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悅的期待: 健康之道讀書會 5 | 誠品線上

喜悅的期待: 健康之道讀書會 5

作者 許添盛/ 主講; 李宜懃/ 文字整理
出版社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喜悅的期待: 健康之道讀書會 5:喜悅的期待就是對明天、後天、明年、後年,永遠抱持樂觀的態度。身體的健康靠著大量喜悅的期待,要恢復健康就從恢復童心開始。重點在於遊戲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你的身體實際上靠大量喜悅的期待而活什麼是喜悅的期待?就是對明天、後天、明年、後年,永遠抱持樂觀的態度。大家是否發現,小孩子多半是快樂、歡笑、活潑,而老人大多面無表情。因為大人一路在人間成長後,學會的是冷漠、自我防衛、負面思考,失落了最重要的寶藏:快樂、天真、活潑的赤子之心。一旦失落了最珍貴的赤子之心,就不再快樂、不再好奇,永遠自我防衛。身體的健康靠著大量喜悅的期待,要恢復健康就從恢復童心開始。賽斯說,不論你的境況、年紀,或性別,每個人真的都能隨時重新開始,由你之內,重新喚起那些先前天真的期待、感受和信念。重點在於遊戲性的心情,就如同小孩子學走路、學說話,都是基於對未來成長與發展的期待所推動,他們永遠對明天抱著期待、好奇、喜悅和新鮮感。你可以隨時在生活中,用輕鬆的心情設想一個好玩、有趣的新目標或新活動。去思考自己能完成什麼樣的生命挑戰、想追求什麼樣的快樂和意義。生命的價值完成是出於遊戲性、創造性、挑戰性,也是出於一種冒險和一份愛。有遊戲心就不會有得失心,也不會太嚴肅。只要願意相信,採取行動,用遊戲的心情改變信念、創造實相最快樂。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許添盛畢業於台北醫學院,曾任台北市立仁愛醫院家庭醫學科專科醫師。為了更瞭解人類心靈對身體的影響,於是轉入精神科領域,曾任職台北市立療養院精神科、台北縣立醫院身心科主任。現任賽斯身心靈診所院長、賽斯文化發行人、財團法人新時代賽斯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醒吾科技大學兼任副教授。喜愛寫作及禪修,曾為聯合報心靈版、中國時報家庭版、大成報心靈推手版、自由時報家庭版及中國時報醫藥版專欄作家。許醫師鑽研新時代思想數十年,尤偏愛賽斯;同時從事身心靈整體健康研究,對於癌症的治療及預防復發有獨到心得。擅長以理論配合生活實例及臨床案例,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多年來在中華新時代協會講授「賽斯心法」,成立「身心靈健康成長團體」、「美麗人生癌症病患成長團體」、「賽斯學院」及「賽斯心法修鍊班」,並應邀至全國各縣市、香港、馬來西亞、美加等地,舉辦數百人大型講座,場場爆滿,佳評如潮。為服務更多的社會大眾,許醫師於2007年成立賽斯文化,2008年成立新時代賽斯教育基金會及賽斯身心靈診所,希望藉由個人身心靈的成長及生活方面的正面轉變,來達到追求自性的引導、開發內在的智慧。讓人們真正明白疾病乃是自內在心靈的扭曲及衝突,並藉著自我學習及開悟,引導人們走向內在的朝聖之旅。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錄關於賽斯文化第41講41-1․身體出問題原因不在身體,而在內心41-2․停止自我犧牲,要完成小我、成就大我41-3․心理對身體的影響力非常大41-4․只要身體各個系統得到內在的支撐力,就會健康41-5․要恢復健康,就從恢復童心開始41-6․不論境況、年紀或性別,每個人真的都能重新開始41-7․發揮遊戲的概念,就能鼓勵想像和創造能力的利用․信念改變一瞬間,創造實相要時間41-8․遊戲是最重要的人生態度․肉身存在的本身就是依賴許多自發性的過程平順運作第42講42-1․內在先產生恐懼不安,才吸引了外在的恐懼不安42-2․以價值完成作為生命的動力․人生若完全以義務、責任為出發點,會很容易生病42-3․每個人之所以成為今天的自己,是不斷跟其他人互動的結果42-4․負面情緒要想辦法釋放,有效的溝通很重要42-5․從對方的觀念解釋他的行為,否則永遠無法了解對方42-6․身體時時刻刻都在自我療癒42-7․自發性代表生命本身的精神,框架越多越會妨礙自發性42-8․人每天多半在處理外界的人事物,卻很少回來自我覺察第43講43-1․把心打開去接受和承認周遭的人,不要彼此排斥43-2․萬事萬物都來自我們內心的投射․一個人怎麼看這個世界,就決定了他是住在哪一個世界裡43-3․一旦改變對外在現象的信念,就不會一直受困於其中43-4․心靈成長最重要的一步,是開始從對方的角度看自己43-5․內在主觀的心境為主,外在客觀的事件為輔43-6․人的身體是由好多層所組成,我們現在的肉體是第四層43-7․修行是對欲望的瞭解、認識與運用․脫離輪迴不是沒有欲望,而是物質世界已沒有能滿足欲望的東西43-8․不要太快刪掉來自內心的衝動43-9․自發性對於促進良好健康非常重要第44講44-1․拼命控制自己及環境,是為了對抗內心自發的原始衝動44-2․認識存在的獨特性,是「做自己」的第一堂課44-3․每個人都要闖出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跟隨內心的聲音,找到自己的獨特性和價值,未來才有出路44-4․一旦回到自己的獨特性,就擁有了全宇宙最強大的力量44-5․每個人的生命都要轉型,盡可能發揮自己的獨特性44-6․害怕自由和改變,可能會導致強迫行為44-7․跟隨內在利他性的衝動,不需刻意控制自己的思想44-8․嚴格規定自己的人,反而會出現脫序行為或上癮症狀44-9․不要害怕愛的表達或依賴的需要․只要把心敞開,會發現周遭的每個人都能提供支持和協助44-10․科學越發達,人越不信任內心․來自內在的自發性明白自己的秩序、有自己的道理第45講45-1․如果心中有不滿和壓力,不要急著用頭腦跟自己講道理45-2․人的腦細胞具有我們未發現的潛能,要從心靈角度去啟動45-3․吵完架還會想好幾天,代表架沒吵完、情緒沒走完45-4․醫學處理的很多疾病,都是來自人內在意識累積的負面能量․能無所顧忌的說出心裡的感受,就會得到平安和喜樂45-5․暴食症患者一想到減肥就開始暴食,這是意識與潛意識的戰爭․放下對抗,打開分別心,順勢而為45-6․真正的紀律是真正自發的結果․一個人對自己喜歡的、有興趣的事,一定會持之以恆45-7․生命中每個元素的價值完成都是自發的過程․宗教本身的黑暗面,不幸助長了人們對自發性的恐懼45-8․任何的修行一定是越修越自在,而不是越修越不自在․生命的本質就是神聖,沒有人需要為他的出生道歉․有時候人生病是需要獨處,遠離所有帶來壓力的人第46講46-1․生活好不一定會快樂,心靈的喜悅才能得到安頓46-2․心口不一的人,溝通時會跟外界產生鴻溝CD 46-3․父母一定要盡早讓孩子知道他是無條件的被愛46-4․一旦確定自己是被愛的,就會在周遭創造不一樣的實相46-5․認清現狀是為了創造實相46-6․如果生命中所有重大決定都是妥協下的產物,很容易生病․有時候後天的人格是內在人格的反向46-7․在跟周遭的人互動時,要傾聽對方內心的聲音․做自己是指能傾聽自己的聲音,找到自己的天命46-8․每到過年感受五味雜陳,面對內心的衝突矛盾就容易得到流感46-9․醫學和宗教經常都在散播恐懼的觀念第47講47-1․自私到了極致就是無私․開始改變主觀心態,就會心生喜悅,永遠活在恩寵中47-2․越抗拒內心自發性的人,越會用理性壓抑感性․生活太有紀律的人,就要處理許多突然爆發的健康問題47-3․正常人本來就要有情緒表達的正常範圍․承認自己的負面情緒,但不能用負面情緒去傷害別人47-4․若相信內我是一窩混亂的衝動,就無法正常表達情緒47-5․身心靈健康三大定律․新時代的醫學觀與當代醫學的差別所在47-6․生命是神聖的過程,要禮讚自己的存在47-7․內心的衝動是無形的靈魂和有形的肉身之間自然的連接物47-8․表達是生活的必要部分․政治只不過是每個人心靈政治的投射․每個人都要傾聽內心的聲音,就像國家元首要傾聽民意第48講48-1․跟性有關的扭曲思想導致了所有跟性有關的疾病48-2․人類的性驅力是生而為人最強大的本能․要認識且善用老年人第二青春期發動的能量48-3․對性持有矛盾信念的婦女,往往會去做子宮切除術48-4․對性抱持衝突信念的男人容易尋花問柳48-5․心中充滿力量和創造的喜悅,當下就在天堂48-6․性的表達能鼓勵身心的健康與活力48-7․在性的能量部分如果得到舒緩,整個人會平安下來48-8․禁欲意味著儲藏起自己的力量,這樣的人往往有嚴重的便祕․老人的精力少不是因為來源少,而是使用少48-9․真正的靈性是建立在自發性和自由意志上․一個社會越開放,人民越健康48-10․追求靈性,意味著要開發自己內在的雙性特質第49講49-1․孩子對父母過度恐懼,長大後可能會出現強迫或恐慌症狀49-2․一個人的概念,決定了身體如何處理營養及達到健康活力․若相信身體是邪惡的,吃最純淨的食品也可能毫無益處49-3․如果可以做到思想移植,疾病一定會好49-4․年輕時如果沒有處理負面信念,老年時會體弱多病49-5․過度強調年輕的美和年輕的建樹上,會讓生命其餘活動相形失色49-6․面對未來的負面投射,讓許多青年情願在發現自己退化後決定死掉49-7․整個廣告和商業世界,都反映對青春的榮耀及害怕變老的恐懼49-8․光是年齡這個因素,不會讓身體衰老․身體往往因為用得越來越少而被用壞49-9․身體裡面的生命力不會用完或變少49-10․不論現在的年齡或境況,我們真的能從頭來過第50講50-1․一旦開發出神性的自己,身體就會慢慢健康起來50-2․越能感覺到神性的自己,就越能彰顯出祂的光芒與能力50-3․感覺基調練習50-4․開始找回神性的自己,內在的豐富自然會顯現於外․內在神性的自己會提供神聖的衝動指引你50-5․把焦點放在自己使得上力的地方50-6․女人失去創造力和獨立的能力,能量出不來會長子宮肌瘤50-7․遇到困難時,要相信神性的自己會鼓勵人性的自己愛的推廣辦法

商品規格

書名 / 喜悅的期待: 健康之道讀書會 5
作者 / 許添盛 主講; 李宜懃 文字整理
簡介 / 喜悅的期待: 健康之道讀書會 5:喜悅的期待就是對明天、後天、明年、後年,永遠抱持樂觀的態度。身體的健康靠著大量喜悅的期待,要恢復健康就從恢復童心開始。重點在於遊戲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7332832
ISBN10 /
EAN / 9786267332832
誠品26碼 / 2682662884006
頁數 / 344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5×21x1cm
級別 / N:無
提供維修 /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41講.節錄】

第41講

41-1

․身體出問題原因不在身體,而在內心

有位同學因為罹患乳癌而開始接觸身心靈,她很渴望得到關心和注意,可是有時候又怕別人注意到她。這是很多人都有的矛盾,其背後代表著兩種不同的需求:一方面希望被肯定、在乎及讚美,另一方面卻對別人的關注感到恐懼不已。她經常擔心:「萬一我不夠好、人家不喜歡我、我被批評怎麼辦?」於是,在工作上培養了讓自己隱形的本領,例如老闆要找她的時候總是找不到,或是看到她也會視而不見而去找別人,如此一來她就可以不必負太多責任。她也常常讓自己假裝不在乎,但內心其實非常在乎。

我們在生活當中,是否經常假裝自己不在乎、不生氣、不傷心?例如爸爸要分財產時,一半給哥哥、一半給弟弟,身為女兒的一毛錢都沒有,女兒嘴巴上雖然說:「這都是爸爸的錢,爸爸你來決定怎麼分就好。」但這是假裝不在乎,內心其實很在乎。我們的內心有很多感受和受傷的感覺,只是沒有去覺察。

《健康之道》這本書一直在強調身心靈健康的三大定律,其第三定律就是「身體是心靈的一面鏡子」,因為所有的物質都是由能量而來,能量是一切物質的根本,所有心靈的能量會以肉體的形式顯現。

最近我在幫助一位直腸癌的同學,他的治療方式是必須把整個肛門切除,滿殘酷的,所以來找我。我跟他探討整個成長過程、工作經歷、跟主管和同事間的互動關係。他提到換了好幾份工作,每一次跟主管互動的過程都覺得很受傷。我當下靈光一閃想到,人的皮膚表皮若受傷了會流血,因此任何疾病只要涉及到出血,例如胃出血、食道靜脈瘤破裂出血等,就要問自己:「是不是在身體出血之前,我的心靈已經受了很多傷?」因為身體是心靈的一面鏡子。

於是,我跟他說:「如果你能夠從今天起,看到自己內心曾經受過的傷,把過去跟主管、同事互動時受到的傷害、誤解、不公平的待遇,一個一個找出來,一一處理和療癒,你的腸癌一定會好。那不只代表著你內在的受傷,還有所有的憤怒、不平衡、不甘願。不要假裝不在乎,以為事情過了就算了,那是自我欺騙,內心受傷的感覺如果沒有解決,就算是五十年前發生的事,心裡的不舒服依然宛如昨日,因為心靈不受時間影響,這就叫廣闊的現在。」

另一位同學因胃潰瘍出血,開刀切掉三分之二的胃,但是問題真的解決了嗎?其實只解決了肉體及物質層面,沒有解決能量的層面,她依然孤單、寂寞、壓抑、委屈,一個人硬撐,讓自己看似堅強獨立,但是對愛的渴望及對家人的期望,卻沒有得到滿足。她的內心受傷了,即使切除三分之二的胃也沒有用,後來膽又長了東西。

我們的醫學和醫生花費很多人力、物力,可是卻沒有解決大家心中的苦,這才是關鍵。我從來不反對身體的治療,但不管是開刀、化療、放療都是輔助,真正的治療是心靈的治療,內心的苦和壓力才是能量層面的問題。身體出問題原因不在身體,而在內心,因為身體是心靈的一面鏡子,我們要引導每個人找到自己的內在,而不是一直在身體上做文章,這就是學習《健康之道》的目的。

41-2

․停止自我犧牲,要完成小我、成就大我

我希望大家能覺察:「是否會在不知不覺當中,習慣把自己塑造成受害者?」受害者常常會說:「都是別人害我的。」「都是小孩把我變成每天神經兮兮的老太婆。」「都是老闆、同事讓我精神緊繃。」「都是因為我爸爸不是王永慶,我今天才過得這麼辛苦。」

有一些受害者會習慣當犧牲者,因為自我犧牲會有一種昇華的美德。比如說先生外遇,太太的第一個念頭可能是:「如果她對你更體貼入微、給你的愛比我多,那麼你就跟她在一起吧!」這種說法沒有對錯,可是背後有一種自我犧牲的精神,希望先生過得比她好。

這種自我犧牲的心情也經常發生在親子之間,例如父母經常認為自己吃苦、省吃儉用沒關係,但要讓孩子過好的生活,有時也會發生在夫妻或朋友之間,甚至是宗教裡。過去我們的宗教和道德觀念甚至認為自我犧牲的人很崇高,前陣子我輔導一位個案,他說終於發現自己為什麼得到絕症,因為他有一種殉道者的精神。

我很早就說過,賽斯心法不是要犧牲小我、成就大我,而是「完成小我,成就大我」,每個人健康快樂,既完成自己,也成就了大我。但是,很多人是犧牲小我、成就大我,例如小時候家裡窮,長兄或長姐本來也許功課最好,但國中畢業後就去工廠做工,栽培弟妹念碩、博士,犧牲一輩子成就弟妹,結果父母出事他們在國外理都不理,只好自己一個人在台灣扛起來。

我不要大家一路犧牲,因為犧牲到後來會怨天尤人、會生病,原本以為自己可以做到不在乎,其實卻很在乎。但我也不是要大家當壞人,比如說,身為哥哥的人當年國中畢業為了栽培弟妹去工作,栽培到某個程度,要去跟他們說:「以前哥哥栽培你們,無條件給你們那麼多錢完成學業,現在你們月薪二、三十萬,每個月拿個三萬來。」哥哥可不可以這樣做?可以。去跟弟妹開口一個月提供三萬,然後自己工作減半,念個高中同等學歷再去考大學、研究所,慢慢把學歷補上。

為別人著想沒有錯,就像有的太太當年為了家庭辭掉工作在家帶孩子,當孩子長大了,可以跟先生說:「老公,當年我的薪水跟你不相上下,生了孩子後我願意把工作辭掉,在家帶了孩子十年,現在孩子小學快畢業了,我要開始去上班,把以前沒有完成的工作成就拿回來。你繼續去拼事業沒關係,我們請家事服務員幫忙。」

很多人會有一種幻相,認為自我犧牲是偉大的情操。例如身為女兒,看到兩個哥哥都忙,父母親生病了,於是犧牲自己不嫁人,把所有的錢拿回家,後來爸媽分財產的時候一毛錢都沒給她,心裡平不平衡?不平衡。她可以跟爸媽說:「爸爸媽媽是對的。我自我犧牲,照顧你們多年沒結婚,最後工作也辭掉,財產哥哥一份、弟弟一份,我沒話講,但至少給我三分之一。」該爭取的地方就要爭取,這麼做沒有傷害或侵占別人。

我教大家的不是自私自利,因為很多人一路犧牲,再加上宗教信仰的道德觀又鼓勵壓抑,結果把自己塑造成受害者,心中產生很多不平衡。可是老實說,如果修行不夠好,吞下去會化不掉,不相信的人拿根鐵釘試試看,吞下去化得掉嗎?化不掉,會在身體、心裡慢慢累積成毒素開始生病。因此,首先要透過身心靈的修行,開悟解脫,將內心的不平衡、不愉快化解掉,同時要停止自我犧牲,走上自我完成的道路,因為自我犧牲最後對整體是損害,而自我完成對整體是加分。

41-3

․心理對身體的影響力非常大

最近有則新聞提到苗栗幾個高一學生在宿舍玩碟仙,後來集體昏倒。這個事件其實是一種集體的歇斯底里反應,與碟仙無關,因為女生本來就較容易接受自我暗示,也容易過度換氣。

該校學生在入學前就常聽到許多傳聞,宿舍又離外面墳墓只有四百公尺,高中生以訛傳訛,在宿舍裡把燈光調暗,空氣不流通,在那種神祕的氣氛之下,一緊張害怕,結果就過度換氣暈厥。而當一個人出現這種現象時,心理上的恐懼會交互感染,其他人也跟著起哄,造成集體恐慌,這是青少年獨特的文化,跟墳墓或碟仙沒有實質上的關聯。

像很多人不管抽血或針灸,只要一看到針就會昏倒,這種暈針現象代表人的心理力量非常大,也代表很多人對自己內心的反應不太覺察,例如有些人探病或參加告別式之後會被沖煞到,渾身不舒服,有些人在路上看到車禍或被搶劫,回家會心神不寧,忐忑不安,全身發抖。這些都是驚嚇反應。

人的心靈有時候容易受到驚嚇,所謂的收驚就是在做某種形式的心理治療,讓心能安定下來。可是一般人常會把這些歸究於外力,認為是碟仙、鬼或某些能量,而讓自己成為受害者。讀了賽斯書之後,就要有不一樣的想法。我要說的是,心理層面的影響力非常大,但現在很多人對心理上的力量比較不理解,上述新聞就是人的心理影響身體的典型例子,而且這種現象會集體感染。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喜悅的期待就是對明天、後天、明年、後年,永遠抱持樂觀的態度。
身體的健康靠著大量喜悅的期待,要恢復健康就從恢復童心開始。重點在於遊戲性的心情,就如同孩子永遠對明天抱著期待、好奇、喜悅和新鮮感。
有遊戲心就不會有得失心,也不會太嚴肅。只要願意相信,採取行動,用遊戲的心情改變信念、創造實相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