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海洋: 雷伊泰灣海戰與日本帝國的末日 (日本終戰80年修訂版) | 誠品線上

レイテ沖海戦

作者 半藤一利
出版社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燃燒的海洋: 雷伊泰灣海戰與日本帝國的末日 (日本終戰80年修訂版):★日本「終戰」80年修訂版★和式敗戰文學的經典之作★昭和史權威半藤一利非虛構代表作◆雷伊泰灣海戰,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日本「終戰」80年修訂版★和式敗戰文學的經典之作★昭和史權威 半藤一利 非虛構代表作雷伊泰島此役之所以名留世界戰爭史,是因其涉及範圍之廣,參戰人數之多,戰場、戰況之複雜,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絕無僅有,也是一場關鍵性戰役,成為人類史上最後一場艦隊決戰的代名詞。半藤一利親訪參與這場戰役的人士,採集其證言、日記、回憶錄等,並深度訪談多名當時尚在世的日本軍人,彙整出日本戰敗這方參與者的故事與內心喟嘆。※本書特色◆ 雷伊泰灣海戰,人類戰爭史上最後一場艦隊決戰◆ 昭和史權威半藤一利,親訪、蒐集大量當事者證言◆ 全觀視角俯瞰交戰雙方、深描軍官士卒內心世界◆ 唯一中文譯本,終戰80年修訂版「皇國興廢在此一戰……不管付出多大犧牲,聯合艦隊都不能讓美軍登陸菲律賓」全書彙整四場主要戰鬥的過程,透過各個艦隊、不同人物的視野,以多角度的流暢敘事,幫助讀者理解此場戰役全貌。配合多幅戰況地圖,讓複雜多變的戰場態勢,成為容易理解的閱讀內容。更具立體感的是,作者針對戰場兩方各自的動向,宛如棋盤上推演,以一貫生動、驚心動魄的俯瞰式描寫手法,在圖紙上一分一秒地記錄、追蹤著戰鬥當下發生的錯誤、誤判、幸運、厄運、遲疑等等,如何對其他場戰鬥產生作用,最終對整體作戰造成影響。走投無路的日本軍方,作戰計畫本身就是把雷伊泰灣變成「日本海軍的葬身之處」,一開始就以同歸於盡為目標,這徹底破壞了戰略常識。再加上其中栗田艦隊從雷伊泰灣撤退,成為整場海戰中,在戰術層面上最有爭議的決斷。雷伊泰灣海戰,留下了許多至今無法解開的謎團。然而,投入了所有青春熱情的年輕日本軍人,明知不能勝利,卻堅持戰鬥到最後一刻。「我活下了,你卻死了。這之間什麼必然性都沒有。有的不過只是偶然分隔了生死。然而,因為這個偶然,我們到今天還活著。總覺得很對不起死掉的你……」「昭和史第一人」半藤一利筆下的戰鬥景象,不只是震耳欲聾的砲擊、槍擊、轟炸的轟鳴聲。當喧囂過去,戰場漂浮著無窮無盡的虛無,那裡有的是滿身是血的死者、嚴重扭曲的鋼筋、彈痕,堆積的血印,還有灰色雲霧的飄流與完全的寂靜。作為追求「戰爭真相」的非虛構歷史文學作家,半藤一利擅長說故事的本領,帶領讀者重回1944年10月,回到那個瀰漫巨大轟鳴、熊熊燃燒的太平洋。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半藤一利(Kazutoshi Hando, 1930-2021)日本「昭和史著作第一人」。1930年出生於日本東京。1953年,從東京大學文學部畢業。同年進入文藝春秋社。後歷任《週刊文春》、《文藝春秋》編輯長、出版局長專務取締役等職。著作包括《日本最漫長的一天》、《幕末史》、《昭和史》等,超過70部作品。1993年以《這不是漱石先生嗎》獲得第十二屆「新田次郎文學賞」,1998年刊行的《諾門罕之夏》,獲得第7屆「山本七平賞」。2006年以《昭和史》獲得「每日出版文化賞特別賞」。2015年更以《日本最漫長的一天》等歷史非虛構文學作品,成為讀者不斷追求「戰爭真相」的指引,並獲得日本文學振興會頒發「菊池寬賞」肯定。譯者簡介許哲睿1986年生於台北市。政治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畢業,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研究興趣是從日本外交、安全保障的觀點討論戰略。以日本航空自衛隊為題目撰寫碩士論文,有數篇日本國防相關的文章、報導散見於軍事雜誌。曾任立法委員助理。另譯有林房雄《大東亞戰爭肯定論》。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章 第一章 出擊十月二十二日──吾等誓不期待生還第二章 接敵十月二十三日──旗艦愛宕號遭到攻擊,正在冒煙第三章 戰機十月二十四日上午──攻擊!攻擊!祝君好運第四章 犧牲十月二十四日下午──堅信天佑,全軍突擊第五章 攻入十月二十五日黎明──已經跑不動了吶,只有用爬的了第六章 決戰十月二十五日上午──混帳東西,敵人就近在眼前啊!第七章 脫離十月二十五日下午.夜──這是武人的人情,回頭吧第八章 送葬十月二十六日至二十八日──山行水漬屍,海行草生屍……結語寫給決定版的後記參考文獻、中英譯名對照

商品規格

書名 / 燃燒的海洋: 雷伊泰灣海戰與日本帝國的末日 (日本終戰80年修訂版)
作者 / 半藤一利
簡介 / 燃燒的海洋: 雷伊泰灣海戰與日本帝國的末日 (日本終戰80年修訂版):★日本「終戰」80年修訂版★和式敗戰文學的經典之作★昭和史權威半藤一利非虛構代表作◆雷伊泰灣海戰,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7509562
ISBN10 /
EAN / 9786267509562
誠品26碼 / 2682956611004
頁數 / 416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21*2.55 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導讀 : 寫給決定版的後記
本書最初是在昭和四十五年(一九七○年)八月,由Orion出版社以《全軍突擊・雷伊泰灣海戰》為題出版。之後昭和五十九年(一九八四年)六月,於朝日Sonorama出版社的「航空戰史文庫」系列,改名為《雷伊泰灣海戰》,以上下二卷方式將本書收入。不論是哪一個版本,都是與前大本營參謀、海軍中佐吉田俊雄先生掛名共同作者的形式問世。然而,這些現在都已經絕版,在舊書店也不太找得到。

PHP研究所的大久保龍也、福島廣司與西村映子等人,還有其他幾位編輯讀了本書,說出「就這樣令其永眠實在可惜」這樣讓我感到欣喜的話,還強烈建議我要再次出版。因為是距離三十年前所寫的書,再重讀發現有滿多自己覺得不好意思的地方。我沒有扭曲事實下筆,但是到處有玩弄文字、華麗做作的地方。想起執筆當時,記得除了想要寫一部波瀾壯闊的海戰戰記,心裡還偷偷懷抱著要試圖寫出日本稀少的海洋文學,這種不自量力的遠大意圖。因為這樣,用字也自然地緊張起來了吧。我一再試著重讀,心裡也相當猶豫,這有一部分也是出於對自己舊作品的嫌惡。但最後我還是答應了,這當中也曾自省過,覺得我現在的文章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東西,拿不上檯面。

雖然極為失禮,我在取得吉田俊雄先生允許的情況下,把他所寫的前半戰史部分(海戰之前的冗長作戰計畫)給省略了。最大的理由是,超過五百頁的書,並不受現在的讀者大眾歡迎了。還有,跟三十年前最初出版時的情況不同,到雷伊泰灣海戰前的戰史,已經有相當多人知曉了。反倒是沒有詳細描寫海戰本身的紀錄。出版社判斷讀者的期望就在於此,而我也被出版社的想法給打動。我要對吉田先生深表歉意,並感謝他的同意。

最初版的〈後記〉裡,我曾寫道,在日本及美國至今出版過有關雷伊泰灣海戰為主題的書籍,盡是以栗田艦隊(薩馬島海戰)、小澤艦隊(恩加尼奧角海戰)、西村艦隊與志摩艦隊(蘇里高海峽海戰),以及神風特攻隊的戰鬥方式區分、彙整這場戰役,其呈現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讓讀者不易掌握戰役的全貌。儘管本書理所當然,也是作為與雷伊泰灣海戰有關的一本書,但本書的特色是試著把所有部隊各自的動向,宛如兵棋推演一般,在圖紙上一分一秒記錄下來,然後做俯瞰式的描述。點出在這場戰役中出現的錯誤、誤判、幸運、厄運、遲疑,如何對其他的戰鬥產生作用,如何影響整體作戰。

另外,聯合艦隊幾乎所有的艦艇都參加了這場海戰。前後四天的作戰結果,是三艘戰艦、四艘航空母艦、六艘重巡洋艦、四艘輕巡洋艦、十一艘驅逐艦沉沒,所剩不多的飛機,被擊落一百架以上,七千四百七十五名官兵陣亡,聯合艦隊因此喪失組織戰鬥力,實質上宣告毀滅。藉由一艘艘艦艇的行動,應該能清楚呈現雷伊泰灣海戰是一場多麼悲慘的戰役。就算不可能個別一艘艘描寫戰鬥過程,本書還是盡可能地追蹤、調查各艦的行動。相較之下,日軍對美軍造成的傷害,就算加上飛機的攻擊與神風特攻衝撞達成的戰果,也僅止於擊沉三艘航空母艦、三艘驅逐艦。這場海戰也可以說是點綴大日本帝國最終章節的雄偉送葬曲。

在彙整本書時,我訪問了海軍兵學校七十三期的各位,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給他們添了很大的麻煩。我已經跟他們完全沒有聯絡很長一段時間了,在那次訪問之後已經過了三十年,不知他們是否還硬朗?我在這裡本來只想寫下他們的名字,但比起只寫名字,作為一份紀錄,我也想寫下這些人在三十年前接受我的採訪時,他們當時的職位。戰後日本,就是因為這些曾通過生死關頭的人的努力而建立起來的,不是嗎?(由五十音順列)

安部時寬(村樫石灰工業東京營業所長)、阿部勇(英和精工社長)、有村政男(富士銀行本店調查部調查役)、池田清(東北大學法學部教授)、石塚司農夫(順天堂大學事務長)、市川通雄(三鷹市立第二中學教職)、岩松重裕(日本郵船經理部副部長)、越智弘美(日本航空航運基準課長)、大坪寅郎(海上自衛隊補給統制隊企畫室長,一等海佐)、大場三郎(自雇,牛乳販售店)、加藤新(自雇,陶器販售)、兒島誠保(大森藥品社長)、榊原梧朗(三井物產總務課長)、島田八郎(東京豐田柴油車取締役、客車部部長)、高田芳春(日本水產拖網課長)、高地一夫(日本航空工務本部管理部次長)、高橋準(東亞燃料工業人事課長)、竹下哲夫(自雇,牙科醫院)、近松正雄(自雇,內科醫院)、中川五郎(舊姓黑田,KK柳善社長)、馴田幸穗(古鷹商會社長)、長谷川保雄(長谷川纖維工業社長)、橋本文作(早稻田大學工學部教授)、峯真佐雄(住友電木東京營業部長)、望月幹男(千代田火災海上保險人事課長)、森田衛(海上自衛隊望月號護衛艦艦長,一等海佐)、森脇輝雄(栗田工業,大阪支店)、山口裕一郎(三重縣立水產大學,講師)。

另外,我也想起了,當年採訪過程中,我拜訪了當時還健壯的小澤治三郎、志摩清英、栗田健男、小柳富次、寺崎隆治等舊海軍將領時,聽到許多事。我還強烈地記得,小澤先生幾乎什麼都沒說。面對我不停的追問,他只說了一句:「有遵守命令的人,只有西村君啊。」我也跟栗田先生,還有也是我的老師的伊藤正德見了面。栗田先生對於在即將到達雷伊泰灣的時候掉頭這件事,幾乎沒有辯解,只淡淡地談了事實,尤其是缺乏通訊的情況,但到最後他透露:「總之就是累到底了。」令我印象深刻。我也沒有忘記還有從利根號艦長黛治夫、小澤艦隊參謀大前敏一、秋月號艦長緒方友兄、雪風號艦長寺內正道等前戰將口中,聽到了珍貴的實戰經驗談。我還記得也給防衛廳戰史室添了麻煩。我也在聖地牙哥軍港採訪了海戰中的美方指揮官——克利夫頓.史普雷格將軍珍貴的經驗談。

對至今所有逝者,致上深厚謝意。

還有,書中使用的時間統一為當地時間,與日本內地約有一小時誤差。
一九九九年十月
半藤一利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三章 戰機
十月二十四日上午──攻擊!攻擊!祝君好運

1
【零點到六點】

面對與強大的敵軍艦隊決戰,就算有再多的不滿跟批判,也必須把一切都藏在心裡,每一位官兵必須充滿勇猛果敢的鬥志。就算那項戰術是慢得錯失時機的決定,是令人存疑、荒誕的計畫且出了一些差錯,也是如此。志摩中將的艦隊依照集中兵力原則,在此情況下攻進雷伊泰灣,是最正統不過,最正確的戰術。哪怕只是多帶一門艦砲到目的地,捷一號作戰成功的機會就愈大。

凌晨二點,志摩艦隊在科隆灣的臨時停泊結束,為了最後的出征起錨。這對他們而言,是相當於「到第三次才算數」的出師表。第一次是為了摧毀在台灣外海嚴重受損、殘存下來的敵軍特遣艦隊,在盛大的送行下從日本本土出擊;第二次是認為理所當然會收到參加捷一號作戰的命令,前一夜還拿出御賜酒、開了不拘禮節的慶祝宴會後離開澎湖馬公,這是艦隊第二度出師。現在離開科隆灣的時候,既沒有人送行也沒有酒宴。送別艦隊和迎接艦隊的,只有漆黑深邃的黑暗,艦隊在其中靜靜地揚起必勝之錨。

旗艦那智號巡洋艦的中央部位機槍群指揮官,馴田幸穗少尉,現在正身處南方海上,回想在北國青森大湊初次搭上這艘軍艦的往事。在畢業的江田島見到櫻花初開,在集合的東京目睹櫻花盛開,馴田少尉覺得,當時還一直下著細雪的大湊港,就像身處異國的軍港一樣。以馴田少尉為首,派到那智號的六名同期夥伴,盡是些在此之前未到過東京以北地方的人。從那之後經過半年多,他現在正如同字面所述,真的身在異國的海灣——白天皆與櫻花、雪國無緣,充滿夏日熱情的綠意,夜晚則身在南十字星之下。二十歲的少尉重新思考自己「生」的神祕。但是,到了明天,這個「生」也將失去,他將造訪從未有人去而復歸的黃泉之國……

◇◇◇
前一天說了「真是大老遠跑來了一趟」,沉痛地沉浸在感慨中的驅逐艦霞號上的加藤少尉,這一晚則滿懷抑制不住、撼動全身的興奮。在「閒置人員,全體到前方甲板集合」命令下而聚集過來的官兵面前,艦長首度告知他們本次作戰的全貌,在上陣之際做了特別訓示。志摩艦隊要團結起來,從蘇里高海峽攻進雷伊泰灣,第二戰隊的山城號、扶桑號戰艦已經先行前進。然而,加藤對於大局的戰略、戰術狀況、捷一號作戰的構想與意義等,並沒有抱持特別的感想。真正從心裡深處打動年輕少尉的,倒不如說是艦長最後補充說明的事實。

艦長說:
「我在此告訴各位,將毅然實施神風特別攻擊隊的計畫,所謂神風特別攻擊隊……」
  
……就是人跟著裝有炸彈的飛機整個一起撞上去。這是一種除了壯烈之外,別無他詞可以形容的玉碎戰法。儘管這個世界上大概沒有所謂「絕對」的事實或話語。然而,獨有這個戰法是「絕對的」。是絕對不會有生還可能性的捨身攻擊。作為指揮官、作為人類,是不容許對下屬下達這種命令的。就領導下屬來說,這戰法是異端邪說。在海軍兵學校學的戰術,最多也就是以九死一生為限。從古至今沒有所謂十死零生的戰法。加藤耳聞私下流傳的消息,但他想都沒想過這會被當成正式戰法而斷然實施。長官下令,下屬服從。加藤的身軀顫抖著,因為想讓自己的死更有意義這件事,跟加藤的情感略有相通。

加藤像是要把口中的東西給吐掉般說了一聲:「該死!」雖然是要參加大決戰,但他並沒有特別的決心。他沒有想起家鄉,過去的事情也沒有像走馬燈一樣閃過。從他立志從軍以來,支配著加藤的只有「該死!」這個心情。聽聞神風特攻的消息,這個心情更形強烈。只是,這名少尉並不知道這是「該死!我也來死給你看」,還是「該死!我被拋棄了」。不論如何,對加藤而言,捷一號作戰的意義,就是「該死」。

在志摩艦隊離開科隆灣的同一時間(凌晨二點),暗黑、龐大的島嶼形狀在栗田艦隊的前方,現出模糊的輪廓。從海岸處驟然聳立如屏風般巍峨的山嶺,其身影有如在半空中伸展。艦隊左望坐擁哈爾康山的民都洛島,進入了島鏈之內。從這一刻開始,到這一天結束為止,艦隊要像穿線一般突破島嶼之間。沒有空中掩護的艦隊,被無數島嶼包圍在狹窄的水道之中,他們要在敵軍的制空權之下,光天化日下堂而皇之地前進。面對不論是否天亮了都可能來襲的敵機攻擊,艦隊只能一一擊退、撥開,不顧一切地往雷伊泰灣攻進去。

自從出擊以來,艦隊的官兵們一直引領期盼,機翼上畫著閃耀日之丸,威壓天空的大編隊通過艦隊上空。他們不斷往藍天裡想像,引擎聲響徹天空的零戰、天山、彗星、銀河等飛機的出現,飛機大編隊可以大到連這片廣闊天空也裝不下。他們將會擊落迎擊的敵機,絕對會破壞敵軍航空母艦,把敵軍戰艦打成蜂窩,剝奪敵人的抵抗力量,這是官兵全體一致的期待。但是,現實卻是連一架日本飛機的身影都還沒看到。官兵都想著「果然是這樣」,已經潰滅到如此地步了嗎?儘管已經有所預期以及覺悟,但在這種狀態下,隆隆的飛機引擎聲還是他們能依靠的一根稻草。

其實就如前文提到,陸上基地航空隊如艦隊官兵們的期待,為了要發動天亮前的總攻擊,斷然實施夜間出擊,人員跟飛機都全力運作。那時是凌晨二點,跟志摩艦隊離開科隆灣,栗田艦隊在左方望見民都洛島的時間點幾乎一致。起飛夜間偵察的水上飛機,傳送了內容為「在馬尼拉九十度方向二十五英里處偵測到大部隊」的無線電訊給基地航空隊司令部。見敵必滅是海軍的傳統,在福留中將一聲令下,總攻擊立刻開始,由戰鬥轟炸機、攻擊轟炸機、天山攻擊機、瑞雲水上轟炸機組成的攻擊隊起飛了,然而結果不盡如人意。由於夜間加上天候不佳,雨雲飄得很低,最後還是無法目視確認敵軍,飛機在幾小時後全數空手而歸。

決戰序幕總之暫時延後,事情全都得等到天亮後。緊張氣氛瀰漫在以菲律賓為中心的廣闊海域,就像弓弦已經拉緊到極限。

◇◇◇
戰場的夜晚如同神經衰痛,讓人疲勞、發怒,孤單到無法忍受。栗田艦隊第二部隊第七戰隊的重巡艦利根號,聲納官兒島誠保少尉,就是在這時候做好了敵人今天就會到來的心理準備,全身換穿新的內衣褲,把至今一次也沒穿過的全新兜襠布綁好。兒島記得那時的心情,他有點裝模作樣,認為這就是武士的品味。

海上的夜光藻亮得異常,艦艇的航行軌跡在黑暗的海面上拖得長長地、閃閃發光,久久不散。兒島少尉覺得,這些夜光藻比在日本見慣的還大。天空中布滿星星,他把眼睛貼上望遠鏡,試著從民都洛島的黑色身影追蹤水平線。那裡有同樣的天空、同樣的星光、可以看見白色浪頭的同樣海洋。兒島砰地輕輕拍了一下胸口,覺得這樣就隨時可以去死了。他並不知道有什麼事情,會在何時,怎麼發生。此時如果被要求付出生命,可以輕鬆地說:「好啊,來啊」——那是在他二十歲的內心深處,一種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充實感覺。

栗田艦隊沿著民都洛島向東南方前進,上午五點五十分進入錫布延海,在島嶼南端改變航向,朝向東北方。他們現在要進入決戰戰場了。

2
【六點到十點】

在稍早之前,上午五點四十五分,就在東方出現些許亮光的時候,位在菲律賓群島東部,薩馬島北方的小澤艦隊,派出偵察機向南方飛。十五分鐘後的六點整,像是跟小澤艦隊互相呼應一般,海爾賽上將也在旗艦紐澤西號上,完成當天所有的作戰計畫,並通報全軍。在波浪起伏而搖晃的航空母艦上,飛行員正待命,他們已經做好出擊準備。首先從艦上起飛的,是以聖貝納迪諾海峽、蘇里高海峽,此兩處海峽入口為中心,負責監視範圍廣大海域的偵察機隊。小澤艦隊為了捕捉海爾賽特遣艦隊,而一心把偵察路線往南方推,但不知為何,海爾賽在這一天卻先集中讓偵察機往西飛。儘管歷史沒有「如果」這種事情的存在,但如果位在北方的日本機動部隊還擁有昔日的精銳戰力,羅馬戰神或許會在戰爭的最後時刻,再度對日本海軍展露笑容。

◇◇◇
不是只有日本跟美國的航空母艦部隊派出偵察機。包含栗田艦隊與西村艦隊的在內的各巡洋艦,也分別從彈射器派出搭載的水上飛機。每一架水上飛機的飛行員跟觀測員都接到命令,在燃料允許的極限範圍內尋找敵軍蹤影,燃料耗盡就返航菲律賓各個島嶼上的日本軍基地。

大坪少尉所在的輕巡洋艦矢矧號,派出了出身預科練的偵察機飛行員佐藤,是一位與大坪年紀相仿的少尉。比起待在特任軍官官廳,他更常待在下官廳,跟大坪等海軍兵學校出身的軍官意氣相投,是位性格開朗且勇敢的飛行員。出發之際,他跟大坪等人打招呼,然後爽快地說:

「那麼,我就跟這一起走啦!」

他拍了下胸膛,燦然一笑。胸前的那個口袋裡面,裝的是片刻不離身的愛妻照片。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日本「終戰」80年修訂版
★和式敗戰文學的經典之作
★昭和史權威 半藤一利 非虛構代表作
◆ 雷伊泰灣海戰,人類戰爭史上最後一場艦隊決戰
◆ 昭和史權威半藤一利,親訪、蒐集大量當事者證言
◆ 全觀視角俯瞰交戰雙方、深描軍官士卒內心世界
◆ 唯一中文譯本,終戰80年修訂版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