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真正的聰明: 了解自己的長處和優勢, 將危機變轉機的生存力 | 誠品線上

本当の頭のよさってなんだろう: 勉強と人生に役立つ、一生使える ものの考え方

作者 齋藤孝
出版社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什麼是真正的聰明: 了解自己的長處和優勢, 將危機變轉機的生存力:★打破閱讀年齡分界、家長和學生都想看!★系列作在日本銷售超過260,000冊!跨世代的終身學習課題、「人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打破閱讀年齡分界、家長和學生都想看!★系列作在日本銷售超過260,000冊!跨世代的終身學習課題、「人生教育」系列第二彈「希望這本書,能讓你了解活著的價值:)」──﹝日本知名全民教育家‧千萬暢銷作家﹞齋藤孝學校和考試,是進入社會前的預演,練習要如何與人相處、該如何解決問題;重點不是考高分,而是找到自己做起來比別人輕鬆的事情。▍強烈推薦你們,一定要讀!討厭讀書考試,想知道可不可以不去上學的國、高中生。希望孩子能主動學習,但每次溝通都變成說教、最後和孩子吵架的苦惱家長。想讓學生多元發展,同時不要忘記社會現實面的教育工作者。 覺得自己在學成績不佳,因此現在注定什麼都做不好的人。在學校成績還不錯,但出社會後表現差強人意、感受到強烈落差的人。考試成績好,就是菁英嗎?學歷不是一切,那為什麼還要上學?什麼是「頭腦好‧聰明人」?只做喜歡的事情,不行嗎?當然可以!不過,沒人告訴你── 未來想要主宰自己的人生,現在應該要做什麼?在「人生教育」系列的第二本,希望你了解為什麼要上學、考試?為什麼要學習、閱讀?以及為什麼一定要「找到熱愛的事情」。──現在,對你來說什麼是「真正重要的事」?──什麼是真正的聰明?不是智商高、成績好,而是同時具備判斷力、熱忱和行動力,可以在順境和逆境時瞭解當下重要的事情、做出對自己最正確的選擇,讓自己在人生的各個階段擁有「生存力」。 ──知道答案不只一個,了解自己能發揮優勢的地方──▍上學、考試和唸書,讓未來的你有更多選擇◎「不勉強念書也沒關係」──這種話過於天真!學習各種學科,就是學習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擁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學校是了解人際關係、練習與人相處的地方。藉由課堂和社團,接觸到各式各樣性格的人,在出社會之前,學會如何跟不同的人聰明相處。◎考試是一種「發現自我優勢」的方法,從準備考試的過程中,發現自己適合哪一種做事方式和風格,哪一種的效率最好、最快。▍一定要做的三件事:閱讀、找到熱愛的事物、學會情緒穩定◎打開一本書,就是一個不同的世界,就是一個人智慧的累積。當透過閱讀,發現自己不是唯一苦惱的人、發現新的想法,就算獨自一人,也不會感到孤單。◎因為熱愛、喜歡,所以會想了解更多與這件事有關的事物,這是自主學習並讓自己了解「學習其實很有趣」的出發點。 ◎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隨便遷怒在其他人身上;無論未來想做什麼事情,絕對不要以為溝通能力和人際關係不會影響自己。 ▍相信無論任何事情,都有不同的選擇和轉機◎盡自己現在最大的努力!就算還是不行,也還有別條路可走──能意識到這點,才是真正的聰明。◎人的價值,並非取決於「能不能做到某件事」,光是本身的存在,就已經充滿意義了。◎有能力去思考「現在,什麼是最重要的事情」。【希望青少年知道&大人現在理解也不晚的事情──】‧學校畢業後的人生,需要的聰明是在「適應社會的能力」上。‧隨著時間經過,情況就一定會改變。現在的苦惱,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如果會傷害到自己,就必須先跑再說。這並不是膽小,而是為了保護自己必須做的重要決定。‧即使發生痛苦的事,只要有喜歡的事物、熱愛的興趣,就能擁有繼續努力生活的力量。‧不管開不開心,都能開朗地、情緒穩定地與別人相處。★日本亞馬遜超過300則評論、平均4.5星好評!「非常值得孩子們一讀的書,大人們也值得一讀。」「感謝這本書寫出了應該由父母告訴孩子們的事情。」「被孩子問到『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去學校?』時的回答參考。」「把重要的內容以年輕人容易理解的方式簡單地寫出來,很容易吸收。」「家長自己讀一遍,當孩子有需要時就可以細細分說……最好也讓孩子親自看一遍。」【精彩系列作】「人生教育」系列作1:《什麼是真正的堅強?》當所有主流觀點都在教你如何快速成功,卻沒人跟你說,失敗了、怎麼辦?不管幾歲,都能學會如何面對討厭的事情。【出版預告‧敬請期待】「人生教育」系列作3:《什麼是真正的朋友?》跨世代的課題、人際關係的煩惱解方。要有結交摯友的本事、與異溫層應對的智慧,以及一人獨處的能耐。交朋友的真正意義,不是害怕沒有人陪伴,而是需要知道如何「與人建立並維持關係」。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王文仁|作家、虎尾科大語言中心國文組教授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 宋怡慧|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李崇義|薩提爾模式溝通引導師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郝旭烈|尚學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 高詩佳|作家、「高詩佳故事學堂」Podcast主持人 愛瑞克|《內在原力》系列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 蔡淇華|台中市立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 盧美妏|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 共同創辦人 諮商心理師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鐘穎|愛智者書窩版主、心理學作家 (依姓氏筆劃排列)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齋藤孝1960年生於靜岡縣,明治大學文學部教授。東京大學法學部畢業,東京大學研究所教育學研究科博士學程畢業後,轉任現職。專業領域為教育學、身體論、溝通論。《找回身體感覺》勇奪新潮學藝賞,《發出聲音讀日文》系統創下兩百六十萬部的銷量佳績,引起一股日文風潮,生涯著書總銷量超過1000萬本。著有《寫給日本人的世界宗教入門》、《做事游刃有餘的人所用的複式思考術》、《語彙力才是教養》、《享受年紀變大的教養力》、《了不起的會話力》、《嶄新的學力》、《邊寫邊思考的大腦整理筆記法》等,擔任NHK電視節目《大家一起玩日語》的綜合指導,以及TBS電視《一週資訊新聞主播》等其他節目的評論員。賴惠鈴因為不想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去固定的地方做固定的工作,所以開始當起只能自己跟自己對話的自由譯者。過去創作文字,現在翻譯別人創作的文字,希望某天能聰慧到有本事創作與翻譯並行不悖。譯作有《什麼是真正的堅強?》、《起床後1分鐘的魔法提問筆記》、《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等。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言】面對問題時,你有生存力嗎?第一章 很會考試讀書,就是聰明嗎?為什麼想變聰明呢?會讀書,就等於聰明嗎?要怎麼適應現實社會為什麼總說「生存能力」很重要體能也是「聰明」的一環預測與思考下一步的能力能看見多遠的未來不要限制自己的可能性可以一輩子只做自己喜歡的事嗎?以「智仁勇」為目標第二章 學習是為了什麼?學習應該是快樂的開始行動之後,才會產生動力保持好奇心,轉換「被強迫」的心態只要開始感興趣,有趣的事物就會增加主動找出教科書裡的趣味不要小看「基礎」和「複習」檢驗是否有讀懂的「聊天式」學習法數學竟然是整理思緒的方法?在自己心中種植豐富的森林第三章 學校不只是學校不去學校也能學習學歷相當於社會的通行證現實,是很殘酷的青少年還不太會控制情緒去學校是為了與人相處想要習慣,就要不斷練習別太擔心,只要隨遇而安就可以有需要的話,請隨時推開逃生門第四章 考到高分的讀書技巧思考戰略及戰術不希望選擇受到限制選擇適合自己的做法專屬自己的獨特戰術,一生都受用要先建立自信學會英文,對考試和未來都有好處英文是考試的關鍵!具備國文的應考能力如何鍛鍊閱讀理解力?為什麼要學習不擅長的科目?改善挑食問題的機會曾經付出的努力絕不會白費第五章 如何養成閱讀的習慣?書是通往世界的「任意門」寂寞的時候就看書吧!有人和你在煩惱相同的事好奇心是一切的開端再也沒有比進入書中的世界更有趣的事古人的智慧,都在書本裡以聆聽的心態與書相遇來自書中的心靈導師用閱讀增強語彙力加快閱讀的速度閱讀也是人生的一種體驗閱讀與生活經驗的連結第六章 感受心流帶來的幸福體驗有喜歡的事,就能辦到「不喜歡卻非做不可」的事有廢寢忘食的愛好嗎?開啟「快樂—喜歡」的迴路如何進入心流狀態了解投入熱情、樂在其中的快樂激發興趣的方法只要有喜歡的事,你的世界就會充滿幸福不要否定別人的愛好只要敞開心胸,世界就會很寬廣「喜歡」,能讓心靈變得更豐盈從討厭的事情中發掘想做的事情第七章 青春期不一定是場風暴不要以「叛逆期」當藉口鬧脾氣會破壞氣氛真正聰明的人,不開心也不會表現出來不管如何,都要保持好心情從微笑開始轉變心情這是個追求「感覺舒服」的社會無論在哪裡做什麼,都要與人相處融洽觀感比能力更重要從「先別下定論」開始愉快聊天的訣竅,在於「對方喜歡的東西」有相同的喜好能深化友誼與還不熟的人接觸時第八章 什麼是生存?路不會只有一條做出決定後,就要接受結果只要永遠覺得「這是最好的選擇!」就不會後悔轉念的能力足以改變現實人生處處是轉機!轉換心態成「這反而是件好事」、「其實很開心」無論如何,絕對不能做傻事生命的意義把聰明才智用在讓自己得到幸福的地方【結語】懂得思考,什麼是「重要的事」

商品規格

書名 / 什麼是真正的聰明: 了解自己的長處和優勢, 將危機變轉機的生存力
作者 / 齋藤孝
簡介 / 什麼是真正的聰明: 了解自己的長處和優勢, 將危機變轉機的生存力:★打破閱讀年齡分界、家長和學生都想看!★系列作在日本銷售超過260,000冊!跨世代的終身學習課題、「人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7427217
ISBN10 /
EAN / 9786267427217
誠品26碼 / 2682542372005
頁數 / 272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21*1.7
級別 / N:無
重量(g) / 374

試閱文字

導讀 : 【前言】面對問題時,你有生存力嗎?
  大家好!我想藉由這本書,告訴各位什麼是「聰明」。
  希望各位都能擁有聰明的智慧—這是本書最大的目標。
  經常聽到有人說,「那個人好聰明啊」、「誰叫我不聰明呢」。
  但,這是以什麼來作判斷的呢?
  我認為所謂的「聰明」,是一種腦的「狀態」。
  不能直接劃分成聰明的人和不聰明的人,每個人都有頭腦很靈光與不怎麼靈光的時候,只要維持「頭腦靈光」的狀態,大家都能愈來愈聰明。
  處於聰明的狀態,是一件很開心的事。
  學會過去搞不懂的事情、做到以前做不到的事情,那一瞬間通常會覺得
腦中突然一片清明吧?
  「啊,原來如此」、「我辦到了」,心情也會變得非常痛快。相反地,如果有搞不懂、做不到的事,大腦和心情就會一直覺得很不舒服。
  因此,只要能增加聰明的狀態,就能讓大腦神清氣爽、心情暢快。
  跟別人比較誰最聰明,一點意義也沒有。
  再怎麼羨慕、想跟別人交換腦袋,都只能用自己的腦袋過一生。
  與其羨慕別人,不如努力增加自己聰明的狀態。
  聰明會給人類帶來幸福。很久很久以前,在演化的過程中,弱小的人類為了活下去,必須動腦思考該怎麼做才能活下去。多虧頭腦發達,人類才能活到現在。
  人類為了堅強地活下去,所獲得的能力就是聰明與智慧。因此要讓頭腦變聰明,才能幸福地活下去。
  增加聰明的狀態,各位就能突破目前的狀況、擁有改變現實的能力。聰明,就是活下去的能力。該怎麼做才好呢?接下來將告訴各位基本的思考方式。
  只要從還是國、高中生的時候就培養能改變一生的思考方式,讓自己變聰明,各位就會變得「無敵」。
  現在就展開增加聰明的狀態,得到改變現實的能力之旅吧!

試閱文字

內文 : ◎為什麼想變聰明呢?
我平常的工作是教育想成為老師的大學生,也會到國、高中為全校師生演講。當我問想變聰明的國、高中生們具體的想法時,他們的答案不外乎是希望成績變好或希望提升偏差值,總之都是希望變得很會讀書。
「會不會讀書」是學生當下最大的問題,我能理解他們的心情。
或許正拿起這本書的各位也有相同的想法。
不過,真的是這樣嗎?
讓我們稍微思考一下,「會讀書」是怎麼一回事。
為什麼想變聰明呢?
會讀書的人,也就是學習能力很好的人。有人天生就非常聰明,像是「根本不需要怎麼複習,只要聽課就能明白,教科書也只看一遍就記住」的人。
確實有這種人,但非常少,就算想成為這種人也無法如願。
「會讀書」的人,並非毫不費力就能考出好成績,而是用功學習,孜孜不倦地持續努力的人。
考試成績表示能理解、記憶、重現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
因此,平常有沒有預習和複習、考試前有沒有集中精神準備、能否提起幹勁努力等等的要素就很重要。
對於自己喜歡的事物,大家都能努力,也願意加油,可是卻往往對讀書提不起勁。
我也不例外,能熱衷投入在自己喜歡的事,但討厭讀書。然而,我從國中考試開始,還考了高中、大學、研究所,選擇經歷比一般人還要多次「考試地獄」的人生。
人生會發生什麼事,真的很難預料。
為何要踏上這條荊棘密布的路呢?因為我察覺到一件事:「只要克服眼前的難關,就能做快樂的事、想做的事。」
因為想獲得未來的樂趣與自由,就能下定決心「既然如此,只能硬著頭
皮上了」。
現在,我能肯定地說,只要像這樣達成眼前的目標,就能培養尚未具備的「努力的力量」。
重點是反問自己「這是為了什麼」? 思考「想變得會讀書是為了什麼」?「想變聰明是為了什麼」?
就算是「想變得受歡迎」或「想成為有錢人」,也沒有關係。
重點是要讓「這是為了什麼」的自問自答,變成推著自己前進的原動力。

◎會讀書,就等於聰明嗎?
以學校生活為主的學生讀者們,每天因為考試分數、成績或偏差值,而被別人用看得見的數字品頭論足,自然就認為會不會讀書是衡量聰明與否的絕對標準。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一旦結束學生身分出了社會,衡量聰不聰明的標準也會突然改變,從「會不會讀書」變成「能否適應社會」。
我認為會讀書是一件好事,比起不會讀書,當然是會讀書比較好。
可是,成績優秀的人在出了社會後,能不能繼續當個「聰明的人」而如魚得水,倒也不見得,也必須能適應社會才行。
舉例來說,有人雖然畢業於一流大學,在職場上卻無法與周圍的人好好溝通,不明白別人希望自己做什麼,這樣的人會受到「讀了很多書,但完全派不上用場」的批評。從小到大一直得到「很會讀書、很聰明、好厲害」的讚美,沒想到出了社會,評價卻一落千丈,自尊心碎成一片。
又或者是有人明明擁有高學歷,在社會上也有很崇高的地位,卻作奸犯科。新聞裡經常看到心存僥倖「只要自己好就好」,不當一回事地破壞社會規則的人。
我必須說,再怎麼會讀書的高材生,如果不懂得判斷人生在世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本質上就一點也不聰明。

◎要怎麼適應現實社會
世上也有許多在學校時很討厭讀書,成績也不好,長大成人後卻能在社會上大顯身手、功成名就的人。
難道是長大成人以後,才能才突然開花結果嗎?
當然不是,那樣的人恐怕從小就具有某方面無法用考試分數或學校成績來衡量的聰明才智。
發明新事物的創造力或讓人快樂與激勵他人的溝通能力,光靠學校的考試是無法判斷的。
這樣的人,其實是將聰明才智發揮在「如何好好地在社會上生存」這點。
會讀書、成績好,從某個角度來說確實是「聰明」沒錯,但也沒有各位以為的那麼絕對。
學校畢業後的人生,需要的聰明是在「適應社會的能力」上。
現代人的壽命愈來愈長,「大人的聰明」需要用到五、六十年;人生真正不可或缺的聰明,是能否適應社會的能力。
但,這也不是「不讀書也沒關係」的意思。
讀書是頭腦的基礎訓練,當自己待在能讀書的環境時,儘量努力讀書。
如果不認真看待讀書這件事,未來的人生會有許多辛苦又吃力的地方。
身為大人,我會不厭其煩地重複這個論點。

◎去學校是為了與人相處
我們再回到「為什麼要上學」的主題。
學校是學習的地方,事實上,還有比學習更重要的意義:每天與人的相處,培養在校規下生活、成為團體的一員、懂事地與其他人相處的能力。
學校裡聚集了各式各樣的人,每個人生長的環境、性格、思考方式都不同。有些人很合得來,當然也有合不來的人,學校就像是個小型社會。
身為學校的一員,每天都會發生很多事,在那些風暴中努力地與他人相處,也是事先練習如何在未來的社會環境中生存。
每天早上去學校上課,與朋友建立關係,因此歡笑、生氣、煩惱、哭泣,連討人厭的考試也勉為其難地準備。
就算只是每天待在那裡也沒關係,即使只是漫無目的地去上學,也能掌握到將來在社會上活下去的訣竅,這就是去學校的好處,也是最重要的意義。
事實上,如果能再加上不同年齡層的人,更像一般社會。像是參加社團活動,透過學長姊、學弟妹的上下關係,可以在一、兩歲的年紀差距下學會如何與年長者、年紀比自己小的人交流。
透過上學的經驗,可以練習與不同年齡層的人相處,早一步習慣與人起衝突。
大家有走過四方通行的十字路口嗎?就是行人從直的、橫的、斜的方向都能過馬路的十字路口。
日本最有名的四方通行十字路口,莫過於東京澀谷站前的大十字路口,人多的時候,一次綠燈就有將近三千人左右過馬路,外國觀光客經常在這裡拍照或拍攝影片。明明人這麼多,卻完全不會相撞,大家都井然有序地擦身而過。
國外也有這種四方通行的十字路口,但是像日本的人數這麼多,大家卻一臉稀鬆平常地穿越馬路,實在很神奇。
還有外國人說:「好想知道日本人到底是怎麼養成這種亂中有序的直覺。」
不習慣走在洶湧人潮中的人,可能會覺得四方通行的十字路口很可怕,不敢過。擔心會撞到別人,不敢踏出第一步,甚至有人會感到雙腿發軟的地步。
想要泰然自若地穿過四方通行的十字路口,其實不需要什麼特殊的技術。
只要「習慣」就好,習慣人與人的距離感、呼吸節奏、走路速度。
習慣了以後,就能毫不費力穿過人與人之間的空隙、穿過四方通行的十字路口。
適應人際關係,也是類似的道理。

◎從「先別下定論」開始
升上國、高中的時候,很習慣把人分成是敵人還是朋友。
如果認定是「朋友」,就會敞開心房,什麼都願意說。
如果覺得是「敵人」,就會緊閉心房。
可是也有人看似朋友,結果並非如此。萬一從那種人身上得到不愉快的回憶,很容易烙下「我討厭人」的陰影。
也有原本以為是敵人,結果並非如此。
人,並不是這麼輕易就能了解的。
希望各位都能預留一個「先別下定論」的空間,別一下子就判斷對方「是敵是友」。
面對還無法判斷的人,只要以好心情模式向對方打招呼,保持在閒話家常的程度交往,見面了也只要聊些無關痛癢的話題就好。
既不是朋友,也不是敵人;不像朋友那麼親密,但是見面聊天時又可以聊得很開心的「認識的人」。
以「別太靠近,也別離得太遠」,這種不遠不近的距離與無法判斷的人相處。
在相處的過程中,會慢慢地了解對方,產生「想變得更親密一點」或「好像有點合不來」的感覺,就能逐漸掌握與那個人的距離。
有時候,以這種不遠不近的距離相處,反而很自在。
老實說,比起分成「是敵、是友、先別下定論」這三種類型來思考,以「先別下定論」的狀態與絕大多數的人相處,不是更輕鬆嗎?
只要有一、兩個可以傾訴煩惱、深入談心的知己就行了。
除此之外的人,都先別下定論。
如果把所有認識的人都算成是朋友,確實可以增加朋友的人數,但是這並不代表人際關係很精彩。
朋友的重點不是人數的多寡,不過也不需要為自己樹立敵人。
萬一覺得「這個人會傷害我」或「這傢伙好可怕」,只要避開就好了。我想,即使生活中只有許多「先別下定論」的朋友,但若能以雲淡風輕的態度打好關係,再加上量少質精的「朋友」,人際關係的壓力應該會少一點吧!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打破閱讀年齡分界、家長和學生都想看!
★系列作在日本銷售超過260,000冊!
跨世代的終身學習課題、「人生教育」系列第二彈
「希望這本書,能讓你了解活著的價值:)」
──﹝日本知名全民教育家‧千萬暢銷作家﹞齋藤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