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猴大戰 | 誠品線上

人猴大戰

作者 邱靖巧
出版社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人猴大戰:人類與動物是否可以和諧共存?※故事裡的阿公認為:「『猴山仔嘛是生命,咱厝有夠吃就好。』……土地是大家的,只有後來的人分得這麼清楚,分清楚也沒分給動物,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獼猴來了,潘阿公佛系管理果園,放任猴群路過採食,而隔壁小楊叔則是想盡辦法,不僅發射沖天炮,還架設電網,嚴守自家果園。升七年級前的暑假,潘彼得就這樣被夾擠在其中,困擾不已,接連著熱愛動物的妹妹潘朵拉也回來了,加上剛認識的生態保育人員,大家都攪和在一起了。一聲槍響,母猴倒下,但失蹤的小獼猴到哪裡去了?流浪狗和野生獼猴陸續因為不明原因死亡,是意外?還是人為?兄妹倆絞盡腦汁,只為了得到真相。《人猴大戰》九歌少兒文學獎首獎得主、獸醫作家邱靖巧最新力作新銳插畫家欣笛 精心繪製\各界讚譽◆真誠推薦/◎王文仁(虎尾科大語言中心教授):「關注人和土地的問題,永續發展與人猴和諧共存。」◎高詩佳(語文教育書籍作家):「一場人與獼猴的深層對話。」◎黃沼元(讀寫堂創辦人):「養猴子、餵猴子、殺猴子──如何看待野生動物。」◎林美吟(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秘書長):「停止人猴大戰,從人類開始!」◎池苑鈴(壽山動物園獸醫師):「人類與野生動物共存於這片土地!」◎邱靖巧 (本書作者、獸醫師):「人猴共存,而非大戰!」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邱靖巧是作家,也是獸醫師。筆名尚靖,台南人,1981年生。嘉義大學獸醫學系畢業。現職兩個孩子的媽,兼職永明動物醫院獸醫師,熱愛動物與寫作,企圖在這兩者之間創造屬於自己的道路。曾獲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評審獎、聯合報文學獎極短篇優勝、九歌少兒文學獎首獎、台南文學獎短篇小說優等兒童文學佳作等。生活大小事及文字創作皆記錄於部落格「靖的部落格有個野蠻人chchch」。著有《人猴大戰》、《小k菸大骷髏:關於我和緝毒犬的相遇》、《小選舉大作戰:關於那場自治市小市長的選舉》、《小獸醫大志願:關於我這個少年超煩惱的事》 (大好文化)、《我和阿布的狗日記》、《我和小豬撲滿的存錢日記》、《短褲女孩的青春週記》。欣笛Dii Cindy Chen1992年生於臺北,目前定居英國小鎮。日常生活圍繞著畫圖與烘焙,每天早晨最期待的是被陽光喚醒後泡一杯加牛奶的早餐茶。2016年畢業於臺大戲劇學系,同年創立糖霜餅乾品牌 Gaita Cookie;2023年自伯恩茅斯藝術大學插畫所畢業後,持續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書籍插畫作品包括大好文化出版的《人猴大戰》、《小k菸大骷髏:關於我和緝毒犬的相遇》、《小選舉大作戰:關於那場自治市小市長的選舉》、《種傻瓜》。網站:cindychen-dii.comIG:cindyxblush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人猴大戰》目錄推薦序 永續發展與人猴和諧共存/王文仁 002一場人與獼猴的深層對話/高詩佳 007養猴子、餵猴子、殺猴子──如何看待野生動物/黃沼元 011停止人猴大戰,從人類開始/林美吟 015人類與野生動物共存於這片土地/池苑鈴 018人猴共存,而非大戰/邱靖巧 0220砰! 0321媽呀!有痟狗 0362車是按怎駛耶? 0543咻咻碰 0624這攏是家己人 0715獼猴偷了隻小貓! 0796喔咿喔咿 0887小捲毛是花花? 0978現在我研究這個電牧器 1069什麼人猴衝突? 11610強盜猴子 13111伊蹺去 13912厝後那塊風水寶地 15013獼猴攻擊狗?流浪狗攻擊猴? 16014地獄犬可以幫忙找小猴 17015出門,索仔要牽好 17716小楊叔,我們要借糖 18817老鼠藥哪來的? 20018猴(kâu) 209

商品規格

書名 / 人猴大戰
作者 / 邱靖巧
簡介 / 人猴大戰:人類與動物是否可以和諧共存?※故事裡的阿公認為:「『猴山仔嘛是生命,咱厝有夠吃就好。』……土地是大家的,只有後來的人分得這麼清楚,分清楚也沒分給動物,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7312179
ISBN10 /
EAN / 9786267312179
誠品26碼 / 2682887119006
頁數 / 212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x21x1.3cm
級別 / N:無
提供維修 /
適用年齡 / 8-12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
◆永續發展與人猴和諧共存
王文仁/虎尾科大語言中心教授
深受大朋友、小朋友喜愛的獸醫師作家靖巧,繼《小k菸大骷髏》(二○二三)、《我和小豬撲滿的存錢日記》(二○二三)後,又將出版最新力作《人猴大戰》。
身為一位超級「熱寫」的作家,這幾年靖巧幾乎是以一年一本甚至兩本的速度在累積著作。涉及的議題也從早期的青春與動物,慢慢擴散到青少年的金錢觀、校園毒品,以及選舉等公民意識的培養。
這次,她關注的焦點回到「人/猴」之間的生存界線,乃至於貓、狗等動物的飼養與棄養問題。故事的主角潘彼得暑假時到鄉下短住,阿公家除了老狗來福,還收留了三隻地獄犬(黑皮、黑妹、黑妞),以及四隻剛出生的小貓。
阿公很熱愛鄉間生活,跟貓狗們相處得很融洽,也讓潘彼得與隨後來到的妹妹潘朵拉萌生對動物的愛護之情。當然,好看的故事一定會有轉折跟衝突。當地有一個相當困擾的問題,就是獼猴會越界侵擾,像是小楊叔叔的芒果園,就常被猴子偷吃跟破壞。
表面上,猴子會侵擾果園或搶奪食物,只是動物與人類間的衝突,但背後其實蘊藏多重環境與生態的議題。猴子靠近果園,可能是它們的自然棲息地被人類開發或農業活動侵佔,無法獲取足夠的食物。
如果是當地的天敵(如雲豹、食猿鵰等)數量減少,猴子的數量迅速增加,可能是生態鏈破壞的徵兆,也涉及如捕獵、濫伐、氣候變遷等課題。另外,還有像是私捕、私放野生獼猴等,也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破壞。
人類與動物是否可以和諧共存?故事裡的阿公認為:「『猴山仔嘛是生命,咱厝有夠吃就好。』……土地是大家的,只有後來的人分得這麼清楚,分清楚也沒分給動物,趕走牠們,只是不在眼前,牠們還是到別的地方生活,去摘別人的……」。
但是面臨生計問題,太太又懷孕的小楊叔叔,卻不得不施放沖天炮、圍起電網,甚至用獵槍打死猴子。愛貓團體的婦人也說:「什麼我們騷擾獼猴?也不看看牠們都做了什麼好事,你們小孩懂什麼?好人壞人都分不清楚。」
這本《人猴大戰》寫的不只有獼猴,也有流浪的貓狗及其照護問題。諷刺的是,因為有人施放老鼠藥,「害死了獼猴和狗,然後留下來的人只會繼續對立,過不了多久,可能也都忘了,換了一批人,又重新發生一樣的事。」人們的行為到頭來成了一切罪惡的源頭。
不過,人類還是有其可愛之處。末尾,潘彼得和潘朵拉在暑假結束後要回到城市,潘朵拉決定把小玳瑁貓帶回飼養,潘彼得則對人和土地之間共生的問題,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領悟。
這幾年,SDGs永續發展的課題相當受重視,十七項的指標也有好幾項跟動物福利有關。長期關注動物提議的靖巧透過這樣一篇好讀又吸睛的小說,希望大朋友、小朋友們一起來關注人和土地的問題。我覺得真是一件很棒的事,也誠心推薦這本書給大家。
推薦序
◆一場人與獼猴的深層對話
高詩佳/作家、高詩佳故事學堂Podcast節目主持人
這片被雨水滋潤的土地上,生態與人類的邊界日漸模糊。獸醫作家邱靖巧的少年小說《人猴大戰》,卻用一支敏銳而溫暖的筆,挖掘台灣獼猴與人類之間的共存矛盾,講述一場場看似簡單卻波瀾暗湧的故事。
書中以暑期回鄉的少年潘彼得的經歷,鋪展、勾勒出人猴大戰的故事。潘彼得看到的農村不只是人類生活的場域,更是獼猴頻繁出沒的現場。交織其中的,是阿公對三隻地獄犬,以及幾隻剛出生小貓的愛,他認為人類要生活,但動物也要吃。至於栽種芒果的小楊叔叔,為了生計與懷孕的老婆,不得不在果園圍起電網,拿獵槍與獼猴對峙,又有愛狗人士加入戰局,就讓整個獼猴的問題複雜了起來。
除了是作家,靖巧也是一位對動物懷抱深厚情感的獸醫師。這樣的雙重身份,讓她能以更全面的視角來觀察與描寫動物,並精準地點出人與自然之間微妙的張力。「人類與動物是否可以和諧共存?」顯然是這部小說中一再扣問的議題。在故事後半,有人亂放老鼠藥,導致了獼猴與流浪狗的死亡,也造成了人與人之間更激烈的對立。靖巧試圖在小說中,對這些看似無解的問題,尋求解決之道。
作為一種未來的冀望與救贖,小說中透過潘彼得與妹妹潘朵拉的對話,述說著:「至少我們不會忘記,我們和小玳瑁貓,和小猴一樣會長大,希望那是個共好的未來,狗貓那些要養在家裡的,就好好地養在家裡,獼猴黑熊那些要活在山裡的,就好好地活在山裡。」這兩個孩子的對話,既暗含了「永續發展」(SDGs)的觀念,也讓我們深深反思人類萬物之靈的角色。
在這部扣人心弦的小說中,靖巧以其細緻動人的文字,輕盈地敘說故事,而身居其中的我們不僅僅是讀者,也該是個反思者。《人猴大戰》這部少年小說,引領我們學習尊重自然,站在不同的角度了解,每個生命都是這片土地的一部分。當我們以「主人」的姿態劃定界線時,也許應該問自己:我們究竟在失去什麼?
或許,當越來越多人能夠了解,「共存」才是生命最佳的解決之道時,「人猴之戰」才能真正的消弭,永續發展的理念,也才能真正落實在這塊土地上。
推薦序
◆養猴子、餵猴子、殺猴子──如何看待野生動物
黃沼元/讀寫堂創辦人
古武術裡有一記「白猿偷桃」,且不論此招式是否凌厲,端視猿猴尚得自表懷桃遺親,才能打動看守果園的孫臏,足見人類與猿猴爭食早是千年之戰。其後歷經工業革命,物資逐漸充沛,加之動保意識瀰漫,爭食演變成餵食,演進成搶食,人類與猿猴的關係日趨複雜。
相對於靖巧的熱血,書寫高度爭議性的主題,我是膽小的。遙想當年撰寫系列百科暢銷一時,出版社邀請續寫動物園主題,為此更下重本購入三百萬畫素的高級數位相機。然而閱讀一些研究論文後,便夾在設置動物園的倫理與需求之間進退維谷,終究還是主動解除合約。因此,當我讀《小k菸大骷髏:關於我和緝毒犬的相遇》一書時,作者大膽的描述青少年在同儕、親情、毒品間的拉扯,在本土少年小說中是少見的,著實令人驚喜。而這次她挑戰動保和護農這樣矛盾立場的題材,共鳴度當更為廣泛。
作者是執業獸醫師,在本職學能上對動物習性的了解自然學有專精。我雖也愛科普、喜歡觀察動物,始終缺乏長時間、近距離的相處。而靖巧親手治療的動物何止上千?指掌常見抓咬傷痕亦不言苦,可知這股對於動物的熱愛,讓她在書寫時能存有更多的同理與關懷。
認識靖巧的人都知道,她有兩個學齡期的孩子。為了扮演好家庭婦女、創作者及獸醫師三個角色,她把生活切成三等份。當然不像切披薩那麼容易,她得和先生小孩、獸醫院的老闆協議,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內心這一關。全靠這把對書寫的熱情之火,我們這些年才有這幾部題材新穎、文字流暢的少年小說可讀。
這本《人猴大戰》裡沒有靈猴下山、大鬧天宮的奇幻情節,也沒有獼猴進化、引發決戰猩球的史詩場景。作者寫實的呈現出當人類或獼猴跨越那條隱形的界線,果農、保育人員、一般民眾等,產生了保護、飼養或撲殺的迥異心態,希望帶給讀者不同角度的思考面向。愛因斯坦說:「所有困難的問題,答案都在更高層次;同一層次的問題,很難靠同一層次的思考來解決。」也有動物倫理學家提出:「我們應善待動物,但是按動物的本性善待牠們。」你的看法又是什麼呢?

推薦序
◆停止人猴大戰,從人類開始
林美吟/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秘書長
第一次和靖巧見面是在一次獼猴科普講座結束之後,她雀躍的跑來找我,告訴我已經追蹤我們很久,正在籌備跟猴子有關的小說,希望我可以幫她看看。
跟猴子有關,我當然義不容辭!
當靖巧完稿,傳來稿件請我協助的時候,一開啟檔案「人猴大戰」四字跳進我的視野,對於一個在長期推廣台灣獼猴科普教育的我來說,這四個字不就是我們一直想畫下句號,卻好似永不止息的現況嗎?
台灣獼猴是台灣除了人類之外唯一的靈長目動物,更是特有物種,除了台灣,沒有其他國家有的野生動物,然而因為人、猴彼此的活動範圍重疊、農作物的經濟利益衝突,到彼此互不理解而引發各種不同層面的「人猴大戰」。
近幾年,台灣獼猴更因為被移除保育,成為一般類野生動物,造成民眾誤解一般類就可以飼養的情況,造成民間私養獼猴的情況氾濫,甚至在社群網路上有常見相關影音。
人猴間的關係、農損利益衝突以及私養獼猴,這幾個在大人眼中複雜又難解的議題,如果是由完全對獼猴沒有偏見的小孩來看,會是怎麼樣的想法跟心情呢?
靖巧透過這本小說、透過小孩的角度,來看人與猴間複雜的情感糾葛,更用細膩的文字、故事鋪成將獼猴各種議題融入在小說之中。
希望這本《人猴大戰》可以讓更多人可以思考人與野生動物間的關係,這場戰爭的停止終究只能從人類開始。

推薦序
◆人類與野生動物共存於這片土地
池苑鈴/壽山動物園獸醫師
嘿,大家有沒有常常在新聞上看到「台灣獼猴闖進宿舍或住家」或「猴子在超商搶食物」的新聞呢?每次我看到這種新聞,就想起我在動物園的辦公室裡,偶爾也會遇到猴子悠哉地坐在我或同事的位子上,不怕人的,一邊啃著不知道從哪裡偷來的零食,因為太常發生了,真的讓人有點害怕也有點煩啊,當下真的很想找點什麼「武器」來驅趕這些入侵的傢伙!當然,園區的遊客們對於「猴子到處闖蕩、甚至搶食物」的場景也很熟悉吧!每次發生這種事,遊客的意見總是分成兩種,一種是「猴子會搶東西,會影響大家的安全啊,動物園應該有保護措施啊!」另一種則是「獼猴可是野生動物耶,這裡本來就是牠們的地盤,怎麼可以驅趕牠們?我們應該愛護牠們!」—如果你是動物園的園長,你會怎麼選擇?
雖然是動物園獸醫,但我們也會協助政府進行受傷獼猴的救助,有時我在園區處理完動物回到辦公室,助理就會喊:「池醫師,有隻猴子受傷被送來了,可以來看看嗎?」急忙走進醫療室,看到猴子流血的傷口,必須立刻進行治療。這些猴子被送來的原因除了闖入民宅、大多為被電擊、咬傷、中毒或捕獸夾夾傷等被送來,甚至於有時會有小猴因為私養查緝、母猴棄養或者母猴受傷等原因落單而被拾獲送來,看著他們痛苦無依的眼神,心裡很不是滋味,跟被侵犯時想驅趕牠們時的心情完全不同。
在看到靖巧《人猴大戰》這本書時,驚訝的發現雖然只是個故事,但藉由潘家兄妹暑假在阿公家的經歷,卻能真實地呈現現實生活中人和猴子的「衝突」,記得在小時候,我跟阿公阿嬤去爬山,很少看到獼猴,猴子看到人類會主動避開,要看猴子還得靠運氣,當時也沒有那麼多的猴子因為人為因素而受傷或死亡,現在因為人類的主動餵食、私養等行為,再加上天災等環境因素,導致現在的搶食、攻擊人類,甚至這樣的事件層出不窮,甚至人類為了報復反擊,做出傷害生命的行為。故事中提到研究獼猴生態的研究員晴美,就是在宣導如何與獼猴相處的過程中及救助中,也遇到一些無奈及阻力,有人討厭流浪狗貓,也有人討厭猴子,互相遷責無形中形成的對立,甚至做出可怕的行為!推薦大家來看看這本書,看過這本書之後,你可以深刻的了解目前人類與野生動物的衝突,這是一代又一代的問題,或許可以想想我們與野生動物共存於這片土地上,該怎麼找到平衡又不用互相傷害?也許,彼此有一段距離才是最好的結局。

試閱文字

自序 : 作者序
◆人猴共存,而非大戰
邱靖巧
「台灣獼猴」是台灣特有種,比人更早一步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當漢人大量移居開墾,台灣獼猴的棲息地受到影響。一九八○年前又因為沒有《野生動物保護法》,牠們無辜遭受獵殺捕獲、飼養繁殖、販賣等,生存尊嚴蕩然無存。
《野生動物保護法》執行以來,台灣獼猴稍微可以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喘口氣。雖然牠們受法律到保護,但民眾卻沒有真正了解牠們,登山客或鄰近山區的居民看牠們可愛討喜,不當餵養食物,讓台灣獼猴對人的警戒心逐漸降低,加上牠們也是智商高於其他動物一等的靈長類,原本人餵養猴的行為演變成猴搶奪人的食物。除此之外,山地不斷開發,把人和獼猴的距離壓縮到一個臨界點,人猴衝突越演越烈。
近幾年,根據研究學者調查統計,台灣獼猴數量有增長的趨勢,於是在二○一九年一月九日將牠們從保育類除名。任何決策背後所呈現的狀況,是我們應該去了解,而後續的未來是需要密切觀望的。電視新聞上野生獼猴擾人事件頻傳,像高雄壽山柴山,野生獼猴任意搶奪遊客的手提塑膠袋(食物),甚至動物園內的飲食區,不時有人員巡園以空氣槍驅趕。加上數據上的統計,台灣獼猴逐年增長,退出保育類的名額,似乎是不意外的結果,但是之後呢?
降級為一般類的台灣獼猴失去了原有的保護傘,離獵槍有多近呢?而走私販賣開始出現,就像無主的流浪狗貓一樣,總有人想買賣或飼養,為了得到小猴,非常慘忍地射殺母猴,但牠們真的適合圈養嗎?不,多數幼猴被發現時,飼養環境差,且活動空間小,甚至發育不良,身心靈皆處在極不健康的狀態下。
另外,在山區的果農對台灣獼猴更是恨之入骨,採收時期整群獼猴照三餐過境,趕走了又來,加上水果咬一口就丟的壞習慣。果農為了捍衛果園的產量,可說是招數盡出,像沖天炮漆彈槍阻恐或架設電網,但無奈的是獼猴太過於聰明,牠們為了食物也想破解這些招數。
有研究學者以及民間團體,遊走在獼猴和人之間,讓民眾更瞭解台灣獼猴這種動物,宣導不要餵食等觀念,藉此重新建立人猴的關係。這樣的教育是有成效的,並且降低年齡層宣導,從小學開始,小孩只要觀念正確,將來就不是個會亂餵食野生動物的大人。
目前國小中年級自然課已經有野生動物的相關課程,告訴孩子不要餵養野生動物,要和野生動物保持距離。既然如此青少年小說應該也要進一步跟上,用寫實的手法,把觀念帶入故事中,加入前因後果,讓孩子知道在生態保育上,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可以做。
要以台灣獼猴為主角,對於生態保育類的小說而言,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因為牠不是瀕危或稀有珍貴的動物就算了,牠簡直是令人頭痛的搗蛋鬼。這個架構要顧及很多層面,不能一味地保護牠們,而忽略備獼猴受騷擾的果農,當環境失控時,每個生存者都是受害者,都應該受到重視才對。
面對「台灣獼猴」,我有種很深的情感,小時候閱讀徐仁修老師的《獼猴與我》, 牠們就像生活在眼前,大猴互相搔抓,小猴嬉戲,讓那時沒養寵物的我,有不一樣的心靈寄託。二○一九年一月九日牠們從保育類除名,說實在的,光是這樣的消息就足以讓我恐慌,這真的沒問題嗎?
這幾年,台灣獼猴出現在新聞上,幾乎是負面的,搶奪遊客的食物,入侵果園等等,檯面上民眾接受到的訊息是這樣,以至於覺得把牠們從保育類除名,是正確無誤的作法。但是如果我們更進一步去關心牠們,就會發現那些不人道的獵殺或飼養。
結合生態和動物保育議題的小說,除了知道時事的走向,也要深入瞭解目前生態的概況以及動物基本資料和年代背景,才能搭建出無違和的故事架構。這樣生態保育的小說,就像科普,不會過於條理,而且很生活化。因為是人的題材,與人相關,在巨大衝突下,生命議題中,容易引起共鳴,導致張力夠大。
保育環境的觀念,和動物之間的相互關係應該都要從日常培養起,將其寫進小說,會是重要的一個環節跟開始。

試閱文字

內文 : ◆0―砰!

大約十幾二十隻台灣獼猴組成一個家族,在地位最高的母猴帶領下,通常天剛亮時,便此起彼落地穿越樹林,爬跳過野溪山坡,途中個個心裡有底,知道要前往那座果園享用豐盛的芒果大餐。幾隻調皮的小獼猴,對於日常前進感到不耐煩,一下子打鬧脫隊,一下子追跑超前,完全沒有危機意識。
關於那熟悉的果園,牠們已經來回好多趟了,每隻獼猴按照階級高低,有自己的專屬座位。坐定位後,開始挑選眼前的芒果,品嚐肉質和甜度,若不滿意,隨手一丟,再扯一顆新的芒果重新來過,直到塞滿頰囊。也有些獼猴不疾不徐地幫彼此搔抓,互相理毛,維持良好的社交關係。
只是台灣獼猴不懂什麼叫圍牆,什麼是界線,也不知道這是誰種的,而那是誰家的,反正只要可以爬過去,又或者盪過去,這片土地上的果實都是可以吃的。不過偶爾也會有受到驚嚇的時候,例如尖銳聲幾乎要刺破耳膜又不長眼的沖天炮、讓手指疼痛且頭皮發麻的電網等等。幾次後,聰明的牠們心裡便清楚了,哪裡的果樹是安全的,哪邊絕對不可以靠近。
不過也因為太過於聰明,機靈的幾隻獼猴發現大雨過後,一棵倒掉的樹剛好壓在電圍網上,牠們聚集並研究如何跨過那恐懼的底線,一隻年輕獼猴跳上那棵歪倒的樹,步步逼近電圍網,牠要過不過的態度讓另外幾隻年輕獼猴看不下去。他們跟著踩上那棵歪倒的樹,在半推擠的情況下往前,然後不知誰已經越過了電圍網,安然無恙地站在對面的果園裡,一臉驕傲地回頭看身後的猴群。
沒事!
年輕獼猴心中放下警戒的心,來回穿梭兩邊果園,興奮心情感染了稍微年長的母猴,讓牠們也好奇地踏上歪倒的樹,甚至發現被壓壞的電圍網早己沒有作用。屬於牠們的領域又再次回歸,而現在這邊等待牠們的芒果更是飽滿多汁,大家藏不住欣喜,又叫又跳,熱鬧到要掀掉地球表面似的,直到一聲槍響。
「砰!」

◆1―媽呀!有痟狗

畢業後的第一天,潘彼得帶著行李,在轉運站順利搭上最後一班公車。他不可思議地看著手錶,晚上八點多其實還早,但這裡的一切好昏暗,就像瓦數低的燈泡,有光卻總覺得不夠亮。
走下公車,四周又更暗了,潘彼得知道自己還有二十分鐘的路程,越走周遭越暗,沒有店家住家,只剩腳下一個車身寬的柏油小路跟路旁不知名的樹,百般無聊之餘,他拿出手機,嘗試用GPS定位一下自己的位置,無名的產業道路交錯,遲遲不顯示他的所在位置,或許網路訊號不佳。
「唉呦。」潘彼得忍不住在心裡哀嚎,當初老爸讓他選擇暑假期間是要住阿公家,還是去補習班時,應該選擇後者的。在市區,下課後還有地方去,還有朋友可以找,不會像現在連手機收訊都有問題。
潘彼得沿著圍牆加快腳步,當一腳踏進三合院內時,突然狗吠聲爆出。他以為自己誤闖什麼結界,嚇得往後跳兩三步:「地獄犬!」
微弱的路燈,他看見三顆黑狗頭向他衝來,牠們露出雪白的尖牙,鮮紅的舌頭,還噴出濕濕黏黏的口水。正想轉身逃跑,腿卻不聽使喚,眼看地獄犬就要撲向自己了,「媽呀,救命呀。」
「黑皮、黑妹、黑妞。」屋裡一聲吼叫,地獄犬像被收回的捲尺,刷一聲,不見了。
潘彼得愣在原地,腦中一片空白,三四秒後才問自己,現在呢?發生什麼事情了嗎?得救了嗎?
「轉來喔。」阿公摸著鬍渣,出現在門口。
「阿……公。」潘彼得吞了吞口水,用不太輪轉的台語,「有……痟狗。」
「痟狗?」阿公想了一下,「喔,是黑皮、黑妹、黑妞啦。」
三隻黑狗聽到阿公叫著自己的名字,歪頭裝無辜,搖尾巴走過來。潘彼得見狀,立刻停下腳步,阿公跟他說不用怕,狗只會吠陌生人,然後阿公指著他,認真的跟三隻狗說這是家己人,是阿公的孫仔。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人類與動物是否可以和諧共存?
※故事裡的阿公認為:「『猴山仔嘛是生命,咱厝有夠吃就好。』……土地是大家的,只有後來的人分得這麼清楚,分清楚也沒分給動物,趕走牠們,只是不在眼前,牠們還是到別的地方生活,去摘別人的……」。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