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簷之下: 與中式古建築的50段對話
作者 | 錢正雄 |
---|---|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飛簷之下: 與中式古建築的50段對話:本書以輕鬆幽默的語言,結合作者對古建築的熱愛與設計背景,深入淺出地介紹中國古代建築的結構、美學與文化內涵。全書以生活化的觀察、 |
作者 | 錢正雄 |
---|---|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飛簷之下: 與中式古建築的50段對話:本書以輕鬆幽默的語言,結合作者對古建築的熱愛與設計背景,深入淺出地介紹中國古代建築的結構、美學與文化內涵。全書以生活化的觀察、 |
內容簡介 一本中式建築美學筆記,橫跨數千年的「建築文化史」!門堂之制、園林設計、一池三山、畫中樓閣……在斗栱與榫卯之間,一窺古建築工藝和中式空間美學!▎屋頂的語言:飛簷與脊獸的祕密 本書從中國建築最具代表性的「屋頂」切入,介紹了各類屋頂形式,如廡殿頂、歇山頂、硬山頂與懸山頂等,並詳細描繪這些屋頂在視覺與等級制度上的象徵意義。特別是「飛簷翹角」的結構與裝飾,如宮殿上繁複的重簷設計、講究規制的「五脊六獸」,展現了中國古建築中秩序與美學的融合。屋頂上的「脊獸」不只是裝飾,更隱含著吉祥、避邪與皇權象徵,最終以「仙人騎鳳」作為精神觀察者,象徵著文化的見證與守護。▎屋頂下的智慧:結構與裝飾的雙重性 除了屋頂造型,本書亦深入探討中國古建築的構造智慧,如「斗栱」的結構巧思,如何以木構件的榫卯連接達到抗震與支撐功能。書中引用梁思成的觀點,強調斗栱之於中國建築猶如柱式之於羅馬建築,是核心美學與結構的結合。此外,屋脊上的「螭吻」、牆端的「懸魚」、以及木柱上的「雀替」,從實用功能發展出高度裝飾性,成為建築美感的延伸。這些構件無一不是古代技藝與審美融合的展現。▎從宅到宮:建築空間的等級與文化 書中亦從「宅」、「宮」、「院」等文字切入,剖析中國傳統建築的空間哲學與禮制精神。無論是普通百姓的四合院,還是皇家宮殿如紫禁城,其建築布局皆強調「門堂之制」與中軸對稱,象徵秩序與尊卑。四合院的垂花門、影壁、抄手遊廊、耳房等細節,不僅是功能空間的劃分,更體現社會階層與倫理價值。書中藉由相聲《誇住宅》來幽默描繪四合院的構成,使讀者在笑聲中理解建築的文化厚度。▎建築是文化的容器:窗、文字與心靈密室 本書最後延伸到建築與文化精神的連結,探討「窗」在詩詞中的象徵、漢字中對建築的記憶,以及穴居、巢居等原始人類的居住方式對建築的啟發。作者提出「心靈密室」的概念,認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扇屬於自己的建築之窗,與世界進行對話。這本書不以學術專業為目的,而是以個人熱情與文化情懷,帶領讀者走進中國古建築的詩意世界,讓我們在磚瓦與飛簷中看見千年文明的靈魂與智慧。
作者介紹 錢正雄,平面設計師、廣告人、自媒體創作者。一個中國古建築的粉絲,希望用小白的方式,為你解讀──不,談不上解讀,一起聊聊中國傳統建築那些事。
產品目錄 序一 飛簷翹脊:中國建築的形與神二 漢字磚瓦:從漢字看中國建築觀三 故宮往事:一座城的故事與建築四 畫中樓閣:畫作中的建築閱讀五 園林書寫:從空間到詩意的中國造園術參考書目跋
書名 / | 飛簷之下: 與中式古建築的50段對話 |
---|---|
作者 / | 錢正雄 |
簡介 / | 飛簷之下: 與中式古建築的50段對話:本書以輕鬆幽默的語言,結合作者對古建築的熱愛與設計背景,深入淺出地介紹中國古代建築的結構、美學與文化內涵。全書以生活化的觀察、 |
出版社 /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7708484 |
ISBN10 / | |
EAN / | 9786267708484 |
誠品26碼 / | 2682957911004 |
頁數 / | 290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3x17cm |
級別 / | N:無 |
提供維修 / | 無 |
內文 : 一 飛簷翹脊:中國建築的形與神
1.建築的帽子:屋頂的形式與等級
小時候的我,非常不愛出去玩,寧可自己在棉被山上拿著小木槍衝鋒,或者用一下午時間把連環畫上的林黛玉畫成怪石。媽媽總是說:「看你閒得五脊六獸的,出去玩一下吧。」
其實,我很忙好嗎?
那麼,媽媽說的這個「五脊六獸」,到底是個什麼獸呢?
中國古代建築的屋頂上,通常會站著一排小獸。有時兩三個,有時七八個,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脊獸」。「脊」就是屋脊的意思。那為什麼是五個脊和六個獸呢?這就要先從中國古建築的屋頂類型說起。
提個問題:一個戴著帽子的人和一個不戴帽子的人同時向我們走來,你會先注意哪個人呢?
通常,我們會先注意戴著帽子的那個人,因為在視覺上人們通常會先注意有特殊形狀的物體。同樣地,我們在各地看到的不同類型的古建築或仿古建築,大到宮殿樓閣,小到涼亭長廊,都戴著一頂漂亮的帽子,這就是中國傳統建築中最吸引人的地方──飛簷翹角的屋頂。所以在聊五脊六獸之前,我們就有必要先聊一聊屋頂的大學問。
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脈絡中,各種藝術形式層出不窮,而建築是一種既有實際功能又有文化象徵寓意和文化內涵的藝術形式。在滿足於遮風避雨的實用功能之後,人們又賦予建築藝術更多的文化涵養,階級的、宗教的、情感的、藝術的,不一而足。而屋頂,這個中國建築中最顯眼的帽子,幾乎承載了整個建築一半的範圍,當然也賦予建築更多的文化內涵。
中國古代幾千年都是封建君主專政的制度,等級制度森嚴,就拿蓋房子來說,也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叫你用什麼樣的屋頂,就必須用什麼樣的屋頂;叫你用幾級臺階,多一級都不行。你想在門上弄個裝飾?先查查你的官級到了沒有。就連大門上的釘子數目都是有規定的,多一顆?那就是僭越,立刻抓起來──是不是想造反啊?是?咔嚓!不是?誰信啊?咔嚓!
有理說不清。
既然沒膽量造反,那就乖乖地按規矩來吧。
等級最高的一種屋頂,清代叫做廡殿頂,也叫做五脊頂或四阿頂(不是四阿哥)。因為它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形成了四面坡屋頂。這種屋頂形式通常用在宮殿或寺廟等高等級的建築。
你以為這就是最高等級了?要是一層廡殿頂是最高等級,那在上面再加一層呢?那就是超高級了吧。這種屋頂叫做重簷廡殿頂,當然是比單簷的要更高級了。看看故宮裡的太和殿和乾清宮,都是戴著兩層帽子。
由此可見,所有的重簷頂都比單簷頂更高級,費盡功夫多造出來一層當然不是為了好玩而已。
比廡殿頂稍差一個等級的屋頂叫做歇山頂,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四條戧脊,兩邊垂脊不是一次下來,而是「歇」了一下。因為有九條脊,所以也叫「九脊頂」,通常也是用在宮殿建築。歇山頂的兩端各自形成一個三角形的垂直面(與廡殿頂側面的坡面不同),叫做「山花」。這個三角形地帶才是屋頂上最引人注目的地方,設計師們不惜把最有裝飾效果的造型構件放在這裡,便是為了使這頂帽子更加絢麗奪目。
以上兩種是宮殿或寺廟等高等級的建築所用的屋頂,下面這兩種就是民居常用的,一種叫做「硬山頂」,一種叫做「懸山頂」。
硬山頂也有五條脊,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前後兩面坡屋頂,屋頂兩端與左右山牆齊平。
懸山頂的其他部分都跟硬山頂一樣,只是山面的兩邊屋簷挑出山牆以外,懸山嘛,顧名思義,就是懸出來一塊。這多出來的一塊也是有名字的,叫做「出際」。懸山和硬山是兩種最簡單、最基礎的屋頂形式,在古代是普通老百姓用的。當然,有錢就是任性,有錢人家裡的配房、倉庫之類的也會用這種屋頂。
還有一種屋頂,叫做攢尖頂,就是我們經常在涼亭、塔上看到的那種尖頂,沒有正脊,有四條或多條垂脊,正中還有一個圓圓的寶頂。
除此之外,還有頂部平平的盝頂,沒有正脊的捲棚頂,像個頭盔一樣的盔頂等等。這些不同用法的屋頂組成一個龐大的屋頂家族,使中國建築有了多姿多采的各式帽子。
戴個好看的帽子還真是顯得精神充沛。
最佳賣點 : 本書以輕鬆幽默的語言,結合作者對古建築的熱愛與設計背景,深入淺出地介紹中國古代建築的結構、美學與文化內涵。全書以生活化的觀察、古今對比與趣味故事,帶領讀者認識如脊獸、斗栱、垂花門等傳統建築元素,並穿插歷史典故與詩詞意境,兼具知識性與可讀性。是一本兼具深度與趣味的建築文化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