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科技的原理與實際應用: 條碼× QR code × RFID……從商品條碼到智慧晶片, 解析資訊識別系統的設計邏輯與生活影響力
作者 | 曹健/ 熊璋 |
---|---|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標籤科技的原理與實際應用: 條碼× QR code × RFID……從商品條碼到智慧晶片, 解析資訊識別系統的設計邏輯與生活影響力:本書以貼近日常生活的視角切入,深入淺出地介紹條碼 |
作者 | 曹健/ 熊璋 |
---|---|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標籤科技的原理與實際應用: 條碼× QR code × RFID……從商品條碼到智慧晶片, 解析資訊識別系統的設計邏輯與生活影響力:本書以貼近日常生活的視角切入,深入淺出地介紹條碼 |
內容簡介 條碼掃進去的是什麼?QR code背後的原理為何?一掃即得的背後,蘊含著數十年的科技進步看得見的是圖案,看不見的是科技力量!一本書讀懂現代生活中的資訊標籤【條碼的誕生與基礎應用】本書首先從我們最熟悉的條碼技術講起,深入剖析條碼的發明背景、設計邏輯與實際功能。透過超市結帳的日常情境,說明條碼如何用簡單的黑白條紋來代表商品編號,並連結電腦資料庫取得商品詳細資訊。讀者將了解到條碼是如何透過反射光的強弱進行掃描辨識,並具備通用性、成本低等優勢。然而條碼也存在儲存資訊有限、只能單個掃描、容易受包裝遮蔽等限制。【QR Code的進化與智慧應用】QR code(二維條碼)是條碼的升級版本,具備更高資訊容量與更強的容錯能力。本書詳解其從一維「線性」轉變為二維「面狀」的技術突破,讓資訊不再僅限於商品編號,還可包含文字、圖片、影片乃至網址,開啟了更豐富的數位互動體驗。透過實際案例如大型QR code玉米田與行動支付等場景,讀者將看見QR code如何改變生活方式。同時,書中也提醒讀者需警惕惡意連結帶來的資安風險,強調在科技便利背後所需具備的判斷與防護意識。【RFID技術的崛起與突破】隨著資訊儲存與識別需求不斷提升,本書引入第三階段技術──RFID(無線射頻辨識)及其核心構件電子標籤。本書從軍事雷達應用談起,帶出電子標籤可穿透非金屬材質、支援批次讀取等革命性優勢。進而舉例說明其在倉儲管理、交通收費(ETC)、醫療設備定位、食品追溯等多元領域的應用方式。RFID不僅大幅提升工作效率與資料透明度,也因其可重寫、抗汙染、可遠距使用等特性,正逐步取代傳統識別方式,展現未來資訊技術的新趨勢。【從生活到未來的科技思維】最後,本書將條碼、QR code與RFID技術置於整體資訊科技發展的脈絡中進行比較與展望。三者從靜態到動態、從有形到無形、從單一應用到系統整合的過程,展現了資訊儲存與傳遞方式如何因應時代需求不斷演進。讀者不僅能理解這些技術如何改變我們的消費、社交與管理模式,也可從中培養出對科技背後邏輯的敏銳觀察力與批判思考。
作者介紹 熊璋,資訊領域資深教授與博士班指導教授,曾任多所知名大學與研究機構之要職,現為大學資訊學院院長,長年致力於電腦應用與教育改革。曾主持多項大型系統開發與國家級研究計畫,近年於全球具影響力之學術期刊與國際會議中發表超過200篇論文,並取得逾100項發明專利。長期關注教學創新與人才培育,曾獲多項教育與科技領域獎項,對於推動資訊科技與教育整合發展有深遠貢獻。
產品目錄 叢書序導讀第1章 條碼第2章 QR code第3章 電子標籤
書名 / | 標籤科技的原理與實際應用: 條碼× QR code × RFID……從商品條碼到智慧晶片, 解析資訊識別系統的設計邏輯與生活影響力 |
---|---|
作者 / | 曹健 熊璋 |
簡介 / | 標籤科技的原理與實際應用: 條碼× QR code × RFID……從商品條碼到智慧晶片, 解析資訊識別系統的設計邏輯與生活影響力:本書以貼近日常生活的視角切入,深入淺出地介紹條碼 |
出版社 /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9990993 |
ISBN10 / | |
EAN / | 9786269990993 |
誠品26碼 / | 2682973981005 |
頁數 / | 96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cm |
級別 / | N:無 |
提供維修 / | 無 |
內文 : 第1章 條碼
編號的作用
大家去逛超市的時候,會看到超市裡擺滿了琳瑯滿目的商品。男女老少都在各個貨架旁邊精挑細選,然後推著購物車去收銀臺結帳。
那麼,你有沒有思考過一個問題:收銀員是如何知道每種商品價格的呢?一方面,商品的種類成千上萬,有的在打折促銷,有的對會員優惠,還有一些捆綁銷售;另一方面,同類商品的包裝、體積和顏色非常相近,僅憑肉眼分辨的話,一不小心就會把價格弄混。
在超市有過購物經驗的人,會注意到一個細節:收銀員是透過掃描商品上面的條碼得知商品的編號,從而進一步獲取它的名稱、價格、生產廠商等相關資訊的。
正如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編號──身分證號碼,超市裡面的每種商品也有自己的編號。為了讓編號更容易被機器辨識,人們就用一組寬度不同的「條」(黑條)和「空」(白條)按照一定的規則排列,表示相應的字母或數字。
其實,在沒有發明文字之前,人類的祖先也是在洞穴的岩壁上一條一條地畫線,來記錄每天狩獵或採集的成果的。可見,這種編碼的特點就是辨識起來很容易,就算不認字也能猜得差不多。
為什麼只用黑色和白色的條紋來構成條碼呢?這是由它們的物理特性決定的:白色物體能反射各種波長的可見光,黑色物體則能吸收各種波長的可見光。當條碼掃描器光源發出的光照射到黑白相間的條碼時,就會接收到強弱不同的反射光訊號,再透過專門的設備把這些訊號翻譯為字元。
IT趣聞
在1920年代的威斯汀豪斯實驗室,發明家約翰.科莫德(John Kermode)「異想天開」地想對郵政單據實現自動分揀。
那個時候對電子技術應用方面的每一個設想都讓人感到非常新奇。他想在信封上做一種標記,方便電子設備辨識收信人的位址資訊。
為此,科芒德發明了最早的條碼標識。他的設計方案非常簡單,用一個「條」表示數字「1」,兩個「條」表示數字「2」,依此類推。他還發明了讀碼設備,包括一個能夠發射光並接收反射光的掃描器、一個測定反射訊號的邊緣定位線圈,和一個分析測定結果的譯碼器。目前的條碼技術雖然是多次改進之後的結果,編碼方式也和以前大不相同,使用起來更加精準可靠,但其基本思想和原理依然沒有與最初的設計差太多。
辨識條碼的設備有很多種,最常見的就是超市收銀員和快遞員使用的掌上型條碼掃描器。當然,我們的智慧型手機也有這種識別功能。
最佳賣點 : 本書以貼近日常生活的視角切入,深入淺出地介紹條碼、QR code及RFID電子標籤等資訊科技的演進與應用,讓讀者在輕鬆閱讀中理解背後的原理與邏輯。內容涵蓋從簡單編碼到高階無線感應技術的發展過程,並輔以科技趣聞與真實案例,強化知識的趣味性與實用性,是一本兼具知識性與可讀性的優質科普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