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屏溪的3000個思念 | 誠品線上

高屏溪的3000個思念

作者 郭漢辰
出版社 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高屏溪的3000個思念:在作家的筆下,一滴水被賦予了生命,眾溪流穿流過綠意盎然的山林,宛如在城市中流動的命脈,為地景畫出最美麗的曲線,滋養出躍動的生命活力。本書以溫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這城以及這河,彷若就是我的家,我身體的延長,我骨肉相連的血脈,我靈魂的深沉複製。河流宛如在城市中流動的命脈,為地景畫出最美麗的曲線,滋養出躍動的生命活力。在作家的筆下,一滴水被賦予了生命,高屏溪的主支流荖濃溪,猶如整個家族的大家長,他穿流過寶來、六龜、桃源等山地鄉鎮,吞吐南台灣雲霧的氣息,擁有島國最高山脈山神們的賜福與授權,擔負起滋養大地的責任。眾溪流穿流過綠意盎然的山林,齊齊握手匯聚成摯愛的母親河。溪河時而和百年鐵橋並肩而行,時而緊緊與城市相依,一路蜿蜒奔流到海不復回。女兒,當我有那麼一天,在生命的盡頭處消失不見時,請千萬不要悲傷,我只是暫時收斂起生命的雙翅,等待下一個時刻,重生飛翔…… 為創作而活的郭漢辰以溫柔的筆調,藉由寫給女兒的生命情書,以文字保存對土地水域的記憶,見證溪河終將擁抱大海的過程,帶領讀者一同認識大高雄地區最重要的三條河川──高屏溪、愛河、曹公圳,再次發覺水岸城市風貌。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郭漢辰(1965-2020)屏東人,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碩士。一生以文學為信仰,筆耕不輟,並於2019年設立獨立書屋「永勝5號」與微型文學館,致力推廣文學與閱讀活動。作品領域跨及小說、散文、現代詩以及報導文學等,尤以紀錄故鄉屏東的地景地貌出名。曾獲鹽分地帶文學獎、高雄打狗文學獎、大武山文學獎、玉山文學獎等獎項肯定。辭世後獲屏東縣政府頒發褒揚狀,以表彰其對在地文學的貢獻。自1996至2016年出版三十五本著作,包含詩集、小說、報導文學、繪本等。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言 追尋──翁禎霞序言 究竟幾歲才算長大?──郭尚恩卷一 從山而來:高屏溪在山神懷中誕生的一滴水河畔小鎮百年鐵橋眷戀溪畔二三事與溪同悲歡擰一把溪水的淚卷二 與光相戀:愛河與城市相依與光相戀 夜曲停靠站河愛我們始終會回來──愛河上的橋卷三 穿流時間:曹公圳一條沿著歷史的溪圳水流‧車流曹公,你在何方垂釣往事 用記憶灌溉的水田──共耕一畝心田卷四 重生河海戀汕尾港身世考──高屏溪入海處歸程一滴水的私奔在遠方重生

商品規格

書名 / 高屏溪的3000個思念
作者 / 郭漢辰
簡介 / 高屏溪的3000個思念:在作家的筆下,一滴水被賦予了生命,眾溪流穿流過綠意盎然的山林,宛如在城市中流動的命脈,為地景畫出最美麗的曲線,滋養出躍動的生命活力。本書以溫
出版社 / 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2944141
ISBN10 /
EAN / 9789862944141
誠品26碼 / 2682792417006
頁數 / 224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1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350
提供維修 /

試閱文字

導讀 : 序言
追尋
翁禎霞

  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常會打開漢辰的電腦來回地搜尋,雖然不確定要尋找些什麼,但每當電腦螢幕一亮,他建立的檔案還有他的文字就會輪番跳出來,所有的資料仍然按他喜愛的方式排放,彷彿一切都沒有變。我可以來回地遊走在他的文字旁邊,在資料夾的夾層之間搜尋一切可能的線索,我想像他可能在某個電腦的角落藏有隻字片語或未完成的心願,需要我再多做些什麼,或者我可以再多找到一些什麼,跟他有所連結……。
  他的電腦裡有一個創作資料夾,擺放著他歷年創作的作品。過去,我常取笑他一直是把自己當成重要的人物對待,人生裡所有的一切都收得仔細,而且井然有序。不像我,生活慌亂、人生資料夾也雜亂無章,沒想到有那麼一天,我竟是來回地在這些排放有致的資料夾間搜尋他的蹤影。
  去年,在一次的夜間搜尋途中,看到了《高屏溪的3000個思念》(編按:原名《一滴水的旅程─大高雄河海戀》)的檔案,那是郭漢辰於二○一一年獲選「書寫高雄」創作獎助計畫的作品,作品完成後 一直沒有機會出版,就此塵封在他的硬碟裡;那日打開時,彷彿還能聞到那文字的清新氣味,我想,這或許就是需要我去實現的線索。
  過去漢辰在擔任《民生報》記者的時候,多次前往高屏溪流域採訪,跑遍隘寮溪、荖濃溪,看過婉約的溪河、也見證過被洪水沖毀的斷橋,無數次的採訪都是在高屏溪畔完成。可能是寫過太多溪河的故事吧,到後來再帶女兒走過母親河的時候,更像是透過溪河為女兒開展人生的樣貌。記得他在書寫的那段時間,常把「女兒啊女兒……」掛在嘴邊,我和女兒還曾笑作家太矯情,而如今才深刻感受那是一位父親對女兒最溫柔的呼喚,川流不息的溪河正是他想為女兒訴說的人生樣貌。
  高屏溪是臺灣流域面積最大的河川,從玉山東峰一路南下,千萬年來不知道已有多少次的洪流改變了流域的樣貌,而二○○九年的莫拉克颱風,可能是離我們最近的一次大災難,我還記得那一夜我們的驚恐;這回讀到他寫經過小林村的心情,開闊的河床裡埋葬著全村的淚水,莫拉克的那一夜彷彿又回到眼前。
  記得災後那段時間我一直非常擔心,他一人要開過那麼遠的路,要是突然間再來風雨怎麼辦?在路上,要是突然間身體不適怎麼辦?那瑪夏在溪河的那一邊,要是真的發生了什麼事又該怎麼辦?就像憂心新聞事件一般,我以一個記者及家人的心情,總是擔心作家耽溺於文字世界而耽誤了回家的路,但他還是去走了好幾回,就像當年從事記者工作一般,如今重讀他的作品,似乎更理解他的掛心。
  二○一一年他完成的作品名稱原是《一滴水的旅程──大高雄河海戀》,歷經歲月淘洗,如今再次閱讀,反而讀到更多他對女兒的愛,於是我和女兒決定把書名改成《高屏溪的3000個思念》。三千,除了代表很多,更來自我們一家三口都很喜歡的電影《鋼鐵人》。鋼鐵人的女兒曾對爸爸說”I love you three thousand”,三千,也許正是父女之愛的通關密語。
  《高屏溪的3000個思念》其實是漢辰寫給女兒的生命情書,雖然塵封十多年,但是作家精鍊的文字、還有對家鄉對女兒的深情,在抖落灰塵之後依然晶亮。十多年前,他不斷地告訴女兒每一條溪河的樣貌,而十多年後我反覆追尋,並且銘記他以生命書寫:「我從此將成為守護妳一生的溪河……環抱著這塊富饒的土地以及摰愛的妳,永不離去……。」

試閱文字

內文 : 百年鐵橋眷戀

  孩子,記得妳還小的時候,牽著妳的小手,從右岸來到高屏舊鐵橋的左岸,傾聽風聲與水聲的潺潺,一同對我們訴說百年鐵橋的過往及種種。
  妳抬頭看著鏽蝕的鐵橋,一臉天真地問說︰「鐵橋爺爺是不是好老了?應該有一百歲了吧?他為什麼老是站立在那裡?」
  我和女兒一樣,仰首望著這座頂住歲月風霜的鐵橋。每當我經過這裡時,總以看著偶像的眼神向他問好。
  「是啊,鐵橋爺爺好老了,他一直站立著那裡,因為要守護他腳下的高屏溪,那是土地及我們的母親河。鐵橋在一百年前就開始眷戀著溪流……迄今依然不悔……。」
  女兒笑著說︰「就好像我們一直不停地不停地看著他……。」
  我向女兒點點了頭。
  眼前的鐵橋,沉默不語。
  他跨立在寬闊的溪流之間,彷彿和天地喃喃說些什麼。

  那年,女兒剛讀小學,剛學會人間的語言與文字,認識自己腳下這塊土地的味道與芬芳。
  那時我的朋友,邀請我們到高屏溪畔賞鳥,那時還幼小的妳,興奮用手指著濕地上停棲的大小鷺鷥,牠們像是大自然在大地上勾勒出的渺渺白點,在天地裡起起落落。每個地方,都是牠們的出發點,也是降落點。
  妳看著小白點拍翅飛起,仿若一顆顆音符,在大地的音樂篇章裡起起落落。牠們從濕地飛到遠處的水面停歇,溪水幽幽,成群的鷺鷥同時在我們的心埂上停留,幽幽眺望遠方的蒼穹。
  我們從河岸走出來後,朋友帶我們來到當年監造鐵橋的工程師飯田豐二的紀念碑旁,追撫過去歷史的種種。
  站在龐大的歷史前方,女兒變得更加渺小了,她問說︰「這位工程師就是生出鐵橋爺爺的人嗎?他好厲害喔,會建造如此長溜溜的鐵橋。真不知道,那時是怎麼興建的?」
  「他們造橋造得很辛苦耶。大約在一百年前,由於溪流河面寬闊,水流湍急異常,鐵橋工程十分艱鉅。造橋造了八年,不但有數十名造橋工人不幸殉職,總工程師飯田豐二也感染瘧疾,四十歲就在台南過世。後人在九曲堂車站附近,為飯田先生建了一座紀念碑。」朋友和大家解說這碑的緣由。女兒在一旁聽得很仔細很認真,不曾漏過任何一段時代的敘述。
  歲月是史上最神祕最有能力的魔術師。有些歷史從此匆匆成雲煙,有些歷史卻在塵埃落定後,變得更加沉重,與時光一起不朽。一名四十歲英年的日籍工程師,在異鄉為造就一座彰顯祖國榮耀的橋,客死異鄉。飯田先生和鐵橋一樣,都在這塊土地上紮下了根,撒播了種籽。從此,他不再是孤孑一人葬在台灣,而是把自己的魂魄,瀟灑地守候在溪畔,守候他親手打造的鐵橋。
  女兒小聲地念著石碑上撰寫舊鐵橋的文章,「高屏舊鐵橋原名為下淡水溪鐵橋,興建於一九一一年初,由日本工程師飯田豐二監造,在一九一三年底(大正二年)完工,為單軌鐵道,全長一千五百二十六公尺、寬七點六公尺,由二十四節鋼桁架所組成,為當時亞洲最長的鐵橋。」
  「好棒喔!爸爸你看,鐵橋像不像亞洲最長一座的彩虹!」女兒手舞足蹈地說。
  我抬頭一看,舊鐵橋真的仿若一道鋼鐵打造的連續彩虹,從河岸的這端,跨越溪流到彼端的陸地。
  只是彩虹不會生鏽,更不會被風雨吹垮。但是鐵橋會,鐵橋會承擔不住歲月風霜的積累。
  年復一年,鐵橋開始駝背衰老,只要是人工的東西,都會走向壽命的極限,走向生命窄小的盡頭。
  一九一三年建造的鐵橋,在二○一三年就要成為所謂的百歲人瑞了。不管他多衰老,他仍得面臨新一波命運的坎坷。
  在二○○九年莫拉克風災肆虐島國之際,平時和和氣氣的高屏溪,卻突然張牙舞爪抓狂了起來,飆狂的溪水,將舊鐵橋的橋墩,扯離了原本的橋身,那些鋼架的殘骸斷肢,吞入了浩蕩的溪河狂流中。
  那陣子在台南讀研究所的我,每天都要往返台南和屏東之間,火車經過舊鐵橋時,勾纏住無數眼神,大家望眼欲穿,雙眼往車窗外快跑了出去,想數看看早已退休的鐵橋爺爺,究竟丟出了身上什麼部位?
  車上一位戴眼鏡的老師說,「你們看,鐵橋的兩三座橋墩及拱架,被暴漲的溪水沖走了……好可憐喔。」
  鐵橋沒有啜泣,依然沉默無聲。只是火車上原本糟鬧的聲音,一下全都靜寂了起來,仿若在為鐵橋靜靜祈禱。
  那天我心底突然冒出,如果女兒在的話,她一定會說︰「哇!亞洲第一長的彩虹竟然斷了……。」
  陸地上的彩虹斷裂的話,大地會不會流淚?但我肯定女兒的淚水一定抑制不住地垂流臉頰兩旁。
  藏在我身體裡的靈魂也參與意見了。他說,舊鐵橋要斷,總有斷的一天,大家再怎麼保護,還是無法完全保全。
  不過,有什麼辦法將鐵橋救回來?
  只有將舊鐵橋的記憶,完整地存入起來,才能解救所有的危機。否則歲月每年都來搗亂,誰也說不準,鐵橋哪一天就突然垮了下來。
  於是坐在火車上的我,伸手將整座鐵橋抓了起來,然後放入自己的心裡。
  從年輕至今,我心底已存有好幾座不同面貌的鐵橋。
  我想,只有說給女兒聽,她才了解我的用心。
  又過了兩三年,女兒已上了小學,她已經學會騎腳踏車。
  那一年,我和妻子帶著她還有妻的母親,來到了舊鐵橋旁。我們帶去了好幾輛折疊式的單車,還向附近的租車店租了幾輛雙人式的腳踏車。有人單獨騎著一輛,丈母娘則載著另一個較小的姪女。
  那天天氣很好,又有些微風吹來,鐵橋下方,大家在小路上騎得很歡樂,鐵橋如我們的長輩一般,總是低頭看著眾人在他的膝下嬉戲。
  那時,妻用數位相機錄下了家人們歡笑的聲音。
  沒想到那一年的秋天,一直看起來很健康的丈母娘,卻因為胃癌而過世。她陪我們去鐵橋騎單車時,就已經發現癌細胞的蹤跡。做了幾次化療,仍無法抵抗癌細胞的攻城掠地。妻幫丈母娘拍的鐵橋影像,成了她留給我們唯一的身影。
  如今身子和心靈都長高的女兒,在每次我們觀看這支影片時,總是嘆氣著說︰「爸比,為什麼我們的生活裡總有舊鐵橋呢?」
  我如此回答︰「鐵橋是離家回家都會經過的地方,就和橋下的母親河一樣……。」

  我想像有一天終將來到,女兒在歲月的拉拔下,終於有一天長得和我一樣高。她也許會在河岸的那邊,遙遙與我對望。那時垂垂老矣的我,髮霜鬢白,只能在河岸這頭思念著她。
  這幾年的風雨澎湃,鐵橋的一切風流過往,是否會終成雲煙?沒有人說得準未來的變化,就如同人生如何,無人知曉,只有橋下的溪流會始終前進,從不回頭。
  無論歲月如何走動飄移,時光之河如何湍湍急流,不管我和女兒是否分隔在鐵橋的兩端,我想她會知道,在鐵橋的那一邊就是家。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在作家的筆下,一滴水被賦予了生命,眾溪流穿流過綠意盎然的山林,宛如在城市中流動的命脈,為地景畫出最美麗的曲線,滋養出躍動的生命活力。本書以溫柔的筆調,藉由寫給女兒的生命情書,以文字保存對土地水域的記憶,見證溪河終將擁抱大海的過程,帶領讀者一同認識大高雄地區最重要的三條河川──高屏溪、愛河、曹公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