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讀經典: 西漢故事 | 誠品線上

少年讀經典: 西漢故事

作者 林漢達
出版社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少年讀經典: 西漢故事:學成語還在死背嗎?少年讀經典,輕鬆讀懂典故來龍去脈!看故事×學成語×懂歷史,一次搞定!:誠品以「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為核心價值,由推廣閱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學成語還在死背嗎?少年讀經典,輕鬆讀懂典故來龍去脈!看故事 × 學成語 × 懂歷史,一次搞定! 秦滅六國統一中原後,只維持了十五年就滅亡了。這期間經歷了陳勝、吳廣起義,以及五年多的楚漢戰爭,最後項羽敗亡,劉邦一統天下,建立了漢朝。到了漢武帝,他起用李廣、衛青、霍去病,又使張騫通西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王朝到達了顛峰⋯⋯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尤其從東周到三國這段時期,人物眾多、事件繁複,對初學歷史的孩子來說,往往既難讀又難懂。林漢達先生以淺白生動的筆法,巧妙運用「成語」作為每個章節的標題,凸顯事件重點,讓孩子像讀故事一樣,自然進入歷史情境。故事層層鋪陳、上下串聯,不僅勾勒出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更讓讀者彷彿親臨現場,看見一位位歷史人物的風采。「少年讀經典」系列不只是優秀的歷史入門書,更是語文學習的寶庫。透過閱讀,孩子不僅能理解成語的由來、認識歷史脈絡,還能在潛移默化中提升閱讀理解與寫作表達的能力,打下穩固的語文與國學基礎。 ★歷史力X語文力,閱讀理解先備寶典!★看故事輕鬆打下成語基礎,寫作養分手到擒來。★完整時代順序,條理清晰、敘事流暢,閱讀歷史零負擔。打穩語文根基.打開歷史視野「少年讀經典」系列是結合語文素養與歷史知識的橋梁讀物,陪伴孩子思辨成長、累積閱讀理解力。Ø 經典史書的入門橋梁,知識閱讀的起點內容改寫自《春秋》、《史記》、《漢書》等正統史籍,兼具學術性與可讀性,是啟蒙歷史知識、拓展視野的重要讀物。Ø 成語典故的原點學習,寫作實力的深層養成故事取材自歷史經典,涵蓋大量成語與典故來源,有助理解語詞背後的文化脈絡,轉化為書寫與表達的語文實力。Ø 條理清晰、文字活潑,提升語文理解力以淺顯、生動的語言呈現歷史事件與人物情節,在輕鬆閱讀中建立敘述邏輯,潛移默化培養語文表達力。Ø 語文與歷史雙軌並進,兼顧趣味與知識依據歷史發展順序編排,兼具故事性與史實基礎,引導讀者建立時間感與歷史脈絡,為中學歷史課程奠定基礎。Ø 從歷史觀察中,思辨價值與是非透過歷史人物的抉擇與事件發展,引導孩子思考道德判斷、公義觀念與價值選擇,為人格養成注入深度思維。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林漢達(一九〇〇~一九七二) 文中國浙江省慈溪縣人,著名教育家、文字學家與歷史學家。一生致力於中國文字的改革與教育文化推展,對近代教育發展具有深遠影響。著作超過六十餘種,涵蓋教育、歷史、語文等多個領域。代表作包括《向傳統教育挑戰》、《西洋教育史講話》、《中國拼音文字的出路》、《上下五千年》等。其作品深入淺出,兼具知識性與可讀性,深受各年齡層讀者喜愛。「少年讀經典」系列更是歷史普及讀物中的經典之作,長銷六十多年,歷久彌新。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言 中國歷史故事中的智慧寶藏⋯⋯⋯ 002張良拜師⋯⋯⋯⋯⋯⋯⋯⋯⋯⋯⋯⋯⋯⋯⋯⋯006學萬人敵⋯⋯⋯⋯⋯⋯⋯⋯⋯⋯⋯⋯⋯⋯⋯⋯012揭竿而起⋯⋯⋯⋯⋯⋯⋯⋯⋯⋯⋯⋯⋯⋯⋯⋯022天下響應⋯⋯⋯⋯⋯⋯⋯⋯⋯⋯⋯⋯⋯⋯⋯⋯038破釜沉舟⋯⋯⋯⋯⋯⋯⋯⋯⋯⋯⋯⋯⋯⋯⋯⋯048約法三章⋯⋯⋯⋯⋯⋯⋯⋯⋯⋯⋯⋯⋯⋯⋯⋯060鴻門忍辱⋯⋯⋯⋯⋯⋯⋯⋯⋯⋯⋯⋯⋯⋯⋯⋯072火燒阿房⋯⋯⋯⋯⋯⋯⋯⋯⋯⋯⋯⋯⋯⋯⋯⋯084韓信拜將⋯⋯⋯⋯⋯⋯⋯⋯⋯⋯⋯⋯⋯⋯⋯⋯092暗度陳倉⋯⋯⋯⋯⋯⋯⋯⋯⋯⋯⋯⋯⋯⋯⋯⋯102鴻溝為界⋯⋯⋯⋯⋯⋯⋯⋯⋯⋯⋯⋯⋯⋯⋯⋯108四面楚歌⋯⋯⋯⋯⋯⋯⋯⋯⋯⋯⋯⋯⋯⋯⋯⋯120漢王登基⋯⋯⋯⋯⋯⋯⋯⋯⋯⋯⋯⋯⋯⋯⋯⋯134制訂朝儀⋯⋯⋯⋯⋯⋯⋯⋯⋯⋯⋯⋯⋯⋯⋯⋯142緹縈救父⋯⋯⋯⋯⋯⋯⋯⋯⋯⋯⋯⋯⋯⋯⋯⋯156鼂錯削地⋯⋯⋯⋯⋯⋯⋯⋯⋯⋯⋯⋯⋯⋯⋯⋯166李廣射虎⋯⋯⋯⋯⋯⋯⋯⋯⋯⋯⋯⋯⋯⋯⋯⋯174張騫探險⋯⋯⋯⋯⋯⋯⋯⋯⋯⋯⋯⋯⋯⋯⋯⋯186再通西域⋯⋯⋯⋯⋯⋯⋯⋯⋯⋯⋯⋯⋯⋯⋯⋯194通神求仙⋯⋯⋯⋯⋯⋯⋯⋯⋯⋯⋯⋯⋯⋯⋯⋯202蘇武牧羊⋯⋯⋯⋯⋯⋯⋯⋯⋯⋯⋯⋯⋯⋯⋯⋯208大雁帶信⋯⋯⋯⋯⋯⋯⋯⋯⋯⋯⋯⋯⋯⋯⋯⋯216霍光輔政⋯⋯⋯⋯⋯⋯⋯⋯⋯⋯⋯⋯⋯⋯⋯⋯226昭君出塞⋯⋯⋯⋯⋯⋯⋯⋯⋯⋯⋯⋯⋯⋯⋯⋯234王莽稱帝⋯⋯⋯⋯⋯⋯⋯⋯⋯⋯⋯⋯⋯⋯⋯⋯242西漢時期形勢圖 ⋯⋯⋯⋯⋯⋯⋯⋯⋯⋯⋯⋯⋯ 254

商品規格

書名 / 少年讀經典: 西漢故事
作者 / 林漢達
簡介 / 少年讀經典: 西漢故事:學成語還在死背嗎?少年讀經典,輕鬆讀懂典故來龍去脈!看故事×學成語×懂歷史,一次搞定!:誠品以「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為核心價值,由推廣閱
出版社 /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4173643
ISBN10 /
EAN / 9786264173643
誠品26碼 / 2682913750005
頁數 / 256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7cm*23cm*1.55cm
級別 / N:無
提供維修 /
適用年齡 / 10歲以上

試閱文字

導讀 : 中國歷史故事中的智慧寶藏

歷史,是一代又一代人所經歷的生活軌跡,也是一面映照「世局興衰、人物賢愚」的明鏡。然而,如果只將歷史視為冷冰冰的「事件」集合,就容易流於枯燥乏味的紀錄,難以引發閱讀興趣。但如果將歷史中的人物作為敘事主軸,透過淺顯易懂的語言、清晰的情節與對話鋪陳,就能讓讀者彷彿走入故事世界,自然而然理解事件的脈絡與人物行為的背後動機,不只是「知道發生了什麼」,更能明白「為何會這樣發生」。
這些歷史人物在面對重大抉擇時所展現的態度與應對方式,往往牽動人生的深層課題。他們的故事不僅呈現個人生命的光輝片段,也啟發我們思考:如果是我,會怎麼選擇?又該如何面對當下的挑戰?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各朝各代無論興衰成敗,都留下了無數值得效法與反思的典範人物。為了讓這些歷史人物更貼近當代讀者、跨越時空限制成為可親近的學習對象,「少年讀經典」系列特別取材自《春秋》、《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等重要史籍,選出具代表性的人物與事件,精心撰寫成《春秋故事》、《戰國故事》、《西漢故事》、《東漢故事》、《三國故事》五冊,以通俗生動的方式呈現從周朝東遷到晉朝統一的歷史進程,兼顧故事性與史實脈絡,適合國小中高年級、國中生,以及教師與一般讀者閱讀。
這一段歷史時期波瀾壯闊、人事紛變,孕育出大量成語與典故,堪稱中國語文的寶庫。因此,本系列套書不僅能作為認識歷史的入門書,也可視為兼具趣味與深度的文學讀物。讀者在理解成語的來龍去脈之餘,還能潛移默化奠定國學基礎,進一步內化為寫作素材,增強語文表達力與思辨能力。
我們更希望透過輕鬆的閱讀體驗,引導大家綜觀歷史風雲、觀察人物智慧,進而形塑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為一生奠定穩固的精神根基,收穫一份能伴隨終身的珍貴財富。

試閱文字

內文 : 漢文帝的母親薄氏是個不得勢的妃子。漢高祖在世的時候,她怕住在宮裡遭呂后陷害,就跟兒子住在封地。而且,薄氏是個吃過苦的人,文帝母子倆都知道一般百姓的痛苦。
漢文帝一即位,首先大赦天下,接著就召集大臣商議一件大事。他說:﹁一個人犯了法,定了罪也就是了,為什麼連他的父母、妻子,都要一同逮捕治罪呢?我不認為這種法令是公正的,請你們商議改變的辦法。﹂大臣們商議的結果,同意漢文帝的意見,因此廢除了全家連坐(牽連著一同治罪)的法令。
漢文帝又下了一道詔書,開始救濟各地的鰥、寡、孤、獨(鰥,年老無妻或喪妻的人;寡,寡婦;孤,孤兒;獨,沒有兒女的老年人)等窮苦的人。規定八十歲以上的老人按月發給米、肉、布帛,還規定地方長官必須按時節去慰問年老的百姓。
多少年來,百姓是不能談論政治的,更不用說批評皇帝了。漢文帝卻下了一道詔書,要百姓多提供意見。這麼一來,上奏章當面規勸皇帝的人就多起來了。而且不只在朝廷上,就連道路上有人攔路上書,漢文帝也會停下車把奏章接過來。他說:「可以採用的就採用,不能採用的就擱置在一邊,這有什麼不好呢?」因此,不管是誰都可以上書。
西元前一六七年,有個小姑娘上書給漢文帝。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
齊國臨淄(位在今山東省)地方有個讀書人,名字叫淳于意(姓淳于,名意)。他喜歡醫學,替人治病很有把握,因此出了名,後來做了齊國太倉縣的縣令。他有個脾氣,不願意和當官的人來往,更不會拍上司的馬屁。所以當官沒多久,他便辭了官,照舊去當醫生。
有個大商人的妻子生病了,請淳于意醫治。那女人吃了藥不見好轉,過了幾天死了,大商人就告他庸醫殺人,當地的官吏判決他應處「肉刑」。那時候的肉刑,包括在臉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三種。因為淳于意曾經當過官,就把他押解到長安接受刑罰。淳于意有五個女兒,卻沒有兒子,臨走時,他歎著氣說:「唉!生女不生男,有了急難,全沒有用。」
姊妹們低著頭痛哭,淳于意最小的女兒叫緹縈,聽了父親的話之後,既傷心又氣憤。她想:「為什麼女兒就沒有用?難道我不能幫助父親嗎?」她決定跟著父親一同去長安。她的父親這時反而疼惜她,勸她留在家裡,押解犯人的官差也不願意帶她這個小姑娘。緹縈卻不依從,一定要跟著父親一起去。官差們怕罪犯還沒解送到京城,就先出了狀況,只好帶著她一起上路。
緹縈到了長安,要進宮去見漢文帝,看管宮門的人不讓她進去。她就寫了一封信,到宮門口把這封信遞給守宮門的人。他們把她的信傳上去,漢文帝一看,才知道上書的是個小姑娘,字雖寫得歪歪扭扭,可是內容卻很感人。那信上寫著:「我叫緹縈,是太倉縣令淳于意的小女兒。我父親當官的時候,齊地的人都說他是個清官。這次犯了罪,應當受到肉刑的處分。我不但替父親傷心,也替所有受肉刑的人傷心。一個人砍去了腳就成殘廢;割去了鼻子,就不能再填補回去。以後就是想改過自新,也沒有辦法了。我願意被沒入官府充當奴婢,以替父親贖罪,好讓他有改過自新的機會。懇求皇上開恩!」
漢文帝不但同情小姑娘的這一番孝心,也深深覺得肉刑實在太不合理。他召集大臣,對他們說:「犯了罪,應當受罰,這沒有話說。可是受了罰,得到了教訓,就該讓他重新做人。現在懲辦一個犯人,在他臉上刺了字,或者毀了他的肢體,這就太過分了。這樣的刑罰怎麼能勸人為善呢?我決定廢除肉刑,你們商議個代替肉刑的辦法吧!」
大臣們幾經商議,擬定了三條辦法:廢除臉上刺字的肉刑,改為做苦工;廢除割去鼻子的肉刑,改為打三百板子;廢除砍去左足或右足的肉刑,改為打五百板子。
漢文帝同意了,立刻下了一道詔書,正式廢除肉刑。小姑娘緹縈不但救了自己的父親,也替天下人做了一件好事。漢文帝減輕刑罰,有人就擔心犯法的人一定會增加。可是正好相反,犯罪的人反而愈來愈少。據說一年當中,全國犯重罪的案子一共只有四百件,這是因為漢文帝採用了一系列減輕人民負擔的政策。
漢文帝即位的第二年,就免去那一年田租的一半;第十二年,又免去這一年田租的一半;第十三年以後,完全廢除了田租。這時候漢朝立國才二十幾年,當年跟著漢高祖打仗的大批農民都分到一小塊土地。免去田租對農民有一些好處,不過得到更多好處的是地主。幸好十幾年來,國內大致上是太平的。北方的匈奴雖然有時還來侵犯,可是沒有再發生大規模的戰爭,百姓還可以安心生產。百姓安居樂業,國家也有了積蓄;再加上漢文帝生活節儉,不肯輕易動用國庫裡的錢,國家因此更加富足了。有一次,有人建議他造一座露臺,漢文帝召工匠計算了一下得花多少錢,工匠仔細一算,需要一百金。漢文帝說:「要這麼多嗎?十戶中等人家的財產也不過一百金。我住在先帝的宮裡,已經覺得很闊氣了,何必再造露臺呢?」
為了做天下人儉樸的榜樣,他自己穿的是黑色厚布做的衣服。他最寵愛的夫人所穿的衣服也很樸素,衣服下襬不拖到地上,宮女們的衣服就更不必說了。
(摘錄自《少年讀經典:西漢故事.緹縈救父》)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學成語還在死背嗎?
少年讀經典,輕鬆讀懂典故來龍去脈!
看故事 × 學成語 × 懂歷史,一次搞定!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