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讀10分鐘 科學故事集 4: 植物大奇觀 (跨域素養增訂版) | 誠品線上

なぜ? どうして? 科学のお話4年生

作者 大山光晴/ 監修
出版社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晨讀10分鐘 科學故事集 4: 植物大奇觀 (跨域素養增訂版):以孩子的生活為中心,透過深入淺出的文字說明,輕鬆看懂與植物相關的科學,並藉由小傳記、奇聞趣事和基礎科學小實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文章簡短有趣,題材包羅萬象觀察提問×五大主題×三大專欄從閱讀培養跨域素養,實踐探究精神揭開大自然的小祕密☆☆☆ 【跨域素養增訂版】新增「科學小疑問」單元 ☆☆☆將生活情境與知識連結,建立素養能力壁虎尾巴斷了還可以活嗎?嬰兒在媽媽肚子裡做什麼?咖哩為什麼會辣?南極和北極哪邊比較冷?你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這些生活中熟悉的現象嗎?精選45篇奇妙有趣的科學短篇故事,從生活延伸到自然界的奧祕與宇宙的壯闊,引導學生從「看得見」的現象,理解「看不見」的科學原理。在趣味中學會觀察、提問與思考,培養面對未來的「跨域素養」能力,具備理解世界、解決問題與做出判斷的基礎。內容以五大主題:身體、生物、植物和昆蟲、生活中、地球和宇宙為主軸,融合三大趣味專欄:科學大驚奇、科學小傳記、科學小實驗。讓正在學習中的孩子每天解開一個科學奧祕,體會知識領悟的愉悅和快樂。◎專欄介紹科學大驚奇:整理世界萬物的驚人發現或世界之最,提升知識閱讀層次。科學小傳記:連結人物的成長背景與科學成果,提供可以模仿的典範,讓孩子學習解決問題與面對困難的勇氣。科學小實驗:從生活中自己就可以做的小實驗開始,培養觀察與動手做的能力。◎本書特色1.改版新增「科學小疑問」單元,以大量圖片呈現生活場景,啟發好奇心,進行思考和觀察,培養跨域資訊整合的素養能力。2.搭配生動插圖,將科學知識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表達,適合想要練習長文閱讀的小學生。3.以不同角度切入植物相關主題,從多元面向延伸科學視野。◎得獎紀錄★本系列曾獲2010年第33次中小學優良課外讀物推介 科學類 ◎本系列共6冊晨讀10分鐘 :科學故事集 1 — 地球大探險 晨讀10分鐘 :科學故事集 2 — 動物大驚奇 晨讀10分鐘 :科學故事集 3 — 生活大發現 晨讀10分鐘 :科學故事集 4 — 植物大奇觀 晨讀10分鐘 :科學故事集 5 — 宇宙大探索 晨讀10分鐘 :科學故事集 6 — 身體大解密 ◎本書關鍵字:科學故事、跨域素養、基礎科學、認知理解、科學探究◎有注音,適合7~12歲閱讀◎教育議題分類:環境、生命、閱讀素養◎學習領域分類:語文 、健康與體育、自然、生活科技(資訊+生活)◎幼兒學習指標:語文、認知【晨讀十分鐘】系列簡介 透過知名的作家、選編人,為讀者編選類型多元、有益有趣的好文章。每日定時定量的閱讀,不僅是要讓學習力加分,更重要的是讓心靈茁壯、成長。在學校,晨讀就像是吃學習的早餐,為一天的學習熱身醒腦;在家裡,不一定是早晨,任何時段,每天不間斷、固定的家庭閱讀時間,也會為全家累積生命中最豐美的記憶。【晨讀十分鐘】系列特色 ★臺灣第一套針對「晨讀十分鐘」運動策劃編選的讀物。 ★倚重不同領域大師的人生及閱讀經驗進行選編,選文包羅各種文類,觀點橫跨不同世代。 ★十分鐘內能完整讀完的短篇故事,最能帶給孩子閱讀的自信和堅持到底的成就感。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引導孩子透過「為什麼?」的問與答,重新整理屬於自己的知識架構,讓孩子更能領略自然的奧祕。──盧俊良 岳明國中小自然老師、[阿魯米玩科學]fb粉專版主 王郁軒 臺北市國語實小 自然老師 曾品方 教育部閱讀推手、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助理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監修 大山光晴1957年出生於東京都,東京工業大學碩士。歷任高中物理老師、千葉縣立現代產業科學館高級研究員、千葉縣綜合教育中心主任指導主事、千葉縣立千葉中學副校長等,現任秀明大學學校教師學部教授。經常參與科學實驗教室及電視媒體的實驗節目。日本理科教育學會、日本科學教育學會會員、日本物理教育學會前副會長。主要監修作品有《晨讀10分鐘:宇宙故事集、動物故事集、實驗故事集》、《晨讀10分鐘:科學故事集》等。詹慕如 自由口筆譯工作者。翻譯作品散見推理、文學、設計、童書等各領域,並從事藝文、商務、科技等類型之同步口譯、會議、活動口譯。童書譯作有《怪傑佐羅力之大圖鑑》、《來幫忙囉!家事小幫手》、【晨讀10分鐘:科學故事集】系列、【晨讀10分鐘:實驗故事集】系列、《怕浪費奶奶系列》、《惡作劇婆婆》、《小青蛙睡午覺》、《第一次自己睡覺》、《是誰送來禮物?》等。 臉書專頁:譯窩豐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科學小疑問 牠們在做什麼?身體的故事胎兒在媽媽肚子裡做什麼?為什麼肩膀會痠痛?為什麼吃早餐對身體好?跪坐後為什麼腳會麻?嘴巴為什麼會臭?為什麼會得流行性感冒?為什麼人老了會有皺紋、長白髮?為什麼跑步的時候肚子會痛?為什麼會長痣?為什麼會流眼淚?科學小實驗 單腳站立的平衡實驗生物的故事為什麼蜥蜴的尾巴斷了還可以活?貓一洗臉就會下雨,是真的嗎?駱駝背上為什麼會有駝峰?魚要怎麼睡覺?動物會不會蛀牙?袋鼠身上為什麼有袋子?海豚有多聰明?科學大驚奇 恐龍身上有羽毛?植物和昆蟲的故事向日葵會朝向太陽開花嗎?真的有能吃的花嗎?為什麼含羞草被碰到會低頭?野生動物的糞便會消失?蟬為什麼總是叫個不停?為什麼蝴蝶的嘴巴是圓的?有沒有會教養子女的昆蟲?科學小傳記 最會寫昆蟲故事的法布爾生活中的故事為什麼鉛筆可以寫字?為什麼可以用電話跟遠方的人說話?為什麼在電車裡跳躍會落在同一個地方?條碼的原理是什麼?冰淇淋是怎麼做的?咖哩為什麼會辣?果凍為什麼會QQ的?高鐵的車頭為什麼是尖的?科學小實驗 用微波爐製作洋芋片地球和宇宙的故事風為什麼會吹?天氣預報是怎麼來的?海市蜃樓是什麼?為什麼海會漲潮退潮?南極和北極哪邊比較冷?地球是怎麼誕生的?流星是怎麼出現的?科學小傳記 發明電話的教育家貝爾

商品規格

書名 / 晨讀10分鐘 科學故事集 4: 植物大奇觀 (跨域素養增訂版)
作者 / 大山光晴 監修
簡介 / 晨讀10分鐘 科學故事集 4: 植物大奇觀 (跨域素養增訂版):以孩子的生活為中心,透過深入淺出的文字說明,輕鬆看懂與植物相關的科學,並藉由小傳記、奇聞趣事和基礎科學小實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4062725
ISBN10 /
EAN / 9786264062725
誠品26碼 / 2682970387008
頁數 / 208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x21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300
提供維修 /
適用年齡 / 8-12

試閱文字

內文 : 胎兒在媽媽肚子裡做什麼?
媽媽的肚子裡有了小寶寶,肚子會越來越大,因為胎兒在媽媽的肚子裡漸漸長大。
胎兒在媽媽肚子裡的樣子,跟出生之後並不一樣。起初,胎兒的形狀就像一個小小的蛋。成長一個月左右,會長出鰓和尾巴,樣子有點像魚。等到三個月後,鰓和尾巴消失,手腳慢慢生長,就有小寶寶
的樣子了。
胎兒在媽媽肚子裡是怎麼生活的呢?
胎兒是泡在媽媽的「羊水」裡生活的。胎兒不用嘴巴吃東西,也不用鼻子嘴巴呼吸,而是經由「臍帶」這個跟媽媽連接在一起的管子,得到營養和氧氣。
胎兒在媽媽的肚子裡有時睡、有時醒,會有一定的規律。醒著的時候會彎彎腿、伸伸腳,動動身體,說不定還會伸伸懶腰,希望能早點看到外面的世界呢。
胎兒也會吸自己的手指頭,咕嚕· 咕嚕· 的喝羊水,練習怎麼喝奶。雖然在媽媽的肚子裡面,但是胎兒可以聽到外面的聲音喔,說不定還會記得家人溫柔說話的聲音呢。
經過很多練習,胎兒也漸漸長大,小寶寶就會準備出生了。

為什麼鉛筆可以寫字?
用鉛筆在紙上寫字,要是寫錯了,可以馬上用橡皮擦擦掉,真是非常方便。為什麼鉛筆可以馬上寫出字來,又可以馬上擦掉呢?祕密就在鉛筆芯和紙張表面上。
鉛筆芯是由黑鉛這種黑色粉末和黏土混合起來,再燒硬後製成,而紙張是由加熱蒸解木材製成「紙漿纖維」後做成的。紙張看起來好像很平坦,其實表面凹凸不平,有細細的纖維交錯。
由於鉛筆芯是軟的,所以把鉛筆壓在紙上移動,黑色粉末就會一點一點被磨下來。黑色粉末會留在纖維和纖維之間,就算把紙張反過來,粉末也不會掉落。
可是有些表面平滑的紙(類似本書的封面),鉛筆就無法順利寫上去。還有玻璃或塑膠表面,鉛筆也寫不上去,這是因為沒有孔隙或細縫可以讓黑色粉末進入。
鉛筆芯的黑鉛越多黏土越少,就會越軟。相反的,黑鉛越少黏土越多,就會越硬。
目前鉛筆規定的硬度共有十七種,從軟到硬依序是6B、5B、4B、3B、2B、B、HB、F、H、2H、3H、4H、5H、6H、7H、8H、9H。

為什麼可以用電話跟遠方的人說話?
聲音要透過空氣或水的振動才能傳遞。
紙杯電話的傳聲原理,是靠聲音振動紙杯底部,讓聲波傳到線上,再傳到對方的紙杯。這時候,對方紙杯的底部也會跟著振動,等到振動傳達到對方耳朵的鼓膜,對方就能聽到聲音。
電話是將聲音的振動轉換成電流訊號。以行動電話為例。行動電話的下方有「麥克風」,這裡面裝設了一塊會因為聲音而振動的板子(振動板),功能跟紙杯的底部一樣。行動電話可以將這些振動和通話對象的電話號碼一起轉換為電流訊號,用無線的方式來傳送這些訊號。這些訊號會由最接近的無線基地臺接收,再從基地臺以電話線傳送到距離對方最近的無線基地臺。除此之外,也可以將電流訊號
轉換為光的訊號,用光纖來傳送。如果傳送的對象在海外,也會透過鋪設在海底的光纖電纜來傳送訊號。
從距離對方最近的無線基地臺,再次以無線通訊的方式將電流訊號傳送到對方的行動電話上。電流訊號在對方接收端的振動板轉換為聲音的振動,傳到對方的耳中。
聲音的訊號越遠越弱,最後會漸漸聽不見。可是如果將振動轉換成電流訊號,即使在遠處也可以維持一樣的強度傳遞出去。

南極和北極哪邊比較冷?
南極和北極都是在地球上受到太陽光照射最少的地方。
夏天時,太陽雖然會在南極和北極長時間出現,但是一整天都是從很低的地方斜斜的照射,幾乎不會照射到地面。到了冬天,太陽出現的時間很短暫,甚至有一整天都看不到陽光的時候,所以全年氣溫都很低。
從照片上看來,南極和北極都被冰雪覆蓋,或許有人會認為寒冷的程度沒什麼差別,其實南極比北
極冷多了。
比較北極和南極一年的平均氣溫,南極比北極低了二十度左右。
另外,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是曾經有過零下八十九度紀錄的沃斯托克基地,這個基地正好位在南極。
為什麼南極會比北極冷呢?這是因為北極是浮在海面上的冰塊,而南極則是一片大陸。
我們稱為北極的地區,幾乎都是浮在海上的冰塊,而這些冰塊的下面有海水。海水不會結凍,所以
溫度不會太低,只比零度低一些而已,所以在冰塊上的氣溫就也不會太冷。
另一方面,南極是一片長時間被厚厚冰層覆蓋的大陸。
平均冰層的厚度高達兩千四百五十公尺,最厚的冰層甚至超過四千公尺。高山比平地的氣溫更低,南極等於是位在由冰塊結成的高山上,所以天氣非常寒冷。
此外還有一個原因,距海越遠的內陸地區天氣越冷。沃斯托克基地就是位於距海一千多公里的遙遠內陸。
因為這些理由,被冰層覆蓋的大陸南極,比浮在海面上的北極更加寒冷。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以孩子的生活為中心,透過深入淺出的文字說明,輕鬆看懂與植物相關的科學,並藉由小傳記、奇聞趣事和基礎科學小實驗等單元,擴展科學視野,建立跨域素養。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