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可以是溫柔的 (誠品獨家.摯愛親簽版) | 誠品線上

死亡可以是溫柔的 (誠品獨家.摯愛親簽版)

作者 郭強生
出版社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死亡可以是溫柔的 (誠品獨家.摯愛親簽版):────我需要 看進生命缺口的更深處────我想訴說的不只是哀悼或懷念,比傷心或哀慟更深沉,就只是死亡。也不僅是父母已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我需要 看進生命缺口的更深處────我想訴說的不只是哀悼或懷念,比傷心或哀慟更深沉,就只是死亡。也不僅是父母已雙雙離世後的若有所失,而更像是企圖感受死亡。甚至可以說,我不斷在自問:盡頭都是從哪一步開始的?聯合報文學大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金鼎獎、台灣文學金典獎得主✶郭強生全新私散文✶在告別的同時我們也在迎接死亡對自己生命洗禮的到來始終活在生與死二元矛盾中的痛苦終於有了鬆動的可能────────────郭強生⁂父喪後,郭強生透過「念」、「思」、「愿」叩問:盡頭都是從哪一步開始的?接受與父母的終須一別,接下來換成我要如何獨自去面對盡頭?⁂像我這樣的人,無家無後,要如何單打獨鬥孤獨死的無形壓力?長達十年照護父親的經驗,讓郭強生看見生命一點一滴被耗光的全部過程,與其說是在延長生命的戰線,其實更像是與死亡長期共生。如此十年,重新勾勒了他身為人子的角色,也讓他看見並接受了人生的局限,對餘命的倒數反而少了一分恐懼。如果說沒有人會再記得自己的出生是件惆悵又悲傷的事那麼兩次都做為父母臨終時身邊唯一的孩子我只能說也許我更接近如何排練自己的死亡──郭強生父母的離去,就是我們思考自己盡頭的開始。不強求為自己生命延長時間,而是為有限的時間注入生命。EP482|郭強生談《死亡可以是溫柔的》:父母離去,就是思考自己盡頭的開始|今天讀什麼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郭強生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紐約大學(NYU)戲劇博士。曾以《非關男女》獲時報文學獎戲劇首獎;長篇小說《惑鄉之人》獲金鼎獎;《夜行之子》、《斷代》入圍台北國際書展大獎;短篇小說〈罪人〉榮獲2017年九歌年度小說獎。中篇小說《尋琴者》獲2021年聯合報文學大獎、2021年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獎」首獎、2020年台灣文學金典獎、Openbook2020年度好書獎、2020年金石堂年度十大影響力好書獎、2020年博客來年度選書,並已售出二十一國外語版權。散文集《何不認真來悲傷》獲開卷好書獎、金鼎獎、台灣文學金典獎肯定;《我將前往的遠方》獲金石堂年度十大影響力好書獎。優遊於文學與文化不同領域,其文字美學與創作視角成熟沉穩,冷冽華麗,從激昂與憂鬱之人性衝突中淬取恣放與純情,澎湃中見深厚底蘊。除小說與戲劇外,其他散文出版作品包括《來不及美好》、《用青春換一場相逢》、日記文學《2003╱郭強生》,以及評論文集《如果文學很簡單,我們也不用這麼辛苦》、《文學公民》、《在文學徬徨的年代》等多部。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之一 念1 出局的那一天2 意外的告別式3 風雨中的筵席4 傷口上的鹽之二 思5 始於牽掛,終於緣滿6 希望與指望7 走時請叫醒我8 說好的幸福呢?9 山窮水未盡10 黃昏裡的祈禱之三 愿11 死亡可以是溫柔的12 多謝成全13 那就這樣吧!14 我們在此相遇,也在此別離15 原本的風景〔後記〕擁有死亡,而不是被死亡擁有

商品規格

書名 / 死亡可以是溫柔的 (誠品獨家.摯愛親簽版)
作者 / 郭強生
簡介 / 死亡可以是溫柔的 (誠品獨家.摯愛親簽版):────我需要 看進生命缺口的更深處────我想訴說的不只是哀悼或懷念,比傷心或哀慟更深沉,就只是死亡。也不僅是父母已
出版社 /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ISBN10 /
EAN / 4711488873869
誠品26碼 / 2682973976001
頁數 / 240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21×1.55cm
級別 / N:無
提供維修 /

試閱文字

內文 : 2意外的告別式
父母皆往生的那一天,不論自己是否已另成家立業或兒孫繞膝,那種頓然的失落都會讓人想起孤兒二字。
朋友年少時曾跟我說起他的祖母告別式,結束時聽到他父親跟母親說,我現在是個孤兒了。當年的他說起這事時滿是訝異,不相信這樣的話會出自向來嚴肅的父親的口中。
他當年不懂,現在應該懂得了。不是小時候卡通片裡的小甜甜小蜜蜂那種孤兒。當自己身上的骨血與基因來處,就此歸於空寂八方,此後不再是誰家的子女,沒有人再記得你出生時的模樣,這樣的存在總讓人一時之間會陷入空轉的繆覺,人生一場是所為何來?
更不用說,那些大半輩子在父母生前想說而說不出口的話語。
雙親中先走的那一位,在世最後記憶裡的畫面,免不了是尚不懂緣盡二字況味的子女圍在病床前七嘴八舌,這個說「來來給阿媽(公)看你畫的卡片」,那邊那個喊「我還有事先走一步」,每個人多少還心存著僥倖。況且與病人之間還有那一道堤防,驚濤駭浪總還有另一位家長會幫忙擋著,即將喪偶的那位彷彿才是真正的當事人,子女都還只是子女,不是孤兒。
母親過世時,父親全權處理後事的一切,我自覺沒有插嘴的餘地。印象最深的一幕,就是告別式前幾天才從美國趕到的哥哥,在看到大體從冰櫃中推出時小聲地喃喃了一句:怎麼瘦成那樣?
他沒有看到母親癌末奄奄一息的過程,記得的還是幾年前見面時健康的母親。如果說,沒有人會再記得自己的出生是件惆悵又悲傷的事,那麼兩次都做為父母臨終時身邊唯一的孩子,我只能說,也許我更接近如何排練自己的死亡。

11死亡可以是溫柔的
父親過世已滿兩年了。近乎閉關的兩年時光,有時跌撞,有時靜止,我卻恍惚感覺,日子像是踩在一個個巨大的腳印裡前進。那些巨大的腳印讓人敬畏,令人好奇,腳印的輪廓卻也在我的靈魂四周形成了護圍。
不必然是某種凶猛怪獸入侵的證據。有時我會懷疑那才是死亡真正的面貌。世人想像中的死亡有張猙獰面孔,但死亡怎麼會有著具體人形呢?或許更像是山川地景才對,幾百萬年前就存在的,只是人類都已記不得與它的初次相遇。
我相信波娃絕對無法體會我這段時光裡的感受,因為她為她母親之死所下的結論是,死亡是一種暴力。我想她是攪混了母親的痛苦與自己的痛苦。也許後者才更像是一種暴力,它讓逝者永遠被遺留在生者情感的陰影裡,除了標記著生者一次必須認輸的恥辱外,能夠留給生者的記憶就只剩下那座墓碑。
也許就是那些腳印帶走了父親,帶走了我所有的親人。
某夜做了一個夢,夢裡我要與父母出國旅行,到了機場我卻發現護照忘了帶,於是倉皇地搭了計程車要回家拿,卻碰上一路上塞車寸步難行,我在夢裡焦急地喊著,他們已經起飛了……
曾有十年時光,讓父親晚年能盡量減少痛苦成了生活的重點,現在的我來到必須正視如何為自己的善終打算的階段了。
好好自問,願意做出什麼樣的犧牲,換來安詳無恐懼的最後一里路,或許將是每個人餘生中最有價值的新發現。我能否平靜而堅定地告訴醫師,而不是由醫師告訴我,什麼才是對我最好的選項?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我想訴說的不只是哀悼或懷念,
比傷心或哀慟更深沉,就只是死亡。
也不僅是父母已雙雙離世後的若有所失,
而更像是企圖感受死亡。
甚至可以說,我不斷在自問:
盡頭都是從哪一步開始的?

聯合報文學大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金鼎獎、台灣文學金典獎得主
✶郭強生全新私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