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讀論語 2: 跟著孔子腳步走
作者 | 張小椿 |
---|---|
出版社 |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少年讀論語 2: 跟著孔子腳步走:《少年讀論語》提供一個全面認識孔子的機會,了解他的生平,看他遇過那些人生難關,也認識一下他那些多才多藝的門生,讓孩子心中模糊的哲人 |
作者 | 張小椿 |
---|---|
出版社 |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少年讀論語 2: 跟著孔子腳步走:《少年讀論語》提供一個全面認識孔子的機會,了解他的生平,看他遇過那些人生難關,也認識一下他那些多才多藝的門生,讓孩子心中模糊的哲人 |
內容簡介 因孔子在中國歷史文化上之主要貢獻,厥在其自為學與其教育事業之兩項。後代尊孔子為至聖先師,其意義即在此。——國學大師 錢穆先生 深入認識孔子的身世、政治理念和教育事業。作為學人,他勤奮好學,透過觀摩學習,成為祭祀專家,更精通駕馭、射箭等六藝;作為教師,收弟子三千,誨人不倦;作為儒學傳道人,一生都在實踐理想,周遊列國十四年,謀求出仕的機會。難怪史學家司馬遷讚美他:「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作者介紹 ●張小椿 文一九八四年生於江西贛州,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歷史學院研究所畢業,現任小學語文教師、福建省海峽兒童閱讀研究中心研究員。近年致力於《論語》、《世說新語》、古詩等國學經典研究,並開發適合青少年的系列課程。開設微信公眾號「國學椿秋」,已编著出版《少年讀世說新語》系列,《讀詩賞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讀本》等作品。學知識、養興趣、開格局,立志成為一名會講也會寫歷史故事的語文教師。 ●陳昕 繪一個在屏東成長、從小就喜歡畫畫的人。就讀於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期間,即開始將心力放在各式出版品的插畫繪製,特別是兒童繪本的插畫以及人物設計。E-mail:[email protected]
產品目錄 前言 君子固窮1. 像山丘的頭——孔子的身世2. 窮人家的孩子——幼年的孔子3. 基層公務員——年輕的孔子4. 十條肉乾的學費――孔子開辦私學5. 鬥雞引發內亂——魯國的政局6. 當國君就要像國君——到訪齊國7. 您為什麼不從政?——從政之路18. 陽貨送豬——從政之路29. 叛臣的邀請——從政之路310. 為君難,為臣不易——從政之路411. 功敗垂成——從政之路512. 齊國的美人計——從政之路613. 沒人了解我——周遊列國114. 在匡地遇險——周遊列國215. 見南子的爭議——周遊列國316. 衛靈公的臉色——周遊列國417. 像一隻流浪狗——周遊列國518. 在陳國斷糧——周遊列國619. 父親偷羊,兒子怎麼做?——周遊列國720. 蔡國的隱士們——周遊列國821. 會輔佐衛君嗎?——周遊列國922. 回到魯國——周遊列國1023. 國策顧問——回到魯國124. 季氏將伐顓臾——回到魯國225. 知我者只有《春秋》——回到魯國326. 我不想說話了——回到魯國4孔子年表
書名 / | 少年讀論語 2: 跟著孔子腳步走 |
---|---|
作者 / | 張小椿 |
簡介 / | 少年讀論語 2: 跟著孔子腳步走:《少年讀論語》提供一個全面認識孔子的機會,了解他的生平,看他遇過那些人生難關,也認識一下他那些多才多藝的門生,讓孩子心中模糊的哲人 |
出版社 / |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3553804 |
ISBN10 / | |
EAN / | 9786263553804 |
誠品26碼 / | 2682437569008 |
頁數 / | 273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2cm*17cm*1.6cm |
級別 / | N:無 |
提供維修 / | 無 |
適用年齡 / | 10歲以上 |
導讀 : 君子固窮
西元前四九二年的某一天,孔子師徒一行人輾轉來到鄭國,卻走散了,子貢四處打聽老師的下落。
路人回答:「東城門那兒有個人,長相奇特,腦門像唐堯,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產,腰以下比禹短三寸。一副垂頭喪氣、無精打采的模樣,活像一隻流浪狗。」
子貢找到孔子後,如實轉告路人的話,孔子笑著說:「他描述的不一定像,但說我像流浪狗,的確如此!的確如此!」
談及孔子,我們常聽到的是稱呼他為聖人,說他是萬世師表、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不食人間煙火,高尚無比,孔子怎麼會承認自己像是無家可歸的流浪狗呢?
我們先來說說他的姓名和長相。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家裡排行老二(古人將兒子、女兒分開排行),有一個跛足的哥哥和九個姊姊。孔子生下來時,頭頂凹陷,周圍凸出,像魯國的尼丘山,所以父親替他取名為丘。他的身高有九尺六寸,換算起來超過兩百二十公分,稱得上是「長人」。
再來看看孔子的身世。孔子的先祖是宋國人,本有機會當上國君,但個性謙虛讓賢,後來被權臣迫害,遷到魯國。父親叫叔梁紇,力氣很大,是名勇猛的武將,做了鄹縣縣長。孔子三歲時父親過世,十七歲時母親也死了。他十九歲結婚,二十歲生子,二十多歲時當過一陣子基層公務員,三十歲開始招收第一批弟子。五十一至五十四歲發跡,從中都宰做到司空,再做到大司寇,是人生最風光的時期。五十五至六十八歲周遊列國,歷經磨難,九死一生。六十八歲好不容易回到魯國,從此潛心著書立說。七十三歲與世長辭。
孔子的一生豐富多彩,有三點值得留意:
一、作為學人,學而不厭。窮苦的身世經歷,讓他對人世間的疾苦有更深刻的體察。孔子和一般人一樣,也娶妻生子,要謀生養家,因此,孔子學了許多技藝。孔子幼小時就對祭祀很感興趣,透過不斷學習,成為著名的祭祀專家,每有婚喪嫁娶或是重要祭祀,都來請他主持。孔子藉此見習熟知各種禮儀、賺錢貼補家用。此外,孔子還擅長駕馬車,精通射箭,多才多藝。旁人覺得奇怪:難道孔子是聖人嗎?怎麼知曉這麼多技藝?孔子答道:「我自幼貧賤,因此學會了不少卑賤的技藝。真正的君子會這麼多技藝嗎?不會的。」
關於好學,孔子提出許多觀點:「十戶人家聚居的地方,一定會有像我這樣忠誠守信的人,只是他們不像我這樣好學罷了。」「對於任何學問和事業,知道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學習了,然後時常實踐,學以致用,不也是一件高興的事嗎?」
孔子終生孜孜不倦,勤奮好學,最終成為一個知識淵博的人,有學者因此稱他為「學人」。
二、作為教師,誨人不倦。孔子從三十歲招收第一批弟子直到逝世,共收弟子三千,著名的有七十二賢,還有最頂尖的孔門十哲。孔子開創中國私學教育的先河,溫故知新、因材施教、舉一反三、不恥下問等諸多教育理念與方法,至今仍熠熠生輝。
三、作為傳道者,君子固窮。孔子開創儒家學派,一生都在謀求出仕做官,踐行自己的理想主張,但除了五十一至五十四歲之間有過短暫的得意時光,其餘時候大多顛沛流離,不被重用。
以孔子周遊列國時遭受的困厄為例,五十五至五十九歲離開魯國前往衛國、事衛靈公、過匡被圍、經蒲返衛、半途又被圍,差點被害。六十至六十三歲離開衛國去了陳國,事陳湣公,半途中險遭桓魋追殺。六十三至六十八歲離開陳返回衛,事衛出公,半途絕糧於陳蔡之間,師徒一行差點活活餓死。直到六十八歲,幾經輾轉後才返回魯國,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
絕糧陳蔡那段尤為感人,跟隨的人都餓病了,起不了身,子路、子貢等人很生氣,甚至對自己的思想主張產生懷疑:是我們的理想主張不對嗎?為什麼我們一心為國為民,卻落得如此下場?孔子卻淡然一笑,說:「君子雖然窮困,卻有所堅持;小人一窮便什麼事都幹得出來。」
孔子懷抱理想,歷經磨難,前後十四載,卻沒有一個國君能真正採用他的理想主張治國,他沒有棲身之所,甚至無法保障自身的性命安全,惶惶如喪家之犬。孔子說自己是流浪狗,不僅是自我解嘲,更像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可憐又可歎。
春秋時期,禮壞樂崩,邪說暴行橫行天下,孔子心想既然自己的思想主張行不通,便透過歷史,借助文字的力量來警示那些殺父弑君的亂臣賊子,於是他編著《春秋》。子路等弟子雖然早就看出孔子的思想主張無法施展,但他們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時刻不忘肩上的責任與擔當,這種淑世的精神正是儒家思想最可貴之處。
孔子不是聖,而是人,是勤學好問、學而不厭的學人;是愛生如子,誨人不倦的優秀教師;是不得意失志,卻君子固窮,對國家社會抱有強烈責任與擔當的傳道者。面對挫折,身處窮困,孔子始終堅守理想,勇於擔當,散發出絢麗的生命光芒,因此留名千古,光耀古今。
我在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重點參考錢穆先生的《孔子傳》,也藉此特別向已故的錢穆大師致敬。
內文 : 第一章 像山丘的頭——孔子的身世
「子」是對古代有學識修養的人的敬稱,其實孔子的本名是孔丘,丘就是山丘的意思。關於孔子名字的由來,有一段很有趣的故事。
孔子的先祖是商代的王室,周滅商之後,集合商朝的遺老遺少,封微子啟為國君,國號為宋。傳到第四代宋湣公,宋湣公的長子叫弗父何,次子叫鮒祀。可是後來宋湣公把王位傳給弟弟,是為宋煬公。鮒祀不服氣,殺了叔父宋煬公,要立兄長弗父何為國君。弗父何不願意,推位讓賢。鮒祀即位,是為宋厲公。弗父何的玄孫叫孔父嘉,是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品行正直,盡心輔佐宋殤公,卻被權臣華父督殺害。華父督長期把持宋國朝政,孔父嘉的曾孫孔防叔不堪忍受,被迫逃往魯國,做了防邑大夫。
孔防叔的孫子叫叔梁紇,他便是孔子的父親,在一個叫鄹邑的地方當縣長,是名武官。他力氣很大,在鄰里間很有名氣,很多人都敬佩他。
叔梁紇娶妻之後,滿心期盼妻子幫他生個兒子,古代男女不平等,普遍觀念認為兒子能延續香火,成為家族繼承人,女兒長大後要嫁到別人家。看到頭一胎是個女兒,叔梁紇有點洩氣,但還是抱持著希望,沒想到妻子接下來竟連生了八個女兒,叔梁紇一氣之下把妻子給休了。
叔梁紇又娶了一名妻子,第一胎就生了個兒子,叔梁紇非常高興。古人通常幫老大取名為伯或孟,叔梁紇就將兒子取名為孟皮,卻發現兒子天生腳有殘疾。叔梁紇想到自己都六十出頭了,不久後就要入土,不禁開始憂愁:難道老天要斷我孔家香火嗎?怎麼就不能賜我一個健康的兒子呢?
後來叔梁紇納了鄰村年僅十五歲的顏氏女為妾,古代三妻四妾、老夫少妻的情況頗為常見,並不稀奇。新婚後不久,叔梁紇帶顏氏女到家附近的尼丘山上,向天神祈禱,希望老天賜給他一個健康的兒子。據說那座山的神特別靈驗,有求必應,隔年,顏氏女真的生下一個活蹦亂跳的兒子,虎頭虎腦的,而且長相很特別:頭頂天生往下凹,四周高,中間低,看起來像尼丘山。
叔梁紇老來得子,大喜,替兒子取名為丘,一是取他像尼丘山一樣的奇特長相,二來是答謝尼丘山神靈。這個孩子就是名傳千古的孔子。
思考題:
你在家族裡的排行第幾?試著以排行替自己取一個響亮又有意思的名字。
輕鬆學古文
古人的排行
古人講究排行,不僅稱謂和現在大不相同,還習慣把排行加入自己的字裡。老大叫伯或孟,老二叫仲,老三叫叔,老么叫季。但有兩點要注意:一、這裡的排行是指父親名下所有子女的排行,包括同父同母以及同父異母的兄弟姊妹,且兒子、女兒分別排行。二、假如家裡兄弟姊妹很多,超過十個以上,該怎麼稱呼呢?方法是老大、老二與老么不變,其餘的統統叫叔。比如,哭長城的孟姜女,孟是排行,姜是姓,女是表示性別,孟姜女就是「姜家大女兒」的意思。古代男女不平等,除非是特別有名的人物,否則一般女性連個正式的名字都沒有。
詞語補給站
一、而立之年:三十歲的代稱。
例句:他今年已是而立之年,卻一事無成,真教人擔憂。
二、知命之年:指五十歲。
例句:他年過半百,已是知命之年,還有什麼事情看不通透呢?
三、耳順之年:六十歲的代稱,人到六十歲聽到別人的話語便可辨別事情的真偽。
例句:爺爺已過耳順之年,遇事心寬,每天都笑口常開。
最佳賣點 : 專為青少年打造的經典國學讀本
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是孔門師生的言行錄,也是孔子一生的主要記載。
本系列書由最會說故事的歷史老師張小椿精心編著,帶領青少年讀者一起跨越時空,和孔子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