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寫給你的解憂筆記: 2個小時學會放下、懂得看清、開始重新活出自己
作者 | 大愚元勝 |
---|---|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佛陀寫給你的解憂筆記: 2個小時學會放下、懂得看清、開始重新活出自己:即使絕望之中,也能發現新的領悟或希望。成為為自己珍視之人帶來協助或愛的人。真正的富有不在於物 |
作者 | 大愚元勝 |
---|---|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佛陀寫給你的解憂筆記: 2個小時學會放下、懂得看清、開始重新活出自己:即使絕望之中,也能發現新的領悟或希望。成為為自己珍視之人帶來協助或愛的人。真正的富有不在於物 |
內容簡介 即使絕望之中,也能發現新的領悟或希望。成為為自己珍視之人帶來協助或愛的人。真正的富有不在於物質,而是內心的感受與態度。片刻的清明,就是最大的幸福。透過插圖就能輕鬆了解快樂生活的方法!--------帶著佛陀教義的圖解筆記,心中混沌、未來茫然,Out!人生所有的煩惱,2個小時就解決。你是不是也常常感到焦慮、煩悶、不安?現代生活步調緊湊,壓力無所不在,讓人喘不過氣來。其實,早在兩千五百年前,佛陀就已經給出了清晰的解答。本書透過大量插畫與金句,帶你輕鬆理解佛陀的智慧。無須宗教背景,也不需要苦讀經文,翻一翻,就能懂:如何面對人際關係的煩惱?為什麼「擁有更多」不等於「更快樂」?煩惱的根源究竟來自哪裡?面對自己無能為力的時候,可以怎麼做?只要兩個小時,你就能望見全新的世界,重新與自己和解。這不是一本宗教筆記,而是現代人的「心靈急救包」。--------這是一部為現代人量身打造的佛教智慧入門書。它不是艱澀的經典解讀,也不需冗長的修行指引,而是一本「以視覺思考為主軸」的圖解手冊──讓佛陀的思想變得平易近人、可親可用。本書從最貼近人心的煩惱出發:焦慮、不安、嫉妒、自卑、孤單、怒氣、失控、放不下……這些情緒我們都經歷過,但卻往往不知道如何處理。本書藉由佛陀的核心教義──四聖諦、八正道、緣起觀、無常與空性等觀念──幫助讀者重新理解情緒的本質、人生的真相,以及「煩惱」從何而生、又該如何安然放下。全書最大特色,在於以「看的筆記」方式呈現──文字簡明扼要,搭配大量插圖與概念圖解,讓人即使在疲憊或心煩意亂的時候,也能輕鬆翻閱與理解。這種方式不僅打破了佛學書籍傳統的閱讀障礙,也讓讀者可以在短時間內汲取到關鍵觀念,甚至對應到自己的現況,立刻獲得心靈上的緩解與指引。此外,作者強調「這不是宗教書,而是活出清明人生的方法書」。因此,不論你是否有信仰背景,只要正在面對生活上的困境、人際上的掙扎,或是內心的迷惘、煩躁,都能從中找到一種新的視角,重新審視自我,學會如何「不抓住」、如何「不比較」、如何「放下該放的」,進而真正感受到輕鬆與自在。本書分為幾大主題,包括:「自我煩惱」、「人際關係」、「生活壓力」、「未來與不安」等,每一章都針對不同的心理困境給出對應的佛陀智慧解方。不只是抽象的道理,還有具體可行的行動建議與心法練習,讓讀者不只是「看懂了」,而是真的可以「做得到」。當你感到世界紛亂、心中混沌、未來茫然,不妨翻開這本書。即使只看幾頁,也可能讓你獲得片刻清明。佛陀說過「煩惱即菩提」。只要你開始理解煩惱,也就已經踏上了覺醒的道路。這不是一本讀完就放回書架的書,它可以常駐你的桌邊或床頭,每次心亂時就拿起來翻一頁,佛陀就會在你耳邊,輕聲告訴你:「這些,都可以放下。」
作者介紹 監修|大愚元勝|Taigu Gensho佛心宗大叢山福嚴寺第三十一代住持。慈光集團會長。法號「大愚」,代表大愚之人,也就是不受任何束縛能達到自由境地之人。駒澤大學畢業後前往曹洞宗大本山總持寺修行,於愛知學院大學研究所取得文學碩士學位。身兼企業家、治療師、空手道專家等多種身分,是一位充分展現「非僧非俗」的另類僧人。為了回歸佛教本質「培養慈悲心、智慧與佛性」,以此為宗旨在二○一九年(令和元年)成立佛心宗,並打破過去的習慣與嘗試創設會員制寺院,開啟新的一頁。目前除了執行住持的職務並培養入門僧侶弟子之外,更經營可學習「佛教本質與應用到實際生活」的「佛心僧學院」、培育具備心技體兼備新世代經營者的「佛心經營曼陀羅研究會」,以及以體感學習佛教的「大愚道場」等機構,從各個不同的切入點來傳布佛教。主要著作有:《你可以活得不辛苦:安頓身心,讓人生更喜悅的50 個禪智慧》、《你的心有一道牆》、《最後拯救你的禪語》(扶桑社)、《人生確實能改變 大愚和尚的回答 一問一答公式》(飛鳥新社)等。譯者簡介葉韋利|Lica Yeh現為專職主婦譯者,熱愛翻譯工作。FB專頁「譯者葉韋利工作筆記」:www.facebook.com licaworks譯者葉韋利工作筆記部落格:licawork.blogspot.com
產品目錄 前言INTRODUCTION 佛陀究竟是何許人也?INTRODUCTION 淺顯易懂地介紹佛陀的教義Chapter1關於金錢.工作的教義01不以金錢收入衡量幸福幸福、計算得失02放下對手中事物的執著心態執著、放下、自由03察覺掌握幸福的關鍵就在自己的心煩惱、內心糾結、守護心靈04放下對金錢的執著就能輕鬆執著、諸行無常05不希望討厭的主管或同事遭到不幸加倍奉還、慈悲心06主管、同事的喜樂就是自己的喜樂妄想、分別07不拿自己與其他員工比較慢心、比較心08不要太急著判斷他人第一印象、判斷09以自己為依據做出正確的得失估計計算得失、努力10富足不在於財產多寡而取決自己的心態富足、心態11拋開成見客觀看待成見、客觀看待12忙碌的每一天,在自己的內在找尋安穩內心安穩、依賴13留意說話的禮儀說話的禮儀14人格因為「給予」而成長給予、慈悲心15別老是糾結於對他人的憤怒憤怒16勿忘隨時保持謙虛學習的態度無知、謙虛17指導者應善於言詞易懂的言詞、得體的發言18對待部屬永遠保持一顆寬容的心憤怒的情緒、寬容的心態COLUMN 01放下「慾望」:執著Chapter2關於人際關係的教義01能夠對重要之人給予關心、支持給予、感謝02不執著於愛人、家人等喜愛之人執著、諸行無常03單身才充滿機會!自由、孤高04了解周圍有很多孤獨的人孤獨、錯覺05別被喜歡的人、重要的人耍得團團轉依賴、控制06別老糾結在過去的失戀妄想、反省07無法控制別人的心人心、自己該做的事08不需要跟所有人都有好交情交友關係、往來對象09哪些是能真正提升自己的好朋友?好朋友、忠告10結交好朋友的七個方法無財七施、實行11辨識出「惡友」並遠離惡友12辨識出「良友」並盡量接近良友、辨識13將佛陀的教義運用於社群網路社群網路、惡意14任何家庭都會有問題家庭、執著15對子女的五項任務父母的任務、過度干涉16感受父母恩,珍惜父母父母恩重經、父母恩17即使是家人也不過度期待並給予尊重期待、倚賴、尊重COLUMN 02 放下「心中煩悶」:憤怒Chapter3 關於未來、生活方式的教義01無論如何掙扎都無法改變過去過去、後悔、反省02 不害怕未來,為「當下」盡力做到最好未來、不安、當下03不關注缺少的東西,將目光放在擁有的知足、擁有的事物04了解痛苦的原因並勇於面對客觀審視自己、原因05不為其他人而是為自己而活利他06別去想自己控制不了的事行動07不忘記感恩之心的方法謝謝、感激08以真實且坦率的自己來應對毫不修飾、諸行無常09了解該做的事情並專注在上面專注、該做的事10自己打造自己的立足之地自己的立足之地11坦率的人不會孤單坦率12不拘泥於「勝負」勝負13隨時自我反省自我反省14將不安「化為有形」來因應不安、化為有形、行動15戰勝慾望才是真正的勝利慾望、三毒、戰勝16打破「絕對正確」的既定印象妄想、正確、既定印象17別怪罪宿命宿命、命運18打造沒有遺憾的人生後悔19辛苦的經歷會化為自己的力量辛苦的經驗、力量COLUMN 03 放下「焦慮」:不安Chapter4 關於身心健康的教義01記得吃飯吃八分飽就好八分飽、知足02優質睡眠能夠滋潤心靈睡眠、滋潤心靈03注意健康就能工作一輩子健康、活躍一生04即使失去健康也不抱怨生病、受傷、諸行無常05接受自己的年紀並有得體的舉止年齡06不執著於年輕,過符合實際狀況的生活真實狀況07生病是個面對自我的絕佳機會!生病08從日常的點滴累積打造善心習慣、善心09自燈明=自己的內心靠自己拯救自燈明10後悔=折磨自己的心後悔、反省11年輕時培養心智與財產培養心智、財富12沒有人能逃過一死死亡13接受重要之人的死去接受重要之人死去、法事14從絕望看到的事物絕望、放棄15慢慢呼吸就能獲得平靜與察覺呼吸、放鬆、察覺COLUMN 04 招來幸福的方法結語主要參考文獻、網站
書名 / | 佛陀寫給你的解憂筆記: 2個小時學會放下、懂得看清、開始重新活出自己 |
---|---|
作者 / | 大愚元勝 |
簡介 / | 佛陀寫給你的解憂筆記: 2個小時學會放下、懂得看清、開始重新活出自己:即使絕望之中,也能發現新的領悟或希望。成為為自己珍視之人帶來協助或愛的人。真正的富有不在於物 |
出版社 /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5083892 |
ISBN10 / | |
EAN / | 9789865083892 |
誠品26碼 / | 2683008021000 |
頁數 / | 176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8 * 21 * 1.3cm |
級別 / | N:無 |
導讀 : 「放下痛苦,樂觀生活」
這正是佛陀的教義
話說回來,人的痛苦是從何而來的呢?答案就在世人皆有「想要更多」的慾望。
比方說,男人看到了漂亮的花,覺得「真美啊」,於是想送給心愛的人而摘了花回家。不過,摘了一朵不滿足,接著還想要十朵、一百朵,當事情不如預期,慾望就會變成痛苦。
換句話說,想有多點錢、想結婚、想要健康,即使是這些很自然的想法,當想法愈來愈強烈又得不到,痛苦也會隨之更深。這股痛苦就是所謂的「執著」。佛陀發現了人類的這種心理作用。
學習佛陀的教義後,就會發現感受到的「痛苦」,其實就是對於一切事物的「執著」。
然而,聽到放下「執著」後能夠真正立刻放下的人少之又少。不過,至少可以從「察覺」開始。能夠察覺到「一切痛苦都源自一己的內心」時,就能稍微減輕這份「執著」。
持續在察覺的過程中,就能逐漸放下「執著」,也就是脫離「痛苦」。這麼一來,就可以在世上活得更加積極開朗。
本書為了讓大家能更容易面對內心的問題,分成「金錢.工作」、「人際關係」、「未來.生活方式」、「身心健康」四個章節來介紹,希望在「察覺」的路上幫助各位。只要在各種狀況下都能放下「執著=痛苦」,很神奇地真的能讓工作順遂、人際關係融洽、身心健康……而活得更積極開朗。
內文 : 「察覺」讓人成長
「精進不懈」這是釋迦牟尼在圓寂前一刻留下的話。「無暇感嘆,精進不懈」,當釋迦牟尼即將死去,面對感嘆的弟子他這樣說。這句話的意思是,「勿忘察覺」。
為了要「放下痛苦,樂觀生活」,很重要的一點是「察覺」到,「一切痛苦的根源都來自一己之心」。感覺到事情不順利的時候,請自己找個地方細細觀察,「最近我是不是心浮氣躁?」、「整個人很煩悶吧?」這就是「察覺」。
此外,「冥想」也有助於察覺。不需要「一直呆坐著好幾個小時」或是「到特別的地點」,冥想需要的只有一個人能夠平靜凝視自己內心的空間。可以參加寺院舉辦的坐禪會,簡單的話也可以到神社、安靜的公園、大自然之中,置身於「安靜的環境」,好好審視自我。
覺得寂寞、痛苦、難過……的時候,人們很容易想要找尋立足之地,並倚賴「其他人」,當沒有這樣的人時又會更加迷惘……。為了不讓這種狀況一再出現,就要讓自己成為自身的立足之地。養成習慣,一個人靜靜與自我對話,打造自己在心中的「根據地」。
真正的療癒,並不是讓其他人或是其他事來掩埋自己內心的傷痛、寂寥,而是藉由自己調整好內心,讓自己清靜才能獲得。而能夠做到這些時,就表示一個人成功「成長」。換句話說,能夠自己整理好內心才是真正的療癒,真正的成長。關鍵就在於自我正確察覺。希望各位能抱著愉快的心情持續察覺。
最佳賣點 : 即使絕望之中,也能發現新的領悟或希望。
成為為自己珍視之人帶來協助或愛的人。
真正的富有不在於物質,而是內心的感受與態度。
片刻的清明,就是最大的幸福。
透過插圖就能輕鬆了解快樂生活的方法!
帶著佛陀教義的圖解筆記,心中混沌、未來茫然,Out!
人生所有的煩惱,2個小時就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