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力奔跑的媽媽: 跑過愛與傷痛, 找回自己的光 | 誠品線上

用力奔跑的媽媽: 跑過愛與傷痛, 找回自己的光

作者 雨路
出版社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用力奔跑的媽媽: 跑過愛與傷痛, 找回自己的光:在愛裡跌倒,也能在愛裡站起來!從崩潰邊緣到超鐵終點,關於愛、傷痛、自由的長跑練習百萬點閱深刻共鳴!不完美媽媽的剖心自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在愛裡跌倒,也能在愛裡站起來!從崩潰邊緣到超鐵終點,關於愛、傷痛、自由的長跑練習「跑出去」,是她變相的離家出走,這時候,她只是用力奔跑的自己,不是過度努力的母親,或傷痕累累的女兒──唯有自己完整了,才能將源源不絕的愛給出去。百萬點閱深刻共鳴!不完美媽媽的剖心自白◆「未來Family」、「50+」人氣專欄作家雨路首部生命書寫◆心累了,跑出去;心碎了,寫下來──她跑出家門,不是逃開,是為了不再失去自己。雨路在原生家庭的陰影中長大,後來又迷失在孩子青春期的情緒風暴裡,一次與女兒激烈爭執後,她憑本能跑出家門──跑步就此成了人生轉機。從晨跑三圈到鐵人三項,她重新呼吸自由、修補破碎的心,儘管面對父親癱瘓、自身罹癌、女兒重鬱、兒子驟變,雨路一步步跨了過來,在汗水中,慢慢愛上筋疲力盡的自己。一次次奔跑中,各種傷痕也悄悄縫合:她與父親和解,她陪伴孩子成為獨立個體;更重要的是,她接納了自身不完美卻無比真實的模樣。這是一位母親的真誠剖白:有脆弱、失意,也有重新起身的力量。獻給每一位曾在愛裡跌倒、仍願意繼續愛下去的你──我們都值得用力跑一次,不是為了贏,而是為了不再失去自己。「不滿意現狀嗎?去跑一場馬拉松吧!跑出去你的世界就不一樣。 不喜歡自己嗎?去跑一場馬拉松吧!你會愛上終點的那個自己。 對家人的冷漠失望嗎?去跑一場馬拉松吧!你將感受到家人的緊密連結。」▎一位母親從崩潰中重生、與自己和好的真實旅程★陪孩子長大,也陪自己蛻變:教養不只是向外付出,也是自我覺醒的起點★相愛相殺的青春期親子難題:青少年情緒風暴期,放手獨立與陪伴靠近的兩難★不完美媽媽的剖心自白:每段心碎、自省、調適,都是深刻而誠懇的真心話▎上路後,她不再是女兒、妻子、母親,只是單純的「跑者」跑步,是雨路變相的離家出走,是自我放逐,是放空,也是放下。在反覆邁步與呼吸間,她堅定信念,享受獨處,縫補自我。每一步,都是雨路對母職的再思考、對生命意義的再詮釋:陪孩子長大,不代表得放棄自己。受過傷、犯過錯,不代表不能癒合、相互擁抱。▎跑過傷痛,締造自由而堅韌的連結身為三明治世代,上有重病老父,下有青春子女,跑步讓雨路有底氣面對這一切。她誠實自剖內心,深刻揭示學習修復與放手的歷程。→為人子的療傷|面對原生家庭陰影,自我重生後的原諒釋懷:雨路童年時父母離異,母親的缺席,父親的權威,是她內在小孩最深的陰影。歷經突遭母喪、長照中風父親後,她慢慢放下破碎的過去,也放過自己,與父親和解。→為人母的修煉|挺過青少年情緒風暴,修習親子關係與獨立課題:面對一雙兒女進入青春期後的不同苦痛,雨路盡力拿捏陪伴與放手的平衡,而體悟到:愛是全然接納,是讓彼此成為真實的自己。◆推薦給這樣的你——☑ 於母職與自我之間迷惘失落,渴望喘口氣、找回平衡☑ 面對青春期孩子的憂鬱、冷漠等情緒風暴,不知所措☑ 背負童年創傷,想自我修復,給孩子和自己不同的童年☑ 在親情羈絆中進退失據,仍努力活得像自己☑ 希望生活有所突破,尋找自我成長的動能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動容推薦「我們看到一位媽媽的勇敢、執著、堅強、敏感又脆弱……原來在育兒的道路上,我們並不孤單;媽媽的掙扎與不完美,才是人生最真實的一面。這是一本用生命寫成的書。」──張德齡(未來Family總編輯)「我喜歡雨路的文字,真誠而有力量,她能面對內心最深處的自己,並無懼展現出來,是一種難得的勇氣。雨路是誠實而偉大的母親,讓人敬佩!」──賈永婕(台北101董事長)「人生如迷宮,只有事件橫生,沒有使用說明,如何是好?她用跑步,衝出迷宮。她用寫作,寫下走出迷宮的路徑。雨路與童年和解,與孩子和好,她終於可以跑回自己的航道,圓心是她自己。」──瞿欣怡(作家)專文推薦|張德齡(未來Family總編輯)、瞿欣怡(作家)感動推薦|Melody殷悅(主持人、作家)、李惠貞(獨角獸計劃創辦人)、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賈永婕(台北101董事長)、劉軒(作家、主持人)、蔣雅淇(百萬暢銷作家)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雨路本名王加露,畢業於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舊金山藝術學院。育有一雙子女。是「未來Family」高人氣專欄作家,也是朋友眼中的「一姐」,參與無數馬拉松和鐵人三項競賽,更成功完成超鐵226的挑戰。跑累時,轉而埋首書桌,用文字拼湊自己,在書寫中獲得療癒和力量。喜歡一個人跑步,一個人看電影,為一家人煮晚餐。臉書專頁:雨路上有你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 媽媽的掙扎與不完美,是人生最真實的一面 只有不停奔跑,才能抵達自己,但偶爾可以跑慢一點自序 我是誰第一章 失落的母親,也是受傷的女兒跑出家門,才看見媽媽之外的自己他們不說話,但我會永遠陪伴育兒路上,內在小孩的重生母親,我一輩子的思念活出更新版的無憾人生跌進食物的情緒黑洞追與逃,然後面對親情是朵美麗的帶刺玫瑰第二章 擁抱光與暗,因為那是全部的你一個老媽拯救宇宙,一個老媽拯救自己觸碰黑暗黑暗中與你同行迎來清晨,跑向光明成就不完美的自己吹響生命的熱情愛是讓你做自己「這是我的表演,不是你的」快樂無法贈與第三章 我討厭你,但我會永遠愛你我有兩個獨子讓叛逆衝著來,成長順著去摘下母親濾鏡,好好放過彼此越過風雨後,成全圓滿朝自由出發的獨旅企鵝男孩展翅幼鷹放飛的一刻第四章 唯有跑出去,才能抵達自己穿越時空的自我對話生命賽道上,苦難化為冠冕結婚週年快樂空(巢)斷捨離愛上筋疲力盡的自己飛越換日線後記 成為快樂只要從自己做起

商品規格

書名 / 用力奔跑的媽媽: 跑過愛與傷痛, 找回自己的光
作者 / 雨路
簡介 / 用力奔跑的媽媽: 跑過愛與傷痛, 找回自己的光:在愛裡跌倒,也能在愛裡站起來!從崩潰邊緣到超鐵終點,關於愛、傷痛、自由的長跑練習百萬點閱深刻共鳴!不完美媽媽的剖心自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3148352
ISBN10 /
EAN / 9786263148352
誠品26碼 / 2682922628005
頁數 / 256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X21X1.85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320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 媽媽的掙扎與不完美,是人生最真實的一面
張德齡 「未來Family」總編輯

多年前,《未來Family》計畫製作一期與運動相關的封面故事,我希望能夠採訪幾位熱愛運動的爸爸媽媽,一位好友便推薦了雨路,她在朋友圈有「馬拉一姐」的封號。
記得那次採訪,她分享自己踏上跑步之路的起點,竟然是因為和女兒吵架!那是一次情緒的爆發,也是一個生命的轉捩點。沒想到,從那一刻起,展開了她的跑步人生。
拍攝當天,原本希望捕捉一家人在陽光下的健康模樣,不料卻遇上傾盆大雨,只能躲在騎樓下拍照,硬是擺出個運動姿勢,留下了難忘的一幕。那時她的女兒已是亭亭玉立的少女,兒子還不滿十歲,身材有點瘦小,帶著些許羞澀與稚氣。如今多年過去,小男孩已是大學生!
和雨路變得熟悉,其實是透過臉書。她經常分享生活點滴,語氣親切真誠,彷彿是住在你家隔壁的鄰居。尤其當她開始記錄與兒子的互動,讓許多家有青少年的爸媽特別有感。她毫不掩飾身為媽媽的脆弱,也不裝堅強,文筆敏銳又帶有情感,讓人既感動又療癒。於是我邀請她成為「未來Family」的專欄作家。
從二〇二一年十月起,三年多來已經累積二十五篇作品。她的第一篇文章,就引起廣大的迴響,而點閱率最高的一篇,則是她寫給女兒的一封信〈我想都沒想過,憂鬱症竟會悄悄的找上優秀的妳;那一天我以為,我就要失去妳了!〉,單篇瀏覽量超過十四萬,臉書觸及更近四十萬人次。那篇文章道出對女兒的深情與不捨,陪伴女兒走過憂鬱症的心路歷程,每每看完,都紅了眼眶。
她的女兒,如今是一位傑出的音樂家;兒子上高中後,進入橄欖球校隊,成為允文允武的「學霸」,現在就讀美國長春藤名校。若只看孩子們的亮眼表現,她無疑是眾人眼中的「成功媽媽」典範。但她最令人佩服的,是她願意脫下外表美麗的光環,帶我們走進她的內心世界,看到不完美但卻最真實的一面;在她的文章中,我們看到一位媽媽的勇敢、執著、堅強、敏感又脆弱,對孩子的擔憂與糾結……所有的喜怒哀樂全繫在兒女的身上。
在雨路的文字裡,讓我們明白,原來在育兒的道路上,我們並不孤單;媽媽的掙扎與不完美,才是人生最真實的一面。
她不只在文字裡勇敢,現實生活中也持續挑戰自我。二〇二三年,她完成了令人敬佩的「二二六超級鐵人三項」——游泳三.八公里(相當於一圈多的日月潭)、自行車一百八十公里(幾乎是從台北騎到彰化的距離)、再接上一場四十二.二公里的馬拉松,能夠完成其中任何一項,都是極大的挑戰,更何況全部需在十七小時內完成。最後她挑戰成功,獲得女子分齡第五名。這不只是體能的極限,更體現堅強的意志力。
謝謝雨路願意分享她的故事。一路走來,並不容易!這是一本用生命寫成的書。衷心恭喜雨路,將這些年來的成長、掙扎與愛,記錄下來,進入到人生新的階段。

試閱文字

導讀 : 自序 我是誰
我是誰?A說,妳是某某某的女兒;B說,妳是某某某的媽媽。
不,「我」到底是誰?
「母親」、「女兒」,兩種身分各圍一圓,相圈出一交集,此交集是我,但那是部分的我,不代表全部的我。
還有一個我,是在養育下一代和看顧上一代時萌生的自我,這個新的自我,最後在交集外,圓滿成爲「第三個圓」。

* * *

跑步是我生命中的節外生枝,也造就出一個不設限的、隱藏版的自己。
學生時代在升學制度下沒有太多時間運動,只知道自己運動細胞不差,每年運動會都被選派參加跑步接力賽,但彼時怎麼也沒料到,「跑馬拉松」這個帶點自虐又憨傻的行徑,竟成了我中年的蛹化過程,危機變成轉機,不僅宣洩生活壓力,找到內心平靜,甚而演變為新的生活哲學。
和扮演母親比較起來,跑步確實容易多了。跑步可以滿足自我成就感,而母親的成就感,卻不免奠基在子女——不屬於自己的獨立個體——之上。
母親的難處,是陷入角色太深無法自覺。
當孩子還小,父母是天,仰之彌高,而孩子的一個微笑、一句童言童語,可以讓媽媽破涕為笑,再辛苦也甘之如飴;當兒女漸漸發展出自我,態度一百八十度轉變,面對時而尖銳、時而封閉的兒女,媽媽一整個猝不及防,愈努力反而愈無力。
故事的源起,是一場親子爭執,頭一次我被自己擲出的愛像回力鏢一樣飛回來砸得滿頭包,傷痕累累下我憤而跑出去,哭著,跑著,哭著,跑著。那一刻,母親的面具破碎了,但我就只是做自己,為自己跑。
我想,那就是自覺吧!步伐與步伐間,我展開了和自己的對話。我聽,我感,我痛,我在。我的喜怒哀樂回歸了,不用寄生子女。
跑步於我,是將自己抽離出母親的角色,聚焦在放空且放鬆的時光裡。於是,我從一個過度努力的媽媽,轉型成一個用力奔跑的媽媽。
做母親的心一累,萬念俱灰。跑步雖然也會累,但多巴胺總是那最後的神來之筆;跑完取而代之的「跑者嗨」(Runner’s High),是腦內啡分泌下無以言喻的快樂。
媽媽總是擔心太多,一味付出卻疏於照顧自己,但只出不入有天也是會空的;跑步把我從母親的沉浸式體驗抽出,放入短暫的自我沉浸——唯有自己完整了,才能將源源不絕的愛給出去。
寫這篇自序的當下,算算已經跑了十幾年,現在依然維持一星期平均二十公里的跑量。一路跑來,從最初的菜鳥,到超級投入、自我鞭策(折磨)後的巔峰狀態,再歷經放療後心肺功能減弱,膝蓋開刀漫長的復原等待,如今我自認是個「佛系跑者」,接受自己體能和賽事成績一年不如一年的事實,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放下執念,也放過自己。
人生好比跑步,精彩的是過程。專注跨出每一步,享受活在當下的美好,照自己的配速,跨過生命中的美麗與哀愁,跑出屬於自己的旅程。
我有個習慣,就是跑步當中絕不接聽任何電話,不管是誰來電,不管多緊急。當人生旅途接近終點時,我會這樣告訴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你們就當作我去跑下一場馬拉松了。」

* * *

「喜歡寫」這件事,像一個被隱藏的胎記,自己始終是最清楚的那個人。我雖拙於言辭,透過文字,常常覓得舒坦,也讓許多的稍縱即逝多了重量。
剛得知罹癌時,我無法接受,每天活在恐懼中如行屍走肉,卻哭不出眼淚。有一天,呆滯地坐在咖啡店,心中萌生一股想寫的衝動,我拿起筆開始記錄悲傷,思緒像一球凌亂不堪的毛線終於理出線頭,尋回的感知也一湧而上,眼淚一顆顆掉落筆記本,抓皺了紙張,模糊了字跡,內心的遺憾,漸漸顯影在黑灰的墨水中:「從前一直恐懼我所愛的人離開我,現在才明白,最怕的是與所愛的人道別,是Let Go,是放手。」回顧匆匆的一生,什麼都沒法帶走,但什麼也沒留下……努力扮演好每個角色的最後,我竟成為自己的孤兒,辜負了自己來不及實現的夢想。
我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個寫作者(不敢稱作家)。論文采我沒有,論靈氣我更自嘆弗如,唯一有的是真誠,我想讓更多人窺探這個祕境,一個用心雕琢、至情至性的內心世界。
一個偶然機緣下遇見小貓,不知道她就是作家瞿欣怡本人,聊到合拍,便自不量力吐露出書心願,像個小學生在老師面前振振有詞:我的志願是當老師……後來捧著她的新書約見,再度不恥下問討教寫作,現在回想當時的自己很可笑,但做個真誠的傻子也算勇氣可嘉,謝謝小貓不嫌棄。
專注做一件事是孤獨的。寫作的過程,好比走在死蔭幽谷裡一樣寂寞,而且要怎樣突破自己,從一個不動就全身難過、不跑不舒服的過動兒,到靜如處子般伏案疾書,要怎麼顛覆度秒如年這件事,儼然成為人生新的挑戰。結果我發現,跑步和寫作並不相互牴觸,跑步時,身心誠實對話,靈感不斷湧現,於是無違和的「跑與寫」,轉變成一種新的生活節奏。
女兒生病那段日子,悲痛在書寫靜好中理出頭緒,如汪洋中抓住的浮板。兒子轉大人期間,內心無從言喻的苦澀,也靠著跑步轉化成支撐我向前的力量。
法國攝影師暨導演安妮.華達(Agnès Varda)說:機遇是夢想的推手。後來,我生命中陸續出現貴人:有殷悅相知相惜,不斷鼓勵;李惠貞提供資源,情義相挺;張德齡給我機會和舞台,發表專欄文章,屢獲網路上許多共鳴。只是,時不時也被網民的酸言酸語擊倒,一蹶不振、難以提筆。現在想想,若當時半途而廢,打倒我的絕對不是網民,是自己的完美主義。
焦點擺在負面撻伐,就看不到正面迴響。重點不是自己有多麼委屈,應該是能「幫助到別人」這件事,哪怕只幫到一個人,我都有理由義無反顧地寫下去。
隨著愈來愈多媽媽朋友們私下剖心,說我筆下的遭遇和心境正巧是她們自身寫照,才發現自己並不寂寞。作者從文字中得到療癒,讀者無意識把自身投射故事的某個場景、角色,也從中獲得安慰,這就是各取所需的雙向力量。
跑步和寫作是我為自己生命點燃的熱情,這段付出不求回報,不求結果。日復一日做同一件事,也算是努力地活出恆常吧!它們就像我的左右護法,一直陪伴我在「母親」路上的成長:心累了,跑出去;心碎了,寫出來。

* * *

本書緣起於一些心碎、一些跌落,所幸成與敗、好與壞,在時間的恆河裡,都是過客,不是終點。跑馬拉松亦如是,過程中那些掉速、抽筋、撞牆的慘烈……在跨進終點那一秒,都是日後回想起來最鮮活的片段。回首來時路,多虧點滴刻骨銘心,才能集結出美好總和。
如果置身其中能勾起你某個片段回憶,或牽動你隱藏很深很久的某個感觸,我便有如得到一個大大的擁抱,這個擁抱是找到知音,也找回自己。
我是媽媽,也是眾人眼中對跑步充滿熱情的「一姐」;我是媽媽,也是埋首文字的創作者雨路。

試閱文字

內文 : 跑出家門,才看見媽媽之外的自己
大家都戲稱我為「一姐」,十多年來我堅持運動的習慣,好像為自己打響了名號。但我真的不是什麼「一姐」,運動成績不算頂尖,應該是埋頭苦幹的那股傻勁,和拚命三娘的精神,讓朋友半折服半揶揄地這般稱呼至今。

逼自己晨跑,比叫孩子起床容易多了!
最初為何開始逼自己運動?簡而言之,就是做母親的自我感覺變差,轉而尋找另類的附加價值吧!
十多年前,女兒進入叛逆期,當時的我第一次成為青少年的母親,面對突如其來的轉變,除了不知所措,就是滿滿的挫折感,心裡甚至不斷自責,我的教養出了什麼問題。
有一天,和女兒大吵一架之後,我做出改變人生的一個決定:不顧一切,往外跑出去!
「跑」這個動作,在當時或許帶點「逃」的意味。逃離一個讓我失望的情境,暫時將自己抽離出來。
在跑的過程中,我聽見自己的呼吸、心跳,還聽見腦子和身體的對話:要磨練一個人的心志,就先從磨練身體開始吧。我告訴自己。
那天以後,跑步成了我的救贖,從三公里、五公里,漸漸到十公里,然後是半馬,接著是全馬,又因跑馬拉松而接觸到鐵人三項,運動自此與我生命完美接軌,當絕望灰心時,汗水、獎牌、還有一次又一次的超越自我,不僅彌補了我的失落,也療癒了一個母親的玻璃心。
感謝兒女,是他們的叛逆喚醒我:「世上最逆來順受的只有自己。」面對叫也叫不動、勸也勸不聽的青少年,慶幸還有個百分百願意配合的自己。
督促自己晨跑,比每天早上叫夜貓子女兒起床容易多了。鞭策自己把自由式學好,也比叨念兒子上游泳課要專心有成就感。一把年紀才挑戰單車上卡,摔了幾次成功解鎖新技能的喜悅,就像回到小時候學會騎車一樣開心。
走到生命轉角處,那些以為過不去的檻,轉個彎,轉個念,它們終將成為新的契機,帶你看到更多風景。

賭一口氣,成了鐵人
我人生中第一場鐵人三項,只是為了賭一口氣。
那時,常和青春期女兒起口角,有一次為了搶手機兩人甚至扭打起來,傷心和衝動之下,報名了人生第一場鐵人三項五一五賽事,決定挑戰從未嘗試過的開放水域游泳。恐懼是有的,但更多的是任性,心裡有個聲音:用心良苦,做這麼多還被嫌,乾脆自我放逐算了……反正哀莫大於心死,心既然死了,也沒有什麼好怕的。
從小學游泳,水性不錯,以為開放水域不過就是加長加大的泳池罷了,難不倒我,但以防萬一,賽前還是乖乖和同伴在基隆外木山試游了一趟,求個心安。
比賽那天,我雄心勃勃縱身跳入活水湖,拚了命往前划,幾個換氣把頭一抬,大驚!怎麼歪成九十度角?後面的人也沒長眼睛撞上來,當下慌了陣腳,呼吸急促,硬是再游了一段,但偌大湖中渺小的我根本是原地打轉,怎麼都游不到對岸啊……
身體愈來愈沉重,快溺水了嗎?本能的,我舉手大喊救命!沒多久一艘橡皮艇開過來,上面已經坐了一個面如土色、驚魂未定的男子,好像剛被救起。
「小姐你還好嗎?」救生員問。
「我呼吸不過來……」「你確定要棄賽嗎?」一想到岸上正等著我遞交晶片、好接力繼續騎和跑的隊友們失望的臉……
「那我可以在旁邊休息一下嗎?可能是不習慣穿防寒衣,我可以脫下來嗎?」好心的工作人員把我拖到一旁階梯,我火速褪下防寒衣,往岸上一扔,再潛入水中,幾個拿手的蛙式游水,調整好呼吸,一旁陪游的救生員說:「你游得很好啊!就這樣穩穩地游。」有了這句鼓勵,我信心大增,順利游完了剩下的距離。
歷經這次處女賽的驚險,能平安完賽,心中充滿感恩,因為活著就有希望啊!而做一個感恩的母親,確實比做一個自暴自棄的母親快樂多了!
如果「希望」是一道光,你要主動在黑暗中尋找光,而不是等待光的出現。
比賽就是我的光源,每次挑戰成功,一顆感動的心,就是絕處逢生的希望。

鐵人媽媽以汗水交心,是各自家庭的心臟
自從重心移轉到運動,生活圈擴大,結識了很多熱愛運動的媽媽,我們都已過不惑之年,我們都是日理萬機的千手觀音,手裡還各自捧著一本難念的經。相約騎車、跑步、爬山、比賽,是家庭主婦最合理的放風,最有建樹的社交活動,我們不比較,只用汗水交心。「一個人可以跑很快,一群人可以跑很久。」日積月累,持之以恆下,現在一個個跑得又快又遠。
汗水淋漓,身心排毒,享受多巴胺帶來的好心情,大家像是盛裝的仙度瑞拉,在有限時空裡盡情起舞,回到家,立刻變回歡喜做、甘願受的現代灰姑娘。
每逢假期,我們會把各家的老公小孩全都召集起來,攜家帶眷旅遊,足跡遍布台東的鐵人三項、綠島的海底世界、合歡山的靄靄層峰、武嶺的最高牌樓……旅程中看到這些媽媽總是將家人擺第一,風風火火張羅一家大小後,還有餘力相約運動健身,我深深覺得:婦人的美德,不是只有溫良恭儉讓吧!這些女漢子們有超強的韌性、鐵人的心志,任勞任怨,她們才是家庭的心臟,是全家生生不息的脈動。

跑出真實的自己,每一步都渺小而偉大
昨天臉書動態回顧出現一則九年前的「歷史上的今天」,是我跑完New Balance半馬後的心情筆記:

最近醫院進出頻繁,一下忙中風的老爸,一下照顧開刀的女兒,連兒子也來湊熱鬧非要在學校惹事讓我分點注意力給他……但愈心煩意亂,就愈想念路跑賽跑在人群中的孤獨。
微醺的天光,熟悉的拱門,老愛湊熱鬧的霏霏細雨,跑者之間自成無聲世界;在這裡,時間只屬於自己;在這裡,可以為所欲為地加速、衝刺;在這裡,無助總會找到力量,困惑總會變得清晰,終點線後一個沮喪焦慮的家庭主婦重新被拼湊好了,準備好迎接更多挑戰。

那是我最速的一場。仔細回想,當時父親二度中風沒多久,女兒籃球比賽十字韌帶斷裂剛動完手術,兒子轉學對新環境不適應常常惹事生非,分身乏術下,已臻照顧者極限,我卻能突破自身,跑出史上最好成績。
每一次挑戰比賽,都是在裝備自己。從出發前的「不論過程有多艱辛,我願意去試」,到過程中「加油!再撐一下就到了」,最後是看見終點的喜悅,猶如困境中找到的出口,「來吧!我準備好了!」我又再一次被自己說服。
看著牆上掛滿的獎牌,每一面都是從「自我懷疑」到「自我肯定」的過程,參加比賽的目的不是為了證明自己多強,是在備賽訓練的過程看到自己的不足,得到一個更謙卑的自己。
無數天光微明的早晨,忐忑不安地擠在人群中,期待劃破天際那聲槍響,覺得自己雖然渺小,也好偉大。那一刻,不再是妻子、母親,我只是一個跑者,想跑出最真實的自己。
沿途每個跑者,身上都揹著自己的故事,一步一腳印。故事很沉重,但跑步象徵「迎向」和「延續」,告訴自己,不要停,勇往直前,跑下去就對了。


追與逃,然後面對
跑,在我生命的前後章節,分別詮釋了「追」與「逃」的心靈想望。
自有記憶以來,父親龐然巨大的身影就是我亦步亦趨的人肉導航,總是緊跟在他屁股後面沒命地走。
在香港,我的出生地,寬街陋巷、陡坡斜梯,他跨一步我要三個小跑步才跟得上,不時被落在身後,但個小志氣高,我拔腿箭步,穿過人群,像強力磁鐵緊緊吸附老爸。因從小訓練有素,長大後凡擋路者我一律視為障礙物,連刷帶閃,各個擊破,於焉造就出滿腦子超前部署的「跑走哲學」。
很難想像,在接觸運動之前,我的世界是一個以孩子為圓心畫出的圓,孩子的事就是我的事,自己永遠擺最後。年過四十,全職母親的工作隨孩子慢慢長大而遞減,無力感卻增加。孩子從圓心長成一個圓,但我卻進不去那個圓了。
親子之間的爭執摩擦愈演愈烈,「我的家庭真可愛」宛如變調旋律,一次和青春期女兒為爭奪手機上演全武行,一句「為什麼媽媽就可以管我?」如當頭棒喝,我呆住,語塞,轉身,出走。
拖著沉重的心和步伐逃出家門,被摘下母親冠冕的我還可以做什麼?悲與憤在體內燃燒,愈走愈快,停不下來的腳步就像身體在安慰心靈:「別難過!我會陪你一直走下去!」
第一次繞著公園跑完一圈,自此阿甘上身,也開啟了我的跑步人生。

* * *

「我跑,故我在。」村上春樹這麼說。
跑步的時候,我可以做單純的「跑者」而不是「母親」,那是變相的離家出走,是自我放逐、是放空,也是放下。
跑者只需專注在「跑」這個動作上,所有專注到最後就是「冥想」,反覆一成不變的動作是「修行」,兩者皆使人得到療癒。在規律的呼吸和步伐中,一個接一個念頭飄忽而來飄忽而去,不留痕跡;情緒也像被馴服的野馬,在身體的搖擺中漸漸變得安靜。當下,你只需要面對自我,只有眼前的路是真實的,腿上的痛是切身的,一點一滴的汗水拼湊出一張屬於自己的地圖。每天搞定了柴米油鹽、相夫教子,氣若游絲跑出去,脫胎換骨跑回家,腎上腺素與多巴胺在體內交響合鳴,交織出完美樂章。
之後,我就踏上了馬拉松這條不歸路。
有如相見恨晚般,弱弱的心智和跛跛的雙腳變成最佳拍擋,總是不離不棄達成任務。從第一場富邦10K的迷你馬,兩年後挑戰渣打半馬,再到後來解鎖宜蘭的國道全馬,從當初打定主意絕不入坑半馬的僥倖心態,到不斷突破極限的瘋狂行徑,我像破繭而出的蝴蝶,看到不一樣的自己。

* * *

胃口慢慢養大後,市政府廣場前的鳴槍和千篇一律的河濱景色已無法滿足我,我開始借觀光名義行跑馬拉松之實(反之亦然),也是為了逼自己離家遠一些,再多放手一點,心裡潛台詞是:「你看,兒女沒有你照樣可以活得好好的呀!如果能讓他們發現媽媽不在的諸多不便,因而懂得感恩,那就更好了。」所以,在舊金山淒風苦雨的金門大橋上,雪梨細雨霏霏的歌劇院前,和隔成兩個不同世界的柏林圍牆舊址,皆留下了足跡。
二〇一五年舊金山女子半馬,是我第一次「類流浪」馬拉松,第一次拋夫棄子,撇下惱人家務事和煩心的教養瓶頸,刻意選擇這個二十年前留學的城市,緬懷無拘無束的美好;殊不知,這次反而認清自己「愈是逃,愈想念」的宿命——當我跑得愈遠,愈是有條無形的線將我緊緊拉住,歸心似箭。哎!家庭注定是這輩子最甜蜜又揪心的負荷。
比賽是舊金山天光未亮的清晨,我在陌生的人群中,只能做自己的啦啦隊,跑完兩個多小時,也是台北接近午夜的時間,最後兩英里,是每分每秒都痛不欲生的遙遙無盡,當終點拱門映入眼簾,我整個人腎上腺素瞬間飆高,用將近兩倍快的速度,緊咬著牙根、連拖帶跑往前衝刺!
火力全開跨越拱門後,興奮和孤獨感同時席捲而來,沒有親友團啦啦隊迎接,只有強顏歡笑的辛酸,一個人接過獎牌,一個人領取完賽禮,一個人自拍,一個人搔首弄姿,一個人傻笑……就在這個時候,手機忽然跳出女兒的訊息:「Mom恭喜完賽!哈哈你最後一段忽然跑得好快!好厲害!」台北已過午夜時分,她不睡覺一直守著電腦追蹤晶片。
我滿心感動,也恍然大悟:自己的另一個身分,是做兒女的好榜樣,身教重於言教,讓孩子看到媽媽的決心和毅力,是我能夠給孩子最精采的一課。
一步一腳印,幾年後跑出了雙人四腳。
連續兩年和女兒攜手母親節路跑活動,母女前後打氣,相偕衝刺終點,我拾回了那片遺失的拼圖,「母親」圖像再度拼湊完整。多年以後,她在費城讀大二,甚至挑戰了第一場半馬。
當初跑出去是因為想逃,結果跑步讓我學會面對。謝謝所有跑過的馬拉松,每個終點,都是我重新出發的起點。我還要感謝反骨的女兒,是她成就了一個愛跑的叛逆母親,而這個母親最後明白了:不管自己逃得多遠,家永遠是不變的初心,也是不變的終點。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在愛裡跌倒,也能在愛裡站起來!
從崩潰邊緣到超鐵終點,關於愛、傷痛、自由的長跑練習
百萬點閱深刻共鳴!不完美媽媽的剖心自白
◆「未來Family」、「50+」人氣專欄作家雨路首部生命書寫◆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