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褒歌說故事的人: 呂坤翰澎湖褒歌選集 | 誠品線上

用褒歌說故事的人: 呂坤翰澎湖褒歌選集

作者 呂坤翰/ 吳明翰
出版社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用褒歌說故事的人: 呂坤翰澎湖褒歌選集:精選56首呂坤翰褒歌創作透過島嶼、地景、信仰、生活、勞動、鄉愁感受島嶼獨特的生命力與文化肌理:誠品以「人文、藝術、創意、生活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以褒歌書寫離島與詩意人生呂坤翰,1944 年出生於澎湖西嶼坪,自幼聆聽褒歌長大,深受地方歌謠薰陶。雖已離開故鄉,心中仍繫著那片土地的聲音與節奏。自 2002 年起,他以日曆紙為書,將日常所感、人生所思化為一首首誠摯動人的褒歌,展現台語文豐富的表現力與文化深度。呂坤翰的褒歌創作題材包羅萬象,涵蓋人文風土、親情羈絆、討海生活、季節更迭,還有趣味軼事、勵志箴言及愛情等,至今已累積超過 1,200 首作品。本書精選其中56首,主要為他在1950至1970年間的成長回憶,既有地方色彩,也富生命溫度。本書由吳明翰撰寫導讀並攝影製作,兩人結識於吳明翰任職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研究員期間。書中以精彩原音錄製、台文與英文對照翻譯和插畫,呈現語言的韻律與澎湖風土文化。榮獲國藝會文學類出版補助,《用褒歌說故事的人》是一部兼具文學價值與文化保存意義的選集,澎湖群島的內外輪廓,也在一段段的詩、聲音與影像裡勾勒出來。韻腳遇上潮聲,記憶不再沈默雖然這56條褒歌所唱的故事大部份攏消失去 looh,透過這改的創作,留起一寡珍貴的記持佮風景。我就是欲將這本冊,獻予不管時攏是頭一个聽我褒歌的牽手陳渼樺(TÂN Bí-huâ),佮晟養(tshiânn-ióng)我的母親,澎湖。 ——本書褒歌創作、吟唱/呂坤翰褒歌( po-kua)是台灣民間一種充滿活力和韻味的傳統歌謠,又稱七字仔( tshit-jī--á)、閒仔歌( îng-á-kua),在不同地區可能表現為山歌、採茶歌等。原則上它以七個字為一句、四句為一首的形式,用台語吟唱,唱詞講究押韻,但形式卻不拘一格。演唱者可以根據當下情境、情感與靈感自由發揮,增減字句數,展現出台語豐富的表現力。褒歌的內容如同台灣這片土地一樣豐富多彩,從人文風土、男女情感、生活百態到個人感悟,都能成為吟詠的主題。也因為台灣各地有著不同的人文風土和生活風情,孕育出多元的褒歌主題。例如,北部茶區的褒歌多以採茶和茶農心情為主題,吟唱出茶韻中的人生百味;而澎湖的褒歌則以討海生活為主,展現了討海人與大海拚搏的堅毅,以及對家鄉的眷戀。——本書文字、翻譯、攝影/吳明翰邊看邊笑邊泛淚了好幾次,真是一本超極有生命力的作品。屬於這個世代的鄉愁是什麼?又有多少人能以如此浪漫的方式記錄下來?這些離島就像遙遠未竟的夢一般,一首褒歌唱生活爾爾,呂老師把受之於鄉里的愛,全放進了褒歌裡。——微笑台灣總監/李佩書這是一部關於傳承的書。它提醒我們,在快速變遷的世界裡,文化記憶與自然資產同樣珍貴,值得我們用心守護。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們重新看見,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每一次相遇,都可能是一場無可取代的緣分。當您看到這本書的時候,也就是讀者與作者在創作與欣賞之間相遇的時刻,希望您也能珍惜這份情緣,仔細品味呂老師與明翰為我們帶來這份澎湖最真切的海味。願這本書能喚起更多人對故鄉的情感、對自然的責任。在時代的浪潮中,繼續傳唱出屬於我們這片土地與海洋的歌。——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處長/徐韶良有生活感的詩,帶畫面的文字,唱片封面的設計,手感十足的鄉土畫,組合成這本《用褒歌說故事的人》,令人相當驚艷的藝文作品。翻開方窗的封面、打開見海中小島大景,彷彿重現每回搭船到南方四島的過程,場景歷歷在目、猶新如昨日。一頁頁翻讀下去,我跟著回顧了東嶼坪、西嶼坪、東吉島、西吉島,憶起2020 年前後連續四年,每年暑熱上島手作步道的見聞與聲息,彷彿能聞到空氣中淡淡的鹹氣,聽見澎湖特有的口音,跟著褒歌也度過了我不曾體驗過的澎湖秋冬。呂坤翰老師的褒歌就是這麼有畫面,能夠帶你穿越時空,彷彿跟著他小時候脫光上衣海泳的那個午後,眼前已是頹圮的廢墟卻能夠被他的歌產生視覺欺騙,腦海竟能重現當時聚落生活的細節。——台灣千里步道協會 副執行長/徐銘謙本書特色★ 收錄珍貴褒歌作品,亦留存褒歌所描繪的澎湖小島風貌與生活記憶。★ 精選 56 首創作,每首皆附導讀解析,圖像與文字交織,重現早年風土人情。★ 特別收錄呂坤翰原音吟唱,內頁提供頻道連結,聽見褒歌的聲音魅力。★ 全文附台文拼音與英文翻譯,適合語言學習與跨文化閱讀。專文推薦徐韶良(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處長)徐銘謙(台灣千里步道協會 副執行長)感動推薦李佩書(微笑台灣 總監)汪兆謙(阮劇團藝術 總監)沈昭良(華梵大學攝影與VR設計系 教授)洪敏聰(前澎湖縣文化局 副局長、褒歌研究推廣者)張靜宜(國立台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 副教授)許勝文(澎湖縣國樂協會 理事長)黃裕元(臺灣歷史博物館副研究員、歌謠研究推廣者)鄭順聰(台文作家)謝三泰(報導攝影工作者)謝仕淵(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 副教授)謝銘祐(金曲歌王)龔卓軍(台南市美術館 館長)(依姓氏筆畫排序)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呂坤翰 /本書褒歌創作、吟唱本名呂通要,1944年生於澎湖縣望安鄉西坪村。他在當地完成小學學業,繼續升學至馬公初中及台南師範學校,畢業後在故鄉的嶼坪國小任教約十年,隨後轉至台中龍井及台南等地,直到2000年正式退休。在他的童年時光裡,島上仍然是缺乏電力的時代,最大的娛樂便是聆聽母親吟唱的褒歌。那些生動的旋律和歌詞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成為對故鄉最美的印記。退休後,呂坤翰開始專心從事褒歌創作,著重於1950至1970年間的島嶼生活。自2002年創作《嶼坪人愛褒歌》以來,他已累積超過1000首作品,至今依然持續創作中。吳明翰/本書文字、翻譯、攝影1977年生,定居嘉義的台北人,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碩士。曾任中學英文教師、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研究員,目前於阿里山林鐵及文資處擔任管理師。喜愛健行、閱讀與攝影,對生活與文化充滿興趣。工作餘暇在《微笑台灣》與《鄉間小路》專欄,介紹阿里山鐵道和澎湖南方四島的故事。著有《他鄉・故鄉:澎湖南方四島紀行》及《 2421m的迴聲:阿里山林鐵全線紀行 》,執導拍攝《與石共舞:南方四島手作之道》等作品。《他鄉・故鄉:澎湖南方四島紀行》,榮獲臺灣文獻館「獎勵出版文獻書刊」佳作。《與石共舞:南方四島手作之道》入圍第二屆世界步道影展World Trails Film Festival短片決選。陳春星1959年生,中國市政專科學校財稅金融科畢業,學的是會計,現從事記帳士工作。一個美術的門外漢,50歲才由國中同學領引跟雷驤老師學畫。喜歡參加步道手作、修復古水圳、淨灘等活動,並以速寫捕捉勞動的場景作為一種生活紀錄。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言推薦序/徐韶良推薦序/徐銘謙自序一、島嶼媽宮市湖西鄉白沙鄉西嶼鄉吉貝村望安鄉將軍村東吉村西吉村東坪村西坪村花嶼村七美鄉二、地景澎湖島嶼海產濟海上漁田——箱網現流上鮮珍貴海產——海膽澎湖南方四島蓋神奇東坪山勢第一奇嶼坪好山景鋪路做義工小王子平台澎湖縣花——天人菊澎湖茗茶——風茹草阮兜三口井的故事三、信仰澎湖天后宮澎湖上元節東嶼坪池府王爺生日東吉村中元普渡四、生活澎湖較早的生活情以早的東嶼坪落雨天歹起火掠魚、生囝哪會按呢克難學校快樂的澎湖人五、勞動天照甲子佇咧行熱天炤小管浮著塗魠好過年大流去抾螺仔作田人的心聲台灣牛強閣勇擔肥去壅田雨水來到當著時塗豆大豐收六、鄉愁讀書才會出頭天菩薩老師西坪哥、東坪妹嶼坪鉸刀師衛國做兵上光榮食穿全靠君一人 思君情深深阿公勇壯 、阿媽活潑鄉愁後記褒歌索引地圖

商品規格

書名 / 用褒歌說故事的人: 呂坤翰澎湖褒歌選集
作者 / 呂坤翰 吳明翰
簡介 / 用褒歌說故事的人: 呂坤翰澎湖褒歌選集:精選56首呂坤翰褒歌創作透過島嶼、地景、信仰、生活、勞動、鄉愁感受島嶼獨特的生命力與文化肌理:誠品以「人文、藝術、創意、生活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9925018
ISBN10 /
EAN / 9786269925018
誠品26碼 / 2682903188009
頁數 / 264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21cm
級別 / N:無
提供維修 /

試閱文字

自序 :
用褒歌說故事的人 / 呂坤翰

我是出世佇咧一个澎湖南方四島的一个小島,叫做「西嶼坪」。
細漢的時陣,阮遐猶無電火,當然就無電視通看looh。普通時的時陣,我攏坐佇阮阿母的身邊,聽伊佮厝邊頭尾的人,唱出彼款日常生活的心聲,𪜶唱的彼款歌,閣有押韻,真好聽。彼當時因為我當咧讀小學,我足認真的綴阮老師咧學習這國語,所以我就無認真去學習這褒歌的代誌。等甲我做老師的時陣,我又閣認真教好每一个學生,所以我嘛無共庄頭的人咧褒的歌加記錄落。

2002年,有一改𤆬阮太太回鄉去探親,我煞發現東嶼坪、西嶼坪的人搬走了的足濟足濟,遐的所在,會曉唱歌的,就干焦阮太太的大姊,予我感覺足感慨的:遮爾仔好的台語褒歌文化,有可能就斷掉looh。轉來台灣本島了後,我家己就按呢想:「我都已經退休looh,我嘛有時間矣,我閣嘛足有興趣的,不如咧,家己來創作看覓,共這份台語的褒歌文化繼續加傳落去。

一開始neh,我是將東嶼坪、西嶼坪四箍圍仔的島嶼做主題,一島寫一條褒歌。形式方面,我就照古早的四句聯仔的寫法:七字一句,兩句做一對,兩對佮成一首,每句尾仔的字攏著愛有押韻。經過阮太太一直咧鼓勵,我就一直寫,愛著寫較濟的。所以我就共平時生活的記持、人文風土、男女愛情到信仰風俗攏全部來去寫。內容若較豐富的,毋是四句寫會了的,我就會加加幾句予這首褒歌閣較完整,就按呢,我就共家己的作品號做「新時代的褒歌」。

予我想袂到,2021年我閣轉去東嶼坪,竟然為我的創作掀開了新的一頁。
我佮阮太太,佇東嶼坪手牽手當咧散步的時陣,雄雄煞看著,有一个穿著咱海洋國家公園制服的查埔人,伊手提一个大khà-mì-lah(相機),足認真的咧翕相,阮嘛是足好奇的,就隨行去招伊開講,才知影伊是咱海洋國家公園咧食頭路的研究員吳明翰先生。伊真興趣翕相,嘛不時仔佇海管處的面冊(Facebook)頂分享南方四島的人文風土。有一段時間,伊的作品介紹東嶼坪、西嶼坪攏非常詳細,我就會佇相片的頂懸留話、共伊鼓勵。想袂到,阮煞佇東嶼坪相拄著!

我問明翰先生:「你是按怎欲寫這號故事?」伊就講:「我發現遮徛無幾戶,序細嘛攏毋捌咧轉來。所以我就想借這相片來介紹,予嶼坪人的後一代會了解家己的故鄉。」想袂到來遮食頭路一冬外的人,竟然會遮爾仔珍惜阮的故鄉。自彼陣開始,我就感受著阮兩个人有真奇妙的緣份。

閣來,伊手指東嶼坪的前山講:「遐有一陣當咧修造手工步道的人,佮今年已經是第二年矣,汝敢想欲去看覓?」我嘛真好奇,就綴伊去到現場。去到現場了後,我才發現講,遮的山路實在是足歹行的,但是這陣攏予遮志工修理甲平平坦坦,真好行。上蓋予人感動的就是,遮志工𪜶攏自願家己開錢來。就按呢,我按呢手䘼撆撆,我就參加𪜶的行列,落去做志工,為家己的家鄉出一點仔力。

彼暗,我就共這改的感受寫出一條褒歌,號做〈鋪路做義工〉。這條褒歌佮我以早對生活記持寫--出的作品無啥仝款,這改我是家己真真正正的體驗。閣較重要的是,我對現時的家鄉有閣較全新的了解矣。

做這條〈鋪路做義工〉了後,我又閣創作幾若條的作品,譬如:〈澎湖南方四島蓋神奇〉、〈東坪山勢第一奇〉、〈小王子平台〉、〈東吉村中元普渡〉佮〈東嶼坪池府王爺生日〉,配合明翰翕的相片,共這站仔的地景佮生活故事一首一首展開。這个時陣,阮的心內有一種想法,就是用褒歌來唱澎湖的故事。

毋過,佇過去20外年創作的1200外條褒歌內底,欲揀出適合的作品,實在是較困難。因為大部份的作品攏來自我1950年佮1970年的記持,彼个時陣,生活誠艱苦,島上無一个人有相機,相片就免閣講矣。所以,欲按怎予人褒歌的時陣,會當體會我講的故事,這又閣是一件真大的挑戰。

我嘛是真幸運,目前我身邊有一陣真優秀的少年人來咧共我鬥相共。起先,協同作者吳明翰先生佮我鬥陣來共作品揀出來,整理做六大主題,伊嘛提供伊翕相的相片,閣寫說明的賞析,嘛閣翻譯做英文;陳春星先生佮我做伙轉去澎湖,將一島一島的所在、景緻,攏用水彩筆共畫起來;陳亮均先生伊真用心,伊聽我共每一首的褒歌唱出來,為我揣出正確的台文字,嘛共羅馬字寫落來;王藝臻設計師為我的冊創作典雅閣足媠的設計;古庭維館長負責編輯規本的潤稿,嘛是提出真寶貴的意見;潘燕玉老師佮澳洲的Hugo老師為阮校對中文佮英文的內容;林佳誼總編輯予這本書一條新的性命;猶閣有蔡明孝、周志展,佮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的好朋友,𪜶一直攏支持我、鼓勵我,才予我佇82歲的時陣有法度完成這本冊。

雖然這56條褒歌所唱--的故事大部份攏消失去looh,透過這改的創作,留起一寡珍貴的記持佮風景。我就是欲將這本冊,獻予不管時攏是頭一个聽我褒歌的牽手陳渼樺,佮晟養我的母親,澎湖。

試閱文字

內文 :
東吉村 Tang-kiat-tshun

東吉出名是燈樓 燈光炤到烏水溝
Tang-kiat tshut-miâ sī ting-lâu, ting-kng tshiō kàu Oo-tsuí-kau.
四邊船隻看會到 毋驚駛船無目標
Sì-pinn tsûn-tsiah khuànn ē kàu, m̄-kiann sái-tsûn bô bo̍k-piau.
島上有个測候站 欲知天氣無困難
Tó siōng ū tsi̍t ê tshik-hāu-tsām, beh tsai thinn-khì bô khùn-lân.
每工氣候若有變 電台就會共咱傳
Muí kang khì-āu nā ū piàn, tiān-tâi tiō ē kā lán thuân.

東吉村位於澎湖的東南方,與台灣隔著一條「黑水溝」。天氣惡劣時,狂風驟起,巨浪翻湧,湍急的水流使得海面更加危險。特別是在夜晚,若駕船不慎進入黑水溝,翻船的危險便隨之而來。為了保護航行的船隻,東吉村很早就設立一座燈塔,這道光芒指引著從澎湖、台南、高雄往返的船艘,讓他們找到回家的路。此外,東吉的氣象站肩負著預報的使命,每日觀測天氣狀況,並將這些信息傳送到氣象電台。漁民們透過收音機,便能及時獲知海上天氣,從而做出是否出海捕魚的選擇。

小王子平台 Sió-ông-tsú Pîng-tâi

身徛小王子平台 美麗景色報恁知
Sin--khiā Sió-ông-tsú Pîng-tâi, bí-lē kíng-sik pò lín tsai.
早看日頭海面起 日落彩霞半天邊
Tsá--khuànn ji̍t-thâu hái-bīn khí, ji̍t--lo̍h tshái-hâ puànn thinn-pinn.
港邊有座關公塔 往西閣有二塭礁
Káng-pinn ū tsō Kuan-kong-thah, óng sai koh ū Lī-un-á-ta.
遠遠東南有鐘仔 近近校邊鐘座跤
Hn̄g-hn̄g tang-lâm ū Tsing-á, kīn-kīn hāu pinn Tsing-tsō-á-kha.
東面閣有香爐礁 廟南嘛有四角跤
Tang-bīn koh ū Hiunn-lôo-ta, Biō lâm mā ū Sì-kak-á-kha.
王子平台視野好 歡迎逐家來𨑨迌
Ông-tsú Pîng-tâi sī-iá hó, huan-gîng ta̍k-ke lâi tshit-thô.

在東嶼坪前山的半山腰,有一片向南延伸的平台田地,這裡視野開闊,三面環景,讓人無限遐想。向東望去,東吉和西吉的美景映入眼簾,而近處的豬母礁和香爐礁形狀獨特,讓人不禁聯想到它們的名字。東南方可看到鐘仔,南方有南塭,西南方則遠看七美。西方視野遠看貓嶼,近看二塭、塔仔(關公石)及鐘座仔(青蛙石),西北方花嶼在遠處,西嶼坪近在咫尺。日出前,還有機會看到台灣本島的高山。步道師徐銘謙和其他志工們發現這片平台,宛如《小王子》中所提到的B612星球。「小王子平台」這個名字,讓呂坤翰直呼:是佳妙的聯想。

阮兜 Gún-tau

西坪西溝是阮兜 厝後懸懸是山頭
Sai-pîng Sai-kau sī gún-tau, tshù-āu kuân-kuân sī suann-thâu.
兩爿園仔種塗豆 厝前有條大水溝
Nn̄g-pîng hn̂g-á tsìng thôo-tāu, tshù-tsîng ū tsi̍t tiâu tuā-tsuí-kau.
溝前水井有三口 井泉溝水日日流
Kau-tsîng tsuí-tsínn ū sann kháu, tsínn-tsuânn kau-tsuí ji̍t-ji̍t lâu.
後山前水好地理 囝孫代代出頭天
Āu suann tsîng tsuí hó tuē-lí, kiánn-sun tāi-tāi tshut-thâu-thinn.

呂坤翰的老家,位於西嶼坪的西溝,背後是一座小山丘,面前則流淌著清澈的小溪流。附近兩旁都是田地,家人們勤奮耕作,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一家幸福美滿。父親愛讀書,無論是《古文觀止》還是《四書五經》,都能深刻剖析其中的道理,因此也結交了許多知識淵博的朋友。大哥更是聰明伶俐,學業向來認真,每一科都表現出色。呂坤翰表示,自己也愛讀書,我學的是華語。成為一名老師後,他選擇回到家鄉,教導孩子們學習知識和禮儀道德。他自信地說:「阮嘛共庄內的囡仔教甲誠𠢕(gâu),誠捌(bat)禮數,大漢出社會,嘛攏誠有成就。」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精選56 首呂坤翰褒歌創作
透過島嶼、地景、信仰、生活、勞動、鄉愁
感受島嶼獨特的生命力與文化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