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結構耐震設計 (第3版) | 誠品線上

建築結構耐震設計 (第3版)

作者 張博竣
出版社 文笙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建築結構耐震設計 (第3版):1.臺灣近20年來第1本剖析建築結構耐震設計規範書籍(搭配113年版本耐震規範),強調對於結果的物理解釋,學生必買!2.網羅近20年結構技師、結構高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1.臺灣近20年來第1本剖析建築結構耐震設計規範書籍(搭配113年版本耐震規範),強調對於結果的物理解釋,學生必買!2.網羅近20年結構技師、結構高考、高考一級、簡任…等耐震設計相關考古題並按章節排列,題題皆附詳解,考生必備!3.重要規範條文釋疑搭配ETABS軟體操作,力求理論與實務執行結合,職場必備!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張博竣學歷:國立中興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第1名畢業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結構工程組碩士畢業考試經歷:土木技師及格結構技師及格土木普考及格土木高考及格專長:結構動力學建築結構耐震設計RC、SC、SRC現場施工及標準圖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第一章 緒論名詞基本定義結構耐震性能(seismic performance)強度階級(hierarchy of strength)建築耐震規範的精神容量設計法(Capacity Design Method)結構系統的傳力路徑(Load Path)常見的結構破壞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之目的分析結構受震後之動態特性有哪些方法?何謂反應譜(Reponse Spectrum)?身為結構工程師需有的基本概念建築師與結構技師的關係房屋結構程式(CSI公司軟體)的歷史發展第二章 結構系統的概念設計前言結構系統的選擇結構系統規劃配置原則構件尺寸的合理規劃高層結構系統(High-Rises Building Structural Systems)第三章 基本地震學(Basic Seismology)地震成因地震波規模與震度地面運動特性機率式地震危害度分析第四章 結構動力學基本觀念非彈性結構反應多振態疊加法-線性歷時分析(RHA)多振態反應譜疊加法(RSA)對稱與非對稱結構的振態特性多分量地面運動作用下的最大值反應第五章 反應譜與設計譜單自由度的運動方程式反應量與物理意義反應譜的特性設計譜耐震規範的設計譜(一般工址或近斷層工址)耐震規範的設計譜(臺北盆地微分區及一般震區)垂直向之設計譜加速度係數第六章 建築結構耐震設計觀念簡介耐震設計基本原則(性能目標)現行耐震設計方法之特性現行耐震設計方法之缺陷耐震性能目標設計法概要側推曲線的勁度、強度與韌性耐震能力指標-能量消散觀點第七章 靜力分析的設計地震力前言承受設計地震力Vd下的建築物特性設計地震力參數解說規範規定之建築物間隔及計算方法細說靜力分析的設計地震力 PART1細說靜力分析的設計地震力 PART2剛性建築物上具柔性建築物之地震力計算方式第八章 靜力分析法前言建模考量-撓曲與扭轉勁度、梁柱接頭剛域建模考量-樓版模擬種類建模考量-P-△效應建模考量-土壤彈簧與結構互制效應基面之認定梁柱勁度比、基本振動週期對高振態反應的影響地震力豎向分配建築物地下部分之設計地震力垂直地震力轉為垂直載重意外扭矩傾倒力矩容許層間相對側向位移角與建築物之間隔極限層剪力強度檢核第九章 動力分析法-多振態反應譜疊加法前言動力分析之水平設計譜加速度係數動力分析調整係數總橫力調整動態扭矩與意外扭矩動力分析所需疊加振態數量之決定建築物地下部分設計地震力構件設計要依ELF還是RSA之內力結果為基準?第十章 不規則結構與結構系統設計詳細要求耐震規範律定的平面不規則性結構扭轉不規則凹角性橫膈版不連續性面外之錯位性非平行結構系統耐震規範律定的立面不規則性結構勁度不規則-軟層與極軟層質量不規則立面幾何不規則性抵抗側力的豎向構材立面內不連續強度不連續性-弱層結構系統設計詳細要求(耐震規範第6章)PART1結構系統設計詳細要求(耐震規範第6章)PART2建築物基礎構造設計規範基本觀念第十一章 耐震評估-側推分析前言甚麼是側推分析?美國ATC-40採用的側推分析塑鉸性質補充說明臺灣的耐震詳細評估-側推分析(RC)以側推分析進行新建建築物性能評估之概要第十二章 歷時反應分析耐震規範律定的分析方法概要歷時分析法之輸入地震要求線性歷時分析與非線性歷時分析第十三章 含被動消能系統建築物之設計減震控制-被動消能建築的基本概念與設計理念含被動消能系統建築物之分析方法介紹「耐震規範第10章」-被動消能設計基本原則金屬降伏消能元件摩擦消能元件固態或液態黏彈性元件液態黏滯性消能元件被動調諧質量阻尼器含被動消能系統建築物之設計-等值線性分析非線性分析方法含線性液態黏滯性阻尼器(線性 FVD)建築之設計SDOF增加阻尼比可抑制位移,卻可能使加速度增加MDOF增加阻尼比可抑制位移,卻可能使加速度增加第十四章 基礎隔震建築物設計「耐震規範第9章」-基礎隔震系統介紹隔震結構中的結構動力學增加阻尼比可仰制位移,卻可能使加速度增加隔震系統的設計(等值線性靜力分析)隔震元件-鉛心橡膠支承墊(LRB)隔震元件-摩擦單擺支承隔震元件(FPS)中間層隔震建築之動力特性介紹耐震規範其他應注意的隔震設計要求基礎隔震設計流程(含動力分析)第十五章 參考文獻

商品規格

書名 / 建築結構耐震設計 (第3版)
作者 / 張博竣
簡介 / 建築結構耐震設計 (第3版):1.臺灣近20年來第1本剖析建築結構耐震設計規範書籍(搭配113年版本耐震規範),強調對於結果的物理解釋,學生必買!2.網羅近20年結構技師、結構高
出版社 / 文笙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2972656
ISBN10 /
EAN / 9789862972656
誠品26碼 / 2683000980008
頁數 / 876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9X26X3.5
級別 / N:無
提供維修 /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1.臺灣近20年來第1本剖析建築結構耐震設計規範書籍(搭配113年版本耐震規範),強調對於結果的物理解釋,學生必買!
2.網羅近20年結構技師、結構高考、高考一級、簡任…等耐震設計相關考古題並按章節排列,題題皆附詳解,考生必備!
3.重要規範條文釋疑搭配ETABS軟體操作,力求理論與實務執行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