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讀經典: 三國故事 | 誠品線上

少年讀經典: 三國故事

作者 林漢達
出版社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少年讀經典: 三國故事:學成語還在死背嗎?少年讀經典,輕鬆讀懂典故來龍去脈!看故事×學成語×懂歷史,一次搞定!:誠品以「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為核心價值,由推廣閱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學成語還在死背嗎?少年讀經典,輕鬆讀懂典故來龍去脈!看故事 × 學成語 × 懂歷史,一次搞定! 東漢靈帝時黃巾賊作亂,政局動盪不安,州郡豪強割據爭鋒。先是董卓廢少帝獨攬大權,後有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官渡之戰擊敗袁紹後,勢力更加強大。然而,吳、蜀聯盟抗曹,一場著名的大火燒向赤壁,天下三分,三國鼎立之勢已成,東漢滅亡已為必然之事⋯⋯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尤其從東周到三國這段時期,人物眾多、事件繁複,對初學歷史的孩子來說,往往既難讀又難懂。林漢達先生以淺白生動的筆法,巧妙運用「成語」作為每個章節的標題,凸顯事件重點,讓孩子像讀故事一樣,自然進入歷史情境。故事層層鋪陳、上下串聯,不僅勾勒出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更讓讀者彷彿親臨現場,看見一位位歷史人物的風采。「少年讀經典」系列不只是優秀的歷史入門書,更是語文學習的寶庫。透過閱讀,孩子不僅能理解成語的由來、認識歷史脈絡,還能在潛移默化中提升閱讀理解與寫作表達的能力,打下穩固的語文與國學基礎。 ★歷史力X語文力,閱讀理解先備寶典!★看故事輕鬆打下成語基礎,寫作養分手到擒來。★完整時代順序,條理清晰、敘事流暢,閱讀歷史零負擔。打穩語文根基.打開歷史視野「少年讀經典」系列是結合語文素養與歷史知識的橋梁讀物,陪伴孩子思辨成長、累積閱讀理解力。Ø 經典史書的入門橋梁,知識閱讀的起點內容改寫自《春秋》、《史記》、《漢書》等正統史籍,兼具學術性與可讀性,是啟蒙歷史知識、拓展視野的重要讀物。Ø 成語典故的原點學習,寫作實力的深層養成故事取材自歷史經典,涵蓋大量成語與典故來源,有助理解語詞背後的文化脈絡,轉化為書寫與表達的語文實力。Ø 條理清晰、文字活潑,提升語文理解力以淺顯、生動的語言呈現歷史事件與人物情節,在輕鬆閱讀中建立敘述邏輯,潛移默化培養語文表達力。Ø 語文與歷史雙軌並進,兼顧趣味與知識依據歷史發展順序編排,兼具故事性與史實基礎,引導讀者建立時間感與歷史脈絡,為中學歷史課程奠定基礎。Ø 從歷史觀察中,思辨價值與是非透過歷史人物的抉擇與事件發展,引導孩子思考道德判斷、公義觀念與價值選擇,為人格養成注入深度思維。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林漢達(一九〇〇~一九七二) 文中國浙江省慈溪縣人,著名教育家、文字學家與歷史學家。一生致力於中國文字的改革與教育文化推展,對近代教育發展具有深遠影響。著作超過六十餘種,涵蓋教育、歷史、語文等多個領域。代表作包括《向傳統教育挑戰》、《西洋教育史講話》、《中國拼音文字的出路》、《上下五千年》等。其作品深入淺出,兼具知識性與可讀性,深受各年齡層讀者喜愛。「少年讀經典」系列更是歷史普及讀物中的經典之作,長銷六十多年,歷久彌新。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言 中國歷史故事中的智慧寶藏⋯⋯⋯ 002董卓進京⋯⋯⋯⋯⋯⋯⋯⋯⋯⋯⋯⋯⋯⋯⋯⋯006同盟異心⋯⋯⋯⋯⋯⋯⋯⋯⋯⋯⋯⋯⋯⋯⋯⋯016定計除害⋯⋯⋯⋯⋯⋯⋯⋯⋯⋯⋯⋯⋯⋯⋯⋯026遷都屯田⋯⋯⋯⋯⋯⋯⋯⋯⋯⋯⋯⋯⋯⋯⋯⋯036神亭交手⋯⋯⋯⋯⋯⋯⋯⋯⋯⋯⋯⋯⋯⋯⋯⋯044轅門射戟⋯⋯⋯⋯⋯⋯⋯⋯⋯⋯⋯⋯⋯⋯⋯⋯054誰是英雄⋯⋯⋯⋯⋯⋯⋯⋯⋯⋯⋯⋯⋯⋯⋯⋯064袁曹爭鋒⋯⋯⋯⋯⋯⋯⋯⋯⋯⋯⋯⋯⋯⋯⋯⋯074三顧茅廬⋯⋯⋯⋯⋯⋯⋯⋯⋯⋯⋯⋯⋯⋯⋯⋯084過江決策⋯⋯⋯⋯⋯⋯⋯⋯⋯⋯⋯⋯⋯⋯⋯⋯094火燒赤壁⋯⋯⋯⋯⋯⋯⋯⋯⋯⋯⋯⋯⋯⋯⋯⋯104離間失和⋯⋯⋯⋯⋯⋯⋯⋯⋯⋯⋯⋯⋯⋯⋯⋯112採用中策⋯⋯⋯⋯⋯⋯⋯⋯⋯⋯⋯⋯⋯⋯⋯⋯120一身是膽⋯⋯⋯⋯⋯⋯⋯⋯⋯⋯⋯⋯⋯⋯⋯⋯128白衣渡江⋯⋯⋯⋯⋯⋯⋯⋯⋯⋯⋯⋯⋯⋯⋯⋯136煮豆燃萁⋯⋯⋯⋯⋯⋯⋯⋯⋯⋯⋯⋯⋯⋯⋯⋯146夷陵之戰⋯⋯⋯⋯⋯⋯⋯⋯⋯⋯⋯⋯⋯⋯⋯⋯156七擒孟獲⋯⋯⋯⋯⋯⋯⋯⋯⋯⋯⋯⋯⋯⋯⋯⋯166自貶三級⋯⋯⋯⋯⋯⋯⋯⋯⋯⋯⋯⋯⋯⋯⋯⋯174三路伐魏⋯⋯⋯⋯⋯⋯⋯⋯⋯⋯⋯⋯⋯⋯⋯⋯184鞠躬盡瘁⋯⋯⋯⋯⋯⋯⋯⋯⋯⋯⋯⋯⋯⋯⋯⋯190裝病奪權⋯⋯⋯⋯⋯⋯⋯⋯⋯⋯⋯⋯⋯⋯⋯⋯200帶酒進宮⋯⋯⋯⋯⋯⋯⋯⋯⋯⋯⋯⋯⋯⋯⋯⋯208書生打鐵⋯⋯⋯⋯⋯⋯⋯⋯⋯⋯⋯⋯⋯⋯⋯⋯214樂不思蜀⋯⋯⋯⋯⋯⋯⋯⋯⋯⋯⋯⋯⋯⋯⋯⋯220三國歸晉⋯⋯⋯⋯⋯⋯⋯⋯⋯⋯⋯⋯⋯⋯⋯⋯230西漢時期形勢圖 ⋯⋯⋯⋯⋯⋯⋯⋯⋯⋯⋯⋯⋯ 238

商品規格

書名 / 少年讀經典: 三國故事
作者 / 林漢達
簡介 / 少年讀經典: 三國故事:學成語還在死背嗎?少年讀經典,輕鬆讀懂典故來龍去脈!看故事×學成語×懂歷史,一次搞定!:誠品以「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為核心價值,由推廣閱
出版社 /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4173629
ISBN10 /
EAN / 9786264173629
誠品26碼 / 2682913753006
頁數 / 240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7cm*23cm*1.5cm
級別 / N:無
提供維修 /
適用年齡 / 10歲以上

試閱文字

導讀 : 中國歷史故事中的智慧寶藏

歷史,是一代又一代人所經歷的生活軌跡,也是一面映照「世局興衰、人物賢愚」的明鏡。然而,如果只將歷史視為冷冰冰的「事件」集合,就容易流於枯燥乏味的紀錄,難以引發閱讀興趣。但如果將歷史中的人物作為敘事主軸,透過淺顯易懂的語言、清晰的情節與對話鋪陳,就能讓讀者彷彿走入故事世界,自然而然理解事件的脈絡與人物行為的背後動機,不只是「知道發生了什麼」,更能明白「為何會這樣發生」。
這些歷史人物在面對重大抉擇時所展現的態度與應對方式,往往牽動人生的深層課題。他們的故事不僅呈現個人生命的光輝片段,也啟發我們思考:如果是我,會怎麼選擇?又該如何面對當下的挑戰?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各朝各代無論興衰成敗,都留下了無數值得效法與反思的典範人物。為了讓這些歷史人物更貼近當代讀者、跨越時空限制成為可親近的學習對象,「少年讀經典」系列特別取材自《春秋》、《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等重要史籍,選出具代表性的人物與事件,精心撰寫成《春秋故事》、《戰國故事》、《西漢故事》、《東漢故事》、《三國故事》五冊,以通俗生動的方式呈現從周朝東遷到晉朝統一的歷史進程,兼顧故事性與史實脈絡,適合國小中高年級、國中生,以及教師與一般讀者閱讀。
這一段歷史時期波瀾壯闊、人事紛變,孕育出大量成語與典故,堪稱中國語文的寶庫。因此,本系列套書不僅能作為認識歷史的入門書,也可視為兼具趣味與深度的文學讀物。讀者在理解成語的來龍去脈之餘,還能潛移默化奠定國學基礎,進一步內化為寫作素材,增強語文表達力與思辨能力。
我們更希望透過輕鬆的閱讀體驗,引導大家綜觀歷史風雲、觀察人物智慧,進而形塑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為一生奠定穩固的精神根基,收穫一份能伴隨終身的珍貴財富。

試閱文字

內文 : 諸葛亮從蜀國長遠的發展考慮,並不急著出兵平定南中的叛亂。他說:「南中的叛亂當然要平定,但不是現在。」為什麼呢?諸葛亮認為蜀國這幾年不斷打仗,內部很空虛,力量不如魏國和東吳,應該好好休養生息。於是,他開始專心一意的整頓內部事務。他制定了官職和各種法律,讓大家嚴格執行,有功必賞,有過必罰;他還獎勵農耕,發展生產,屯積糧食。過了不久,果然人心安定了,軍隊也比以前強盛。諸葛亮又著手執行「東聯孫權,北拒曹魏」的策略,他派人去見孫權,商談孫、劉兩家重新和好的事宜。孫權當然也樂意見到這種局面。
西元二二五年,諸葛亮聽說魏文帝曹丕親自率軍攻打東吳,大敗而歸。他知道魏國一時還沒有力量顧及西邊,就親自帶了軍隊,往南中平定叛亂。臨走時,參軍馬謖為諸葛亮送行。諸葛亮很器重馬謖,就向他請教克敵大計。馬謖說:「南中地勢險要,民族複雜,光靠武力征討,很難平定,今天平服了,明天又會叛變。您以後想出師北伐,就要解除這個後顧之憂。依我看攻心是上策,攻城是下策;兵戰不如心戰,最好能叫他們心服口服,真心歸順。」
諸葛亮很佩服馬謖的遠見,說:「您的看法和我不謀而合,我一定這麼做。」
蜀國的軍隊順利攻下了益州郡和牂牁、越巂,殺了叛亂的首領雍闓、高定、朱褒。沒想到南方部族的首領孟獲召集了雍闓等人的散兵,打著保衛家鄉的旗號,起來反抗蜀軍。孟獲長得魁梧高大,能吃苦耐勞,為人慷慨豪爽,在這一帶,不管彝人、漢人都願意聽從他,很受當地人的信賴。諸葛亮知道光靠武力平服是不夠的,他決定生擒孟獲,讓他誠心歸順。
孟獲打仗光靠兵馬多,不會使用計謀。他一見蜀軍就帶著兵馬直衝過去,蜀兵急急撤退,孟獲卻毫不猶豫的追過去,結果中了蜀軍的埋伏,被逮住了。孟獲心想:「這下完蛋了。要死就死,怕什麼!」
孟獲被帶到諸葛亮面前。諸葛亮親自為他鬆綁,好言勸他歸順。孟獲不肯,諸葛亮也不生氣,陪著孟獲到自己的軍營裡邊走邊看。孟獲裡裡外外、前前後後都看清楚了。後來,諸葛亮問他:「你看我的軍營怎麼樣?」
孟獲也不客氣的說:「以前我不知道你的虛實,所以打了敗仗。現在看了你的軍營,也不過如此,要打贏你們太容易了!」
諸葛亮笑著說:「好!我放你回去。你要是不服氣,可以再來交戰。」
當天晚上,孟獲又帶了幾百個人偷偷接近蜀軍大營,想給諸葛亮一個措手不及。他們進了營寨,卻發現寨裡一個人也沒有,是個空寨。原來諸葛亮料到孟獲看了軍營後一定會來劫寨,就把人馬埋伏在營外。蜀軍見孟獲果然中計,立刻把孟獲圍了起來。不費多少力氣,孟獲又被逮住了。
諸葛亮這次仍像招待客人一樣招待孟獲。他問孟獲:「這次你又輸了,服不服呢?」
孟獲生氣的說:「你太會耍花招了,我不服。」諸葛亮又把孟獲放了。
孟獲連敗兩陣,覺得必須更小心一點。他對部屬說:「這次我知道怎麼對付諸葛亮了。硬拚一定會吃虧,交戰可能會中計。我們就嚴密的守住營寨,不和他打。等他們糧草接濟不上,或是水土不服生了病,就得退兵回去。到那時候,我們再追上去,把蜀軍打個丟盔卸甲。」孟獲把兵馬帶到瀘水(位在今雲南省,上游叫雅礱江)南岸,下令士兵在渡口築起土城,又準備了許多弓箭、石頭、木棍,嚴密防備蜀軍攻打。
孟獲這個辦法可難倒了諸葛亮,眼看著已經五月,南方的天氣又悶又熱,將士們穿著鎧甲,難受極了。瀘水水深流急,沒有船,怎麼渡河呢?
諸葛亮看了周圍的地形,先把兵馬化整為零,要大家分頭紮營,以防孟獲火攻,就算有一處失火,也不會一下子全燒起來。他又下令趕工製做木筏、竹筏,準備渡河用。筏子做好後,他派了一千多名士兵從孟獲的土城正面渡河。筏子剛划出不遠,孟獲就教人對準渡河的蜀軍射箭,蜀軍急忙退回來。就這樣渡了一次又一次,吸引孟獲的注意力。
當孟獲正得意時,想不到蜀軍的大隊人馬早就趁他不注意時,從上游偷偷渡過了瀘水,繞到營寨的後面。蜀軍像一把鉗子似的掐住了孟獲的土城。不用說,孟獲這一次又被逮住了。
孟獲還是不服氣。他說:「要是你們能從正面打敗我,我就認輸。」
諸葛亮毫不猶豫,又把他放了。這可氣壞了蜀軍的一些將士。他們都說:「我們好不容易渡過瀘水,逮住了孟獲,現在又把他放了,這不是白費大家的力氣嗎?丞相太軟弱了!」諸葛亮只好和將士們說明「攻心為上」的道理,希望能平定南中,讓孟獲真心歸順。
諸葛亮派人打探孟獲的消息,知道孟獲已經帶著人遠離瀘水,到了一條山溝裡。那裡是一片不毛之地,還有毒蛇出沒,瘴氣、蚊蚋更讓人受不了。諸葛亮趕緊吩咐隨軍的醫官配製藥劑,讓每個人隨身攜帶。這樣一來,蜀兵就不必擔心毒蛇和瘴氣了。後來蜀軍找到了孟獲的營寨,孟獲第四次被抓住了。諸葛亮知道孟獲仍然不服氣,什麼也沒說就把他放了。
諸葛亮知道孟獲為人爽直,在部族中威望極高,將他爭取過來,才能讓南方長期安定。就因為這樣,諸葛亮對待孟獲才會捉了又放,放了又捉。到了第七次,諸葛亮仍舊對孟獲說:「要是你不服氣,可以回去,整頓好兵馬再來。」
孟獲這一回真的受到感動,他對諸葛亮說:「您仁至義盡,我們不會再反抗了。」
諸葛亮任命孟獲為蜀國的官員,管理南方各部族。他所屬的其他官職也都讓當地人擔任。有人認為不留人下來鎮守,恐怕還會出事。諸葛亮不贊成他們的看法,他說:「留人就得留駐軍隊,反而會讓本地人起疑心。現在我一不派官,二不運糧,只定個大體的制度,讓他們自己管理,各族百姓才能平安相處。」
諸葛亮把這些事安排好了,就下令回成都去了。

(摘錄自《少年讀經典:三國故事.七摛孟獲》)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學成語還在死背嗎?
少年讀經典,輕鬆讀懂典故來龍去脈!
看故事 × 學成語 × 懂歷史,一次搞定!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