」則比喻羞辱或批評毫無作用,這源於鴨子羽毛的防水特性。鴨子會透過尾部基底腺體所分泌的油脂,以及一種稱為「絨羽」的特殊羽毛所產生的細粉來梳理自身鳥羽,這些絨羽的尖端會碎裂成為「粉絨羽」,藉此達到防水的功能。

美洲原住民的信仰
美洲原住民觀察到寬大、扁平的鴨喙特別適合從水中篩選、過濾出細小的植物和動物。在原民族群的創世神話中,鴨子曾經潛入混沌初開的海洋深處,將泥土帶出水面,從而孕育出大地。在約庫特族(Yokuts)的傳說中,鴨子甚至被認為是加州山脈的創造者。在遠古時期一場大洪水過後,大地被海水淹沒,一隻老鷹與一隻烏鴉不斷在一株樹樁周圍盤旋捕魚;某一天,一隻鴨子突然游到牠們身邊,跟著一起捕魚。不過,每當鴨子從水底浮出,牠的身上就會夾帶些許泥沙。
老鷹和烏鴉便開始思考,好奇鴨子能否帶出足夠的泥土,建造出一座島嶼。為了說服鴨子,牠們在樹樁的兩側放置魚作為誘餌,鼓勵鴨子堆積泥土。經過無數日夜的辛勞(以及無數多隻魚作為報酬),鴨子日復一日地潛入水中,終於讓水面逐漸下降。最終,老鷹和烏鴉各自一側的泥土堆疊形成了壯麗的山脈。由老鷹看守的東側山勢高聳,成為今日的內華達山脈;而由烏鴉守護的西側,則化為加州的海岸山脈。

良善的力量
綜觀歷史,鴨子的形象大多是溫和無害的,只有一個明顯例外。十三世紀,荷蘭菲士蘭省(Friesland)的斯特丁格人民(Stedinger)起身反抗周遭德國勢力的壓迫,教宗額我略九世(Pope Gregory IX)寫信斥責這些反叛者,指控他們崇拜魔鬼阿斯摩太(Asmodi),聲稱阿斯摩太「有時候會化作天鵝或是鴨子的型態」。斯特丁格人最終遭受血腥鎮壓,但這類指控顯然荒謬至極—將鴨子視為魔鬼的形象,實在讓人難以置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傳說與知識巧妙交織,各種鳥事,有圖為證。
本書集結八十餘種來自世界各地的鳥類傳說、神話、寓言與生態特徵,以輕快節奏與嶄新視角,帶你走入鳥類的奇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