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ing for Okamura Toshiaki
作者 | 鄭仲嵐 |
---|---|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追尋岡村俊昭: 熱血記者的台日百年棒球超級任務:甲子園球場100週年紀念/九次進軍甲子園紀錄保持人岡村俊昭的傳奇人生岡村俊昭aka葉天送.阿美族.第一個日本職棒台灣原住 |
作者 | 鄭仲嵐 |
---|---|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追尋岡村俊昭: 熱血記者的台日百年棒球超級任務:甲子園球場100週年紀念/九次進軍甲子園紀錄保持人岡村俊昭的傳奇人生岡村俊昭aka葉天送.阿美族.第一個日本職棒台灣原住 |
內容簡介 「我是從花蓮港來的,那邊是個很美的地方。」岡村俊昭波瀾壯闊的一生,參與推動了日本百年棒球史的巨輪出生於台灣花蓮的岡村俊昭,阿美族,又名葉天送,於一九二八年從台灣花蓮港負笈日本京都平安中學求學,九次參與甲子園賽。大學畢業後,進入草創期的日本職棒南海鷹隊,二戰後參與日本職棒復興球賽,之後陸續擔任南海鷹教練及球探,間接提拔了曠世打擊奇才野村克也。退休後他長居京都,直到一九九六年過世前,都未返回台灣。岡村俊昭當年為何赴日打球?成名後為何不再回台灣?他的身世背景真相為何?在記者鄭仲嵐自二〇一六年於台日兩地來回穿梭調查,並在關西大學永井良和教授及岡村俊昭日本家人的幫助下,終於在二〇一九年靠著一張照片在花蓮找到岡村俊昭的台灣家人,為其真實身世背景解謎。這段跨越時空的超級任務,熱血而動人,望以此書替這段歷史留下紀念。丘美珍 專欄作家、品學堂文化長永井良和 關西大學社會學部教授專文推薦《台北市立棒球場》Podcast節目工頭堅 Youtuber 工頭堅。旅行長王子碩 聚珍臺灣總監王湘惠 中華女足隊長、岡村俊昭遠親吳宣儀 年代新聞主播周思齊 中華職棒球員邱光宗 「就是棒」創辦人、拓元售票執行長徐展元 體育主播張泰山 味全龍打擊教練梁功斌 台鋼雄鷹台語主播許伯崧 端傳媒台灣組主編陳耀昌 台大醫師、台灣史作家曾文誠 資深棒球球評 劉東洋 台鋼雄鷹領隊蔣竹山 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兼文學院學士班主任謝仕淵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共同推薦如果不是熱愛棒球、熱愛解密、熱愛新聞、熱愛寫作的人,一定做不到。……仲嵐是命定要寫出這個花蓮同鄉葉天送(岡村俊昭)生命故事的人啊!──丘美珍 專欄作家、品學堂文化長一百年前那些相信自己潛力、勇於跨越海洋挑戰新事物的年輕人,他們動人的生命故事,可以透過這本書,為當今的年輕讀者們帶來勇氣。──永井良和 關西大學社會學部教授跟著仲嵐的文字與腳步,看著他抽絲剝繭般爬梳出台灣棒球的起源關鍵,彷彿也找到了自己、成就了什麼!──邱光宗「就是棒」創辦人、拓元售票執行長仲嵐對台日棒球運動文化有深刻了解,輔以用心研究的精神,讓他的作品值得愛好棒球的讀者們細細品讀。──劉東洋 台鋼雄鷹領隊在許多台灣近代史的故事中,追尋不是浪漫的想像,而是艱苦的歷程。這段不平順的路,跟政權更迭、地理阻絕、認同混雜等有關。岡村俊昭,日本時代到日本打球的阿美族人,戰後繼續在日本棒壇打拼,但終身未再返回故鄉花蓮。鄭仲嵐的書寫,不僅幫我們拼湊了岡村的生命史,這段不易的追尋,讓未曾見過面的鄭仲嵐與岡村俊昭,彷彿成了久別重逢的朋友。 ──謝仕淵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作者介紹 鄭仲嵐一九八五年生。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曾留學福岡。道地台北市民、家族來自花蓮縣光復鄉,喜歡搖滾樂與棒球。過去任職台灣的電視台,現為駐日本東京的記者,nippon.com繁體字編輯,定期供稿德國之聲中文與其他台灣媒體。著有《唐鳳: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與丘美珍合著,文藝春秋/親子天下),同時擔任樂團The Seven Joy吉他手,負責作詞作曲。
產品目錄 【目錄】推薦序 Google 搜尋不到的人生紋理,他以偵探之手解密了!/丘美珍推薦序 跨越時空、跨越海洋,傳遞著勇氣/永井良和自序第一部 台灣 來自花蓮的岡村俊昭,意外地開啟身為記者的我追尋他的超級任務……第二部 能高 要談論岡村俊昭,就要先了解花蓮棒球歷史與能高團的表現……第三部 關西 岡村俊昭燦爛棒球生涯,是從京都的平安中學開始的……第四部 迷途 岡村俊昭大學生涯的資訊極少,我得靠著史料爬梳完成這段迷途……第五部 東廣島 武田善俊住持壯闊一生,與岡村俊昭在二戰期間日職十年……第六部 中之島 退下球員身分,岡村俊昭轉職教練,培養棒球人才……第七部 極限 成為南海的球探,享受含飴弄孫頤養天年之樂的岡村俊昭……第八部 歸根 回到花蓮的起點,最初的探索正隱含岡村俊昭的人生密碼……後記 附錄 能高團的其後參考書目 特別收錄 來自花蓮的回音/王湘惠
書名 / | 追尋岡村俊昭: 熱血記者的台日百年棒球超級任務 |
---|---|
作者 / | 鄭仲嵐 |
簡介 / | 追尋岡村俊昭: 熱血記者的台日百年棒球超級任務:甲子園球場100週年紀念/九次進軍甲子園紀錄保持人岡村俊昭的傳奇人生岡村俊昭aka葉天送.阿美族.第一個日本職棒台灣原住 |
出版社 /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7483121 |
ISBN10 / | |
EAN / | 9786267483121 |
誠品26碼 / | 2682594262002 |
頁數 / | 304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8x21x1.85cm |
級別 / | N:無 |
提供維修 / | 無 |
推薦序 : 【推薦序】
Google 搜尋不到的人生紋理,他以偵探之手解密了!
丘美珍/專欄作家、品學堂文化長
這本書是一個鍥而不捨的記者,長達八年的解密之旅。讀完全書,對於作者仲嵐這樣馬拉松式的調查精神,實在佩服。
與仲嵐認識,緣起於二○二○年。當時,人在台灣的我,接到日本文藝春秋出版社編輯安藤小姐的邀約,撰寫一本唐鳳的書,預定當年在日本出版。安藤小姐問我會不會日文?我說,我會,但程度不足以寫書。所以,我想到如果我能找到一位能讀寫日文的共筆作者,這書或許能成。
剛好那時,我的專欄在多語網媒Nippon.com 刊登,因為這樣,認識了那時剛從台北到東京工作的仲嵐,我開口邀約他一起共筆,他也爽快同意。那本唐鳳的書後來在二○二○年九月出版,書名是《Auオードリー.タン 天才IT相7つの顔》,受到日本媒體和讀者的好評,委實非常幸運。
從那時到現在,仲嵐活躍於日本的媒體圈,常有專欄刊登在台灣及日本的媒體上。但他不只是新聞人,他還有偵探魂。
認識仲嵐這幾年,我知道他在追尋一個故事,一個台灣原住民選手葉天送到日本棒球界,以岡村俊昭之名發展的故事,但是過程非常不順利。幾次在他回台灣敘舊時,一聊起那幾年的尋人經過,他總是嘆氣說:「好不容易追查到的線索,以為有了新的進展,結果卻又斷線了!」
我知道這件事有多難。雖然這是一段Google 找得到的歷史,但是其中的細節,卻無人知曉。這些細節塵封百年,從日治時代跨越至今,其中的關鍵主角已經作古,許多資料散佚各地,光是要找誰去要到這些資料,都得從頭細細爬梳。在這個Google 搜尋萬能的時代,對於網路上搜尋不到的資料,我們通常就直接放棄了。
但是,仲嵐卻不服輸。先找到一條線索,找到一個人,解開一個謎團。之後,再試試別的線索,試試可能的關係人,從對方的一句話或一個模糊的記憶,開始新的探尋。從二○一六年至今,這樣走走停停的探詢,加上把這個尋人經過撰寫成書,竟然持續了八年!如果不是熱愛棒球、熱愛解密、熱愛新聞、熱愛寫作的人,一定做不到。這樣想來,仲嵐是命定要寫出這個花蓮同鄉葉天送(岡村俊昭)生命故事的人啊!
回到這個故事的主角葉天送,在他八十多歲的人生中擁有三個名字:一個是阿美族的本名,一個是漢名葉天送,另一個是日本名字岡村俊昭。一個人有三個名字,意味著他有三段人生。Google 找得到岡村俊昭,但只能找到少許葉天送,而完全找不到葉天送的阿美族名。
就如同詩人及奇幻作家勒瑰恩(Ursula K. Le Guin)所說:「欲成為海洋大師,必須知曉大海中每一滴水的真名。」想要知道一個人的一生,也必須知道他所擁有的每一個名字。
這個道理,我想仲嵐懂得。最後,他找到這第三個真名了嗎?這個答案,我想保留給讀者自己去閱讀書中的解密過程。
電影《可可夜總會》(Coco)裡提到,一個人去世,並沒有被遺忘。但是,如果這世界上再也沒有人想念他,這個人就真正消失了。我想,仲嵐苦心追尋岡村俊昭的故事,對我們最大的提醒是:「我們知道自己有幾個名字嗎?這些名字可以活成怎樣的人生?」
最後,捫心自問:「承載著這些名字的我們,又希望如何被人記得呢?」
跨越百年的故事,在這個時代,仍然具有新意,我想,這就是這本書神奇的魔力。
【推薦序】
跨越時空、跨越海洋,傳遞著勇氣
永井良和/關西大學社會學部教授
第一次聽聞岡村俊昭這個名字,大概是在我中學的時候。那時岡村先生已經退休很久了,我並沒有機會見識到他在球員時代活躍的風采。但小時候作為南海鷹的球迷,我熱誠地閱讀了球隊發行給球迷收藏的刊物、棒球雜誌及南海鷹總教練和球員們的回憶錄等書。從中我才得知了南海鷹曾經有一位叫岡村的選手。當年我十來歲,並不能從岡村俊昭這個日本名字中,想像出他是一位跨海而來的選手。
等到我清楚地理解到岡村俊昭是來自台灣時,我已經過了四十歲,並寫了《南海鷹隊的時代》和《鷹隊的七十年》等書籍。
然而歲月流逝,岡村俊昭已於一九九六年去世,而南海鷹隊也在一九八九年被轉賣,主場還從大阪遷移到福岡。儘管如此,在大阪仍有許多南海鷹的球迷,因此我們曾在堺市市立博物館舉辦一場回顧展。在尋找提供參展品的協助人士時,我們得到了南海鷹隊前隊員岡本伊三美和梶田睦的介紹,得以認識了岡村的家人。他們借給我們一本相簿,當中包含了南海鷹隊在戰後不久的珍貴照片,這些都成為了我們的展品。我與岡村先生的家人結識,正是因為這樣的緣故。
我曾考慮過將岡村俊昭波瀾壯闊的一生統整成一本完整的傳記。然而,雖然我可以查到他在京都的事蹟,但他在台灣的時期卻仍籠罩在神祕迷霧之中。我閱讀了日本統治時期的《臺灣日日新報》等報紙,但能找到的相關報導文章非常有限。
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是電影《KANO》。二○一四年春天,我在大阪看了這部入選「大阪亞洲電影節」的電影。這部電影讓更多人對在日本已逐漸被遺忘的嘉義農林棒球隊產生了興趣。不僅如此,在這場台灣嘉義農林棒球隊獲得亞軍的賽事中,一樣有參賽的京都平安中學裡也有來自台灣的選手,我希望台日兩地的人們都能再次了解到這一點。
然而,我單獨進行採訪卻遇到了困難。當我感到時間已經被蹉跎的當下,收到了一位台灣青年的聯繫。他說他正在調查岡村俊昭,希望得到幫助,並希望能與岡村的家人見一面。之後的事情,就如同鄭仲嵐在這本書中所描述的那樣。
鄭仲嵐花了許多時間和精力,進行了我自己都難以完成的艱難調查。這本書中記錄了許多台灣在日本統治時期棒球史上重要的逸事,這些都是在他的努力下挖掘出來的。其實,不僅如此,一百年前那些相信自己潛力、勇於跨越海洋挑戰新事物的年輕人,他們動人的生命故事,更可以透過這本書,為當今的年輕讀者們帶來勇氣。正如即使與語言不同的人,也可以透過簡單的傳接球來分享樂趣一樣,這本書將使當代年輕人能夠有機會與過去的挑戰者對話互動。而鄭仲嵐的追尋行動,使他成為一位與百年前的年輕人一同對話的時空旅人。
棒球只不過是一個直徑不足八公分的小球,但這個小小的球卻充滿了巨大且迷人的力量。如果大家能在這本書中再次確認這一點,那將是一件再幸福不過的事了。
自序 : 二○二四年二月下旬,我造訪位於兵庫縣西宮的甲子園棒球場,二月的天氣仍然冷風颼颼,面對緊接而來的春季甲子園賽季和職棒球季,現場的工作人員正在馬不停蹄地加緊整備作業。此行前來,有個重大的任務,即是造訪球場後方的甲子園歷史館。等到我走到歷史館大門前,已經有三位工作人員等待著我的到來。
在三位工作人員的細心引導下,我被帶到館內的一處期間限定「台灣.嘉義農林特別展」區域,裡面陳列著當年台灣球隊嘉義農林在日本統治時期的輝煌歷史,除了有球衣、紀念球,還有塑像與各類文物展示。
而在展示區的一隅,放置著一個棕褐色的皮革行李箱,上頭貼滿了各式旅館的貼紙,下方的說明文則寫著「岡村俊昭旅行袋」。我定睛看了許久後,跟甲子園球場工作人員道謝:「謝謝你們幫忙保管。」工作人員則親切地回應:「一切都多虧您和永井教授幫忙!」我則連忙回自己沒做什麼,永井教授的聯絡才是更重要的。
一九二四年開幕的甲子園球場,二○二四年迎接一百週年紀念。作為高中棒球選手的聖地,甲子園無疑地在日本棒球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在台灣過去被統治的五十年間,也有不少台灣好手在此揮灑熱血,無論是閩南人、客家人與原住民族等,都用自己的實力證明,在體育的賽場上,大家透過公平較量,以實力分出勝負,都能獲得他人的尊敬,這也是運動競技最難能可貴的地方。
談到目前全球職棒最關注的人物,莫過於大谷翔平了,當年他也是馳騁甲子園賽場的小球員。但如今,他已經以卓越的投打「二刀流」姿態拿下美國職棒大聯盟單季雙位數勝投與全壘打王等,無疑將棒球的可能性推到新境界。大谷翔平的談吐優雅、定性專注、沉著冷靜,無不是現在新生代棒球孩童的樣本。我過去採訪棒球時,也曾現場碰過他幾次、並有一次直接採訪經驗,對於大谷的家教感到敬佩。當年他實現在甲子園出賽的夢想,如今則已在世界殿堂踩穩他更大的夢想。
大谷翔平曾說,大聯盟最精彩的地方是能與世界各國不同的棒球人士切磋交流。確實,大聯盟除了美國、加拿大外,還有中南美各國,亞洲的台、日、韓等強者如林,近來連歐洲的英國、德國等都有好手赴美國挑戰。大聯盟自豪的,正是它匯聚了全世界各國的棒球菁英的精彩多樣性,也強化了競爭程度。
然而,時間倒退回一百年前,當時的棒球環境卻不是如此。當年的大聯盟是只允許白人階級菁英參與的組織,其他有色人種只能去打其他自組的聯盟,一直到一九四七年首位非洲裔球星傑基.羅賓森(Jackie Robinson)站上大聯盟打擊區後,一切才開始慢慢改變。但當時種族歧視的社會現象仍是相當普遍,直到後來經由這些非裔球員的精彩表現,才讓美國白人社會慢慢接受種族、文化皆需平等的概念。
羅賓森的四十二號球衣在一九九七年從全大聯盟球隊退休,未來所有球隊的新進選手均不再使用這個背號。而亞洲的棒球選手們也約莫在那時起開始在大聯盟大放異彩。如今我們看到了大聯盟的精彩多樣性,也是走了很久時間才達成。
至今,大谷翔平的成就不僅是體育界的勝利,更是跨文化理解與平等機會的象徵。從一個世紀前的嚴格種族隔離和文化隔閡,到現在這樣一個多元文化和國籍的人們能在全球舞台上展示他們的才能,我們都成為時代巨輪下,社會進步的見證者。
大谷的成功也同時鼓勵人們相信,無論背景如何,只要有才能、努力和堅持,就有可能實現自己的夢想。他的故事也同時激勵未來一代,尤其是那些來自被邊緣化或少數群體的年輕人,去追求屬於自己的激情和夢想,不要受傳統拘束。包括體育、藝術、科學等,都可以在各領域激發出更多的包容性和多樣性。
二○二四年也是日本職棒的九十週年紀念,九十年前,即一九三四年底成立的讀賣巨人軍,象徵這個國家職業棒球的起步。該隊也在二○二四年前往台灣的大巨蛋比賽,更令人期待能藉此開啟台日的棒球交流更多樣深化的新篇章。
我向工作人員們道謝後,繼續參觀著甲子園歷史館,雖然已經來過不少次,但每次來到這裡總是樂此不疲。一小時多的參觀快結束後,我又特地繞回特別展,想要最後「拜別」這個岡村俊昭行李箱,往後它將由館方特別保管。隔著壓克力板再度仔細端詳後,突然間湧上了這八年間的採訪回憶,但終須一別,不禁深有感觸。
這個行李箱不只裝載著岡村俊昭這位棒球選手當年的夢想,也成為引領他前往日本本土尋夢的起點。他也透過自己的棒球實力,在當時傳統社會下展現自身的多樣性。
而我與這個行李箱的邂逅、以及對岡村俊昭的認識,一切的一切,都要從二○一六年的一次緣分說起。
內文 : 摘自第二部 能高
傳說的「能高團」
首次前往太巴塱國小卻無功而返後,我便沒將這件事放在心上,回到一般記者生活。由於一直好奇岡村的身世,我想起社長曾提及關西大學的永井良和教授,便試著聯絡永井教授,看看能否透過他介紹岡村的家人。
起初上網查資料時,發現永井教授穿著和服正襟危坐的姿態,讓人感覺有點嚴肅,一聯絡下,發現永井教授相當樂意幫忙,還寄了他寫的有關南海鷹的書給我參考,補足不少相關知識外,同時讓我感受到關西人的熱情。
但隨後進入二○一七年,我又陷入一陣媒體工作的繁忙,從首爾的WBC經典賽、韓國總統朴槿惠的彈劾與文在寅的當選、接著是香港的特首選舉。雖然歷經不少政治現場,卻開始忘記有關追尋岡村俊昭的事。一晃眼過去,已經接近快年底的十一月了。
在討論是否能拜訪岡村的家族之前,我希望透過本章來簡述一下日本統治時代花蓮港地區的棒球發展,特別是當地日本人與漢族、原住民族等互動,也會提及影響花蓮與台東地區棒球運動相當深遠的「能高團」。
這篇雖然不會提及岡村俊昭,但是對之後岡村本人的棒球經歷來說,花蓮地區的棒球發展與能高團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上篇提及日本總督府在平定花蓮相當勇猛的太魯閣族後,花蓮地區從一九一○年代中期就開始進入大量拓荒時期,當地最高政治機構花蓮港廳,在如何輔導高山族「生蕃」接受現代化教育,改變過往逞凶鬥狠的民族性,從叢林、漁獵的茅草屋的生活轉為現代型的居家等
花了相當大功夫。其中也包括矯正一些高山族會獵人頭「出草」的習俗。
事實上,直到一九二一年的統計中,被高山族原住民「出草」獵人頭而死的日本警察和平民仍統計達五十三人,被害者幾乎都是無頭屍體。加上進入大正時代以後,日本年輕一輩多半已西化,認為自身是「文明世界」一分子,對於台灣高山族的既有成見仍很深,願意前來東部經商或是生活的日本人仍相當少。
事情在一九二○年底出現一些變化,日本總督府在當年底宣布台灣實施「州制」,將台灣行政區劃分五州三廳,花蓮港最熱鬧的區域升格為花蓮港街,從此商業發展開始趨於穩定。當地的阿美族人也在日本二十五年的統治中,相對與日本人及漢人相處融洽,當時建造花蓮至台東的鐵路時,正是許多阿美族工人貢獻勞力的成果。
而就在這年底,「資深蕃通」江口良三郎來到花蓮港就任第五任廳長,年薪兩千七百日圓,至此讓當地出現新風貌。出生於一八六九年佐賀縣鍋島村岸川(今佐賀市內)的江口,一八九五年畢業後隨即被派往台灣,投身警察工作,隨後輪調新竹、宜蘭、總督府蕃務本署及警察本署的理蕃課等。江口過去也曾參與太魯閣戰爭,在就任廳長前,江口已經是課長職位,理蕃經驗豐富。臉型瘦長留小鬍子的他,講起話起來相當有明治時代初期的古風。
花蓮港要建大港
江口剛上任時,便對花蓮港興建正式港口一事相當關注。雖然名曰花蓮港,但實際上當時花蓮港船隻的停泊仍相當克難。
根據花蓮港「灣生」作家山口政治寫的《東台灣開發史》中,雖然當時已經有來往北部基隆的船班,但是母船無法直接上岸,都要在近海靠著舢舨,但是從母船移動到舢舨時相當危險,每次只能兩、三人跳過去,如果海象不佳、運氣不好時,常會發生落海意外。
搭上舢舨後再划一段距離等靠近礁石沿岸,會有阿美族的苦力從遠方拋繩子,操作舢舨的阿美族人將繩子綁在船頭後,一群光著上半身的阿美族人在從岸邊「吼、嘿、囉」等如拔河一般拉舢舨上岸。當時不少阿美族工人就天天聚在海邊等這種零工。
該書中也提及,花蓮港夏天有颱風、冬天吹東北季風時海象都很差,有時報章雜誌三天才來一次,從日本本土寄來的信一個月才會寄到。山口仍記得小時候,看到花蓮外海吐著黑煙的船隻進港時,媽媽曾興奮地叫著:「蘿蔔乾到貨了!梅干到貨了!可以吃鹽漬鮭魚了!」
為了有條安全回家的路,花蓮居民不分種族時常請願要建港、蓋連結蘇澳與花蓮的山路等,也讓「安全回家的路」成為當地政治議題,這點江口良三郎在上任之初也切實感受到。然而,建港需要經費,作為大日本帝國最難開發地之一的花蓮港,人口和商業規模都還不到位,因此東京的中央也無意願這麼快就建港。
就在這時,江口靈機一動,與其一直巴望中央能夠給予花蓮港建港口的費用,不如先起身來主動宣傳「花蓮港」這個地方。左思右想之後,江口認為組織一支棒球隊,去當時棒球運動相當熱情的台灣北中南部推廣,不失為是個好方法。雖然江口只是一介武夫,也不熟規則,但在台北任職期間還是看過棒球比賽,或多或少對棒球留下印象。
根據湯川充雄在一九三二年所著《臺灣野球史》一書中,提及棒球約於一九一七年(大正六年)左右傳入花蓮及台東地區。雖然時間相對較晚,但當初發展脈絡跟台灣各地一樣,都只是日本人工作後的閒暇娛樂,花蓮當地隨後陸續組成球隊,包括修建鐵路的鐵團、代表商業界的商工團及政治機關的綠團等。其中由鹽水港製糖所組成的鹽糖團、花蓮土木建設朝日組的朝日團、台東土木建設的櫻組的櫻團最受到注目。
其中鹽水港製糖的鹽糖團,也是當時推廣棒球運動的重要球隊。鹽糖公司於一九○六年創立於台南鹽水港街,在進入大正時代後陸續收購台灣東部的製糖公司後,開始往東拓展。鹽水港製糖的棒球隊在日本統治台灣的初期可說是相當強勁的隊伍,不只如此,其他包括台灣製糖、明治製糖等球隊的實力皆相當強勁。這些公司的職員多半是所謂「東京六大學」體系或是關西當地大學的高材生,擁有打棒球經驗。
支持鹽水港製糖球隊當時的重要人物,便是來自宮城縣富谷市的内ヶ崎良平。内ヶ崎在一九一一年從早稻田大學商學部畢業後,隨即渡海來台進入鹽水港製糖工作,期間也參與球隊草創期的成立。内ヶ崎做事相當受到當時的社長槙哲的肯定,一路從營業部、經理部再到新營製糖所的總經理等職。加上早大畢業的他相當喜歡棒球,透過人脈挖角當時早大棒球隊王牌川島民藏、飯田五郎作等優秀球員進入公司打球。
隨著鹽糖在大正初年往東拓展,不少優秀又會打棒球的職員開始往東移居。鹽糖先是在花蓮港南邊的壽村建立工廠後,一九二一年又在馬太鞍設立工廠,兩個地方都設有球隊與球場,成為當地棒球運動相當大的推手。
馬太鞍工廠後來改名大和工廠,二戰後改名光復糖廠,也正是我的家鄉屹立不搖的精神指標,直到我中學時,每次回家鄉都會看到糖廠的煙囪悠悠地吐著黑煙,像是一位等待客人已久的老先生。
仕紳們接力幫忙
在打定用棒球宣傳花蓮港的主意後,江口便以廳長身分,在一九二一年讓當地的日本社會人球隊遴選菁英組成「全花蓮港團」,搭船先遠赴台北打了四場比賽,取得三勝一敗的戰績。而這支俗稱「全花軍」的遠征團,就有不少鹽糖、朝日組的球員,球隊背後也有兩位要角支持,分別是團長梅野清太和隊經理中村五九介。
梅野清太一八七七年出生於長崎縣對馬島嚴原(今對馬市),於一九○五年來到台灣。
起初來台時,梅野是位入伍服役的重砲兵隊副官,在台灣以陸軍中尉身分卸甲歸田後,就進入當地的賀田組工作。身高修長的梅野清太,雙眼銳利、心思細膩,而且做事明快果決有行動力,常常以軍隊式的號令來要求職員及阿美族的工人們辦事,雖然一板一眼,但深受當時的賀田組總經理、臉圓圓滾滾相當親切的原脩次郎信任。等到原脩次郎回到東京參政後,梅野順理成章接手總經理位置,並經營賀田組旗下的花蓮朝日組與台東櫻組土木事業。
隨著在地方愈來愈有名氣,梅野也擔任花蓮港電氣公司與木材公司的人事副總裁等,最後在一九二○年十二月花蓮港市區升格花蓮港街時,他也被推舉為街長,成為當地實業界與政治界都極有分量的人物。梅野還在一九一六年一手創立《東臺灣新報》,成為首份在地報紙。梅野為人相當熱誠,常為了當地事務,每年花一千多日圓私下掏腰包贊助各項賽事,從棒球、網球到高爾夫等都有。
而中村五九介則是一八七七年五月九日出生於山口縣阿武郡椿村(今荻市),一八九三年從學校畢業進入土木企業「大倉組」工作後,一八九七年六月時被派往台灣的分公司工作。
一九○二年時中村來到台東,進入賀田組任職台東拓殖部會計長,一九○七年後移居花蓮港,開設中村商店等販賣日常雜貨。中村同樣相當熱心地方事務,陸續擔任花蓮港的防疫組合長與民會長等,可說是當地商業最大要角,同時也相當支持棒球運動。
首次出征宣傳花蓮,全花蓮港團的成績並不俗。然而之後,一支全都由阿美族人組成的棒球隊「能高團」逐漸抓住當地視線。
最佳賣點 : 甲子園球場100週年紀念/九次進軍甲子園紀錄保持人岡村俊昭的傳奇人生
岡村俊昭aka葉天送.阿美族.第一個日本職棒台灣原住民打擊王
「岡村俊昭只是個不被人熟悉的歷史人名,我希望將他回復成栩栩如生的人。 」
熱血記者鄭仲嵐奔波台日兩地尋訪,揭開日本與台灣百年棒球史裡動人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