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nial Administration and Land Reform in East Asia
作者 | 張瑞威/ 松原健太郎/ 許佩賢/ 林欣宜/ 夏思義 (Patrick H. Hase)/ 吳密察/ 林文凱/ 李榮昊/ 科大衛 (David Faure) |
---|---|
出版社 | 五楠圖書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鄉土社會的終結: 東亞地區的殖民管治和土地政策:一田一主的法律框架與現代測量技術,如何影響東亞殖民地的社會結構?從臺灣與香港的土地政策改革,探究東亞鄉土社會的顯著 |
作者 | 張瑞威/ 松原健太郎/ 許佩賢/ 林欣宜/ 夏思義 (Patrick H. Hase)/ 吳密察/ 林文凱/ 李榮昊/ 科大衛 (David Faure) |
---|---|
出版社 | 五楠圖書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鄉土社會的終結: 東亞地區的殖民管治和土地政策:一田一主的法律框架與現代測量技術,如何影響東亞殖民地的社會結構?從臺灣與香港的土地政策改革,探究東亞鄉土社會的顯著 |
內容簡介 一田一主的法律框架與現代測量技術,如何影響東亞殖民地的社會結構? 從臺灣與香港的土地政策改革,探究東亞鄉土社會的顯著轉變。 根據歐洲的土地所有權原則,任何不由公司或慈善組織擁有的土地必須由存活的個人持有。1841年,英國殖民者統治香港,實施此原則,廢除中國傳統的集體土地所有權,摧毀了宗族和廟宇的財政基礎。1860年,香港政府擴展此政策至九龍半島。幾乎同時,日本明治政府引入了相似政策,成功剷除封建領主,減少宗族和寺廟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當日本在1895年統治臺灣時,保留了當地華人宗族和宗教團體的土地所有權,而香港政府在1898年租借新界後,也對當地華人提供類似優惠。這使得臺灣和新界成為人類學家研究傳統中國社會組織的最後兩個地方。 本書探討近代東亞地區在殖民統治下土地所有權制度的變化及其對當地社會結構的影響。雖然涉及中國、日本和韓國,但特別聚焦於1842至1997年受英國統治的香港,以及1895至1945年受日本統治的臺灣。 書中的重點並探討非殖民地土地政策的傳承,而是其轉變。臺灣和新界僅占整個東亞的一小部分,而在這兩個地區,傳統的宗族和宗教團體也遭受到兩方面的衝擊:第一是「一田一主」的法律框架,其次是精準的田土測量技術。這兩者共同增強了政府對個體業主的控制,儘管宗族和宗教團體的影響力依然存在,但顯然已大不如前。近代的東亞歷史中,鄉土社會結構發生了顯著改變,小地主社會逐漸主導農村結構,並與政權建立直接的連繫。
作者介紹 【編者簡介】張瑞威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英國牛津大學碩士、博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中國歷史研究中心主任、比較及公眾歷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教授香港土地制度與習俗,也是近年的主要研究方向。相關專著包括《拆村:消逝的九龍村落》(2013)、Colonial Administration and Land Reform in East Asia(2017)和《活著的祖宗:九龍中部的舊村、祖堂和祖墳》(2024)。【作者簡介】張瑞威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中國歷史研究中心主任、比較及公眾歷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教授香港土地制度與習俗,也是近年的主要研究方向。相關專著包括《拆村:消逝的九龍村落》(2013)、Colonial Administration and Land Reform in East Asia(2017)和《活著的祖宗:九龍中部的舊村、祖堂和祖墳》(2024)。松原健太郎現任東京大學大學院政治學研究科法學部教授,主要教授東洋法制史,研究興趣則集中在中國的財產制度和社會結構方面。主要著作包括〈是信託還是法人?中國宗族財產的管治問題〉(2009)和“East, East, and West: Comparative Law and the Historical Processes of Legal Interaction in China and Japan” (2019)。許佩賢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研究領域為臺灣近代史、教育史、地方史。著有《太陽旗下的魔法學校:日治台灣新式教育的誕生》(2012)、《殖民地臺灣近代教育的鏡像:一九三○年代臺灣的教育與社會》(2015)等。林欣宜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臺灣之地方社會及十九世紀外國人對臺書寫。近年出版之研究及譯著包括《禮密臣臺灣資料選集》(2017)、〈禮密臣的臺灣歷史書寫及其影響之考察〉(2018)、《日本與東亞的帝國轉型:臺灣出兵與日本帝國主義之萌芽》(2021)、〈廿世紀初日美關係中的臺灣:以1904年聖路易萬國博覽會為例〉(2023)等。夏思義(Patrick H. Hase)現任香港政府(地方歷史)榮譽顧問、倫敦文物學會院士、皇家亞洲學會香港分會前會長及榮譽院士。專著包括 The Six-Day Forgotten Heroes: San On County Magistrates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2017)、Settlement, Life and Politics: Understanding the Traditional New Territories (2020)、Villages and Market Towns in Hong Kong: Settlement and History (2024)。吳密察曾任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教授、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主要研究方向為臺灣歷史,相關著作包括《台灣近代史研究》(1991)、《臺灣通史:唐山過海的故事》(2012)、《臺灣史是什麼?》(2025)。林文凱現任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兼副所長。研究領域為臺灣經濟史、臺灣法律史與歷史社會學,目前研究關注晚清到日治臺灣統治理性的轉型、西方與日本帝國近代學知在東亞各地的交流影響。近作包括〈臺灣近代統治理性的歷史形構:晚清劉銘傳與日治初期後藤新平土地改革的比較〉(2017)、〈貌合神離之兩岸關係:戰爭前夕福建與臺灣的經建與農業調查之交流(1934-1937)〉(2018)、〈從臺灣到滿洲:以關東都督府警政建設為中心的日本帝國統治學知移轉分析(1905-1918)〉(2023)。李榮昊現任仁荷大學史學科名譽敎授,主要教授韓國近代史和韓國土地制度史。近年主要研究方向為日本帝國的殖民地土地調査。著作包括《韓國近代轉變時期土地政策與土地調査》(2018)、《韓國土地所有的長期變動》(2018)。科大衛(David Faure)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榮休教授,主要教授中國社會史與中國商業史。研究領域為宗族、中國商業史。相關著作包括《明清社會和禮儀》(2019)、Emperor and Ancestor: State and Lineage in South China (2007)、China and Capitalism: A History of Business Enterprise in Modern China (2006)。
產品目錄 作者簡介中文版序/張瑞威英文版序/科大衛圖表目次緒論 殖民管治:東亞土地改革中的失落環節/張瑞威 不折不扣的個人主義:英國在印度的土地改革 英國在香港的殖民主義 明治維新:日本的現代化 轉變與傳統:東亞地區的殖民土地管理第一部分 個人主義下的土地所有權第一章 地主、蹲踞者和佃農:早期殖民管治下的香港/張瑞威 前言 土地侵占者:誰的土地? 虛擬永久業權 九龍半島的田土登記 蹲踞者:非紅契持有人的規範 結語第二章 明治土地改革與日本近代土地權的形成/松原健太郎 前言 傳統土地制度:內在張力和變化動力 明治時期的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影響 結語:明治土地改革、農業人口和市場第二部分 書院、宗族和廟宇第三章 日本殖民早期臺灣公共土地的制度化:學田的轉變/許佩賢 行政過渡(1895-1896) 地方或中央財政(1896-1901) 舊慣調查與土地調查(1901-1905) 結語第四章 殖民地臺灣地方廟宇之廟產經營/林欣宜 殖民以前的經營辦法及意義 日治初期的殖民律法衝擊 結語第三部分 土地登記第五章 1899年的前與後:新界傳統土地法/夏思義 前言 傳統土地法和英國人的到來 田底、田面 土地調查 從紅契、白契到集體官契 集體官契的成就 結語第六章 新界土地信貸與市場:地方社會結構與殖民化/松原健太郎 準折的問題 準折和清朝社會 土地買賣契約 土地信貸和市場 新界的信貸和長期土地交易 習慣土地權利、帝國法律和殖民化第四部分 殖民地的三角測量法第七章 三角測量與中國地圖(1368-1950)/張瑞威 沒有地圖的地圖冊籍 地圖的提倡 目測 自行陳報機制 以三角測量法測量臺灣 新界土地冊籍 結語:中國的《賦役全書》傳統第八章 啟動土地革命:二十世紀初的臺灣土地調查/吳密察 土地調查的背景 啟動土地調查 確定土地權利 大租權和田賦改革 變化,但更多的是相同第九章 近代臺灣的兩次土地調查:日治時期的調查與清朝的有何不同?/林文凱 前言 劉銘傳的土地調查 土地調查在日本統治下的實施過程 結語第十章 韓國近代土地改革與殖民地土地法制/李榮昊 前言 韓國近代的土地改革 日本的土地調查與土地法制 結語第十一章 力度太小、起步太遲:1930年代中國土地登記的追趕/科大衛 編纂地籍 土地法律下的所有權 結語索引
書名 / | 鄉土社會的終結: 東亞地區的殖民管治和土地政策 |
---|---|
作者 / | 張瑞威 松原健太郎 許佩賢 林欣宜 夏思義 (Patrick H. Hase) 吳密察 林文凱 李榮昊 科大衛 (David Faure) |
簡介 / | 鄉土社會的終結: 東亞地區的殖民管治和土地政策:一田一主的法律框架與現代測量技術,如何影響東亞殖民地的社會結構?從臺灣與香港的土地政策改革,探究東亞鄉土社會的顯著 |
出版社 / | 五楠圖書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3509677 |
ISBN10 / | |
EAN / | 9789863509677 |
誠品26碼 / | 2682898653001 |
頁數 / | 272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8×21×1.6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415 |
提供維修 / | 無 |
最佳賣點 : 一田一主的法律框架與現代測量技術,如何影響東亞殖民地的社會結構?
從臺灣與香港的土地政策改革,探究東亞鄉土社會的顯著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