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那一年: 石縫裡的信 (第2版) | 誠品線上

畢業那一年: 石縫裡的信 (第2版)

作者 蔡宜容
出版社 成陽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畢業那一年: 石縫裡的信 (第2版):我喜歡當小孩,但是「長大」這種事,是不管我們高興不高興,願意不願意,絲毫沒得商量,更不會放慢腳步,讓我們休息休息,喘口氣的……◆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我喜歡當小孩, 但是「長大」這種事, 是不管我們高興不高興,願意不願意, 絲毫沒得商量,更不會放慢腳步, 讓我們休息休息,喘口氣的…… ◆得獎與推薦紀錄◆ 高雄市喜閱網書單 臺南市圖優質本土兒童文學書籍推薦書單 臺北市兒童閱讀優良媒材推薦 天下雜誌希望閱讀選書 臺灣文學館推薦文學好書 金鼎獎推薦 新聞局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 好書大家讀推薦 文建會兒童文學100 性別平等教育優良讀物100 教育部焦點300推薦書 ◆內容簡介◆ 十來歲的少年少女,有點獨角獸的味道,額頭頂著犄角,背上長著翅膀,迫不及待想飛上天……本書用日記方式寫出小女生妞妞成長的心事,很多都是無解的人生習題,答案只能用生命去體會。不管你用「欣賞浪漫故事」的角度,還是用「分享小女生祕密」的角度去看,你的心都會被它牽動,不由自主的讓這些問題盤桓在心底。本書可讓成長中的青少年更了解人生,也能讓父母更了解孩子的心事,推薦給親子、師生共讀。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蔡宜容,英國瑞汀大學兒童文學碩士。著作:畢業那一年——石縫裡的信、萬夫莫敵、邊城兒小三、超時空友情、舟舟的日記、晉晉的四年仁班、中美五街、今天二十號、癡人。譯作:說來聽聽、貓頭鷹恩仇錄、謊話連篇、變身、魔法師的接班人、發條鐘、紅寶石迷霧、井中之虎、北方之星、哈倫與故事之海、盧卡與生命之火。

商品規格

書名 / 畢業那一年: 石縫裡的信 (第2版)
作者 / 蔡宜容
簡介 / 畢業那一年: 石縫裡的信 (第2版):我喜歡當小孩,但是「長大」這種事,是不管我們高興不高興,願意不願意,絲毫沒得商量,更不會放慢腳步,讓我們休息休息,喘口氣的……◆
出版社 / 成陽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7502778
ISBN10 /
EAN / 9786267502778
誠品26碼 / 2682915570007
頁數 / 160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2×17cm
級別 / N:無
提供維修 /
適用年齡 / 10歲至14歲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
陪孩子走過成長路
花蓮市明義國小閱讀推動教師 許慧貞
孩子在成長的路上,難免會遇到挫折,也總是有著各種困惑。有些問題師長可以幫忙解決,然而,大人也有幫不上忙、使不上力的時刻。這個時候,孩子就得試著調整自己,幫助自己勇敢面對考驗。如果在這樣的時刻,我們適時將和孩子面臨相似狀況的書中人物介紹給他們,陪伴孩子一起走這趟成長路,相信,孩子將更有想法應對這一道道的人生課題。
《畢業那一年——石縫裡的信》正是一本值得推薦給孩子的成長之書。國小畢業生妞妞以寫日記的方式,說出發生在自己、家人、同學和鄰居身上,許多關於「成人」的故事,是孩子們的最佳生活範本。我來到花蓮教書,轉眼已十一年了,這本書我必定為每一屆的孩子導讀。
書中的妞妞,心底縈繞著許多關於情感的問題︰天底下到底有沒有「永遠不忘記」這種事?喜歡一個人,是不是就該告訴他?現在的「同學」,以後可不可能「不只是同學」?
還有一些棘手與無奈的人生問題,例如︰違逆父母的旨意去成全自己的志向,是不是勇者的行為?老同學犯案,該不該出庭指證?被男朋友甩掉,就叫「世界末日」嗎?青梅竹馬的情人,怎麼會變成家暴的施暴者?因為「不想」就不和爸爸出去玩,算不算是不孝順?……都出現在妞妞的日記中。而這些問題,正是我高年級的孩子常常掛在心上,卻不知如何啟口的大哉問。
書中的妞妞有著和宜容一樣的真性情,道出高年級孩子的心底事:
我和妞妞的想法一樣,「長大」這回事,不管我們願不願意、高不高興,絲毫沒得商量。看了這本書,我想把所有現在的事記下來,留到未來,再慢慢品味這絲絲縷縷的回憶……
這是我一位學生看完這本書後,寫下的讀書筆記。作者宜容所期待傳達的訊息,學生們真真切切的領略到了!這也是為什麼每一次導讀完,我總會處心積慮的安排宜容和學生們見面對談。
謝謝宜容在我每回提出邀約時,總是慷慨允諾,奔波返鄉為花蓮家鄉的孩子服務,每每和宜容對談後,孩子總是收穫滿滿、意猶未盡。很懂小孩的宜容(或者她本來就很像小孩),總能準確傳達她的一片心意,一如書中溫馨的文字。妞妞真是最適合陪伴孩子長大的書中人,有了妞妞,孩子的成長路走來,肯定是更踏實的。
很高興看到這本書以全新的面貌重新出版,添加了溫暖的插畫及美麗的色彩,讓妞妞得以繼續陪伴更多孩子長大。

試閱文字

自序 : ◆作者序◆
石縫裡還有信嗎?
蔡宜容
我並沒有將這本書重寫,只是淡化了其中過分的誇飾,打磨了稜角,刪除了矯情和胡話。在這項有時候痛快有時候煩人的工作過程中,我發覺一九二三年寫下這些東西的那些青年本質上(「本質上」是什麼意思?)已經就是今天或認可或修改這些東西的先生。我們是同一個人。
這是阿根廷作家波赫士在一九六九年為將近五十年前的作品重新出版所寫的序。整理自己過去的作品是一件惱人的工作,我舉雙手雙腳同意。事實上,當編輯告訴我這本書將要重製,我幾乎以一種無法言喻的心情,極盡可能的拖延,逃避,直到不能再拖。
所有的惱人、拖延與逃避,當然不是因為作品結構成熟,無法增刪,
而是當一九九七年的蔡宜容,遇上現在的蔡宜容,帶著某種久別重逢的尷尬與陌生,總隱隱擔心「她」會不會已經改變了?不再是當年的「自己」了?這有一點恐怖,好吧,不只一點;而且,如果現在的蔡宜容變身了,一九九七年的蔡宜容會消失嗎?如果一九九七年的蔡宜容消失了,那麼十二的月亮,鴿子與野玫瑰……那些很久以前的事會不會人間蒸發?石縫裡還會有信嗎?
我隨手翻開舊版的書,第一百一十六頁,割牧草的朱大哥看見太陽快下山,「大部分雲都是白色的,只有靠近太陽的地方,有一些粉紅色和金
黃色的雲。」我笑了,也許這就是我昨天看見的晚霞。隨手再翻,第一百
二十八頁,關於牆角下的白日夢,「通常我會在口袋裡塞一些零食。有時候是巧克力球,有時候是蘇打餅,我就一面看花,看房子或看天空,一面慢慢享用。」我又笑了,從一九九七年到現在,很多事情改變了,但「口袋裡塞一些零食」的好習慣可從來沒有荒廢。
我在第六十二頁看見神祕美麗的野玫瑰,在第一百四十六頁發現勇敢的,受傷的少年,啊,那些朦朧的,野地高飛的夢想……我漸漸覺得,一
九九七年與現在的蔡宜容,也許「本質上」並沒有什麼不同,我們依舊受到晚霞與玫瑰的吸引,永遠不會戒掉巧克力與奶酥麵包,嚮往著勇敢冒險與一切不安全的事物,卻總是「卒仔」的時候居多,但這也沒什麼,牆角下蹲一蹲,又是一條好漢。
我再也寫不出那個一九九七年的故事,但是現在與未來的每一個故事都將帶著那一年的印記,無限變形。仔細想想,青少年不也是這樣?我們不像蟒蛇褪皮一樣,在跨越法定成年的剎那,把「青少年」留在森林的草叢或山洞裡,然後光溜溜的長大;我們都是帶著成長的印記向前行的。
波赫士在序文裡又這樣說:
對我來說,這本書包容了我後來的一切……我那時候喜歡的是黃昏、荒郊和憂傷,而如今則嚮往清晨,市區和寧靜。
我比較貪心,清晨黃昏、荒郊市區、憂傷寧靜,我全都喜歡,它們都是塞在石縫裡的信,我隨時都想爬上小山坡,悄悄的抽出來讀一讀。
是的,石縫裡還有信。

試閱文字

內文 : ◆故事搶先讀:失望這種事◆
親愛的日記:
晚上睡覺的時候,我順手將窗帘掀開一點,你猜怎麼啦?
我被月亮嚇了一跳!
從來沒有見過月亮這麼圓,而且又這麼近!它正好掛在對面人家的天線右邊,大約十公分左右的地方。
我爬起來翻桌曆,今天是農曆十四哩,難怪。
我們班,我是說以前六年級那個畢業班(這樣說,好像我已經畢業很久了),有一些女生很迷星座算命。她們常聚在一起討論,見了人就問:「你是幾月出生的?」
其實,我並不是完全不感興趣﹐只是她們太瘋了,反而讓我對這些星座啦,算命啦有點……有點「那個」。她們說我是「巨蟹座」,外表堅強內心脆弱,還說我們這種星座的人又害羞又重感情,還滿有藝術天分的。
你看看,是不是怪噁心的?我都不好意思告訴別人……可是,好像滿準的?
對了,你是什麼星座的呢?
怎麼扯到這裡來了?本來是在說月亮的。啊,是了,巨蟹座的守護星就是月亮。
我記得那群女生圍在我桌子旁邊,故意用很標準的國語,慢慢的念:「月亮帶給巨蟹座的人最敏銳的觀察力和最善變的心。」
好噁心。不過,我的「守護星」今天真的很漂亮。
其實,有月亮當守護星挺不錯的,比什麼木星、土星、冥王星來得有趣。你想一想:每個人都知道月亮長什麼樣子,可是有多少人看過土星呢?
沒多久,月亮漸漸往上升,升上了屋簷,就不見了。只有月光還看得見。
月光透過窗戶,照在我的胳臂上,
映出井字形的影子,好像可以玩○○╳╳那種遊戲,看起來很有意思。
昨天,爸爸在吃飯的時候,很高興的各訴大家,他決定利用暑假帶全家到溪頭玩兩天。
「我們禮拜五晚上出發吧!」爸爸顯得很興奮。
可是,只有媽媽笑著點頭。
大哥說他會暈車,而且他和幾個同學約了每天下午打籃球,一定要「風雨無阻,決不間斷」,誰毀約就得受罰,還得請客。
二哥說他不想去。媽媽問為什麼?他有點不耐煩的回答:「沒有啦,就是不想去嘛!」
我想,二哥大概是青春期的小小叛逆吧!
飯桌上的氣氛一下子變得好奇怪。大家悶著頭吃飯,不說話。
爸爸故意用輕鬆的口氣說:「大概只有妞妞肯跟我去玩了。」
我沒有作聲。
大哥看我一眼,好像在笑,不知怎麼回事,我一點兒也不想去。
媽媽大概有些不高興。她收拾碗筷的時候,聲音比平常大,叮叮咚咚的。
後來我們誰也沒有再提起這件事;大概是去不成了。
我開始覺得對爸爸媽媽過意不去。他們一定很失望。我覺得自己像做錯了事。可是,我真的一點也不想去溪頭。
很久以前,我還很小,兩個哥哥也很小的時候,我們多喜歡跟爸爸出去呀!
我記得那時候,不管是上街買麵包、文具,我們都搶著要坐爸爸的摩托車。哪怕只是一小段路,一小段路都夠好的。怎麼現在會變成這樣呢?
大哥寧可打球,二哥寧可不耐煩;我呢,寧可窩在陽臺看書,或者就像現在,躺在床上「晒」月亮,也不想坐爸爸的新轎車,「陪」他們到溪頭玩。
這樣算不算「不孝順」?
我想著,心裡漸漸難過;肚子也漸漸餓起來。
我到樓下,吃了兩塊奶酥麵包和一杯牛奶。
我在飯廳遇見大哥,他盛了一碗白飯,澆了晚餐的肉湯,吃得稀哩呼嚕的。
大哥看見我,瞪了我一眼,很凶的問:「妳怎麼不去溪頭?」
我回瞪他一眼,更凶的說:「你呢?你又為什麼不去?」
他扒了一大口飯,含糊的說要打籃球啊什麼的。
這個理由,我看他自己說得都有些心虛。
我也好不到哪兒去。大哥吃過飯,把碗筷扔在桌上,說:「妞,把碗洗一洗。」
我正準備發作呢!他用手在我頭上亂摸一通,把頭髮都弄亂了。我忍不住笑出來,就不和他計較了。
這麼一笑,我心情也好多了。

後記
大哥、二哥和我都很愛爸爸媽媽。不過,大哥和同學的約定很重要,他得守信用才對;我的陽臺和晒月亮也不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至於二哥,那更沒有辦法,他正在青春期嘛。而且,爸爸也讓我們失望過呀。我想,不去溪頭應該不算「不孝順」,因為這實在不是什麼了不得的大事嘛……
應該吧……

◆師長導讀單◆
一、書中描寫了許多花蓮的事物與地標,老師們可指導小朋友對書中環境多加觀察,與自己的家鄉做一番比較;父母則可在旅遊時,安排一段特別的深度文化之旅,探訪書中所提到的景點。
二、這本書以女生的觀點來書寫,若男生遇到同樣的事件,會有什麼不一樣的想法嗎?這是個很有趣的觀察點,師長們不妨多加發揮。
三、每一篇日記後面都有一則後記,和前文相互呼應,可與孩子一同討論。
四、這本書中有許多值得和孩子們探討的問題,以下列出一些示例供您做為參考:
1妞妞在日記中提到,大多數的男生想在炎熱的午後打球,女生卻想躺在藤椅上看書。你覺得男女之間,為什麼會有這種不同的想法?對於別人有不同的想法,我們應抱持什麼樣的態度?
2書中對成長、長大描寫很多,你能不能以書中的例子來說說,作者這樣寫的用意?
3「知者來」是什麼意思?在現代社會中可不可能存在?你支持這種做法嗎?
4「安妮」是妞妞最好的書中朋友,你有沒有這樣的朋友?和大家分享一下。
5你贊成周伯成堅持自己的廚師夢嗎?說說你的看法。
6妞妞和哥哥們不想跟爸媽去溪頭,這樣算不孝順嗎?站在爸媽的角度想一想,也站在妞妞的角度想一想,和大家討論一下。
7你期待長大嗎?為什麼呢?

五、讀完這本書之後,若還有時間,不妨設計一些延伸活動,讓孩子的學習更加豐富多元。例如:
1寫作活動──寫一封信給自己。
2說話活動──說一則祖父母或父母年輕時的事。
3藝術與人文活動──利用橡皮擦、肥皂或是地瓜,製作一個屬於自己的數字章。
4說話活動──向大家報告自己祖父母或父母年輕時的事。

更多問題與討論,歡迎上網搜尋: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948jPykbIOcUTBJRHlzSEJLb00/view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用日記方式寫出小女生妞妞成長的心事,很多都是無解的人生習題,答案只能用生命去體會。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