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與記憶的課堂: 上一堂慰安婦的課+沖繩戰的孩子們 (2冊合售) | 誠品線上

戰爭與記憶的課堂: 上一堂慰安婦的課+沖繩戰的孩子們 (2冊合售)

作者 平井美津子/ 川滿彰
出版社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戰爭與記憶的課堂: 上一堂慰安婦的課+沖繩戰的孩子們 (2冊合售):二戰結束80週年,最該上的兩堂歷史課慰安婦和沖繩戰──一次看懂東亞史的核心議題!《上一堂「慰安婦」的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二戰結束80週年,最該上的兩堂歷史課慰安婦和沖繩戰──一次看懂東亞史的核心議題!《上一堂「慰安婦」的課:一位日本中學教師的戰鬥紀實》戰後80年,當台灣的「慰安婦」全數離世,該如何向下一代傳承戰爭記憶?來自日本第一線的教學現場──一位不畏右翼攻擊的中學教師,逾20年教授「慰安婦」議題的戰鬥紀錄! 1990年代,亞洲各國倖存的「慰安婦」陸續現身,揭開深藏多年的二戰傷痕。此後,日本有七家出版社在中學歷史教科書中載入了「慰安婦」的敘述。然而,隨著右翼勢力對教科書出版社的攻擊和施壓,至今僅剩兩家教科書仍保留這段歷史,而在課堂上教導這個議題的教師也寥寥無幾。 本書的作者平井美津子是一個例外。她是大阪一所公立中學的社會科老師,曾親赴韓國訪問年邁的「慰安婦」、到沖繩聽取「姬百合學徒隊」倖存者的證言,並將這些歷史化為教材,與學生共同思索戰爭的真相與記憶的責任。二十多年來,她挺住右翼政客的抹黑與校方要求「不准教」的壓力,持續地教授「慰安婦」議題。 當台灣的「慰安婦」已全數離世,如何讓下一代理解戰爭與性暴力的關聯?如何讓加害與受害的歷史不再沉默?如何喚起學生對歷史議題的興趣,鼓勵他們自主思考和辯證?本書作者以懇切反思的筆調,豐富扎實的課堂經驗,寫下自己與學生教學相長的心路歷程,提供給所有關注「慰安婦」議題的人們,一份寶貴的實踐紀錄。《沖繩戰的孩子們:太平洋戰爭下少年少女成為士兵之路》「當孩子們走上戰場,會是怎樣的情況?」沖繩在地文史專家透過證言與文獻,揭開沖繩戰役中最黑暗、最不忍直視的一頁,看見沖繩人民難以忘卻的傷痛,及對和平的堅持。 1945年的沖繩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區中最慘烈的戰役,美軍登陸沖繩後短短三個月間,奪走了20萬人的性命,其中逾12萬為沖繩縣民。在日本政府的強制動員下,沖繩未滿18歲的少年少女們紛紛被送上前線,協助日軍作戰、照顧傷患,甚至被賦予了護送天皇照片「御真影」到安全地點的機密任務。 在被稱之為「鐵之暴風」的無情炮火中,有的孩子轉瞬犧牲,有的孩子背上了炸彈後就一去不回,有的孩子搭乘的疏散船遭到擊沉,有的孩子被日軍強迫「集體自盡」,而有的則在逃難中見證父母親友的死亡,成了戰爭孤兒……。 本書從沖繩民眾的角度出發,透過第一手的口述證言和大量文獻,書寫美軍和日軍的激烈交戰之外,屬於沖繩平民──特別是沖繩18歲以下的孩童所經歷的沖繩戰。作者川滿彰從琉球王國遭到日本吞併談起,進而談到日本政府對沖繩孩童施行同化教育和皇民化教育,乃至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沖繩的少年少女們被徵召為士兵及護士、加入學徒隊,走上戰場的恐怖經歷,書中都有寫實而細緻的描寫。 沖繩戰是沖繩人不曾淡忘的歷史記憶,經由本書,我們不但可以深入了解沖繩的過去,也可以進一步體認沖繩人對戰爭的警醒和反思。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上一堂「慰安婦」的課:一位日本中學教師的戰鬥紀實》專文導讀康淑華|臺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張郁婕|《轉角國際》專欄作家同聲推薦朱惠足|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教授何思慎|輔仁大學日文系特聘教授兼日本暨東亞研究中心主任杜瑛秋|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周維毅|《小大人的公民素養課》作者、創新教學獎得主教師阿 潑|文字工作者莊國明|律師、原台籍慰安婦向日本求償訴訟義務律師團團長廖克發|《由島至島》導演(按姓氏筆劃排列)「慰安婦議題的討論,不僅是追求被害者的正義,也關乎我們如何面對歷史、創造未來。平井老師的努力,正是期待讓日本年輕學子得以面對過去侵略歷史,不再重蹈覆轍,更有尊嚴地往前走。同樣地,我想呼籲,在台灣,這個議題需要政府及你我的更加重視,讓歷史不被遺忘。」──康淑華「大阪在日本似乎是獨樹一格的保守右派搖籃,大阪有塚本幼稚園和大阪維新會。……大阪維新會的存在則更能凸顯出,像平井老師這樣的人能持續在大阪的公立國中教歷史,是多麼珍貴的事情。」──張郁婕「美津子老師堅持讓下一代思考與討論『慰安婦』、沖繩戰與日本教科書爭議等議題,對抗二戰歷史記憶的壓抑與抹除。在日本以『台灣有事』之名在沖繩西南諸島陸續配置自衛隊與飛彈部隊的今天,她的理念與實踐益加重要。」──朱惠足「在戰後80年之際,《上一堂「慰安婦」的課》中譯問市,饒富意義。此書有助於認識歷史,記取戰爭的教訓,珍視戰後的長和平。」──何思慎「這是一本非常好看、易懂,容易引發共鳴的書籍。從書中可以感受到具有使命感的平井美津子老師,為了讓國中學生認識歷史的真相,學習到軍隊性暴力及戰爭對人民的傷害,勇於對抗反對慰安婦教學的聲音,以爭取教學自主與自由。透過各種教學設計和結合時事,引發國中學生去培養反思能力,建立性別人權、民主與自由意識。同時,從書中可以看到日本天皇、政府、社會對於慰安婦議題態度與討論的立場脈絡。婦女救援基金會致力推動慰安婦歷史、反戰與性別人權教育,誠心推薦本書,希望本書可以激發老師與家長、推動性別人權教育的團體、專家學者的興趣,共同加入教育行列。」──杜瑛秋《沖繩戰的孩子們:太平洋戰爭下少年少女成為士兵之路》專文導讀朱惠足|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教授阿 潑|《憂鬱的邊界》作者、媒體工作者同聲推薦何思慎|輔仁大學日文系特聘教授兼日本暨東亞中心主任林泉忠|前琉球大學准教授、前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黄胤毓|《綠色牢籠》導演(按姓氏筆劃排列)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平井美津子生於大阪府。畢業於立命館大學文學院史學系日本史專業、奈良教育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課程。擔任大阪府公立國中教師,大阪大學、大阪公立大學和立命館大學的兼任講師,也是「孩子與教科書大阪網絡21」事務局長,以及歷史教育者協議會會員。著有《上一堂「慰安婦」的課》、《教科書與「慰安婦」問題──持續向孩子們教授歷史事實》、《原爆孤兒──聽見「幸福之歌」》、《舊金山的少女像──面向有尊嚴的未來》、《教育敕語與道德教育──為何是現在》、《面對生活困難的孩子──建立比羈絆更寬鬆的連結》。與人合著有《百科全書:太平洋戰爭與孩子們》、《戰爭孤兒的戰後史》第一卷及第二卷、《不走觀光路線的京都》、《如何向孩子教導「近現代史」》、《歷史學入門》、《殖民化與去殖民化的比較史──以法國—阿爾及利亞與日本—朝鮮關係為中心》、《我們不會沉默!》、《「日韓」糾結之情的擴大與我們》等。《上一堂「慰安婦」的課》已被譯成韓國版及台灣版。川滿彰1960年出生於沖繩縣Koza(コザ)市,2006年畢業於沖繩大學研究所,主修沖繩與東亞地域研究。曾任名護市教育委員會文化課市史編纂組職員,現為沖繩國際大學約聘講師、「沖繩和平網絡」會員,持續從事沖繩戰研究。主要編著書籍有《陸軍中野學校與沖繩戰》、《戰爭孤兒的戰後史1:總論篇》。譯者簡介黃昱翔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畢業,琉球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社會科教育組碩士,關注主題為日本的和平教育及沖繩近現代史教育,現為東京都內和平資料館館員。譯有《沖繩戰的孩子們》、《上一堂「慰安婦」的課》。長期目標希望促進台日雙方對於彼此史觀與當代政治的連結,有更細緻和多角度的理解。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上一堂「慰安婦」的課:一位日本中學教師的戰鬥紀實》推薦序 讓你我持續對話「慰安婦」議題/康淑華推薦序 在大阪,我重新認識「慰安婦」/張郁婕台灣版序 傳承「慰安婦」歷史的責任前言第一章 教「慰安婦」議題很危險?「修辭」為何學校要降半旗?金學順女士的證詞遭到攻擊的教科書出版社第二章 教導「慰安婦」議題的第一堂課在「戰後五十年」的氛圍下只要軍隊存在,性暴力就不會消失「如果右翼來了怎麼辦?」課程造成親子爭吵!?「聽到『從軍慰安婦』這個說法讓我很悲傷」第三章 與「沖繩」相遇的孩子們「妳要加油才行」從教科書裡消失的「慰安婦」想繼承她們行動的勇氣修學旅行改變了孩子們傳述沖繩戰的責任「我在收集連署喔!」請聽聽我們的聲音第四章 與阿嬤的約定在特會來了!「妳因為教學生我們的事而遇到麻煩嗎?」講義被公開、在特會成員遭到逮捕第五章 老師,我們還沒要上「慰安婦」的課嗎?「『慰安婦』的課上了嗎?」「老師,我們還沒要上『慰安婦』的課嗎?」即使是在戰爭中,有些事還是不可原諒第六章 真正的「和解」是什麼?──國中生開始思考對突如其來的日韓協議感到詫異憤怒、悲傷、懊悔……沖繩又有女性犧牲真正的「和解」是什麼?第七章 無所畏懼地持續教「慰安婦」議題教學現場籠罩在「揣摩上意自我審查」的風暴中無所畏懼地持續教「慰安婦」議題「不當旁觀者」並「起身抵抗」附錄加藤內閣官房長官發言河野談話村山談話宮澤談話安倍談話在日本進行的日軍性暴力受害者訴訟日軍慰安所地圖教材研究的參考書目後記新版後記(二○二四年)《沖繩戰的孩子們:太平洋戰爭下少年少女成為士兵之路》推薦序 如果當時美軍登陸的是台灣……/朱惠足推薦序 從孩子的視角思考戰爭/阿潑台灣版序 從我的父親談起前言 如果兒時發生戰爭第一章 孩子們的教育——成為士兵之路成為日本人之路——同化教育、皇民化教育的起源御真影和《教育敕語》學校所教的戰爭少國民的回憶——為了贏到最後第二章 成為士兵的少年少女們上戰場的過程鐵血勤皇隊的編制上戰場山原的少年兵及護鄉隊編入防衛隊、義勇隊、挺身隊的少年少女第三章 從戰場活下來的孩子參與學童疏散的孩子「集體自盡」的孩子戰場上的孩子第四章 戰禍中的教師與御真影——皇民化教育的結局御真影的處理方式組成御真影奉護隊將所有御真影送至山原在山中擺盪的御真影被迫站上戰場的教師第五章 戰爭孤兒的戰後戰爭孤兒處置的實際狀況從證言看戰爭孤兒的戰後終章 混合存在的國家主義與國民主權後記參考文獻譯後記

商品規格

書名 / 戰爭與記憶的課堂: 上一堂慰安婦的課+沖繩戰的孩子們 (2冊合售)
作者 / 平井美津子 川滿彰
簡介 / 戰爭與記憶的課堂: 上一堂慰安婦的課+沖繩戰的孩子們 (2冊合售):二戰結束80週年,最該上的兩堂歷史課慰安婦和沖繩戰──一次看懂東亞史的核心議題!《上一堂「慰安婦」的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ISBN10 /
EAN / 8667106522229
誠品26碼 / 2682982342002
頁數 / 512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 * 21 * 3.7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上一堂「慰安婦」的課:一位日本中學教師的戰鬥紀實》

「老師,我們還沒要上『慰安婦』的課嗎?」

二○一三年五月十三日,當時的大阪市長兼日本維新會共同代表橋下徹發言表示:「所有人都知道『慰安婦』制度是必要的」、「我們期待(美軍陸戰隊)使用性產業」,這番言論被視為侵犯人權,不只在國內,在全世界都引發許多抗議和批判的聲浪。為了讓孩子們關心社會,每次我都會在社會科的定期測驗中出時事題。我在期中考將這番言論出成時事題,答對率超過平時的一半左右,達到百分之八十七,可以看出孩子們十分關注這件事。

然而,孩子們雖然知道媒體上正在激烈討論「慰安婦」議題,對於「慰安婦」卻幾乎一無所知。只是記住了相關字詞以應付時事考題而已。

我在走廊上行走時,班上的廣樹突然叫住我。

「老師,我們還沒要上『慰安婦』的課嗎?」

「你有興趣嗎?」

「嗯,我很在意那個發言。」

「你跟其他人聊過了嗎?」

「雖然橋下的發言引發很多問題,但大家還不太了解『慰安婦』。」

「你了解嗎?」

「我也不太清楚細節,所以才想知道。」

廣樹是個認真到會被大家調侃,但正義感十足的足球少年,非常關心社會問題。廣樹會期待「慰安婦」課程並不令人意外,但連教室裡都在討論這個話題,讓我不禁感受到大家真的很關心橋下市長的發言演變成社會焦點這件事。對我而言,他的言論不僅令人憤怒,更是身為一個人所無法原諒的。也因此,我參加了抗議集會等行動,和許多同感憤怒的人一同站出來發聲。然而,如果帶著憤怒來教學,那不過是在發洩我個人的情緒而已。就在我思考要設計怎樣的流程來上這堂課時,廣樹的話從背後推了我一把。

我在課堂中使用的資料如下:

(一)金學順女士提起訴訟時的照片
(二)李玉善女士的證言
(三)慰安所設置地點的地圖
(四)河野談話
(五)星期三示威與前「慰安婦」們的訴求

  我給大家看曾是「慰安婦」的金學順女士的照片,告訴大家她在照片裡提起的訴訟內容,並說明因為她實名揭露身為「慰安婦」的過往,使得「慰安婦」問題廣為人知。接著我讓孩子們讀李玉善女士的證言。她十五歲時被迫在一家酒館工作,在外出買東西時被兩個男人抓住,押上一台大卡車。她跟年紀相仿的少女們一起被帶到日軍的飛機場,之後被送到慰安所,取名叫「Tomiko」。平日時她被迫跟十個人發生關係,假日時對象則多達三十多人。她曾經看準時機逃跑,但被日本軍抓到,遭到皮帶鞭打,不只蕁麻疹發作,牙齒還被打斷。她一邊遭受毒打,一邊被逼問「看妳還逃不逃?」但剛強的她回嘴說:「我還會再逃。」又招來日本兵一遍遍的鞭打。即使如此,她還是不願聽從日本兵的話。

學生們一邊解讀她淪為「慰安婦」的過程,一邊思考她被迫做了哪些事、身在怎樣的處境之下、慰安所位於怎樣的地方,以及是否有逃跑的機會。女孩們的神色漸漸變得黯然。

在閱讀河野談話前,我說明了日本政府釋出談話前的應對。在這次的課堂上,我決定讓大家讀河野談話的全文,而非節錄過的部分段落,為的是讓大家讀到政府承認了什麼、反省了什麼,以及承諾會做到哪些事。孩子們發現,文中大量使用「違背意願」、(軍方)「參與其中」、「要求」等詞語,文末也承諾會在歷史教育中告訴大家這件事。河野談話中明確提到,被迫淪為「慰安婦」的少女們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被帶走,在無法逃跑也無法拒絕的狀況下,遭到許多士兵蹂躪。

最後我介紹了星期三示威,希望大家思考她們的訴求為何,針對女性們長年來未能講出親身經歷,但終於開口述說這件事,我也詢問大家有怎樣的看法。

女生們提出各種意見,包括:「我認為出面說自己曾是『慰安婦』是一件很令人難堪的事。」「想到周遭的人會怎麼看待自己,應該很難說出口。」我問:「那她們為什麼公開出面呢?」學生們則說出「因為日本政府不願承認『慰安婦』的事是日本的責任」、「不希望這樣的事再次發生」、「想要恢復自己的名譽」等意見。問答中可以看到學生們痛苦、憤怒、困惑,以及喪氣的表情。孩子們真情流露的模樣,證明他們相當投入這一堂課。(未完)

《沖繩戰的孩子們:太平洋戰爭下少年少女成為士兵之路》

女子護理學徒隊——中南部的戰場

加入護理學徒隊的少女們,被配屬到南風原陸軍醫院與各個野戰醫院。雖說是醫院,其實只是在山的斜面上人工挖掘的防空洞,或是天然鐘乳石洞(Gama,ガマ),北部的醫院則是在山裡設置的登山小屋。女學徒的角色在各個地點幾乎都相同,包括在手術室持燈擔任軍醫的助手、包紮繃帶、收拾截肢後的手腳和屍體、處理傷患的排尿、排便及穢物,或是在醫療衛生相關工作之外幫忙送飯、運水等,有各種工作都壓在她們身上。據說醫院防空洞中的傷患人滿為患,臭氣沖天,但另一方面,醫院防空洞也是能夠躲避「鐵之暴風」的場所。隨著第三十二軍往南部撤退,女孩們也跟著轉換醫院防空洞,往南部移動。

在轉換防空洞的過程中,她們遊走在宛如地獄的景象裡。與鐵血勤皇隊相同,許多人也是在軍方下達解散命令後喪命。

三月下旬

三月十五日左右,瑞泉學徒隊(首里高女)與梯梧學徒隊(昭和女學校)被配屬至第六十二師團野戰醫院(通稱Nagera洞窟),姬百合學徒隊(師範學校女子部及第一高女)則在二十三日美軍開始發動空襲和艦砲射擊的狀況下,被配屬至南風原陸軍醫院。姬百合學徒隊原先只將高年級生列為動員對象,但因為激烈的空襲狀況混亂,使得人在宿舍的低年級生也一起被動員。同一天,積德學徒隊(積德高女)也前往豐見城的第二十四師團第二野戰醫院。隔天二十四日,白梅學徒隊(第二高女)則被配屬到位於東風平村富盛的八重瀨岳的第二十四師團第一野戰醫院。

四月上旬

美軍的空襲及艦砲射擊開始後出現許多傷患,南風原陸軍醫院及各野戰醫院的傷兵也急速增加。護理隊少女們失去休息、睡眠的時間,只能靠著牆壁和柱子閉眼休息。

四月中旬,中部宜野灣、浦添等前線有許多負傷士兵被送往南部豐見城的第二十四師團第二野戰醫院。積德學徒隊的真喜志光子回憶:「有士兵被擊中頭部、有士兵則手腳受傷,(中略)防空洞裡負傷士兵發高燒,散發蒸騰的熱氣,混合血、膿、排泄物的臭味,(中略)就像一個活地獄。」為了塞下滿出來的負傷士兵,各醫院增設分院,少女們則被配屬至各個分院。Nagera洞窟的十三位瑞泉學徒隊員,被配屬至更靠近前線的仲間地區(浦添市)的野戰醫院分院。

四月下旬

二十三日夜晚,於仲間分院防空洞執勤的真榮城信子(瑞泉學徒隊)被砲彈擊中戰死。姬百合則於二十六日在南風原陸軍醫院,出現了最早的犧牲者。佐久間米子(師範預科二年級)在防空洞的入口被機槍掃射,右腳中彈後因出血過多而死。

五月上旬

五月四日,陸軍醫院姬百合學徒隊的上地貞子(本科一年級)頭部中彈,當場身亡。同一天,嘉數Yasu(ヤス)(師範本科一年級)因砲彈擊中防空洞崩塌而被活埋。十一日,島袋Nobu(ノブ)(本科一年級)被迫擊砲擊中而戰死。十六日,嵩原Yoshi(ヨシ)(本科一年級)則在防空洞入口,全身被砲彈碎片擊中而戰死。

九日,被分派到一日橋分院護理工作的波平節子與前田Shige(同為一高女三年級),皆因美軍的瓦斯彈攻擊當場死亡,安里千江子與前川靜子(皆為一高女三年級)則因為此次砲擊的後遺症出現了精神障礙。

十三日於識名分院,睡在防空洞入口的梯梧學徒隊前川清子和饒波八重子,因為爆炸後的熱風受重傷後戰死。

五月下旬

二十五日,沖繩陸軍醫院下達撤退命令。根據在此執勤的姬百合學徒隊的回想:「重症傷患們大喊『也帶我們走』,但衛生兵說『重症傷患之後會用卡車和擔架運送』,我們相信了衛生兵的話(中略),便留下重症傷患後離開了防空洞。撤退前不久,師範本科二年級的狩俁Kiyo(キヨ)兩度中彈,被留在防空洞裡死亡。」之後,被留下來的傷患被迫喝下氰化鉀。

Nagera洞窟的人也在二十日至二十九日間開始撤退。分院識名醫院防空洞也往南部撤退,撤退時給予防空洞裡的重症傷患嗎啡和甲酚。

六月上旬

姬百合學徒隊的町田愛子(一高女四年級),在糸洲第二外科防空洞附近的民宅休息時,受砲彈擊中而戰死。六月十四日,山城本部防空洞被砲彈直接擊中,為了傳話而來的宜保春子(師範預科三年級)當場死亡,隔日,受重傷的安座間晶子(預科二年級)也死去。

七日,瑞泉學徒隊所在的米須防空洞附近的庶務班防空洞,遭到直接攻擊而崩塌,全員遭到活埋。有些學徒成功獲救,但武富Shige(シゲ)在活埋的狀態下過世。同一天,梯梧學徒隊的大城Kiyo(キヨ)和仲榮間米也喪命。

六月下旬

十七日,姬百合學徒隊所在的伊原第一外科防空洞入口附近有砲彈落下,荻堂Uta(ウタ)子(本科一年級)、古波藏滿子(預科三年級)、牧志鶴子(一高女四年級)以及許多陸軍醫院相關人員喪命。

隔天十八日,姬百合學徒隊收到解散命令。負責人西平英夫校長在日軍的催促之下,不得不帶著學生離開防空洞。伊原第一外科防空洞有九位受傷的姬百合學徒,其中只有兩人生還。

翌日清晨,伊原第三外科防空洞落下白磷彈,四位教師和三十八位學徒戰死,五位倖存。有一位老師和一些學生逃出防空洞,但之後便下落不明。同一天早上,美軍對山城丘陵發動攻擊,比嘉靜江與宮城Fumi(フミ)(皆為本科一年級)在前往丘陵的途中,被砲彈的小碎片擊中而戰死。與座昭子(一高女三年級)在丘陵西側的束邊名遭遇爆炸後的熱風,當場死亡。町田Toshi(トシ)(一高女四年級)則在丘陵山頂附近因砲擊而當場死亡。另外,有許多學生也分別受了輕重傷。

活下來的姬百合學徒辛苦地跋涉,抵達了喜屋武、摩文仁海岸。六月二十日,由摩文仁海岸向東前進的阿波根俊子(師範本科一年級)與仲里順子(師範本科一年級)被海流沖走而過世。二十日中午左右,美軍開始以火焰噴射器及自動步槍進行掃蕩作戰。隔天二十一日,躲在荒崎海岸岩縫裡的姬百合學徒們,因為日本兵剛好逃到同一處而被美軍亂槍掃射,三人當場死亡,三人受重傷。因為這場攻擊,附近的平良松四郎(教師)、板良敷良子、普天間千代子、宮城貞子、宮城登美子、金城秀子、座間味靜江、濱比嘉信子等八名學生和畢業生瀨良垣Emi(えみ),以及二高女學生比嘉美津子以手榴彈自盡。

姬百合學徒隊在十八日下達解散命令後,共有一百多名教師和少女犧牲了性命。(未完)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二戰結束80週年,最該上的兩堂歷史課
慰安婦和沖繩戰──一次看懂東亞史的核心議題!
《上一堂「慰安婦」的課:一位日本中學教師的戰鬥紀實》
+
《沖繩戰的孩子們:太平洋戰爭下少年少女成為士兵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