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齋隨筆: 宋代士人的歷史評議與知識百科 | 誠品線上

容齋隨筆: 宋代士人的歷史評議與知識百科

作者 洪邁
出版社 出色文化事業出版社
商品描述 容齋隨筆: 宋代士人的歷史評議與知識百科:宋代最強紙上知識型Youtuber一部什麼都能談的文史脫口秀頻道什麼都有,什麼都不奇怪,最豐富的文史大蒐奇!橫跨歷史、制度、學術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宋代最強紙上知識型Youtuber一部什麼都能談的文史脫口秀頻道什麼都有,什麼都不奇怪,最豐富的文史大蒐奇!橫跨歷史、制度、學術與詩文,最博學、也最具理性魅力的宋代大百科《容齋隨筆》是南宋洪邁撰寫的讀書筆記,全書分為《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五個部分,該書囊括作者一生所閱覽的書籍,耗費近40年的時間撰寫,內容涉及天文地理、民俗風情、帝王決策、文章句逗、奇聞逸事等多個方面的內容,堪稱當時宋朝的百科全書,不但填補了正史的疏漏,也彰顯作者淵博的學識與獨特的見解, 洪邁出身於官宦之家,自幼聰慧過人,博覽群書,通曉六經文史,素有「知古莫如洪景盧」的美名,一生多任文職,官至端明殿學士。除《容齋隨筆》之外,還著有文集《野處類稿》、志怪筆記小說《夷堅志》,其編纂的《萬首唐人絕句》等,都是至今流傳的佳作。 《容齋隨筆》是筆記小品中難得一見的珍品,清代紀昀在負責《四庫全書》的編纂時,將這部著作收錄其中,並將其譽為南宋筆記作品之冠。自成書以來,歷代備受關注,收錄它的叢書多達十多種。本書為精編選譯版本,選取《容齋隨筆》中的精華部分,並佐以注釋、譯文,其中譯文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方便讀者閱讀和理解。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洪邁洪邁(1123-1202年),南宋人,字景盧,號容齋,饒州鄱陽人(今江西鄱陽縣)。洪邁為南宋名臣,出身於官宦之家,自幼聰慧過人,博覽群書,學識淵博,通曉六經文史,素有「知古莫如洪景盧」的稱譽。其父洪皓,曾經奉命出使金國議和,後遭金人扣押15年而不屈服,有「宋朝蘇武」的美名。洪邁官至翰林學士、龍圖閣學士、端明殿學士。以筆記《容齋隨筆》、《夷堅志》聞名於世。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導讀|宋代最強紙上知識型Youtuber,一部什麼都能談的文史脫口秀頻道曾暐傑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副教授一、容齋隨筆歐率更帖 淺妄書 文煩簡有當 長歌之哀 張良無後 秦用他國人 忠恕違道 漢采眾議 李太白 太白雪讒 三女后之賢 三傳記事 張九齡作牛公碑 唐人告命 張浮休書 溫公客位榜 李頎詩 馬融皇甫規 石鼓歌過實 王文正公 南夷服諸葛 漢唐八相 晉之亡與秦隋異 上官桀 韓信周瑜 漢武賞功明白 李後主梁武帝 字省文 孔子欲討齊 韓退之 狐突言詞有味 孟子書百里奚 李習之論文 洛中盱江八賢 名世英宰 諸葛公 陶淵明 論韓公文 朋友之義 唐揚州之盛 唐書判 司空表聖詩 漢二帝治盜 唐詩戲語 曹操用人 古人重國體 諫說之難 孫臏減灶 唐詩人有名不顯者 孔氏野史 連昌宮詞 文章小伎 和詩當和意 真假皆妄 二、容齋續筆顏魯公 李建州 存亡大計 田宅契券取直 唐藩鎮幕府 李衛公帖 歲旦飲酒 張于二廷尉 漢唐置郵 蘇張說六國 太史慈 東坡明正 詩文當句對 周世宗 資治通鑒 田橫呂布 買馬牧馬 後妃命數 嚴武不殺杜甫 朱溫三事 戊為武 大義感人 彭越無罪 蜘蛛結網 孫權稱至尊 三家七穆 曹參不薦士 民不畏死 唐帝稱太上皇 婦人英烈 無用之用 東坡論莊子 民俗火葬 帝王訓儉 陳涉不可輕 李林甫秦檜 書籍之厄 唐朝士俸微 周禮非周公書 三、容齋三筆上元張燈 漢宣帝不用儒 劉項成敗 無名殺臣下 介推寒食 魏收作史 東坡和陶詩 三豎子 宣告錯誤 孔子正名 縛雞行 賢士隱居者 杜詩命意 韓蘇文章譬喻 孫宣公諫封禪等 周武帝宣帝 節度使稱太尉 唐賢啟狀 赦放債負 周玄豹相 君臣事蹟屏風 河伯娶婦 老子之言 桃源行 漢文帝不用兵 東坡三詩 人當知足 淵明孤松 作文字要點檢 神宗待文武臣 夫人宗女請受 杯水救車薪 顏魯公戲吟 四、容齋四筆孔廟位次 周三公不特置 雲夢澤 詔令不可輕出 諸家經學興廢 鬼谷子書 韓公稱李杜 李杜往來詩 呂子論學 陳翠說燕后 水旱祈禱 欒城和張安道詩 王荊公上書並詩 饒州風俗 徙木僨表 娑羅樹 得意失意詩 莆田荔枝 歐陽公辭官宮 譽人過實 書簡循習 文字書簡謹日 更衣 青蓮居士 閩俗詭秘殺人 東坡誨葛延之 科舉之弊不可革 經句全文對 漢重蘇子卿 曹馬能收人心 五、容齋五筆天慶諸節 狐假虎威 徐章二先生教人 王安石棄地 張釋之柳渾 唐曹因墓銘 人生五計 蕭穎士風節 開元宮嬪 萬事不可過 大言誤國 貧富習常 漢武帝喜殺人者 琵琶行海棠詩 白居易出位 醉翁亭記酒經 何恙不已 韓公潮州表 絕句詩不貫穿 斯須之敬

商品規格

書名 / 容齋隨筆: 宋代士人的歷史評議與知識百科
作者 / 洪邁
簡介 / 容齋隨筆: 宋代士人的歷史評議與知識百科:宋代最強紙上知識型Youtuber一部什麼都能談的文史脫口秀頻道什麼都有,什麼都不奇怪,最豐富的文史大蒐奇!橫跨歷史、制度、學術
出版社 / 出色文化事業出版社
ISBN13 / 9786267536506
ISBN10 /
EAN / 9786267536506
誠品26碼 / 2682974349002
頁數 / 376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7x1.9
級別 / N:無
重量(g) / 650

試閱文字

導讀 : 導讀|
宋代最強紙上知識型Youtuber——一部什麼都能談的文史脫口秀頻道
曾暐傑╱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副教授
雖然我們都知道「知識就是力量」,但在現代社會中,似乎已經失去了哲學家培根(Francis Bacon)所謂「知識本身就是力量」(psa scientia potestas est)的意義,喪失了追尋知識這件事本身的樂趣與想望;相反地,在資本主義社會下,知識之所以是力量,因為知識已然成為一種工具——考上好學校的工具、獲得好工作的工具、能夠財富自由的工具。也就是因為知識的工具化與功利化,使得我們打從心底認為獲取知識的過程,總那麼讓人感到枯燥乏味。因為我們想到的知識獲取歷程是在教室的課堂上,聽著自己不感興趣的課題、是在補習班的教室裡聽著麥克風中傳來打擾自己與旁邊同學聯誼的噪音、是為了參加學測指考而死背硬記下來的慘綠青春⋯⋯,但,難道知識與快樂真的是如同白天不懂夜的黑那般,永遠無法共存嗎?如果你還在迷惘,不妨問問神奇的「書海王」洪邁爺爺!
ONE PIECE讀書法——洪爺帶你航行浩瀚書海成為書海王
洪邁是宋代的著名學者,也是一代名臣,輾轉當過不同縣市的地方首長,也當過和談特使,更在中央擔任過國史館館長、皇家圖書館館長,以及皇帝的御用陪讀兼國策顧問兼深夜歷史故事Youtuber。你說古代這種政治明星,肯定都是很會讀書,才能夠經由科舉考試進入官場的,我們可學不來⋯⋯,但這話只說對了一半。洪邁的確從小就很愛讀書,但未必真的「會讀書」,因為他出生在官宦書香世家,家中三兄弟必然都是為科舉而生的孩子,但當洪家三兄弟一起去考試時,只有他沒考上。因為洪邁很有個性,他讀書不單是為了準備考試,而是真的覺得看書是一件很chill、很有趣的事,所以他並不專注於經書課本,而是什麼都讀——什麼稗官野史、鄉野奇談、怪誕小說、佛教典籍、道家經典,不管是什麼都給我來一點!
也就是說,相對於專為科舉而生的哥哥而言,他們可以快速而準確地獲得知識、通過考試,但那未必能成為生命中的知識,而僅是一種作為工具的知識,證明了他們「會讀書」。然而,洪邁真心享受航行在浩瀚的書海中,並非為了考試而閱讀,自然未必能一試中第;但是在真正「愛讀書」中累積的知識,那卻是真真切切生命中的知識,那是一種真正作為力量自身的知識——這樣知識雖然未必能夠在短期間內讓洪邁在大宋學測拿到滿級分,但卻可以肯定的是,可以讓他的生命釋放絕對的A+價值。想想,我們現在所謂的「會讀書」是不是都被窄化了,我們所謂的「會讀書」,不過是「會考試」的同義詞吧!
洪邁這種把「我要成為書海王」刻在心底去享受閱讀、產出知識,或許才能真正體現出讀書的樂趣與意義吧!我們或許可以把洪邁這樣徜徉書海的海量閱讀人生,稱為「ONE PIECE讀書法」——所謂的“ONE PIECE”就是一個大祕寶,洪邁有著讀遍天下書的興趣,但他的目的在於從浩瀚的書海中發掘出一個又一個的大祕寶,也就是奇怪的知識、冷門的知識、歷史的知識、典故的知識,每每看到這些有趣的知識,他便興奮極了!當他的閱讀有了這樣一個明確發掘快樂的目標、找尋書海中大祕寶的樂趣,讀書當然就成為一種趣味而不是負擔與壓力了。
被政治耽誤的Youtuber——用生命在創作的文史脫口秀頻道
而《容齋隨筆》便是洪邁一輩子航行在浩瀚書海中所搜羅的大祕寶全記錄。他總共寫了2219則隨筆,一共有55萬字,這可說是洪邁耗費一輩子的心力所發掘出的書海精華。 編者註所謂的「容齋」就是「室僅容膝的書齋」,亦即洪邁在那小小的書齋裡挖呀挖呀挖,挖浩瀚的書海,得大大的寶——他揭示了只要有了書,即便在狹小的空間裡,也能翱翔宇宙、獲知一切。也就是說,容齋很小,但世界很大;但世界就在浩瀚的書海當中,只要我們願意,一次閱讀,便是一場旅行;航行書海,便是航向世界。
至於「隨筆」則是如洪邁自己所說:「余老去習懶,讀書不多,意之所之,隨即紀錄,因其先後,無復全次,故目之曰隨筆。」顧名思義便是一個老人獨自在小小的書房裡所寫出的讀書筆記,也意味著洪邁的閱讀並無功利之心,就是很單純地看到有趣的書寫,便隨手記錄下來,乃興之所至,讀到什麼寫什麼、想到什麼談什麼的一本智慧之作——有人將之稱為宋代的百科全書,但或許把洪邁作為一個知識型Youtuber、將《容齋隨筆》,當作一個Youtube頻道來理解會更貼切——因為其內容分為「隨筆」、「續筆」、「三筆」、「四筆」與「五筆」,但每篇沒有統一的主題性,無法如同百科全書般索引;或許可以將之視為第一季、第二季、第三季、第四季與第五季來理解。
而這個知識型頻道是中晚年以降的洪邁之業餘興趣,是在擔任政務官閒暇之餘所完成的創作,故而可以發現,他四、五十歲開始創作《容齋隨筆》第一季花費了18年的時間,但第二季只花了13年、第三季則只花了5年、第四季更是只花了不到1年就完成了。這一方面當然是洪邁從新手大叔youtuber一路蛻變為熟練的百萬youtuber洪邁爺爺有關,但另一方面大概也和他的工作調動息息相關。亦即中年的洪邁可能還在職位輪調中,輾轉擔任地方官吏的各種事務,自然無法花太多時間在創作頻道上;然而其晚年擔任皇帝伴讀、顧問,甚至是皇家圖書館館長,可說工作性質恰好與這個文史知識頻道相輔相成,故而產量越來越大。而洪邁80歲時,也正是在創作《容齋五筆》中去世,可說是一路寫(玩)到掛——或許可以說洪邁確實是被政務官工作耽誤的Youtuber!
皇家認證古代百萬網紅——一個有含金量的知識型娛樂系統
必須強調的是:所謂的「隨筆」,並不是隨意地去把有趣的段落抄下來,或是僅做做書摘而已;相反地,書中每一篇都是洪邁認真閱讀、反覆咀嚼、深度思考後,以自己的言語書寫出來,並作出討論與評論的成果。這也就是為什麼會說它本質上可能未必是百科全書,而更像是紙上知識型Youtube頻道,正因為它是經過洪邁消化過後講談而成的。也就是說,這部巨大的小書雖然可以說不管是什麼,什麼都給我來一點;但其與百科全書最大的差異在於:它不只是知識的條目,它更是洪邁一生智慧的結晶,足以作為我們生命中智慧老人的「生命筆記本」——帶著我們去穿梭在歷史與經典中,進而回到當下的生命中感受自我的意義與價值。洪爺說的不只是歷史,而是人生、而是現實、而是政論。
亦即《容齋隨筆》的意義與價值,絕對不是隨便說說,而是經過皇家認證的。據說,洪邁在侍奉宋孝宗的時候,皇帝大大突然跟他說:「哎喲,不錯喔!我最近看過你的《隨筆》喔!」洪邁大叔當時興奮極了,胡亂回話說:「哎呀!那個爛東西不值得花時間看啦!」實則心底心花怒放,然而卻也是驚訝,為何皇宮之中、皇帝手上會有一本他的《容齋隨筆》啦!原來因為他的作品實在太好看了,民間有人拿去大量印製,把書賣到京城,後來又被皇家圖書館採購,也就輾轉讓皇帝看到了!所以說,說《容齋隨筆》是皇家認證過的百萬紙上知識型Youtube頻道一點都不為過!而且皇帝還稱讚洪邁書中的論證與評述都相當精彩,可以見得,這是一本經過審定極具知識水平,但又禁得起市場考驗的書。
也正是洪邁那「幼讀書日數千言,一過目輒不忘,博極載籍,雖稗官虞初,釋老傍行,靡不涉獵」的書蠹性格與習慣,使得他能夠在《容齋隨筆》中有如今日的綜藝談話節目「從外太空談到內子宮」般精彩——有歷史奇譚、醫藥知識、動植物學、天文曆算、風俗地理、政治軍事、語文創作、人文思辨,無論你想要的是什麼,總能夠在這部書裡找到你有興趣的議題。是以無論是順著讀、倒著讀、跳著讀、挑著讀,《容齋隨筆》讓你怎麼讀都好讀,甚至可以當作紙本Youtube去觀看。如果你自認無法涉獵如此多元的領域、也讀不完那麼多書、一時找不到讀書的樂趣,那麼洪邁的這部書,絕對能夠帶著你飛,讓你如同掌握了「快轉鍵」般,在短時間內觀覽經史子集與更多更多跨域文獻,並從中找到自己的興味,進而產生閱讀與思考某一主題的動力!在《容齋隨筆》中,總會有一篇是為你而寫!
你的文史隨選MOD——每一則都是突破盲點的超夯冷知識
在容齋的頻道裡,洪邁可以是流言終結者:什麼浪漫的李白因為撈月而死、為什麼李白叫青蓮居士?為什麼李白和貴妃、力士有仇?杜甫因為餓太久狼吞虎嚥被噎死?孫臏減灶誘敵亂箭射死龐涓於樹下?河伯娶妻真有其事?關於這些文人軼事與民間傳說,洪邁都會根據史料一一突破盲點,告訴你這些故事很可能都是鬼扯!在鄉民的世界認真就輸了,但在這裡洪邁絕對會超認真去分析這些無厘頭的故事,形成一個又一個冷知識與都市傳說的事實查核中心。
在容齋的頻道中,洪邁可以是政論軍事專家:洪爺認為真實的曹操應該是知人善任、籠絡人心的A咖政治人物;雖然在歷史上曹孟德是個奸佞小人不值得讚賞,但不能以人廢言,其晉用人才、知人善任之功,卻是值得所有政治家學習的!也就是說,洪邁認為曹操的「舉賢勿拘品行」論——能力歸能力、道德歸道德的政治用人策略,是值得讚賞的。也就是說,在現實政治中應該有做大事不拘小節的氣魄,這點也可以在洪邁在評論漢武帝與漢光武帝兩人治盜賊時,一剛正不阿卻使盜賊橫行、一妥協採取類似認罪協商的策略,反而使萬里無盜賊之蹤跡,這些開明不拘泥於腐儒的政治觀點,皆可在〈漢二帝治盜〉等政治頻道中看到。
在容齋的頻道內,洪邁可以是道德導師:他會引用佛教與道家的經典與思想,進而帶著我們去思考人生,如在〈蜘蛛結網〉一篇,他從佛經的「蠢動含靈,皆有佛性」、《莊子》「惟蟲能蟲,惟蟲能天」,告訴我們怎麼透過一隻蟲子體悟生命的意義。他還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是一隻老鼠,那麼就要有「我老鼠,我驕傲」的態度——因為態度與位置決定了我們的高度。他還會告訴你超實用的人生「五計」、和你一起體會「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掛名時」的人生得意與失意。總之,歷史與經典不只是知識,還是一種啟示;絕對能讓你看了徹底感恩洪邁,讚嘆洪邁!
除此之外,洪邁還可以是大談紅衣小女孩之民俗專家(如〈歲旦飲酒〉、〈民俗火葬〉)、人渣會客室之法律專家(如〈張釋之柳渾〉、〈唐朝士俸微〉)、名師作文班之文字專家(如〈文章小伎〉、〈詩文當句對〉)、教授幫幫忙之國學大師call out(如〈東坡論莊子〉、〈孔子正名〉),總之就是個溫潤的名嘴,什麼都談、什麼都寫、什麼都不奇怪!這批真的很純,你不趕快也來一點嗎?

試閱文字

內文 : 李太白
原文
世俗多言李太白在當塗採石,因醉泛舟於江,見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臺。予案李陽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①:「陽冰試弦歌於當塗,公疾亟,草稿萬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簡,俾為序。」又李華作《太白墓誌》②,亦云:「賦《臨終歌》而卒。」乃知俗傳良不足信,蓋與謂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
注釋
①李陽冰:字仲溫,李白的堂叔。在寶應元年(七百六十二年)擔任當塗令,李白前往投靠他。他為李白的詩集寫了序。
②李華:字遐叔,天寶年間官至監察御史,後來去官歸隱。為李白寫過墓誌。
譯文
世間有很多傳聞說李白在當塗的採石磯,因為喝醉了酒在江上泛舟的時候,看到江中月亮的影子就俯身去撈取,結果掉入水中淹死了,所以採石磯有了捉月臺。我查看了李陽冰所寫的太白《草堂集序》,裏面說:「李陽冰曾經在當塗學習禮樂,太白先生病重,詩文稿件有萬卷,都是親手收集且尚未修訂的,他躺在病床上將這些書簡交給了我,讓我作序。」另外,李華所寫的《太白墓誌》中也說:「太白寫完《臨終歌》就去世了。」這才知道世間所流傳的都是不可信的,大概和說杜甫是因為喝了白酒,吃了牛肉塊脹死的一樣滑稽可笑。

曹操用人
原文
曹操為漢鬼蜮①,君子所不道,然知人善任使,實後世之所難及。荀彧、荀攸、郭嘉皆腹心謀臣,共濟大事,無待贊說。其餘智效一官,權分一郡,無小無大,卓然皆稱其職。恐關中諸將為害,則屬司隸校尉鍾繇以西事②,而馬騰、韓遂遣子入侍。當天下亂離,諸軍乏食,則以棗祗、任峻建立屯田,而軍國饒裕,遂芟③群雄。欲復鹽官之利,則使衛覬鎮撫關中,而諸將服。河東未定,以杜畿為太守,而衛固、范先束手禽戮④。并州初平,以梁習為刺史,而邊境肅清。揚州陷於孫權,獨有九江一郡,付之劉馥而恩化大行。馮翊困於鄜盜,付之鄭渾而民安寇滅。代郡三單于,恃力驕恣,裴潛單車之郡,而單于詟服。方得漢中,命杜襲督留事,而百姓自樂,出徙於洛、鄴者,至八萬口。方得馬超之兵,聞當發徙,驚駭欲變,命趙儼為護軍,而相率還降,致於東方者亦二萬口。凡此十者,其為利豈不大哉!張遼走孫權於合肥,郭淮拒蜀軍於陽平,徐晃卻關羽於樊,皆以少制眾,分方面憂。操無敵於建安之時,非幸也。
注釋
①鬼蜮(音同玉):陰險的人。
②以西事:管理西邊邊防的事務。
③芟(音同删):消滅,削平。
④禽戮:被擒住被殺害。
譯文
曹操是漢朝陰險的小人,是君子所不齒的,但是他瞭解並善於任用手下的人才,實在是後代的人難以超越的。荀彧、荀攸、郭嘉都是他的心腹謀臣,一起成就大業,這就不用稱讚和評說了。至於剩下的人,有智慧的就授予一個官職,有權變的就讓他分管一個郡,不管官職的大小,都能讓他們卓然有成,各司其職。曹操擔憂關中的將領們將要禍害關中,就派司隸校尉鍾繇去管理西邊邊防的事務,結果馬騰、韓遂派他們的兒子進入宮中侍奉。當時天下大亂,軍隊缺少糧食,就讓棗祗、任峻開墾耕種農田,最後國家富饒豐裕,於是將群雄消滅。恢復鹽務管理的利益時,就派遣衛覬去鎮守安撫關中,結果將領們都十分信服。河東還沒有平定的時候,就派遣杜畿去那裏擔任太守,讓衛固、范先無法抵抗被擒被殺。並州剛剛平定的時候,就派遣梁習去那裏擔任刺史,讓邊境因此而得以安定。揚州被孫權佔據的時候,只剩下九江一個郡,曹操將權力全部交託給了劉馥,結果恩德教化得到了廣泛施行。馮翊被鄜州的盜寇困住的時候,曹操就讓鄭渾去處理這件事,結果百姓得以安定,盜賊被消滅。代郡的三個單于,依仗著權勢無理驕橫恣意生事,裴潛只乘坐著一輛車進入代郡,讓單于心中十分佩服。剛到漢中的時候,就委派杜襲負責留守的事宜,結果百姓能夠安居樂業,有八萬多人從洛陽、鄴地搬到了這裏居住。得到馬超的軍隊沒多久的時候,馬超軍隊聽說要把他們發配到其他地區,都十分惶恐打算兵變,曹操任命趙儼為護軍,結果馬超的軍隊相繼帶領回來歸降,送到東方的人口也有兩萬之多。上面所描述的十件事所帶來的益處難道不夠大嗎?張遼在合肥將孫權打跑,郭淮在陽平抵禦了蜀國的軍隊,徐晃在樊城打敗了關羽,這些都是以少勝多,解決了重要的憂患。曹操在建安時期沒有對手,不只是僥倖而已。
孫臏減灶
原文
孫臏勝龐涓之事,兵家以為奇謀,予獨有疑焉,云:「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明日為五萬灶,又明日為二萬灶。」方師行逐利,每夕而興此役,不知以幾何人給之,又必人人各一灶乎?龐涓行三日而大喜曰:「齊士卒亡者過半。」則是所過之處必使人枚數之矣,是豈救急赴敵之師乎?又云:「度其暮當至馬陵①,乃斫大樹,白而書之②,曰:『龐涓死於此樹之下。』遂伏萬弩,期日暮見火舉而俱發。涓果夜至斫木下,見白書,鑽火燭之③。讀未畢,萬弩俱發。」夫軍行遲速,既非他人所料,安能必其以暮至,不差晷刻乎④?古人坐於車中,既云暮矣,安知樹間之有白書?且必舉火讀之乎?齊弩尚能俱發,而涓讀八字未畢。皆深不可信。殆好事者為之,而不精考耳。
注釋
①度其暮:估量著快天黑了。
②白而書之:將樹皮削去,然後在白色的樹幹上寫上字。
③燭:動詞,照亮。
④不差晷刻:時間不差分毫。
譯文
孫臏打敗龐涓這件事,很多軍事家都認為是運用了巧妙的計謀,我卻對這件事有所疑問,事說:「齊國的軍隊進入魏國的境內,建造了十萬個爐灶,第二天又建造了五萬個爐灶,第三天又建造了兩萬個爐灶。」在軍隊行進追逐的時候,齊國的軍隊每天都在做同樣的事情,不知道要用多少人來供給,難道每個人都要建造一個灶台嗎?龐涓行軍了三天而後高興地說:「齊國的士兵已經有一半戰亡了。」那麼就是說,軍隊所經過的地方一定會派人去清點這些灶台的數量,這難道是拯救危難而追趕敵人的軍隊該做的事嗎?又說:「估量著天快黑的時候龐涓的軍隊將會到達馬陵,砍去了大樹的外皮,在上面寫著:『龐涓死在這棵樹下』。於是埋伏了萬名弓箭手在這裏,命令晚上看到火把就射箭。龐涓果然在夜幕降臨的時候來到了那棵被砍去外皮的樹木之下,看到了上面寫的字,點火照著查看。還沒有讀完,萬箭齊發。」軍隊行軍的速度,是他人無法預料的,孫臏又如何知道龐涓的軍隊將會在傍晚的時候到達,在時間上做到不差分毫的呢?古人坐在車裏,既然說是天黑的時候,又怎麼知道樹上有字,而且一定會舉著火把看這些字呢?齊國的弓箭手能夠在同時發射弓箭,而龐涓卻連八個字都讀不完。這些都是讓人不能深信啊。應該是好事的人編造的,而後人沒有精心地考證啊。

文章小伎
原文
「文章一小伎①,於道未為尊。」雖杜子美有激而云,然要為失言,不可以訓。文章豈小事哉!《易·賁》之彖言:「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孔子稱帝堯煥乎有文章。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詩》美衛武公,亦云有文章。堯、舜、禹、湯、文、武、成、康之聖賢,桀、紂、幽、厲之昏亂,非《詩》《書》以文章載之,何以傳?伏羲畫八卦,文王重之,非孔子以文章翼之,何以傳?孔子至言要道,託《孝經》、《論語》之文而傳。曾子、子思、孟子傳聖人心學,使無《中庸》及七篇之書,後人何所窺門戶?老、莊絕滅禮學,忘言去為,而五千言與《內篇》、《外篇》極其文藻。釋氏之為禪者,謂語言為累,不知大乘諸經可廢乎?然則詆為小伎,其理謬矣!彼後世為詞章者,逐其末而忘其本,玩其華而落其實,流宕自遠,非文章過也。杜老所云「文章千古事」,「已似愛文章」,「文章日自負」,「文章實致身②」,「文章開宎奧」,「文章憎命達」,「名豈文章著」,「枚乘文章老」,「文章敢自誣」,「海內文章伯」,「文章曹植波瀾闊」,「庾信文章老更成」,「豈有文章驚海內」,「每語見許文章伯」,「文章有神交有道」,如此之類,多指詩而言,所見狹矣!
注釋
①伎:技巧。
②致身:磨練的意思。
譯文
「文章一小伎,於道未為尊。」雖然這兩句詩是因為杜子美(杜甫)有所感觸而寫下的,但是應該算是失言,不可以當做效仿的對象。文章怎麼能算是小事呢!《易·賁》的《彖》辭裏寫道:「剛與柔互相交錯,形成了天文,用文明的準則來立身處事,形成了人文。觀看天上星辰的運轉,通過觀察從而知曉一年四季時令的變化;瞭解人間的詩書禮樂這類的章法,以此來教化治理天下。」
孔子稱讚帝堯制定的禮儀制度光芒四射。子貢說:「老師的文章,可以得到並聽聞。」《詩經》中稱讚衛武公,也說了善於寫文章。唐堯、虞舜、夏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這些君主的賢明,夏桀、殷紂王、周幽王、周厲王這些君主的昏庸,如果沒有《詩經》、《尚書》這些書籍用文章的方式記錄下來,怎麼會流傳下來呢?伏羲畫了八卦圖,周文王推演為六十四卦,如果不是孔子寫了《十翼》這篇文章,怎麼可能會流傳下來呢?孔子的至理名言,正是因為依託於《孝經》、《論語》中的文字才能流傳下來。曾子、子思、孟子傳播儒家的思想,假如沒有《禮記》的《中庸》和七篇《孟子》這些書,後世的人又從哪裏能夠瞭解呢?老子、莊子主張消滅禮義之學,戒多言谨無為,五千字的《道德經》和分為內、外篇的《莊子》又極力追求辭藻華美。佛門弟子參禪,說語言是種累贅,不知道大乘的諸多經書是不是可以廢棄了?這樣把寫文章詆毀為一件小事,道理實在是太過荒謬了!那些後世寫文章的人,慢慢開始注重文章的表面形式卻忘記了文章的根本,追求華麗的辭藻而忘記了文章的本質,照這樣下去寫文章將會變得越來越遠離根本,這不是文章自身的過錯。杜甫所說的「文章千古事」,「已似愛文章」,「文章日自負」,「文章實致身」,「文章開宎奧」,「文章憎命達」,「名豈文章著」,「枚乘文章老」,「文章敢自誣」,「海內文章伯」,「文章曹植波瀾闊」,「庾信文章老更成」,「豈有文章驚海內」,「每語見許文章伯」,「文章有神交有道」,這類的,大部分是針對詩歌而講的,他的見識是多麼狹隘啊。

詩文當句對
原文
唐人詩文,或於一句中自成對偶,謂之當句對。蓋起於《楚辭》「惠烝蘭藉」、「桂酒椒漿」、「桂掉蘭枻」、「斫冰積雪」。自齊、梁以來,江文通、庾子山諸人亦如此。如王勃《滕王閣序》一篇皆然。謂若「襟三江,帶五湖,控蠻荊,引甌越」,「龍光牛斗」,「徐孺陳蕃」,「騰蛟起鳳」,「紫電青霜」,「鶴汀鳧渚」,「桂殿蘭宮」,「鐘鳴鼎食之家」,「青雀黃龍之軸」,「落霞孤鶩」,「秋水長天」,「天高地迥」,「興盡悲來」,「宇宙盈虛」,「丘墟已矣」之辭是也。于公異《破朱泚露布》亦然。如「堯、舜、禹、湯之德」,「統元立極之君」,「臥鼓偃旗」,「養威蓄銳」,「夾川陸而左旋右抽」,「抵丘陵而浸淫布濩」,「聲塞宇宙」,「氣雄鉦鼓①」,「貙兕作威」,「風雲動色」,「乘其跆藉②」,「取彼鯨鯢③」,「自卯及酉」,「來拒復攻」,「山傾河泄」,「霆鬥雷馳」,「自北徂南」,「輿屍折首」,「左武右文」,「銷鋒鑄鏑」之辭是也。杜詩「小院廻廊春寂寂,浴鳧飛鷺晚悠悠」,「清江錦石傷心麗,嫩蕊濃花滿目斑」,「書簽藥裏封蛛網,野店山橋送馬蹄」,「戎馬不如歸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犬羊曾爛漫,宮闕尚蕭條」,「蚊龍引子過,荷芰逐花低」,「干戈況復塵隨眼,鬢髮還應雪滿頭」,「百萬傳深入,寰區望匪他」。「象床玉手,萬草千花」,「落絮遊絲,隨風照日」,「青袍白馬,金谷銅駝」,「竹寒沙碧,菱刺藤梢」,「長年三老,捩開頭④」,「門巷荊棘底,君臣豺虎邊」,「養拙干戈,全生糜鹿」,「舍舟策馬,拖玉腰金」,「高江急峽,翠木蒼藤」,「古廟杉松,歲時伏臘」,「三分割據,萬古雲霄」,「伯仲之間,指揮若定」,「桃蹊李徑,梔子紅椒」,「庾信羅含,春來秋去」,「楓林桔樹,復道重樓」之類,不可勝舉。李義山一詩,其題曰《當句有對》云:「密邇平陽接上蘭,秦樓鴛瓦漢宮盤。池光不定花光亂,日氣初涵露氣乾。但覺遊蜂饒舞蝶,豈知孤鳳憶離鸞。三星自轉三山遠,紫府程遙碧落寬。」其他詩句中,如「青女素娥」,對「月中霜裏」;「黃葉風雨」,對「青樓管弦」;「骨肉書題」,對「蕙蘭蹊徑」;「花鬚柳眼」,對「紫蝶黃蜂」;「重吟細把」,對「已落猶開」;「急鼓疏鐘」,對「休燈滅燭」;「江魚朔雁」,對「秦樹嵩雲」;「萬戶千門」,對「風朝露夜」。如是者甚多。
注釋
①鉦(音同正)鼓:鉦和鼓。都是古代行軍或者歌舞的時候用來指揮進退、動靜的樂器。
②跆藉:踐踏。
③鯨鯢(音同尼):原指鯨魚,這裏指兇狠的對手或者敵人。
④捩(音同列):扭轉,轉動。
譯文
唐朝人所寫的詩文,總有一句是自成對偶的,這叫做「當句對」。這是出自《楚辭》裡的「蕙烝蘭藉」、「桂酒椒漿」、「桂棹蘭枻」、「斫冰積雪」這些句子。自齊、梁朝以來,江淹、庾信這些詩人所寫的詩文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句子。再如唐朝王勃所寫《滕王閣序》這篇文章也是如此。像「襟三江,帶五湖,控蠻荊,引甌越」,「龍光牛斗」,「徐孺陳蕃」,「騰蛟起鳳」,「紫電青霜」,「鶴汀鳧渚」,「桂殿蘭宮」,「鐘鳴鼎食之家」,「青雀黃龍之軸」,「落霞孤鶩」,「秋水長天」,「天高地迥」,「興盡悲來」,「宇宙盈虛」,「丘墟已矣」這類的詞句。于公異所寫的《破朱泚露布》也是如此。像其中的「堯、舜、禹、湯之德」,「統元立極之君」,「臥鼓偃旗」,「養威蓄銳」,「夾川陸而左旋右抽」,「抵丘陵而浸淫布濩」,「聲塞宇宙」,「氣雄鉦鼓」,「貙兕作威」,「風雲動色」,「乘其跆藉」,「取彼鯨鯢」,「自卯及酉」,「來拒復攻」,「山傾河泄」,「霆鬥雷馳」,「自北徂南」,「輿屍折首」,「左武右文」,「銷鋒鑄鏑」這樣的詞句就是這樣。杜甫所寫的詩像「小院廻廊春寂寂,浴鳧飛鷺晚悠悠」,「清江錦石傷心麗,嫩蕊濃花滿目斑」,「書簽藥裏封蛛網,野店山橋送馬蹄」,「戎馬不如歸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犬羊曾爛漫,宮闕尚蕭條」,「蚊龍引子過,荷芰逐花低」,「干戈況復塵隨眼,鬢髮還應雪滿頭」,「百萬傳深入,寰區望匪他」。「象床玉手,萬草千花」,「落絮遊絲,隨風照日」,「青袍白馬,金谷銅駝」,「竹寒沙碧,菱刺藤梢」,「長年三老,捩開頭」,「門巷荊棘底,君臣豺虎邊」,「養拙干戈,全生糜鹿」,「舍舟策馬,拖玉腰金」,「高江急峽,翠木蒼藤」,「古廟杉松,歲時伏臘」,「三分割據,萬古雲霄」,「伯仲之間,指揮若定」,「桃蹊李徑,梔子紅椒」,「庾信羅含,春來秋去」,「楓林橘樹,復道重樓」這類的當句對,也是多得數不過來。李商隱曾經寫過一首詩,題目是《當句有對》,裏面寫道:「密邇平陽接上蘭,秦樓鴛瓦漢宮盤。池光不定花光亂,日氣初涵露氣乾。但覺遊蜂饒舞蝶,豈知孤鳳憶離鸞。三星自轉三山遠,紫府程遙碧落寬。」他其他的詩句中,有「青女素娥」,對「月中霜裏」;「黃葉風雨」,對「青樓管弦」;「骨肉書題」,對「蕙蘭蹊徑」;「花鬚柳眼」,對「紫蝶黃蜂」;「重吟細把」,對「已落猶開」;「急鼓疏鐘」,對「休燈滅燭」;「江魚朔雁」,對「秦樹嵩雲」;「萬戶千門」,對「風朝露夜」。這樣的句子還有許多。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宋代最強紙上知識型Youtuber
一部什麼都能談的文史脫口秀頻道
什麼都有,什麼都不奇怪,最豐富的文史大蒐奇!
橫跨歷史、制度、學術與詩文,
最博學、也最具理性魅力的宋代大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