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つめの絵の具
| 作者 | いせ ひでこ |
|---|---|
| 出版社 | 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 商品描述 | 第七個水彩:伊勢英子第一本沒有插畫的散文集,字裡行間,她的所思所想、她的生活與旅行,全圍繞著她的創作;因此,或說,這是她藝術家的生活隨筆。如果你是伊勢英子繪本的 |
| 作者 | いせ ひでこ |
|---|---|
| 出版社 | 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 商品描述 | 第七個水彩:伊勢英子第一本沒有插畫的散文集,字裡行間,她的所思所想、她的生活與旅行,全圍繞著她的創作;因此,或說,這是她藝術家的生活隨筆。如果你是伊勢英子繪本的 |
內容簡介 翻頁,與日本知名畫家伊勢英子並肩走在細雪間、走在飄雨裡、走在風中,率直地聊一聊我們的童年、人生和創作等等重要的小事──每每讀一、兩個篇章,我就想歇息一會兒,想到河邊、海邊或湖邊走走,吹吹風、聽聽鳥叫蟬鳴或流水聲。這本伊勢英子的散文集,有這樣的魔力;書中描寫的自然景致就像畫家熟稔的攤開了畫布,以清淡簡練的文字精巧的在畫布上揮灑線條、塗抹色彩,讓景物的「既視感』在你的腦海中成形。不過,散文裡不只有畫面,還有聲響、觸感和氣味,所以為了呼應散文中的「真實」,你會想抽離一下,也用五感領受一下你周遭的「真實」。──游珮芸(星月書房.Mini & Max書系策劃主編) 伊勢英子一次「最透明」的純然書寫,寫她和狗狗灰灰的最後送行、她與父親的遠近距離、她對海的拉扯,以及對樹的熱情;她也寫雲的幻化和光影推移的瞬間,寫自己突破年齡的界限,遊走在音樂、繪畫、文學裡流轉的想像與觸感……讓讀者隨著字裡行間的行進節奏,逐漸貼近這位率直鮮明的藝術家,傾聽在經典作品《灰灰的尾巴》、《1000把大提琴的合奏》、《海之生》等等內裡竊竊不休的私語。 集結二十年來超過三十篇或清淡、或濃烈的散文短作,從童年、繪畫、策展乃至旅行,彷若是作者觀照人生的自語,也猶如是她面向世界與摯友們的暢快談話。正因她的真摯與真實,所以即使是對伊勢英子感到陌生的人,也能夠在那一些對自然的精緻觀察、對日常的細數、對創作的縝密思考之中,逐步喜歡上藝術,忍不住好奇伊勢英子發表過的作品,甚至是也開始想要尋覓生活裡每一個細微之處所藏有的獨特發現。 走,與伊勢英子踏上一次流浪旅行吧!本書特色⬤伊勢英子「最透明」的書寫,貼近經典作品《灰灰的尾巴》、《1000把大提琴的合奏》、《海之生》等等的內裡私語。⬤書寫童年、繪畫、策展、旅行、家庭……,是作者觀照人生的自語,也是她面向世界的暢快談話。 ⬤集結二十年來超過三十篇或清淡、或濃烈的散文短作,處處可見「真實」,讓人想抽離閱讀之外,也用五感領受一下周遭的「真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伊勢英子畫家、繪本作家。1949年生於日本北海道的札幌市,13 歲以前都在北海道生活。1972 年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設計科。作品大都是在素描的旅程中,自己親臨現場所看到、感受到的事事物物,可以說,她是一位貫徹「現場主義」的繪本作家。著有《灰灰的尾巴》、《灰灰的好心情》、《灰灰來我家》(星月書房)、《大提琴與樹》、《我心中的樹》(聯經出版)、《1000 把大提琴的合奏》(遠流出版)、《哥哥》(青林)等。譯者簡介林真美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畢業,日本國立御茶之水女子大學兒童學碩士。數十年來以「兒童」為關鍵字,在國內推動親子共讀及繪本閱讀,組「小大讀書會」,也在清華大學及多所社區大學開設過「兒童與兒童文學」、「兒童文化」、「繪本.影像.兒童」等課程,近年並與「兒童文化研究社」夥伴,致力於「兒童權利」的推動。策劃、翻譯繪本無數,著有《繪本之眼》(親子天下)一書,譯有《夏之庭》、《灰灰的尾巴》、《灰灰的好心情》、《灰灰來我家》(星月書房)等書,共著作品有《在繪本中看見力量》(星月書房)等。
產品目錄 主編序:和藝術家「老朋友」喝杯下午茶I.記憶給長相「來歷不明」的你背影重生破壞破壞繪本的孩子II.畫家第七個水彩大海的抽屜風景的逆轉界線不在任何地方的「那個地方」嗜睡沒有框的畫自畫像III.旅風的速寫我的「心之地圖」.長田弘的書高知 四萬十川小笠原小樽冬天的孩子IV.音樂一首大提琴的歌在那樣的寂寞中卡薩爾斯紀行色彩繽紛的世界小M的夏天旅行箱和童話和CDV.風永遠的昨日笑的D N A衝撞反抗期療癒與距離每一張原畫都有每一個人的故事多跟孩子們在一起二〇〇八年,我的兩位M先生親子難忘的時光VI.日記窗──成田西雲──善福寺綠地早晨──宮前樹──下高井戶庭院──下高井戶鳥──下高井戶畫框──巴黎繪本──巴黎天空──下高井戶VII.天空男孩與三條腿後記附錄
| 書名 / | 第七個水彩 |
|---|---|
| 作者 / | いせ ひでこ |
| 簡介 / | 第七個水彩:伊勢英子第一本沒有插畫的散文集,字裡行間,她的所思所想、她的生活與旅行,全圍繞著她的創作;因此,或說,這是她藝術家的生活隨筆。如果你是伊勢英子繪本的 |
| 出版社 / | 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 ISBN13 / | 9789862944059 |
| ISBN10 / | |
| EAN / | 9789862944059 |
| 誠品26碼 / | 2682653691002 |
| 頁數 / | 272 |
| 注音版 / | 否 |
| 裝訂 / | P:平裝 |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 尺寸 / | 19x13x1 |
| 級別 / | N:無 |
| 重量(g) / | 416 |
| 提供維修 / | 無 |
| 適用年齡 / | 16歲以上 |
導讀 : 主編序
和藝術家「老朋友」喝杯下午茶(節錄)
作者/游珮芸(星月書房Mini&Max 書系策劃主編)
拿到《第七個水彩》的一校稿已經一個月了,我閱讀得很緩慢,因為每每讀一、兩個篇章,我就想歇息一會兒,想到河邊、海邊或湖邊走走,吹吹風、聽聽鳥叫蟬鳴或流水聲。這本伊勢英子的散文集,有這樣的魔力;書中描寫的自然景致就像畫家熟稔的攤開了畫布,以清淡簡練的文字精巧的在畫布上揮灑線條、塗抹色彩,讓景物的「既視感」在你的腦海中成形。不過,散文裡不只有畫面,還有聲響、觸感和氣味,所以為了呼應散文中的「真實」,你會想抽離一下,也用五感領受一下你周遭的「真實」。這麼說來,一般台灣讀者認知定位中的「繪本畫家」伊勢英子,其實也是一位觸動人心的「散文作家」!
這本《第七個水彩》卻從頭到尾沒有一張插畫!看來,伊勢英子是鐵了心,要她的讀者「好友」們,這次只透過她的文字與她交流。其實,這也是伊勢英子第一本沒有「插畫」的散文集,蒐羅編輯了她從一九九〇年到二〇一〇年二十年間的文字作品。不過,伊勢英子畢竟是一位畫家、繪本作家,所以她所寫的散文、她的所思所想、她的生活與旅行,多多少少還是圍繞著她的創作,或說,是她藝術家的生活隨筆。如果你跟我一樣,也是伊勢英子繪本的愛讀者,那麼,閱讀這本散文集時,你的腦海一定也會跟我一樣,浮現許多你閱讀過的繪本畫面。
我喜愛的《最初的質問》(文:長田弘)、《男孩與三條腿》(文:山本賢藏),在《第七個水彩》中有「幕後花絮」,當然還有《一千把大提琴的合奏》、《書的手藝人》、《畫之旅》、《像大樹一樣的人》等,這些我珍藏的繪本背後的創作故事。所以,閱讀這本散文集,也同時促使我再去重讀這些繪本作品。沒想到經過歲月的掏洗,這些蘊含純淨珠光的繪本,仍是如此迷人。除了跟繪本作品直接有關的內容,還有伊勢英子的童年成長歷程中與家人的關係,也很細膩感人。
《第七個水彩》的譯者林真美,即是伊勢英子相關作品引進台灣的「關鍵人物」,也是伊勢英子四度來台演講的牽線人,真美本身是伊勢英子的好友,也是最佳代言人(譯者)。而我充其量只在台灣聽過伊勢英子的演講,在日本看過伊勢英子的原畫展,沒有跟本人面對面交談過,卻在閱讀《第七個水彩》時,有一種跟老朋友聊天喝下午茶的感受。或許是因為我蒐集、閱讀了伊勢英子在台灣出版的大部分繪本與散文集吧?
如果你也曾愛讀伊勢英子的任何一本繪本或書籍,別錯過這個與「老朋友」重聚的機會。
內文 : 重生(節錄)
每看到白紙,我的疾病就會發作。一旦手握鉛筆,便忘了時間。就算是正在朋友家玩,只要眼尾瞄到白色的東西,朋友就會從眼前消失,然後我的整張臉馬上就會被白紙吸了過去。只要是白紙我什麼都不挑──廣告紙的背面、月曆或被扯破的包裝紙,什麼都好。
為什麼會這麼想畫畫呢?──有一次,我畫的一張圖給了答案。
那是一張天空的畫。因為用的是水彩,所以我猜時間應該是在我三、四年級的時候。學校在札幌市內的大公園內舉辦全校寫生會。不分年級不分班級,每個人自由選好喜歡的地點坐下來畫畫。我坐在池塘邊,看著白楊、銀杏、紫杉等樹木,以及在上面漂浮的白雲。再過不久就要夏天了,樹葉的顏色看起來比較接近墨綠色。我緊盯著繁葉密佈的白楊樹直看,看完一整片的深綠後再看向天空,發現天空看起來是淡粉紅色的。於是,我一股腦的想要再現我所看到的顏色。
寫生大會結束了,我的畫別說是得獎,就連入選都沒沾上邊,老師退還了那些沒有被貼在走廊上的圖,包括我的在內。
「為什麼天空要畫這樣的顏色呢?」
級任老師問道。老師的這句話比起落選讓我更受打擊。而且,事情不僅僅只是這樣而已。
我的心中明明在吶喊:「是誰規定天空一定要是藍色的?」可是我卻只是拿著我的畫站在原地傻笑。那時,我第一次意識到,原來我是個無法用言語將自己的想法好好表達出來的小孩。我會老是埋頭對著白紙畫畫,原來是因為那是個不需要多費唇舌的世界。先不論圖畫得好不好,也不管我喜不喜歡,比這些更重要的是,對拙於將自己的心情付諸言語的小孩來說,畫畫乃是一種生存的手段。
這小孩長大後,成了畫家。當畫畫成為本業後,卻很難再說:「我現在在畫畫,等我一下。」我必須應付工作、育兒、截稿日、家事、父親的死、小狗的死、母親的照顧、反抗期的孩子們、離婚、搬家、接聽與工作相關的電話、接收催稿的傳真……。
不論我怎麼擠出片片斷斷的時間,都很難將一張畫畫好,當我覺得與周遭越來越格格不入時,我的身心便只顧著望向北方了。
「媽媽雲遊去了。這個星期,請你們兩個好好看家。」留下這些字,抱著畫畫的工具,隨便帶幾件衣服,就逃向位在北邊森林的避難小屋。
只有浴室、床以及一個大桌子的那間房子,有三面採光的大窗戶,窗外只有天空、雜木林、風和鳥叫聲。在遙遠的群山山腳下,小小的聚落看起來像是泛著銀光的沼澤,這彷彿在半空中漂浮的房子,就是我的秘密基地。當我面對著大大的窗戶坐定之後,我的重生便在瞬間啟動了。
山上的天氣多變。光是天空的景致,就教人百看不厭,不久前還是蔚藍的天空,出現了像刷毛般的絹雲,而且它們的面積還一點一點的在擴大,另外,白色的積雲和淺蔥鼠色的畝雲在爭奪地盤的畫面,也讓人看到全然忘我,這時,突然起霧,整片天空像被一張薄薄的描圖紙給覆蓋住。落葉松和三葉海棠靜靜的沒入這片白茫茫的霧海中。窗下隱約可見的矮小日本冷杉,因為上頭鋪了一層霜,使得鮮嫩的綠色針葉不時的在抖動。
在日常與現實中變得空洞的眼睛,對著眼前的風景,正在狼吞虎嚥。可以感覺到體內的細胞正一個一個的發出復活的聲音。
在這裡只有當下。我像是回到那一股腦埋首於白紙的時代,既忘了昨天也不必去考慮明天,當我獨自漂浮在這半空中時,天空大大小小的雲隙,我都看得一清二楚。想多加一點藍,讓畫面看起來更好看時,卻從透明的水彩中,看到一個沈默不語的孩子站在這片景致中。
那名孩子喜歡穿著雨鞋到處踩水窪。那天她也是一個人,漫步在倒映在水中的、隨著水波緩緩浮動的浮雲上。當她來到水窪的正中央時,風嘎然而止,腳下的世界瞬間變成了一片透明的、深不可測的藍天。從這個洞裡,冒出白色的入道雲,入道雲一點一點的變胖,然後不斷的向見不到底的暗黑處延伸。她的腳被這個像特大香腸的雲抓住了,並被拉向一個探不到底的海中──眼前的陸地不見了,在水窪的正中央,她看到的是天空駭人的深度和自己的孤單,這讓她全身變得無法動彈。那是五歲那一年的夏天,父親在療養院養病,好久好久都沒回家。她在那個瞬間,識得了映照在她內心的另一個天空。從那以後,只有我曉得──那孩子和雲和天空,交換了多少訊息。
天空那麼藍
是因為它吸走了許多的悲傷
雲吃掉悲傷
變胖
昇華
還原成一道藍光
所以
雲
沒有相同的形狀
不曾在相同的地方停留
為了永久
咀嚼悲傷
滿溢著耀眼的光
最佳賣點 : 伊勢英子第一本沒有插畫的散文集,字裡行間,她的所思所想、她的生活與旅行,全圍繞著她的創作;因此,或說,這是她藝術家的生活隨筆。如果你是伊勢英子繪本的愛讀者,翻開這本散文集,腦海定將浮現許多從前閱讀過的、美好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