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讀論語 1: 孔門弟子不簡單
| 作者 | 張小椿 |
|---|---|
| 出版社 |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 商品描述 | 少年讀論語 1: 孔門弟子不簡單:《少年讀論語》提供一個全面認識孔子的機會,了解他的生平,看他遇過那些人生難關,也認識一下他那些多才多藝的門生,讓孩子心中模糊的哲人 |
| 作者 | 張小椿 |
|---|---|
| 出版社 |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 商品描述 | 少年讀論語 1: 孔門弟子不簡單:《少年讀論語》提供一個全面認識孔子的機會,了解他的生平,看他遇過那些人生難關,也認識一下他那些多才多藝的門生,讓孩子心中模糊的哲人 |
內容簡介 因孔子在中國歷史文化上之主要貢獻,厥在其自為學與其教育事業之兩項。後代尊孔子為至聖先師,其意義即在此。——國學大師 錢穆先生 主要收錄孔門十哲——(德行)顏回、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子路;(文學)子游、子夏——與孔子對話、相處的生動故事。孔門弟子性情各異,自有精彩,他們有的道德高尚,有的辯才無礙,有的政治能力強,有的文采出眾。讀孔門弟子的故事,彷彿他們就在眼前。
作者介紹 ●張小椿/文一九八四年生於江西贛州,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歷史學院研究所畢業,現任小學語文教師、福建省海峽兒童閱讀研究中心研究員。近年致力於《論語》、《世說新語》、古詩等國學經典研究,並開發適合青少年的系列課程。開設微信公眾號「國學椿秋」,已编著出版《少年讀世說新語》系列,《讀詩賞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讀本》等作品。學知識、養興趣、開格局,立志成為一名會講也會寫歷史故事的語文教師。 ●陳昕/繪一個在屏東成長、從小就喜歡畫畫的人。就讀於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期間,即開始將心力放在各式出版品的插畫繪製,特別是兒童繪本的插畫以及人物設計。E-mail:[email protected]
產品目錄 前言 孔門弟子,彷彿就在眼前1. 餓著肚皮做學問——顏回的故事12. 顏回死得早——顏回的故事23. 敢說真話的大孝子——閔子騫的故事4. 怎麼會得這種病?——伯牛的故事5. 耕牛的兒子——仲弓的故事6. 最昂貴的晝寢——宰我的故事17. 師生間的辯論——宰我的故事28. 獨立思考的學生——宰我的故事39. 高級飯桶——子貢的故事110. 善問的智慧——子貢的故事211. 窮開心,富好禮——子貢的故事312. 多才多藝的學生——冉有的故事113. 妥協的藝術——冉有的故事214. 可愛的老學生——子路的故事115. 知道就是知道——子路的故事216. 把帽子戴正才死——子路的故事317. 殺雞用牛刀——子游的故事18. 學習的門道——子夏的故事119. 學好了就去做官——子夏的故事220. 過與不及都不好——子張的故事121. 腰帶上的課堂筆記——子張的故事222. 小杖則受,大杖則走——曾子的故事123. 自己管自己——曾子的故事224. 春遊志向——曾晳的故事25. 問題學生——樊遲的故事26. 和老師有點像——有子的故事後記 難讀的經典怎麼讀?
| 書名 / | 少年讀論語 1: 孔門弟子不簡單 |
|---|---|
| 作者 / | 張小椿 |
| 簡介 / | 少年讀論語 1: 孔門弟子不簡單:《少年讀論語》提供一個全面認識孔子的機會,了解他的生平,看他遇過那些人生難關,也認識一下他那些多才多藝的門生,讓孩子心中模糊的哲人 |
| 出版社 / |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 ISBN13 / | 9786263553798 |
| ISBN10 / | |
| EAN / | 9786263553798 |
| 誠品26碼 / | 2682437550006 |
| 頁數 / | 256 |
| 注音版 / | 否 |
| 裝訂 / | P:平裝 |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 尺寸 / | 22cm*17cm*1.5cm |
| 級別 / | N:無 |
| 提供維修 / | 無 |
| 適用年齡 / | 10歲以上 |
導讀 : 孔門弟子,彷彿就在眼前
孔子曾說:「只要是主動給我十條肉乾,我從沒有不教誨的。」若以此計算:弟子三千,每人十條,就是三萬條,這樣孔子都可以不用教書,改開豬肉鋪了。但所謂弟子三千,其實是形容孔子弟子人數眾多,並非認定孔子有三千名弟子。此外,三千弟子是指孔子終其一生所收的弟子,並不是同時收的,況且人的精力有限,能當面接受孔子教導的只是一些核心弟子,其他的弟子則由核心弟子來教。而十條肉乾的說法,是形容見面禮的微薄,學費是另外計算的,有錢的多繳,別說繳十條肉乾,牽一頭豬來都有可能;沒錢的少繳,甚至沒繳的也大有人在。
因年代久遠,很多弟子只留有姓名,並未留下具體的相關事蹟。孔子的弟子大都是魯國人,甚至有不少人是孔子的親戚朋友,如他的外婆家族顏氏。絕大多數弟子都是平民百姓,也有少數是貴族子弟。還有父子一起拜入孔子門下,互為同學的:如顏路和顏回,曾晳和曾子,而且都是兒子學得比父親好。
根據入學年分,孔子招收弟子分為三個時期。一、在三十歲左右開始收弟子,開辦私學。秦商、顏路、伯牛、子路、漆雕開、閔子騫等弟子相繼拜入門下。三十六歲那年,孔子從齊國返回魯國,魯國政局混亂,孔子沒機會做官,便專心當教師,傳道授業。二、三十六至五十四歲,近二十年間,孔子的主要工作是研究學問、教育學生,所以弟子愈來愈多。這個時期新入師門的主要弟子有:仲弓、冉有、宰我、顏回、子貢、子羔、子賤、巫馬期等,都是孔門中最頂尖的弟子。隨著辦學規模愈來愈大,影響愈來愈深,孔子迎來教育事業的全盛時期。三、五十五至六十八歲周遊列國期間,孔子又收了子思、子遲、子羽、子華、有子、子夏、子游、曾子、子張、司馬牛等著名弟子。孔子六十八歲返回魯國後,潛心著書立說,弟子收得不多。此外,像公冶長、曾皙等諸多弟子因生卒年不詳,無法確定是什麼時候拜入師門。
限於篇幅,本冊主要收錄「孔門十哲」及子張、曾子、有子等重要弟子的相關故事。孔子門下傑出弟子眾多,我們要向他們學習什麼呢?
孔門十哲是按照德行、言語、政事和文學四種學科排序,各取所長,論字排輩。德行是指品行道德高尚,代表弟子是顏回、閔子騫、冉伯牛和仲弓。言語指說話辯論能力,代表弟子是宰我和子貢。政事指當官的政治才能,代表弟子是冉有和子路。文學是指精通古代文獻,代表弟子是子游和子夏。
顏回位列德行之首,是孔門中的超級大學霸,在《論語》中出現二十一次,幾乎每一次都被孔子誇獎,就連去世了也繼續誇。他孜孜不倦、安貧樂道、不頂撞師長、不隨便發怒,不犯同樣的錯誤……這些確實是顏回難能可貴的品性。可惜顏回如此優秀,二十九歲頭髮全白,四十一歲便英年早逝,這可能與他平時過於勤勉,操勞過度有關。顏回教會我們,學習能提升個人修養,擁有充實的人生。
宰我名列言語第一,他遇事認真思考,敢於大膽表達觀點,不會一味奉行老師的教誨,用「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這句名言來形容他再貼切不過,常與孔子爭辯。像是對於父母過世後,「孝子要守喪三年,還是守喪一年」這個問題,宰我的觀點明確,理由充分。但宰我據理力爭,被孔子臭罵一通,兩人不歡而散。為了類似的問題,宰我在平日的課堂上也沒少頂撞老師,引起孔子強烈不滿,成為「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的「問題學生」。
其實像宰我這般獨立思考又勇敢堅持的學生相當可貴,當學生的意見與老師相左時,如何適當提出自己的觀點,又能讓老師接受,可是一門大學問;反之,老師如何在容許學生的異己思想,孔子的態度似乎也值得檢討。
子貢名列言語第二。他善於提問,悟性極高,周全通達,在孔門眾弟子中,官做得最大,生意做得最成功,與孔子的感情也最深厚。他善於用不同方式提問:一、打破沙鍋問到底。對於重要且複雜的問題,三言兩語很難解釋透澈,必須不斷追問,才能獲得最清楚的答案。二、善用譬喻發問。三、善於提出「半成品問題」,對於所提的問題,先行思考,再向老師請教,經由老師的提點,精益求精。
冉有多才多藝,不僅善於理政,還是理財高手,可以說是古代的金融天才。此外,他還懂得軍事,在孔子返國前夕,他提早回到魯國,擔任季氏的家臣,幫助魯國打敗齊國,立下不小的戰功。冉有並非完全聽從老師的教導,在諸多方面與孔子的主張都不盡相同。冉有的諸多想法雖然不符合孔子的原意,卻是理想與現實間不得已的妥協。
子路生性耿直,脾氣火爆,在拜入孔門之前,甚至還霸凌過孔子。正因為這樣的脾氣,沒少挨孔子批評。《論語》中子路出現四十二次,就被孔子狠狠批評了四十二次。眾弟子中,宰我被罵得最慘,子路被批得最多。不只彈瑟的「殺伐之聲」罵,連孔子問弟子們的志向,子路沒舉手,就起身說出答案,孔子也要罵。當然,孔子做錯事,子路也沒給好臉色,師徒倆互相較勁,著實有趣。然而孔子無論去哪兒都會帶著子路,如同貼身司機兼保鏢,孔子年老時還說:「自從仲由跟了我,那些罵我的話我再也聽不到了。」可見當時罵孔子的人不少。如此敢愛敢恨、有血有肉的弟子,後來竟捲入衛國內亂,不幸遇害,孔子悲痛萬分,不久便與世長辭。
除了孔門十哲,子張、曾子、有子等也是孔子極為重要的弟子。
曾子生性愚鈍,但勤能補拙,最終成為孔門最出色的弟子。他是《論語》的編者之一,還寫了《大學》;曾子的弟子子思寫成了《中庸》;子思的再傳弟子當中則有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可見曾子的重要地位。
孔門弟子,性情各異,自有精彩,讀他們的故事,彷彿看到他們的身影就在眼前。
內文 : 第一章 餓著肚皮做學問——顏回的故事1
顏回(字子淵,春秋末年魯國人),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更是「超級學霸」,他在《論語》中出現過幾次,就被孔子讚美了幾次。子路則是每次出現都被孔子批評,兩人形成鮮明對比。
顏回被孔子讚揚的主因是「好學」。魯哀公曾詢問孔子:「在你眾多學生之中,誰最好學?」孔子答道:「有一個叫顏回的孩子很好學,他不拿別人出氣;有過失不再犯。只可惜不幸短命死了,現在再也找不到這樣的學生,再也沒聽過好學的人了。」當時魯國的權臣季康子也問過孔子同樣的問題,孔子的回答幾乎如出一轍。顏回在孔子心目中的分量可見一斑。
顏回好學過人,有以下這些表現:
一、勤奮好問
學習沒有捷徑,唯有勤奮刻苦才是正道。顏回上課認真聽講,下課及時複習,細加體悟;他起早貪黑,背誦經書,不知疲倦。對顏回來說,孔子不僅是老師,更是偶像。孔子教授的知識,他都潛心研究,就算無法在第一時間完全理解,依舊樂此不疲。孔子稱讚他:「聽我說話始終如一,永不懈怠的,大概只有顏回一個人吧!」
孔子的學問博大精深,連顏回這樣好學的弟子有時候也會暈頭轉向,孔子便會在關鍵之處加以指導,更會循循善誘,以各種文獻豐富弟子的知識,以禮節約束弟子的行為。
不過,學問不一定都是向老師請教來的,向同學求教也是重要途徑之一。照理來講,顏回學得這麼好,一定有不少同學向他請教學問,但是顏回虛懷若谷,常向學業不如他、輩分比他低的同學請教。
小師弟曾子對此深有感觸:「有能力的向沒有能力的人請教,學問大的向學問小的請教;有學問卻像沒學問一樣,學富五車卻像空無所有一樣;即使因此被人冒犯了,也從不計較。我的一位朋友就是這樣。」這位朋友就是顏回。顏回的行為和孔子所宣揚「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完全吻合。
孔子有三千名弟子,單憑一位老師肯定忙不過來,所以許多學者認為能當面受教於孔子的,就只有那幾十位,而其他弟子則大多由學得好的弟子來教授。
二、安貧樂道
顏回家境貧窮,家人原本指望他能夠當官或經商,但顏回自從十三歲拜入孔子門下,直到四十一歲逝世,沒擔任過任何官職,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學業上。就算物質生活貧困,只能吃鹹菜、喝稀粥、住茅屋,顏回也不以為意。
孔子對顏回大加讚揚:「賢人啊,顏回!一竹筐飯,一瓜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裡。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憂苦,顏回卻不改一心求學向道的志向,並以此為樂。賢人啊,顏回!」這段話亦是成語「簞食瓢飲」的由來,形容讀書人清貧的生活。
三、悟性高
顏回非常聽孔子的話,從不頂嘴,孔子起初以為這個學生有點遲鈍,經過仔細觀察,發現顏回下課回家後會自己研究學問,對於很多問題也有獨到的見解,才意識到顏回是大智若愚。
顏回對孔子的核心思想不僅體悟深刻,還能夠身體力行。
「仁」是孔子最核心的思想主張,卻幾乎沒有人能真正做到,包括子路、子貢、冉有等幾位孔子最欣賞的學生,雖然都很有能力,但內在的心靈修養,並非一蹴可幾。孔子說:「顏回呀,他的心能長久不違背仁德,至於其他學生,只是偶爾會想起一下罷了。」作為孔子最得意的門生,顏回不僅對仁的思想有深入的理解,還能透過言行舉止加以實踐,實在難能可貴。
思考題:
孔子為什麼總是讚美顏回呢?
輕鬆學古文
名與字的密切關係
古代人有名有字,因名取字,名和字的關係有以下幾種:
一、名和字意義相同。如顏回,名回,字子淵。淵,回水。河中深水回流處。「回」和「淵」有返回、淵源的相同意思。三國時期的周瑜,名瑜,字公瑾;諸葛瑾,名瑾,字子瑜。「子」和「公」都是襯字(沒有意義的虛字),「瑾」和「瑜」的意思都是美玉,周瑜和諸葛瑾的名字幾乎相同,只是順序相反。
二、名和字意義相關。孔子名丘,字仲尼,「仲」是指兄弟中排行第二,「丘」即山丘的意思,「尼」是孔子出生地——尼山。
三、名和字意義相反。北宋詞人晏殊,字同叔,「叔」是兄弟中排行第三,「殊」與「同」意義相反。
四、展現心思。用名與字表達企盼和願望,或是因為仰慕某位古人,將古人的名字嵌入自己的名字。如北齊顏之推(著有《顏氏家訓》)仰慕春秋晉人介之推,就取名為「之推」,字「介」。
五、拆名為字。南宋詩人謝翱,名翱,字皋羽。「翱」是鳥兒展開翅膀在天空迴旋飛翔。「皋」指水邊的高地,「羽」指長羽毛的鳥類,這兩個字組合起來就是水沼裡的鳥兒,是不是和「翱」字意思很相近呢?
詞語補給站
一、簞食瓢飲:多用於形容讀書人安於貧窮的清高生活。相近詞有「陋巷瓢飲」、「疏水簞瓢」、「一簞一瓢」。
例句:他雖然過著簞食瓢飲的清苦生活,但生性好學,每天都開心的與經典書籍為伴。
二、安貧樂道:安於貧困生活,以守道為樂。
例句:顏回安貧樂道,一生跟隨孔子學習,沒有出去做官。
三、循循善誘:善於引導別人進行學習。
例句:優秀的老師教學時要能深入淺出、循循善誘,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步步深入。
最佳賣點 : 專為青少年打造的經典國學讀本
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是孔門師生的言行錄,也是孔子一生的主要記載。
本系列由最會說故事的歷史老師張小椿精心編著,帶領青少年讀者一起跨越時空,和孔子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