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國寶: 29位傳統工藝藝師的故事 | 誠品線上

National Treasures of Taiwan: The Stories of 29 Traditional Craftsmanship Masters

作者 心岱/ 方梓/ 利格拉樂.阿𡠄/ 李昂/ 林文義/ 姜泰宇/ 馬翊航/ 崔舜華/ 陳雪/ 陳銘磻/ 楊富閔/ 楊翠/ 葉淳之/ 廖振富/ 廖輝英/ 潘家欣/ 蔣亞妮/ 賴鈺婷/ 鍾文音
出版社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人間國寶: 29位傳統工藝藝師的故事:最好讀的人間國寶29位重要傳統工藝藝師用技藝塑造島嶼以職人心意創作臺灣的精神「人間國寶」是重要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他們是臺灣文化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在臺灣,「人間國寶」即是國家無形文化資產「重要傳統表演藝術」和「重要傳統工藝」的保存者。如果說來自民間的國寶藝師是最貼近土地的藝術創作者,那麼《人間國寶—29位傳統工藝藝師的故事》及《人間國寶—30位傳統表演藝術藝師的故事》,或許是親近「人間國寶」最好的讀本。為了提供國人以不一樣的視角認識「人間國寶」,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於2022年啟動《重要傳統藝術專書》編撰計畫,內容為2009年以來文化部(時為文建會)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所登錄認定的40項重要傳統藝術59位保存者,期待以輕鬆、動人的風格呈現傳統藝術的生活面向,從保存者的生命故事出發,藉以吸引國人一探功力深厚技藝卓絕的國寶藝師。為此,文資局邀請臺灣當代知名作家訪問藝師、提筆為文,從前輩的李豐楙、廖輝英、陳銘磻、心岱、李昂、林文義、周芬伶、林央敏、方梓、廖振富、Walis Nokan、楊翠,到中壯代的鍾永豐、凌煙、鍾文音、邱祖胤、利格拉樂.阿、陳雪、葉淳之、甘耀明、乜寇.索克魯曼、李志銘,再到年輕耀眼的賴鈺婷、馬翊航、張郅忻、劉崇鳳、姜泰宇(敷米漿)、連明偉、潘家欣、崔舜華、楊富閔、蔣亞妮、吳曉樂、隱匿等,34位作家之中有的寫作超過半世紀,有的榮獲百萬文學大獎,共同之處在於每一位都關注傳統藝術,或曾義無反顧投身其中,或與藝師相互熟識,又或有同鄉之誼。在作家充滿情感的筆鋒下,人間國寶的內心世界與人生經歷點滴化成書頁。藝師創作或演出,令我們得以欣賞精采的作品,而作家描述他們近距離接觸的藝師,則開了一條指向「人間國寶」的路,讓國人可以在紙端閱讀藝師親近「國寶」。 《人間國寶—29位傳統工藝藝師的故事》是一部融合重要傳統工藝與文學書寫的「作品」,期待這項為推廣重要傳統藝術及其保存者的跨界嘗試,能夠獲得國人青睞,開卷展讀如見國寶其人,更殷盼傳統藝術漸漸進入日常,融為生活的一部分。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心岱 1949年出生鹿港。十七歲離鄉到臺北求學,以書寫散文與小說而成為知名作家;目前已出版著作八十多本。1974年本土意識萌芽,受作家亦「社會人」的感召,投入報導文學的領域,親至臺灣各個角落從事田野調查,致力於本土人文與自然生態兩大系列的採訪,是國內呼籲催生「環境保育」與「文資保存」的第一代作家。因連獲兩屆「時報報導文學獎」而應聘進入《中國時報》,成為第一線的專欄記者。1992年轉進「時報出版」擔任副總編輯,從事幕後專業期間並未忘情書寫,擅長透過深情的文學張力,表達對世間萬事萬物覺知,尤以陸續完成三本故鄉之書。2021年獲頒「彰化磺溪文學獎特別貢獻獎」。方梓 本名林麗貞。臺灣花蓮人,文化大學大眾傳播系畢業,國立東華大學創作與英美文學研究所碩士。曾任消基會《消費者報導》雜誌總編輯、全國文化總會學術研究組企畫、《自由時報.自由副刊》副主編、總統府專門委員,及大學兼任講師。著有《人生金言》、《他們為什麼成功》、《傑出女性的宗教觀》、《第四個房間》、《采采卷耳》、《來去花蓮港》、《野有蔓草:野菜書寫》、《時間之門》、《誰是葛里歐》等。利格拉樂.阿𡠄 漢名高振蕙,既是排灣族也是外省二代,二個名字、二種身分、二種認同,數十年來始終在身分認同的河流裡跌跌撞撞,流離在父系與母系的家族故事中,著有《誰來穿我織的美麗衣裳》、《紅嘴巴的vuvu》、《穆莉淡Mulidan:部落手札》、《祖靈遺忘的孩子》等散文集,以及《故事地圖》兒童繪本,編有《1997原住民文化手曆》。近來投入「原住民族政治受難者暨相關人士口述歷史影像紀錄計畫」的拍攝工作。李昂 彰化鹿港人,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畢業,美國奧勒岡大學戲劇碩士,曾任教文化大學多年。小說《殺夫》已有美、英、法、德、日、荷、瑞典、西、義、波蘭、捷克、塞爾維亞、韓等多國版本;《迷園》亦已譯成英、法、日、韓文出版;《自傳の小說》在日本出版;《暗夜》在法國出版;《看得見的鬼》在德、瑞士、韓出版。《睡美人》在日本出版。曾以《殺夫》獲聯合報中篇小說首獎;2002年獲頒第十一屆賴和文學獎;2004年獲法國文化部頒贈「藝術文學騎士勳章」;2013年獲吳三連獎文學類小說獎;2016年獲中興大學頒授名譽文學博士學位。2018年中興大學「李昂文藏館」正式開幕。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認為李昂是最好的兩個華文女作家之一。林文義 1953年生,散文家、小說家、詩人、漫畫家與政治評論者。曾任《書評書目》與《文學家》總編輯、《自立晚報》副刊組主編、台灣筆會祕書長、廣播電台主持人等,於文學、媒體與政治領域皆涉入甚深。曾獲2012年臺灣文學館圖書類散文金典獎、2014年吳三連文學獎之榮譽。出版作品包括《南崁手記》、《秋天的約定》、《墨水隱身》、《遺事八帖》等散文集四十餘種、《革命家的夜間生活》等小說集六冊、詩集《旅人與戀人》等三冊,漫畫《逆風之島》等近十種。姜泰宇 筆名敷米漿,輔仁大學日文系畢業,大眾文學作家。從大學即開始創作,曾獲得金石堂年度暢銷男作家,入選誠品書店最愛一百小說。曾任《愛小說》雜誌總編輯,短篇作品《榻榻米的夏天》改編為公視電影《夏天的向日葵》。著作十餘本小說,近作包括《洗車人家》、《鬼拍手》、《記得我的名字》。現為專業洗車工。馬翊航 1982年生,臺東卑南族人,池上成長,父親來自Kasavakan建和部落。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曾任《幼獅文藝》主編,現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創系兼任助理教授。著有散文集《山地話╱珊蒂化》、詩集《細軟》,合著有《終戰那一天: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百年降生:1900-2000臺灣文學故事》、《成為人以外的:臺灣文學中的動物群像》。崔舜華 1985年冬日生。有詩集《波麗露》、《你是我背上最明亮的廢墟》、《婀薄神》、《無言歌》,散文集《神在》、《貓在之地》、《你道是浮花浪蕊》。曾獲吳濁流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等。陳雪 小說家,寫散文療癒自己。曾獲2022年臺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首獎。著有小說《你不能再死一次》、《親愛的共犯》、《無父之城》、《摩天大樓》、《迷宮中的戀人》、《附魔者》、《無人知曉的我》、《陳春天》、《橋上的孩子》、《愛情酒店》、《惡魔的女兒》等;散文集《寫作課》、《少女的祈禱》《不是所有親密關係都叫做愛情》《同婚十年:我們靜靜的生活》《當我成為我們:愛與關係的三十六種可能》、《像我這樣的一個拉子》、《我們都是千瘡百孔的戀人》等。陳銘磻 1951年生,曾任國小教師、電台廣播節目主持人。雜誌社總編輯、出版社發行人。電影「香火」編劇。耕莘寫作會主任導師、救國團復興文藝營駐隊導師。獲2009年新竹市名人錄。大愛電視台〈發現〉節目主持人。以〈最後一把番刀〉獲中國時報第一屆報導文學優等獎。曾獲金鼎獎最佳出版獎。《香火》、《報告班長》、《部落.斯卡也答》電影原創。近作包括《旅行文學112話》、《給人生的道歉書》、《我的少爺時代》、《日本文學館紀行》等。楊富閔 臺南大內人,現為臺大臺文所博士候選人。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小說首獎、博客來網路書店年度新秀作家、臺灣文學年鑑焦點人物;入圍2011、2014年臺北國際書展大獎。著作包括《花甲男孩》、《解嚴後臺灣囝仔心靈小史》、《書店本事:在你心中的那些書店》、《賀新郎:楊富閔自選集》、《合境平安》等。主編《九歌111年小說選》。作品曾改編為電視、電影、漫畫、繪本、音樂劇等多種形式。楊翠 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現任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研究領域為原住民文化與文學、臺灣史、臺灣婦女史、臺灣女性文學與性別文化相關議題等。著有散文集《最初的晚霞》、《永不放棄:楊逵的抵抗、勞動與寫作》、《年記1962:一個時代的誕生》、《壓不扁的玫瑰:一位母親的318運動事件簿》,學術論文《日據時期臺灣婦女解放運動:以「臺灣民報」為分析場域(1920~1932)》、《少數說話:臺灣原住民女性文學的多重視域》等。葉淳之 府城人,兒時活動領域是臺南市中西區和安平區,成長遍及臺灣頭尾和海外。政大新聞所畢業,曾任記者、電視製作人,並得過一些文學獎,著作有《島嶼軌跡》、《我們的島》、長篇小說《冥核》和《思慕微微:走尋裡臺南》等。廖振富 臺中人,臺灣師大文學博士,曾任臺灣師大臺文所教授、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所長、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現任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著有《臺灣古典文學的時代刻痕:從晩清到二二八》《櫟社研究新論》《蔡惠如資料彙編與研究》《林癡仙集》《林幼春集》《在臺日人漢詩文集》《臺中文學史》(與楊翠合著)《追尋時代:領航者林獻堂》《以文學發聲:走過時代轉折的臺灣前輩文人》《老派文青的文學浪漫》《文協精神臺灣詩》等書。廖輝英 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畢業,現專事寫作。曾獲《聯合報》、《中國時報》小說獎、吳三連文學獎、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及金馬獎改編劇本獎。為傳統女性發聲,作品篇篇與時代脈搏息息相關,擊中社會要害;寫兩性情懷,最能撫平現代人的傷口,公認是社會性最強、共鳴最大、最具現代感的小說家。她觀察兩性,文走社會各階層,成為最受信賴的「廖老師」。著有小說《油麻菜籽》、《女人香》、《焰火情挑》、《不歸路》、「老臺灣四部曲」等;愛情散文集《先說愛的人,怎麼可以先放手》、《愛,不是單行道》、《戀愛,請設停損點》等。潘家欣 1984年生,臺南人,繪畫與文字多棲工作者。曾獲府城文學獎新詩首獎、屏東文學獎新詩首獎、楊牧詩獎等。著有詩集《妖獸》、《失語獸》、《負子獸》、《雜色》、《珍珠帖》;藝術文集《藝術家的一日廚房—學校沒教的藝術史:向26位藝壇大師致敬的家常菜》;插畫作品有《阿媽阿公講予囡仔聽的臺灣故事(台語有聲書盒裝版)》、《暗夜的螃蟹》、《童言放送局:日治時期臺灣童謠讀本(2)》、《虎姑婆》等。蔣亞妮 摩羯座,狗派女子。居於臺中,目前為成功大學中文博士候選人。2015年出版首部散文《請登入遊戲》(九歌),2017年出版《寫你》(印刻),2020年出版第三號作品,《我跟你說你不要跟別人說》。賴鈺婷 臺灣臺中人。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國文研究所畢業。2004年以〈來去蚵鄉〉獲時報文學鄉鎮書寫獎,確立獨特的城鄉散文書寫風格。2011年以「臺灣鎮鎮走」專欄,榮獲行政院第三十五屆金鼎獎「最佳專欄寫作獎」。2009年獲編寫入《新修霧峰鄉志》、2015年獲編寫入《臺中文學史》、2021年以《彼岸花》入選「二十一世紀上升星座:一九七○後臺灣作家作品評選」。著有散文集《彼岸花》、《小地方》、《遠走的想像》、《老童年》、《親愛與星散》。鍾文音 淡江大傳系畢,專職寫作。曾赴紐約習畫,一個人旅行多年。參與國內外大學作家駐校計畫,擔任客座教授,授課小說與散文創作。曾獲多項重要文學獎,已出版多部旅記、散文、短篇與長篇小說。近作包括短篇小說《溝》(2021);長篇小說《命中注定誰是你》(2022)。2021年以《別送》獲臺灣文學金典獎年度大獎殊榮,2023年以同一部作品獲得第十屆聯合報文學大獎。自2016年起以七年時光織就(母病三部曲)──散文《捨不得不見妳》、小說《別送》、札記《訣離記》。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人間國寶,臺灣精氣神一生至藝,島嶼無盡藏最好讀的人間國寶秩序與底蘊漆藝之美 王清霜陶醉工作的漆藝家 黃麗淑苦心孤詣玉成至美 黃福壽臺灣竹編藝術播種者 黃塗山巧融竹漆於一器 李榮烈以竹籐編織對土地的愛 張憲平積善慶餘錫藝之家 陳萬能古雅之心 陳壽彝圖說神話的人 劉家正筆劃之間見絢爛 洪平順壯闊快活似神仙 莊武男捏塑韶光透視人生 杜牧河隨緣不隨我 陳三火大師的臺灣心 施至輝壯看田園手風景 施鎮洋如在如不在 葉經義古街哲人藝師 李秉圭年輕質地不滅 陳啓村雕刻寬廣的世界 蔡德太沉浸木藝天地 游禮海千言萬語的紙世界 李煥章迴旋流動之圓 尤瑪.達陸不受框限的創作 黃蘭葉不讓傳統織布迷路 許春美部落養育的織女 張鳳英在傳統復振的路上 嚴玉英春光盛綻於指掌 陳惠美不褪色的記憶 劉千韶在手和地面之間 陳利友妹

商品規格

書名 / 人間國寶: 29位傳統工藝藝師的故事
作者 / 心岱 方梓 利格拉樂.阿𡠄 李昂 林文義 姜泰宇 馬翊航 崔舜華 陳雪 陳銘磻 楊富閔 楊翠 葉淳之 廖振富 廖輝英 潘家欣 蔣亞妮 賴鈺婷 鍾文音
簡介 / 人間國寶: 29位傳統工藝藝師的故事:最好讀的人間國寶29位重要傳統工藝藝師用技藝塑造島嶼以職人心意創作臺灣的精神「人間國寶」是重要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他們是臺灣文化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5328962
ISBN10 /
EAN / 9789865328962
誠品26碼 / 2682461331008
頁數 / 312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7X23X2CM
級別 / N:無
提供維修 /

試閱文字

自序 : 【序】
人間國寶,臺灣精氣神
◎文化部部長 史哲

臺灣擁有豐厚的多元族群文化,藝師們的傳統工藝和傳統表演藝術繽紛多姿,並見證臺灣文化精粹的不朽傳承,其藝術根源不受地域所限,與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一樣著根、綻放。傳統藝術猶如盛開的花朵,有形有色,特出而動人,這是由土地生長出來的共同記憶,隨著藝師在日常營生的奮鬥中而茂盛勃發。
這一群傑出的藝術家是文化部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所認定的重要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並為人所敬稱的「人間國寶」。自2009年迄今,已有59位「人間國寶」,其中有精於傳統工藝和長於傳統表演藝術者,兩者共同的特質是立足於傳統又不限於傳統,同時皆是「臺灣製作」。可以說,人間國寶的作品、表演與技藝亦即是臺灣的精氣神。
人間國寶是無形文化資產的實踐者和傳承者,他們畢生以雙手、心靈與歲月創作動人的作品與演出,不但傳遞臺灣文化的特色與精神,也展現臺灣文化接納與融合的歷程。59位人間國寶遍布臺灣南北,不受山海阻隔,有原住民族、閩、客族裔,不論先來後到,都在這片土地上創作耕耘、雕塑島嶼的樣貌和唱誦臺灣的聲音。
文化部自2012年改制以來,致力深化並開展臺灣的文化風貌,在59位人間國寶身上也能看出相似的軌跡,他們一方面守護傳統,一方面能創新突破,在細膩、傳神之外,每一部作品都體現了「傳統是創新最有力的後盾」的藝術法則,每一次述說也提醒人們關注無形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要性。
在肯定人間國寶專業、嚴謹與辛勤的傳習工作之外,文化部也致力將人間國寶的事蹟和作品介紹於國人,因此策劃了兩本專書——《人間國寶—29位傳統工藝藝師的故事》及《人間國寶—30位傳統表演藝術藝師的故事》,邀請李昂、林文義、周芬伶、鍾文音等34位臺灣當代知名的作家執筆,以流利的筆鋒書寫人間國寶其人其事。期待國人翻開新書,看看人間國寶如何經歷時代與生命的磨練,並付出歲月與熱情以護持無形文化資產的獨特價值,能以傳統為基底形塑島嶼的精氣神。

一生至藝,島嶼無盡藏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長 陳濟民

多元繽紛是臺灣文化的顏色,我們擁有的傳統藝術同樣豐富多彩,職人與藝師是守護與發揚傳統藝術的專家能手,個個身懷絕藝功力深厚,堪稱島嶼的「無盡藏」。他們有擅長傳統工藝者,也有專精傳統表演藝術者,都以精湛的技藝、恆持的毅力,將來自臺灣民間的藝術價值、族群文化和生活特色透過雙手或表演呈現給世人。
2009年起,我國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登錄重要傳統工藝及認定保存者,迄今已有21項29案。保存者常受人稱譽為「人間國寶」,是對於某一項無形文化資產有深入研究和傑出表現的人士,他不僅熟知、體現傳統工藝的知識、技藝和文化表現形式,更多年來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共同進行以四年為一期的傳習計畫,全心全意把傳統藝術的「無盡藏」一點一滴傳授給徒弟們。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專責全國無形文化資產的保存維護工作,向國人介紹、推廣傳統工藝當是重要的任務。為使大眾一探人間國寶的成藝之路與生命經歷,本局特別邀請臺灣老中青三代的知名作家舉筆為文,如李昂女士寫施至輝藝師、廖輝英女士寫李榮烈藝師……作家與藝師或有同鄉之誼,或久遠以前有相助之義,動人的故事於是從洋溢著文學氣息的筆鋒流淌而出,激發異於研究專書的閱讀經驗,從中能夠感受到藝師的熱情、堅持、智慧與創意,以及作家筆下情感流動的軌跡。
《人間國寶—29位傳統工藝藝師的故事》是重要傳統工藝與文學的燦爛邂逅。誠摯期待國人人手一冊,細細品讀,從人間國寶專注做好一件事的堅持獲得啟發,進而從他們不凡的作品獲得親近無形文化資產的滿足,並因此發現:原來臺灣傳統工藝的精緻和創新一直都在日常生活裡。

試閱文字

內文 : 【內文試閱】
圖說神話的人 劉家正
◎鍾文音

不論時光走得多遠,只要拿起畫筆,記憶總能把劉家正帶回那個遙遠的黃昏,他放學回家看見畫師陳壽彝在陰暗的樹葉中將樹幹畫上白色的神來一筆,使得整個山景樹林就被照亮了,他彷彿被召喚了內心最深最深的渴望,他長大後也要當畫家。
後來他不僅當了畫家,且擇艱難之路走。
達摩祖師面壁九年,一心為了等待具根器的弟子到來,將法傳承下去。劉家正面壁已過三十寒暑,一切也是為了傳承。將佛道故事畫在壁上,傳承文化,傳承力量。
他在人間畫神話,在紅塵畫春秋。他就像一個連通人間與天界的入世的修行者,以畫描繪那不可見的神佛,以畫修己之身。
屬於他一日的儀式就是從畫開始,從畫結束。

將宮廟繪成藝術殿堂
進入他北投的家,滿眼畫作,有一幅畫南投故鄉的梅花,清雅脫俗。他從小生長於南投,是真正的大內高手,他在畫作上也簽名:玉山人。
陽台開闊處即是畫室,每一根被他畫過的筆都保留著,筆筒上插滿了走過時間的畫筆,如開著永生花的盆栽,每一隻筆都是歲痕,都是他的生命刻痕。
畫家不丟筆,他說。這讓我聽了心驚,我的畫筆畫壞都丟了。劉家正說妳也畫畫,我笑說屬於亂塗鴉鬼畫符的非科班。他卻淡淡笑說,那也是一種想像力的展現。但我知道相較於他那種刻苦走過每一個歲痕的畫家,其一筆一畫的基本功是終其一生的練劍秘笈,也是大多數人難以超越的巔峰。
他的作品就像他的藝術坊名為「鼎臻」,鼎臻是高度,也是態度。鼎臻既是鼎立於極致,也是臺語所說的頂真(tíng-tsin,認真)精神。
他不斷地走進寺廟,不斷地讓神佛下凡,補救補遺闕漏的,神在他的筆下都復活了。
他屢屢提及從小就愛畫畫,受姨丈影響,他走上了一條少之又少的傳統寺院畫師,一路披星戴月荊棘載途,能撐過這條路且走到頂尖者幾稀,他不僅實踐了少年時代就想成為的畫師,且成為第一與唯一。
他彷彿是天選之人,說起連婚姻都是神佛應許欽點的。我問起在旁招呼我們喝茶的優雅太太是怎麼嫁給您的?
話說他們可是神佛作媒,經過觀音菩薩認可的人間伴侶。
他的太太劉蔡春美女士,是北投人。是劉家正在二十九歲的那年他在某道場作畫時結識的。那時候,劉蔡春美若沒遇到大她五歲的劉家正,她本是想剃度出家的,只是當時被她的父親阻止之故。哪裡知道因緣注定,隔年走入結婚。
劉家正笑說他們要結婚前,蔡家還問神搏筊、得到聖筊而允諾的眷屬。
他說後來他對許多神佛背後的故事與經歷常常都是靠博學於宗教的太太說給他聽的。
我自己畫畫過,非常知道一旦拿起畫筆的那一刻就難以停下的狀態(為專心寫作,所以暫時我收起畫筆),而劉家正更是一頭埋入顏料的人,他是與月亮同枕的人,一旦畫畫就停不下來,經常畫至夜深忘時,有時太太醒轉,會提醒他趕緊休息,他才打住。
他笑說岳父曾說他這個人是一天下來也說不上幾句話的人。

四顧眼看人間
「門神畫」最難在畫出眼睛,也就是四顧眼,畫龍點睛。佛像開眼,眼睛是神韻是靈魂,畫出四顧眼,也就是四面環顧,人看神佛像時彷彿覺得神佛也在看人,每個人都感到神佛在看顧著人間。
美學品味的細節也蘊含在他的生活,繪畫的主軸之外生活的儀式有靜坐養神焚香飲茗讀書看畫,注意到他的服裝也很不同,看似唐裝,但卻沒有中國結。這也是他改良過的款式,去中國結改內扣式,穿起來雅而不俗。這很像他的畫作,不拘泥於傳統,但又突出於傳統,自成一格。主因來自於他長期有國畫基礎,又注入西方的透視法,使他的門神個個都像回到人間的神,不論怒目金剛或者慈悲低眉,都是栩栩如生,躍然筆下。
我以為作品大忌就是俗不可耐(庸俗枯索一成不變過於艷彩)或者雅不可耐(做作矯情匠氣),此二者都是敗筆。而且他熟知俗中入雅,雅中入俗,雅俗共賞之境是他認為最佳的讚賞。
生中求孰(技藝不斷精進),孰中求生(不拘泥框架),我覺得劉家正的高度自覺與與時俱進,使其畫作形神皆備,走入了藝術性,這是傳統畫作最困難的有神,有個人風格。
問他截至目前最喜歡的作品,他提到為「圓光禪寺」畫「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故事,五十三個故事,將文字圖像化,畫功內斂,神采飛揚,殊勝至極。
另有「虎尾持法媽祖宮」也是他進行最久的壁畫工作,十多年下來,從無到有,不斷擴增,至今仍未完成,彷彿是高第的聖家堂的再現。劉家正從一對門神畫到這家宮廟變成「宗教文化園區」。劉家正說宮殿壁畫皆十分典雅,他將壁畫的彩繪藝術注入其中。另有他個人喜愛的閩南建築新北泰山的「頂泰山巖」與古坑的佛寺「大悲精舍」。
聽著,我的心開始畫了張島內旅行的新地圖。
深耕每個職業都難免有職業傷害,劉家正作畫長期懸腕在高難度的寺廟空間,不論修復工程或者大型壁畫的創作,長期下來他的手眼也有過傷害。但見他卻一頭烏髮,他摸著濃密的髮絲笑說他一個趣聞。
得獎那年,他去領獎的前日,心想自己這頭烏髮太顯年輕,想刻意去染白,為髮色太黑而困擾真讓我羨慕。但染白之後會再長出來,於是改用噴的,將髮噴灰之後的上午他去接機出國讀書的女兒回國,在機場女兒見他滿頭白髮竟還差點哭了出來,難過地想父親太勞累了,竟至瞬間蒼老了?

在定點與移動間往返
頭髮也藏著他的叛逆靈魂,一頭即肩髮,讓他在戒嚴時期,曾被警察臨檢時抓去落髮。
我欣羨他近七十而滿頭烏髮,他立馬教我養生功法。
我練著幾招,開始幻想日後自己也能文武皆備,身心合一,如此藝術之路才走得遠。我想到村上春樹也是日日慢跑,開鑿靈魂也要注重身體健康,我深有同感。
他的陽台還有一對巨大門神畫像,畫在油畫布上,這是我首見的門神油畫像,高度比例卻都和宮廟相同。劉家正說,因為寺廟的門神都是定點的,畫在油畫布上就可以移動了。
說到定點與移動,他提到宗教藝術其珍貴就在於不可移動的價值性,人們朝聖必須親履,就像敦煌壁畫千佛洞,梵諦岡壁畫,他的創作也是如此。
他的人生也是在定點與移動之間往返。
一輛車凸(跑)全島,一旦抵達卻又定錨良久,在寺廟一住半年是經常有的事。一旦完成,又開往下一站,把作品留在原地,留給神佛,等待有緣人的來到,凝視與對話,開啟人間神話的每個篇章。
紅塵畫春秋,劉家正將看不見畫為可見,靈魂賦予形體,我的心眼在他的空間沐浴神光,感覺到靜中之靜,凡俗皆覽於胸了。
藝術即人格,畫風即文風,劉家正的創作如天語,如修道,一切都在其中。非常入世,卻又十分出塵。

順主人意就是好功夫
劉家正從少年就踏上的一條艱難之路,從此為下凡的神佛搭起了平坦之路。
後有來者,初心連著初心,一筆接著一筆,在被香塵燻黑的廟宇,他的目光炯炯,心定手穩,深思熟慮,慢工細活,熬出一幅幅嘆為觀止的高難度壁畫。
他的難還難在他不只是創作,還必須顧及原來廟宇的風貌與受託者的要求。
他用臺語說:順主人意,就是好功夫。
他說好的傳統畫師/彩繪師必須懂得在自我美感和廟宇(案主)之間進行溝通、協商。我聽了腦子一直盤旋這句話,心想技藝如此高超的畫師看盡千帆,卻如此謙卑,不會像很多自大的藝術家一心只看到自己。
那麼寫作的人呢,有待我參,如禪宗參話頭,這條路走得再久,都得重返初心,隨緣不變,卻又能不變隨緣。
離開劉宅,迎面是捷運的轟轟列車馳過,但我的心吸滿了靜,戒定慧來自基本功的定,劉家正的打底功夫。陰暗的冷天,駐足神佛之境,我的心也暈滿了神光。
有朝一日,以劉家正彩繪過的寺廟為旅行地圖,也許我也可以完成另類的島嶼旅行。去看看那些不移動的壁畫,如樹般靜默存在的作品,感受劉家正的藝術能量與滿滿的技藝示現,那是蹲點者最難的耐性功夫。
耐得住漫漫長夜,耐得住結廬在人境而無人知的寂寞千古事,劉家正的能耐了得。
一生只專心做一樣事,執著日久有了最動人的姿態。
畫師劉家正一生總是面壁看似無語,但心卻和神佛對話,此時萬物皆靜,外境全泯。在如此安靜的繪圖世界,萬物有了神光。
一筆一畫,繁華雲煙,安然斷念。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最好讀的人間國寶
29位重要傳統工藝藝師用技藝塑造島嶼
以職人心意創作臺灣的精神
「人間國寶」是重要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他們是臺灣文化的守護者,更是創造者,在傳統與創新之間尋求平衡與突破,在地方與國際之間建立連結與交流,傾力將臺灣的美好呈現在每一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