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密碼解讀者: 開啟上帝視角, 從喝奶看人體如何掀起一場無聲的DNA革命 | 誠品線上

遺傳密碼解讀者: 開啟上帝視角, 從喝奶看人體如何掀起一場無聲的DNA革命

作者 Brian Winston Ring (任博文)
出版社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遺傳密碼解讀者: 開啟上帝視角, 從喝奶看人體如何掀起一場無聲的DNA革命:本書將帶領讀者進入一個充滿奇幻和驚奇的世界,讓我們重新思考基因對個人和整個人類社會的重要性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喝酒臉紅是因為基因突變?乳糖不耐是天生,可以消化牛奶的人才是「變種」?DNA密碼×奇幻冒險×基因科學深入淺出談基因與人體的奧祕,用小說來講科學!▎揭開基因迷霧的奇幻之旅在本書中,一位年輕的主角將引領我們進入一個充滿奧祕和驚奇的世界。融合科幻與冒險元素,故事帶領我們探索基因的神祕領域。主角將穿越基因迷霧,揭示其中的祕密。從喝下一杯奶開始,我們將跟隨主角一同踏上這場奇幻冒險之旅,探索人體如何掀起一場無聲的DNA革命。▎基因解讀的探索與希望在這個驚奇的旅程中,主角將面臨各種基因現象和挑戰。我們將目睹基因的奇幻力量,了解它們如何承載著我們的遺傳資訊,影響我們的身體特徵、疾病風險和行為特徵。透過科學家的解讀和主角的冒險,我們將深入探索基因迷霧,揭示其中的祕密。這趟旅程將讓我們對基因的神祕性有更深刻的了解,並反思它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基因全新解讀透過本書,我們將得以用全新的視角來審視基因,看到基因背後的力量和潛能。透過主角的生活與一系列的事件,揭開基因迷霧的奇幻之旅。我們將深入了解主角的冒險旅程,看到她如何解讀基因的祕密,並為人類帶來新的希望。▎啟示與未來思考隨著主角的冒險,我們將感受到基因解讀的探索所帶來的啟示。我們將意識到基因對人們生活和健康有著深遠的影響,並開始思考如何運用這些知識來改善人類的生活品質。基因迷霧中的祕密將啟迪我們對個體化醫療、疾病預防和健康管理的全新思考,讓我們看到未來基因科學的潛力。【本書特色】:本書將帶領讀者進入一個充滿奇幻和驚奇的世界,讓我們重新思考基因對個人和整個人類社會的重要性。這本小說將激發人們對基因科學的興趣和好奇心,並展示基因研究的潛力與挑戰。讓我們一同踏上這場基因迷霧的探索之旅,探尋啟示與希望的未來。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Brian Winston Ring(任博文),美國史丹佛大學基因組及生物資訊學博士後;美國AGI公司和益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iDNA網)聯合創始人及首席科學家。長期致力於精準醫療的研究,成功領導了世界上第一個透過基因晶片在分子平均值上確認乳癌患者治療方案的項目,其關於肺癌檢測的文章獲得2009年度最被病理醫生關注獎;肺癌、大腸癌、鼻咽癌等基因診斷項目成為美國腫瘤精準醫療分子診斷標準。 譯者簡介 周慧君,美國康乃爾大學分子生物和遺傳學博士,史丹佛大學臨床分子基因學博士後,iDNA網創始人兼執行長,美國醫學遺傳學會(American Board of Aedical Genetics)臨床分子遺傳學家,美國醫學遺傳學協會(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會員。 楊巧,專職譯者。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Note. 1 開篇的懺悔Note. 2 開門Note. 3 DNA大夫Note. 4 初次見面Note. 5 導火線Note. 6 第一篇日誌Note. 7 越洋電話Note. 8 祈禱Note. 9 第一份結果Note. 10 讀詩後記Note. 11 一記重擊Note. 12 燕子王國Note. 13 堅持到底Note. 14 尚未開始Note. 15 指尖的基因組Note. 16 閉嘴Note. 17 對話上帝Note. 18 基因組與天國Note. 19 胡同冒險Note. 20 好消息呢Note. 21 騙局Note. 22 乳癌Note. 23 無錨的小船Note. 24 帥氣的警官Note. 25 被解僱Note. 26 林中小屋Note. 27 林中漫步Note. 28 DNA尋祖Note. 29 別樣的回憶Note. 30 對抗整個世界Note. 31 俄羅斯夫婦Note. 32 愛德華走了Note. 33 繼續參考文獻

商品規格

書名 / 遺傳密碼解讀者: 開啟上帝視角, 從喝奶看人體如何掀起一場無聲的DNA革命
作者 / Brian Winston Ring (任博文)
簡介 / 遺傳密碼解讀者: 開啟上帝視角, 從喝奶看人體如何掀起一場無聲的DNA革命:本書將帶領讀者進入一個充滿奇幻和驚奇的世界,讓我們重新思考基因對個人和整個人類社會的重要性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9753154
ISBN10 /
EAN / 9786269753154
誠品26碼 / 2682421903009
頁數 / 328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7X1CM
級別 / N:無
提供維修 /

試閱文字

內文 : 【內文試閱】
Note. 1 開篇的懺悔
  7月31日,我剛重溫了自己從春天開始寫的所有日誌,覺得有必要為這本日誌寫一篇引言,萬一我以後還要看呢。日誌可以附引言嗎?日誌本來的意義不就是為了記錄特別的時刻嗎?如果附了回顧性的引言,日誌是不是就會失去即時性?當然,如果我堅持這樣做,也沒人能攔得住我。不過,還是煩請各位讀者不要把本篇當做一篇引言,這更像是一篇被放在開頭的總結,能夠幫助各位整理所有日誌的脈絡。
  可能把它當做總結也不妥當。
  或許這就像史丹利的基因事業。一個發起人?啟動細胞機器來修改人的基因?算了,技術成分太高了,而且我完全不清楚發起人是做什麼的。一年之後,基因於我可能會變得越來越陌生,發起人在我看來也只不過是銷售部的一個年輕男子。除非史丹利的個人基因服務事業真正做起來了,這樣我們才可能會經常聊到基因的問題。幾乎可以想像到他會說出這樣的話:「莉莉,妳的多態性真是太明顯了,好愛妳的顯性性狀啊!」其實我不喜歡這樣的對話,太不正經了。
  「前奏」聽起來怎麼樣?藝術氣息濃厚,絕對上得了台面。那麼這就是一個前奏了。
  這個詞應該用在什麼地方呢?對了,我應該在一開始就說清楚寫日誌的初衷。7月的此時此刻,前幾個月發生的事情還歷歷在目,所以當我寫下這些日誌的時候,我很清楚自己經歷了什麼。一兩年之後,如果一切還是原來的模樣,再來讀這本日誌,我可能會燒掉它,也可能把它撕個粉碎。
  我剛剛查了「前奏」的意思,應該是預示將要發生的事情,或者為了營造氣氛。自打成年之後,我就不在乎情緒、氣氛這些東西了,而且這也絕對不是要預示接下來將要發生什麼事情的意思。我討厭預示,自從大學英語課結束之後,我就沒有預示過什麼了。其實我寫這篇前奏的目的很簡單,只是想確保以後讀這本日誌的時候不至於看不懂。
  懺悔?聽著很文藝,既不會顯得過於浮誇,也不會顯得過分謙遜。我還是選「懺悔」吧。
7月31日 陳莉莉的懺悔
  這些日誌是伯特建議我寫的。伯特是一個和藹親切、睿智的老者,但是也很古怪。舉個例子,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他的辦公室裡會堆那麼多的時尚雜誌。他也快到耄耋之年了,顯得十分有威嚴,華人很看重這一點。所以,莉莉,妳要記住寫這些日誌不是妳的錯。只是伯特給出了這個建議,妳照著做而已。其實這也不是什麼餿主意,我也一直在堅持。但是,這絕對、完全是伯特的主意。
  好吧,不能就這樣把責任都推給伯特,不然就不像是在懺悔了,而我是誠心想懺悔的。溫馨提示,這篇日誌是寫給我自己的,這是日誌內容的一大重要轉折點。妳會發現,我春天寫的所有日誌都是給上帝的。我並不想抱怨上帝作為一個聽眾有多麼的不善解人意,只是想強調一點,我現在開始慢慢意識到自我的聆聽也很重要。上帝是無所不知、無所不在的存在,所以他想做什麼就會去做什麼,至於看不看這些日誌,也不是我說了算。在家裡,家人不會關注我。工作上,肯定也沒人會聽我的,只有到了最後一團糟的時候才會有人想起我。但我會努力去傾聽,而不是被傾聽,就像伯特的詩中所說的那樣。雖然難免落入俗套,但還是有道理的。所以這篇日誌只能是寫給我自己的。如果上帝喜歡,當然也可以聽,我們之間向來很隨意。
  妳也會發現我這人很喜歡發牢騷。說發牢騷可能有點消極,應該是抒發自己的感慨,這樣顯得比較有學問。我感慨頗多。不管怎樣,未來的我,請記住現在發生的一切,這樣妳就不會過於求全責備了。即使是在寫日誌的時候,我也表現得很浮躁,但那並不是真正的我。與筆下的我相比,真實的我沒有那麼油腔滑調。幽默有時候只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方式。未來再讀這篇日誌的時候,妳肯定變得更加穩重時髦了。等哪天有錢了,我和艾瑪會在週末的時候去新加坡血拼,去萊福士喝下午茶,讓馬克和基普待在家裡看電視、拌嘴,做一些男人才會做的無聊事。那些冥想課最終讓我受到啟發,不過我還是覺得不應該過分沉迷於冥想,姑且把它稱為「超凡脫俗」的啟示好了。說不定我會學著像奧黛麗・赫本一樣戴帽子,像印第安納・瓊斯也可以,我不挑。
  但這只是當下的情景,妳的當下,不是我的。我當下所面臨的是:我舉家到北京追求自我,但是這份努力卻面臨分崩離析的危險。感慨(抱怨)中夾雜著內疚,我對自己都做了些什麼,我對自己的家人又做了些什麼。一開始,我以為把一家人都遷過來就可以找到自己的根,就可以在金融界呼風喚雨,就可以買到非常便宜的凡賽斯,現在,我寫這些日誌的時候,這些幻想都已經成了過眼雲煙。
  不過,我還真知道在哪裡可以買到便宜的凡賽斯。真材實料的好東西,可不是絲綢市場的冒牌貨。
  感慨(抱怨)只是當下生活的一小部分,並不能代表我自己。溫馨提示:不要忘了那首詩。
  懇求萬能的主!
  使我不要求人安慰我,但願我能安慰人;
  不要求人了解我,但願我能了解人;
  不要求人憐愛我,但願我能憐愛人;
  因為我們是在貢獻裡獲得收穫,
  在饒恕中得蒙饒恕。
  這是我憑記憶寫下來的,是的,我省略了最後一句,因為我到現在也沒能想起來。所以,未來的我,請記住,下次讀這本日誌之前,要確保這首詩已經爛熟於心。與現在寫日誌的我相比,妳應當更博學。如果妳覺得我被生活折磨成了一個小怨婦,別忘了這一點。
  今年春天之後,史丹利的基因事業對我們的(這個「我們」指妳、指我、也指日誌中提到的所有人)自我認知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在我寫了這些之後,誰知道他又會有什麼新的進展呢?好吧,聽他的口氣,應該不會有多大的進展。科學發展本來就比較慢,但是誰知道未來會怎樣呢?雖然他整合的東西不多,但也還是很有意義。伯特的程度有限,可能無法把遺傳學與形而上學聯繫起來,但不可否認的是,遺傳學促使我們重新思考「我是誰」的問題。透過對遺傳學的了解,我發現了自己對北京以及在北京的工作所持有的不當要求和期待。
  我承認,我至今也沒弄懂自己到底是誰。但我非常確定答案肯定比我想像的要簡單。換句話說,我雖然還不確定如何描述自己,但是起碼找到重點了。
  那就足夠了。以上就是陳莉莉的懺悔。我要把它列印出來,放在日誌的開篇,希望你們以後讀的時候不會覺得混亂。祝你們好運,我提前向你們道歉了。
Note. 2 開門
  開門的方式有三種。
  第一種,要是事先知道門沒鎖,那就只管走到門前,毫不猶豫的轉動把手就可以了。不鎖門表示你充分信任你的鄰居,而且心態也十分豁達。
  第二種,在快到家的時候就把鑰匙準備好,這樣就不用在門口等太久了。而且也不會被別人看到,不然可能還得客套一下,請他來家裡喝杯茶。雖然背後的心理活動完全不同,但是兩種方法都很快捷方便。
  就在門口所花的時間長短而言,第三種方法的確與前兩種方法大不相同。你可以毫無準備的出現在門前,一臉迷茫的盯著門把手,彷彿眼前的是一個路障。接下來就是地毯式搜尋鑰匙,拍拍左右兩個口袋,在錢包裡找找,抖一抖手提包,把左手的東西換到右手。這是最常見的方法了,一舉一動都展現了思維的活躍和自信。就像吉卜林故事中的那隻貓一樣,經常自己四處晃晃,所有地方在牠看來都差不多,都十分合適。
  然而,對一些人來說,在門口逗留可能意味著一種深思熟慮,思考著如何從工作模式切換回居家模式。魔鬼不可怕,可怕的是未知的風險。雖然你了解自己的家,也了解自己,但是仍然會存在祕密,一些難以解開的祕密。不管怎樣,人總不可能在門口站一輩子,面對未知是在所難免的。不管在床上賴到什麼時候,午夜12點的鐘聲總是預示著第二天的到來。
  莉莉今天就是這樣開門的:站在門口,手裡握著鑰匙,卻沒有開門。有時候,人背負的包袱會過於沉重,需要足夠努力才能卸下。她還在想她跟愛德華的交戰,她反駁得及時、簡潔、有文采,給了愛德華膨脹的自我致命的一擊,起碼莉莉自我感覺是這樣的。忘記這件事真是太難了。所以她選擇在公寓狹窄但安靜的走廊裡站著,一動也不動的站著。夕陽泛黃,倒映在滿是灰塵的窗戶上,絲毫沒有影響到她的心情。
  電梯到達的微弱聲響從遠處傳來,將她的思緒帶回門前。門口掛著紅紙金字的新年對聯,真是有意思。對聯上布滿摺痕,紙邊微微捲起,金箔和紅紙漸漸褪去了色彩,上面濃縮了春節過後三個月的光景。現在很難買到的磁帶也失去了其價值,被丟棄在一個角落裡。她不止一次想過把對聯撕下來,門上掛著的節日裝飾品讓她內心略感煎熬。有些人覺得與過去決裂、跟隨時間的腳步往前走很簡單,這些人會在節日後的一週內去掉節日的裝飾,他們會定時更新證件照,也不奢求自己能年輕一輩子。莉莉則完全相反,寧願保留磨損的對聯也不願意面對時間的流逝。與愛德華的爭論會成為一個轉折點,但不是今天。
  她的魂不守舍可以理解。從今天開始,莉莉不再思考未來。倒不是說她最終明確了自己的未來,她已經42歲了,早就過了追求那個答案的年紀。從今天開始,她第一次對自己的未來產生了懷疑。她的生活不是一幅伴著音樂慢慢展開的畫卷,也沒有那麼重大的意義。然而她現在開始懷疑,她的生活與她一直以來的設想並不相符。40歲,莉莉一直到40歲才有了這種覺悟。與很多年輕人一樣,她想像中的未來猶如黑暗中一道明亮的光,蘊藏著無限潛能和可能性。在人生的某個階段,大多數人的人生道路漸漸清晰可見,更為具體,這條道路可能崎嶇不平,但是前人的經驗總會指引我們不斷前進。我們能做的就只有祈禱,祈禱一切能夠按計畫完成。一生中,我們總會弄混現實與理想、有界和無界。但是人有時候也會對看到的美好春色感到厭煩,更希望好好享受寒冬的清冷和灰茫茫,不同的人產生這種心理的年齡層不同。我們應當銘記故事中的英雄人物,就在今天,大概下午2點半。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將帶領讀者進入一個充滿奇幻和驚奇的世界,讓我們重新思考基因對個人和整個人類社會的重要性。這本小說將激發人們對基因科學的興趣和好奇心,並展示基因研究的潛力與挑戰。讓我們一同踏上這場基因迷霧的探索之旅,探尋啟示與希望的未來。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