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讀經典: 從春秋到三國, 不可不知的122則歷史故事 (5冊合售)
作者 | 林漢達 |
---|---|
出版社 |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少年讀經典: 從春秋到三國, 不可不知的122則歷史故事 (5冊合售):學成語還在死背嗎?少年讀經典,輕鬆讀懂典故來龍去脈!看故事×學成語×懂歷史,一次搞定!:誠品以「人文 |
作者 | 林漢達 |
---|---|
出版社 |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少年讀經典: 從春秋到三國, 不可不知的122則歷史故事 (5冊合售):學成語還在死背嗎?少年讀經典,輕鬆讀懂典故來龍去脈!看故事×學成語×懂歷史,一次搞定!:誠品以「人文 |
內容簡介 學成語還在死背嗎?看故事 × 學成語 × 懂歷史,一次搞定!從春秋到三國,經典成語背後典故由來一看就懂! [春秋]周平王東遷洛陽後,周天子已失去控制諸侯的力量,諸侯國互相兼併,大國間出現了爭奪霸主的局面。從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到楚莊王,還有南方趁勢崛起的吳、越兩國,每個諸侯國都想稱霸,號令天下……[戰國]春秋末期,晉國被韓、趙、魏三家大夫瓜分,宣告了戰國時期的開始。這個期間群雄競逐,齊、楚、燕、韓、趙、魏、秦,混戰不休。為了自己的利益,變法圖強所在多有,其中秦孝公靠商鞅變法,讓秦國成為強國,勢逼中原,合縱或連橫的選擇,關乎著各國的興衰⋯⋯[西漢]秦滅六國統一中原後,只維持了十五年就滅亡了。這期間經歷了陳勝、吳廣起義,以及五年多的楚漢戰爭,最後項羽敗亡,劉邦一統天下,建立了漢朝。到了漢武帝,他起用李廣、衛青、霍去病,又使張騫通西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王朝到達了顛峰⋯⋯[東漢]王莽篡漢,改國號為「新」,卻因改革失敗,加速了農民起義和貴族豪強的對抗,綠林軍、赤眉軍流竄,劉秀也趁勢興兵。昆陽大戰後,新朝覆滅,天下又歸一統,也就是東漢。奈何,後繼者無力維持,外戚、宦官專權,天下分崩離析,黃巾亂起⋯⋯[三國]東漢靈帝時黃巾賊作亂,政局動盪不安,州郡豪強割據爭鋒。先是董卓廢少帝獨攬大權,後有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官渡之戰擊敗袁紹後,勢力更加強大。然而,吳、蜀聯盟抗曹,一場著名的大火燒向赤壁,天下三分,三國鼎立之勢已成,東漢滅亡已為必然之事⋯⋯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尤其從東周到三國這段時期,人物眾多、事件繁複,對初學歷史的孩子來說,往往既難讀又難懂。林漢達先生以淺白生動的筆法,巧妙運用「成語」作為每個章節的標題,凸顯事件重點,讓孩子像讀故事一樣,自然進入歷史情境。故事層層鋪陳、上下串聯,不僅勾勒出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更讓讀者彷彿親臨現場,看見一位位歷史人物的風采。「少年讀經典」系列不只是優秀的歷史入門書,更是語文學習的寶庫。透過閱讀,孩子不僅能理解成語的由來、認識歷史脈絡,還能在潛移默化中提升閱讀理解與寫作表達的能力,打下穩固的語文與國學基礎。 ★歷史力X語文力,閱讀理解先備寶典!★看故事輕鬆打下成語基礎,寫作養分手到擒來。★完整時代順序,條理清晰、敘事流暢,閱讀歷史零負擔。打穩語文根基.打開歷史視野「少年讀經典」系列是結合語文素養與歷史知識的橋梁讀物,陪伴孩子思辨成長、累積閱讀理解力。Ø 經典史書的入門橋梁,知識閱讀的起點內容改寫自《春秋》、《史記》、《漢書》等正統史籍,兼具學術性與可讀性,是啟蒙歷史知識、拓展視野的重要讀物。Ø 成語典故的原點學習,寫作實力的深層養成故事取材自歷史經典,涵蓋大量成語與典故來源,有助理解語詞背後的文化脈絡,轉化為書寫與表達的語文實力。Ø 條理清晰、文字活潑,提升語文理解力以淺顯、生動的語言呈現歷史事件與人物情節,在輕鬆閱讀中建立敘述邏輯,潛移默化培養語文表達力。Ø 語文與歷史雙軌並進,兼顧趣味與知識依據歷史發展順序編排,兼具故事性與史實基礎,引導讀者建立時間感與歷史脈絡,為中學歷史課程奠定基礎。Ø 從歷史觀察中,思辨價值與是非透過歷史人物的抉擇與事件發展,引導孩子思考道德判斷、公義觀念與價值選擇,為人格養成注入深度思維。
作者介紹 林漢達(一九〇〇~一九七二) 文中國浙江省慈溪縣人,著名教育家、文字學家與歷史學家。一生致力於中國文字的改革與教育文化推展,對近代教育發展具有深遠影響。著作超過六十餘種,涵蓋教育、歷史、語文等多個領域。代表作包括《向傳統教育挑戰》、《西洋教育史講話》、《中國拼音文字的出路》、《上下五千年》等。其作品深入淺出,兼具知識性與可讀性,深受各年齡層讀者喜愛。「少年讀經典」系列更是歷史普及讀物中的經典之作,長銷六十多年,歷久彌新。
書名 / | 少年讀經典: 從春秋到三國, 不可不知的122則歷史故事 (5冊合售) |
---|---|
作者 / | 林漢達 |
簡介 / | 少年讀經典: 從春秋到三國, 不可不知的122則歷史故事 (5冊合售):學成語還在死背嗎?少年讀經典,輕鬆讀懂典故來龍去脈!看故事×學成語×懂歷史,一次搞定!:誠品以「人文 |
出版社 / |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
ISBN10 / | |
EAN / | 4711488871544 |
誠品26碼 / | 2682913756007 |
頁數 / | 1157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7cm*23cm*5cm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1900 |
提供維修 / | 無 |
適用年齡 / | 10歲以上 |
導讀 : 中國歷史故事中的智慧寶藏
歷史,是一代又一代人所經歷的生活軌跡,也是一面映照「世局興衰、人物賢愚」的明鏡。然而,如果只將歷史視為冷冰冰的「事件」集合,就容易流於枯燥乏味的紀錄,難以引發閱讀興趣。但如果將歷史中的人物作為敘事主軸,透過淺顯易懂的語言、清晰的情節與對話鋪陳,就能讓讀者彷彿走入故事世界,自然而然理解事件的脈絡與人物行為的背後動機,不只是「知道發生了什麼」,更能明白「為何會這樣發生」。
這些歷史人物在面對重大抉擇時所展現的態度與應對方式,往往牽動人生的深層課題。他們的故事不僅呈現個人生命的光輝片段,也啟發我們思考:如果是我,會怎麼選擇?又該如何面對當下的挑戰?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各朝各代無論興衰成敗,都留下了無數值得效法與反思的典範人物。為了讓這些歷史人物更貼近當代讀者、跨越時空限制成為可親近的學習對象,「少年讀經典」系列特別取材自《春秋》、《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等重要史籍,選出具代表性的人物與事件,精心撰寫成《春秋故事》、《戰國故事》、《西漢故事》、《東漢故事》、《三國故事》五冊,以通俗生動的方式呈現從周朝東遷到晉朝統一的歷史進程,兼顧故事性與史實脈絡,適合國小中高年級、國中生,以及教師與一般讀者閱讀。
這一段歷史時期波瀾壯闊、人事紛變,孕育出大量成語與典故,堪稱中國語文的寶庫。因此,本系列套書不僅能作為認識歷史的入門書,也可視為兼具趣味與深度的文學讀物。讀者在理解成語的來龍去脈之餘,還能潛移默化奠定國學基礎,進一步內化為寫作素材,增強語文表達力與思辨能力。
我們更希望透過輕鬆的閱讀體驗,引導大家綜觀歷史風雲、觀察人物智慧,進而形塑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為一生奠定穩固的精神根基,收穫一份能伴隨終身的珍貴財富。
內文 : 晏子使楚(摘錄自《少年讀經典:春秋故事》)
晉國自從晉悼公起用了趙武,又做上了中原的霸主。到了他兒子晉平公的時候,國勢又慢慢衰落了。
西元前五三一年,楚莊王的孫子楚靈王進攻陳國和蔡國,這兩個國家派使者向晉國求救,卻被晉平公回絕了,這等於表示晉國不再是中原諸侯的領袖了。於是,齊國的國君齊景公(齊桓公第四代的孫子)便準備接替晉國做霸主。他聽到楚靈王進攻陳、蔡兩國,嚇得晉國不敢出兵去救,就特意派使者到楚國去觀察,想看一看這個「蠻族國」到底有多大的實力。
齊國的大夫晏平仲(晏嬰,字仲,諡平,多稱他為晏平仲或晏子)是這一次出使楚國的使者。楚國的君臣聽到齊國派使臣到楚國來,就想羞辱齊國的使臣,顯一顯楚國的威風。他們知道晏平仲的個子矮小,就在城門旁邊開了一個五尺高的洞,要他從這個洞鑽進去。晏平仲看了這個洞,聽了楚國派來迎接他的人說的話,覺得又好氣又好笑。
晏平仲說:「這是狗洞,不是城門。要是我出使的是『狗國』,就得鑽狗洞;要是我出使的是『人國』,就應當從城門進去。我在這裡等一會兒,麻煩你們去問個清楚,楚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迎接他的人立刻把晏平仲的話告訴楚靈王,楚靈王無話可說,只好請人大開城門,迎接晏平仲。
那些迎接晏平仲的楚國大臣又說了很多難聽的話譏笑齊國和晏平仲,但全都被他反駁回去。楚國大臣再也不敢隨便譏笑他和齊國了。
後來,楚靈王見了晏平仲,卻取笑他說:「齊國難道沒有人了嗎?」
晏平仲說:「這是什麼話?齊國的臨淄城裡擠滿了人,大家把袖子舉起來,就能夠連成一片雲;甩一甩汗,就能夠下一陣雨;走路的人肩膀摩擦著肩膀,腳尖碰著腳跟。大王怎麼會說齊國沒有人呢?」
楚靈王說:「那齊國為什麼派你來呢?」
晏平仲哈哈大笑說:「大王這麼問,我實在不好回答。如果撒謊,又怕犯了欺君之罪;實話實說,又怕大王生氣。大王,您說我該怎麼辦呢?」
楚靈王說:「實話實說,我不生氣。」
晏平仲拱了拱手說:「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的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的人去。我最沒出息,所以被派到這裡來了。」說著他故意笑了笑,楚靈王也只好陪笑。
到了坐席吃飯的時候,突然有武士拉著一名囚犯從堂下經過。楚靈王問他們說:「那個囚犯犯了什麼罪?是哪裡的人?」
武士回答說:「是一個土匪,齊國人。」
楚靈王笑嘻嘻的對晏平仲說:「齊國人怎麼會那麼沒出息,做出這種事情來?」在場的楚國大臣得意揚揚的笑了起來,他們以為這下子晏平仲可丟臉了。
哪知晏平仲卻臉不紅氣不喘,正經八百的說:「大王怎麼會不知道呢?淮南的橘柑,又大又甜。可是這種橘柑,一種到淮北,就變成又小又苦的枳。為什麼橘柑會變成枳呢?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好好生活,一到了楚國,就當上了土匪,也許是水土不同的關係吧?」
楚靈王只好賠不是說:「我原來想取笑大夫,沒想到反倒被你取笑了!是我不好,請別見怪。」楚國的大臣都覺得自己不是晏平仲的對手,對他不得不尊敬起來。
晏平仲使楚回來,對齊景公說:「楚國雖然城牆堅固,兵馬強盛,可是國君狂妄自大,文武大臣中沒有了不起的人才。我們不需要畏懼楚國。主公只要整頓國政,愛護百姓,提拔有才幹的人,遠離小人,齊國就能強盛起來。」他向齊景公推薦了當時很有能力的兵法家田穰苴。
後來晉國出兵侵犯齊國的邊疆,奪去了幾座城,燕國也趁機來侵略,但齊國的軍隊經過田穰苴的訓練,和以前大不相同,不但紀律嚴明,士兵也很勇敢,晉國和燕國的軍隊最後被齊軍打跑了。田穰苴率領大隊兵馬直追下去,殺了不少敵人,收復了被奪去的那幾座城,晉國和燕國只好派人來和齊國講和。
齊景公任用晏平仲為相國,田穰苴為大司馬(官名,掌管軍政),中原諸侯知道後,不由得對齊國另眼相待。晉國的名聲和勢力反倒不如齊國了。
河伯娶妻(摘錄自《少年讀經典:戰國故事》)
魏文侯想起中山國距離本國太遠,必須派自己人去防守才能放心,就封太子為中山侯,把西門豹調去守另一個重要的地方鄴城(位在今河南省臨漳縣西)。鄴城夾在韓國和趙國之間,西邊是韓國的上黨(位在今山西省長治市),北邊是趙國的邯鄲(位在今河北省邯鄲市)。這麼重要的地方非得派像西門豹這樣有本領的人去管理不可。
西門豹到了鄴城,發現那裡非常荒涼,人口也很少,像剛打過仗,逃難的居民還沒有回來一樣。他就召集當地的父老來聊一聊。他問:「這個地方怎麼這樣荒涼?百姓生活一定很苦吧?」
父老回答:「可不是嗎?河伯娶妻,害得百姓都快逃光了。」
西門豹弄不清楚是怎麼回事,便問:「河伯是誰?他娶妻,百姓為什麼要跑?」
父老說:「這裡有一條大河,叫漳河,河伯就是漳河的水神。他最喜愛年輕的女子,每年要娶一個妻子。這裡的人必須挑選漂亮的女子嫁給他,他才會保佑我們。要不然,河伯一不高興,就會興風作浪,發大水,把這裡的作物全沖走,還把人也淹死。您說可不可怕?」
西門豹問:「這是誰告訴你們的?」
父老說:「還有誰?當然是這裡的巫婆。她有好多個女徒弟,本地的里長和衙門裡的差役和她往來密切,一起為河伯挑妻子辦喜事,每年都要我們拿出好幾百萬錢。一場喜事辦下來,大概也得花二、三十萬,其餘的就全都進到他們的荷包裡了。」
西門豹聽了很生氣,但故意裝作不明白的說:「那也用不著逃跑啊!」
父老又說:「要是只有這筆花費,百姓還不至於逃跑。最可怕的是每年春天正要耕種的時候,巫婆會派人挨家挨戶去找漂亮的女子,看見誰家的姑娘長得好,就說:『這姑娘應當給河伯做新妻子。』小姑娘就等於要白白送命了!有錢的人家可以拿出一筆錢來贖身,沒錢的人家哭著求著,至少也得送他們一點東西,實在窮苦的人家只好把女兒交出去。每年到了河伯娶妻那一天,巫婆把選來的女子妝扮好,放在一艘蘆葦編成的小船上。岸上的人吹吹打打,非常熱鬧,然後把小船送進河裡,任由它隨著風浪漂去。大概漂了幾里,河伯就接走了船和新娘。為了這件事,好多有女兒的人家都搬走了,城裡的人就愈來愈少。」
西門豹問:「這裡經常鬧水災嗎?」
他們說:「因為每年替河伯娶妻,還算沒碰上大水災。有時候夏天缺雨,農作物乾旱倒是難免。要是不替河伯辦喜事,那麼,除了旱災,再加上水災,日子就更不好過了。」
西門豹說:「這麼說來,河伯倒是挺靈的。下回他娶親的時候,你們早點告訴我,我也去向河伯道個喜。」
到了河伯娶親那天,西門豹帶著一隊武士跟著父老去「送親」。當地的里長和操辦婚禮的人,沒有一個不到的。西門豹還派人去通知一些曾經把女兒嫁給河伯的人家,邀他們一起來觀看今年的婚禮。遠遠近近的百姓都來看熱鬧,一時聚了好幾千人。里長帶著巫婆來見西門豹,西門豹一看,原來是個老太婆,在她身後還跟著二十來個女徒弟,手裡都拿著香爐、拂塵之類的東西。
西門豹說:「勞煩巫婆叫河伯的新娘到這裡來讓我瞧瞧。」巫婆就叫女徒弟去把新娘帶來,只見她們攙著一個十四、五歲的小姑娘走過來。小姑娘不停的哭,臉上擦著胭脂花粉,都被眼淚哭花了。
西門豹對大家說:「河伯的新娘必須挑個特別漂亮的美人。這個小姑娘我覺得配不上。勞駕巫婆先去對河伯說,太守打算另外挑選一個更好看的美女,明天就送去。請你快去快回,我在這裡等你的消息。」說著,他就叫武士們抱起巫婆,撲通一聲,扔到河裡去了。岸上的人嚇得連大氣都不敢喘一口。巫婆在河裡掙扎,不久就沉下河去了。西門豹站在河岸上,恭恭敬敬的等著,岸上的人全都張著嘴,眼睛順著西門豹的視線盯著河心,好幾千人都沒有發出任何聲音,只有河水嘩嘩響著。
過了一會兒,西門豹說:「巫婆上了年紀,不中用了,去了老半天還不回來。你們年輕的女徒弟去催催她吧!」接著撲通、撲通兩聲,兩個女徒弟又被武士扔到河裡去了。大夥兒笑了一聲,嘰嘰喳喳的議論紛紛。他們一會兒望著河心,一會兒又看著西門豹的臉。
等了一段時間之後,西門豹又說:「女人不會辦事,還是麻煩出頭辦事的善士們辛苦一趟吧!」那幾個經常向百姓勒索的里長看見情形不妙,正想逃跑,但早被一群百姓擋住,一個個都被武士抓起來。他們還想掙扎,西門豹大聲斥喝說:「快去跟河伯討個回信,快去快回!」武士們左推右拽,不由分說,把他們都推進河裡,看來也活不成了。
在一旁觀看的群眾有的笑了,有的手指著河心,直罵這幾個壞傢伙。西門豹向大河行個禮,很恭敬的又等了一會兒。看熱鬧的人當中有的害怕,有的歡喜,有的咬牙,可是誰也不願意走開,都想要看個究竟。
西門豹回頭又說:「這些人怎麼這麼久還不回來?我看還是派差役去催一催他們吧!」那一班衙門裡的差役嚇得臉上沒有一點血色,全身顫抖的跪在西門豹面前直磕響頭,額頭都磕出血來了。
西門豹對他們說:「什麼地方沒有河?什麼河裡沒有水?哪有什麼河神?你們見過嗎?罪大惡極的巫婆造謠騙人,這幾個里長和她勾結在一起,搜刮百姓的錢財,還殺害了許多女子的性命。你們非但不去追究,還跟著他們興風作浪,助長這種野蠻的風俗!你們害了多少人?應不應該償命?」
百姓聽了高聲喊著說:「對,這些該死的傢伙,早就該治罪了。」那一班差役連連磕頭,推說都是巫婆害的。
西門豹說:「如今害人的巫婆已經死了。往後誰要再胡說八道的說什麼河伯娶親,就叫他先去河裡跟河伯見面!」
西門豹把巫婆和里長的財產全都分給了百姓。從那時候開始,再也沒有人提幫河伯娶妻的事情了,以前離開鄴城的人,也都紛紛回來了。
西門豹叫水工測量地勢,帶領鄴城一帶的百姓開了十二條水渠,引漳河的水灌溉田地,有不少荒地變成了良田,也避免了一些水災和旱災,百姓安心耕種,收成比以前好,魏國就愈來愈富強了。
齊景公任用晏平仲為相國,田穰苴為大司馬(官名,掌管軍政),中原諸侯知道後,不由得對齊國另眼相待。晉國的名聲和勢力反倒不如齊國了。
緹縈救父(摘錄自《少年讀經典:西漢故事》)
漢文帝的母親薄氏是個不得勢的妃子。漢高祖在世的時候,她怕住在宮裡遭呂后陷害,就跟兒子住在封地。而且,薄氏是個吃過苦的人,文帝母子倆都知道一般百姓的痛苦。
漢文帝一即位,首先大赦天下,接著就召集大臣商議一件大事。他說:﹁一個人犯了法,定了罪也就是了,為什麼連他的父母、妻子,都要一同逮捕治罪呢?我不認為這種法令是公正的,請你們商議改變的辦法。﹂大臣們商議的結果,同意漢文帝的意見,因此廢除了全家連坐(牽連著一同治罪)的法令。
漢文帝又下了一道詔書,開始救濟各地的鰥、寡、孤、獨(鰥,年老無妻或喪妻的人;寡,寡婦;孤,孤兒;獨,沒有兒女的老年人)等窮苦的人。規定八十歲以上的老人按月發給米、肉、布帛,還規定地方長官必須按時節去慰問年老的百姓。
多少年來,百姓是不能談論政治的,更不用說批評皇帝了。漢文帝卻下了一道詔書,要百姓多提供意見。這麼一來,上奏章當面規勸皇帝的人就多起來了。而且不只在朝廷上,就連道路上有人攔路上書,漢文帝也會停下車把奏章接過來。他說:「可以採用的就採用,不能採用的就擱置在一邊,這有什麼不好呢?」因此,不管是誰都可以上書。
西元前一六七年,有個小姑娘上書給漢文帝。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
齊國臨淄(位在今山東省)地方有個讀書人,名字叫淳于意(姓淳于,名意)。他喜歡醫學,替人治病很有把握,因此出了名,後來做了齊國太倉縣的縣令。他有個脾氣,不願意和當官的人來往,更不會拍上司的馬屁。所以當官沒多久,他便辭了官,照舊去當醫生。
有個大商人的妻子生病了,請淳于意醫治。那女人吃了藥不見好轉,過了幾天死了,大商人就告他庸醫殺人,當地的官吏判決他應處「肉刑」。那時候的肉刑,包括在臉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三種。因為淳于意曾經當過官,就把他押解到長安接受刑罰。淳于意有五個女兒,卻沒有兒子,臨走時,他歎著氣說:「唉!生女不生男,有了急難,全沒有用。」
姊妹們低著頭痛哭,淳于意最小的女兒叫緹縈,聽了父親的話之後,既傷心又氣憤。她想:「為什麼女兒就沒有用?難道我不能幫助父親嗎?」她決定跟著父親一同去長安。她的父親這時反而疼惜她,勸她留在家裡,押解犯人的官差也不願意帶她這個小姑娘。緹縈卻不依從,一定要跟著父親一起去。官差們怕罪犯還沒解送到京城,就先出了狀況,只好帶著她一起上路。
緹縈到了長安,要進宮去見漢文帝,看管宮門的人不讓她進去。她就寫了一封信,到宮門口把這封信遞給守宮門的人。他們把她的信傳上去,漢文帝一看,才知道上書的是個小姑娘,字雖寫得歪歪扭扭,可是內容卻很感人。那信上寫著:「我叫緹縈,是太倉縣令淳于意的小女兒。我父親當官的時候,齊地的人都說他是個清官。這次犯了罪,應當受到肉刑的處分。我不但替父親傷心,也替所有受肉刑的人傷心。一個人砍去了腳就成殘廢;割去了鼻子,就不能再填補回去。以後就是想改過自新,也沒有辦法了。我願意被沒入官府充當奴婢,以替父親贖罪,好讓他有改過自新的機會。懇求皇上開恩!」
漢文帝不但同情小姑娘的這一番孝心,也深深覺得肉刑實在太不合理。他召集大臣,對他們說:「犯了罪,應當受罰,這沒有話說。可是受了罰,得到了教訓,就該讓他重新做人。現在懲辦一個犯人,在他臉上刺了字,或者毀了他的肢體,這就太過分了。這樣的刑罰怎麼能勸人為善呢?我決定廢除肉刑,你們商議個代替肉刑的辦法吧!」
大臣們幾經商議,擬定了三條辦法:廢除臉上刺字的肉刑,改為做苦工;廢除割去鼻子的肉刑,改為打三百板子;廢除砍去左足或右足的肉刑,改為打五百板子。
漢文帝同意了,立刻下了一道詔書,正式廢除肉刑。小姑娘緹縈不但救了自己的父親,也替天下人做了一件好事。漢文帝減輕刑罰,有人就擔心犯法的人一定會增加。可是正好相反,犯罪的人反而愈來愈少。據說一年當中,全國犯重罪的案子一共只有四百件,這是因為漢文帝採用了一系列減輕人民負擔的政策。
漢文帝即位的第二年,就免去那一年田租的一半;第十二年,又免去這一年田租的一半;第十三年以後,完全廢除了田租。這時候漢朝立國才二十幾年,當年跟著漢高祖打仗的大批農民都分到一小塊土地。免去田租對農民有一些好處,不過得到更多好處的是地主。幸好十幾年來,國內大致上是太平的。北方的匈奴雖然有時還來侵犯,可是沒有再發生大規模的戰爭,百姓還可以安心生產。百姓安居樂業,國家也有了積蓄;再加上漢文帝生活節儉,不肯輕易動用國庫裡的錢,國家因此更加富足了。有一次,有人建議他造一座露臺,漢文帝召工匠計算了一下得花多少錢,工匠仔細一算,需要一百金。漢文帝說:「要這麼多嗎?十戶中等人家的財產也不過一百金。我住在先帝的宮裡,已經覺得很闊氣了,何必再造露臺呢?」
為了做天下人儉樸的榜樣,他自己穿的是黑色厚布做的衣服。他最寵愛的夫人所穿的衣服也很樸素,衣服下襬不拖到地上,宮女們的衣服就更不必說了。
昆陽大戰(摘錄自《少年讀經典:東漢故事》)
更始皇帝劉玄派王鳳、王常、劉秀進攻昆陽(位在今河南省葉縣),派劉縯圍攻宛縣。鎮守宛縣的將領叫岑彭,非常有本領,劉縯始終攻不進去。昆陽兵力薄弱,很快就被王鳳、王常、劉秀攻下來了。接著,他們又攻下臨近的定陵(位在今河南省郾城縣西北)和郾城(位在今河南省郾城縣)兩個地區。
王莽聽到漢軍立劉玄為帝,又攻下了昆陽,圍攻宛縣,急得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但仍裝出不在乎的模樣。就在這緊急關頭,他還搜羅天下美女,娶了一名年輕少女當皇后。王莽這時已經六十八歲,頭髮、鬍子全花白了,他把頭髮和鬍子染黑,開心的做了新郎,還從眾多美女之中挑選出不少妃子。後宮的事情辦妥之後,他才派司徒王尋和司空王邑到各地徵調兵馬,會師洛陽,準備派兵平定南陽。王尋、王邑集合了四十二萬人馬,號稱百萬大軍,浩浩蕩蕩直奔昆陽。
昆陽的漢軍將士站在北門的城樓上遠眺,只見黑壓壓一片的全是王莽軍隊。有些人很害怕,準備散夥。劉秀鼓舞他們說:「這是最緊要的關頭,大家必須全力扺抗。我們兵少糧少,一定要同心協力應戰才行,要是見了敵人就害怕逃走,那就什麼都完了。我們萬萬不能滅了自己的志氣。」劉秀把怎麼調派軍隊、怎麼部署兵力,詳細跟大家說了一遍,將士們這才安定下來,願意聽從劉秀的指揮。
昆陽城裡當時只有八、九千人,王尋、王邑的頭一批人馬就有十萬。劉秀請王鳳和王常只守不戰,自己則帶著李軼等十三個人騎上快馬,趁著黑夜衝出南門,往定陵和郾城去調兵。昆陽雖然不大,但城牆又高又結實,王尋、王邑一時攻不下來。
這時候,劉縯已經攻下宛縣,劉秀卻還沒獲得訊息,他到了定陵和郾城,要把這兩個地方的兵馬都調到昆陽,打算棄守這兩座城。
將士們極力反對,劉秀說:「現在把所有的兵馬集中調到昆陽,就容易打敗敵人,立下大功,成就大事。要是讓敵人打過來,吃了敗仗,大家會連命都保不住!大丈夫做事,應站得高,看得遠。」
劉秀為了鼓舞士氣,雖然還沒獲得劉縯那邊的通報,卻故意說:「宛縣已經攻下了,大司徒的大軍就快到了,我們還怕什麼呢?」
將士一聽,這才改變主意,棄守定陵和郾城,信心十足的跟著劉秀直奔昆陽。
劉秀帶著步兵和騎兵一千多人作先鋒,到了離王尋、王邑的軍營約四、五里的地方,部署好陣勢。王尋和王邑一看,敵方只有很少的兵馬,根本不放在心上,只派了幾千名士兵去扺擋。
這時候,劉秀突然一馬當先衝過去,一口氣殺了好幾個敵人。將士們見了,興奮的說:「劉將軍先前碰到人數不多的敵軍,好像很膽小;今日見了強大的敵軍,卻勇猛直前。來呀!我們也一起衝啊!」這樣一來,漢軍的士氣為之一振,把王尋、王邑率領的士兵打得節節敗退。
劉秀帶著敢死隊直衝過去,專攻中軍大營。王尋、王邑親自帶著一萬兵馬跟劉秀的三千兵馬交戰,卻打不贏,沒多久就亂了陣腳。各地徵調來的兵馬各守各的陣營,互不相救,然而漢軍卻愈打愈有精神。王尋想顯現自己的本領,便拚命往前衝。漢軍知道他是大將,立刻團團圍住,亂砍殺一陣,結束了王尋的性命。
王邑知道王尋被殺,嚇得慌忙逃跑。駐守在城裡的王鳳、王常一看劉秀等人打贏了,趕緊打開城門衝殺出去。兩面夾攻,喊聲震天價響。王莽的大軍聽到主將被殺,副將逃走,全慌了神,大夥兒四處潰散逃跑,甚至自相踐踏,沿路一百多里都是屍首。
漢軍士氣正盛,忽然看見一個怪人帶著一群猛獸衝了過來。那個怪人叫巨無霸,據說有一丈高,體型像公牛那麼粗壯。這個巨人有什麼本領呢?原來他能訓練老虎、豹、犀牛、大象作戰。王莽拜他為校尉,讓他帶著幾隻猛獸和一批扮作猛獸的士兵出戰助威。漢軍沒見過虎、豹出來打仗,紛紛嚇得躲開。沒想到六月的天氣變化無常,突然一聲響雷,接著斗大的雨點直瀉而下。那些身上塗著顏色扮作虎和豹的士兵,被淋得直發抖,不但不往前衝,反而竄到後面去,巨無霸只好往後退。這時,一群猛獸向巨無霸擠過去,他被擠得站不住腳,仰面一倒,頭重腳輕,就這麼掉到河裡,再也起不來了。
漢軍看了,歡聲雷動,認為這是上天幫助他們消滅敵人,個個都生龍活虎似的往前追殺。王莽的大軍像潰堤般向後倒去,把士兵們都擠到河裡,淹死了一萬多人,連那群猛獸也跟著掉進河裡。各地徵調來的兵將也都四散逃逸了。
昆陽大戰消滅了王莽的主要戰力,消息傳到各地,鼓舞了各地的起義軍。有不少人殺了當地的官府,自稱將軍,使用漢朝的年號,等待著劉家皇帝的命令。
但是這時,劉家皇帝與劉家將軍有了心結。宛縣和昆陽打了勝仗,劉縯哥倆的名聲大了起來,更始皇帝劉玄對他們有點兒不放心,就連手下的人也不把劉玄放在眼裡。有個叫劉稷的人,是劉縯的心腹,便不客氣的批評劉玄:「他算什麼?哪輪得到他當家做主?」
話傳到劉玄耳裡,氣得他派人逮補劉稷,說他違抗命令,判下死罪。劉縯急忙跑來替劉稷求情,劉玄一時竟沒了主意,站在一旁的朱鮪大聲喝道:「劉稷違抗命令,不就是劉縯主使的嗎?他也不能免罪!」劉玄這才顯出做皇帝的威風,下令將劉縯和劉稷一塊兒都殺了。
劉秀這時不在宛縣,聽到哥哥被殺,內心十分難過。他擦乾眼淚後,跑到宛縣見劉玄,承認自己的不是,向劉玄表示忠心。別人問起昆陽大戰的情形,他說:「這全是皇上的洪福和將士的功勞,我不過跟著大家沾了一點光。」劉秀也不為哥哥戴孝,反而有說有笑的,像沒事人一樣。劉玄反倒覺得過意不去,拜劉秀為破虜大將軍,封為武信侯。
為了做天下人儉樸的榜樣,他自己穿的是黑色厚布做的衣服。他最寵愛的夫人所穿的衣服也很樸素,衣服下襬不拖到地上,宮女們的衣服就更不必說了。
最佳賣點 : 學成語還在死背嗎?
少年讀經典,輕鬆讀懂典故來龍去脈!
看故事 × 學成語 × 懂歷史,一次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