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神跳舞的森林 (第2版)
作者 | 嚴淑女 |
---|---|
出版社 | 格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春神跳舞的森林 (第2版):內容簡介:鄒族少年阿地帶著奶奶留給他的櫻花瓣,重回故鄉阿里山。一陣風吹起阿地手中的櫻花瓣,帶領他走進森林的迷霧中。他撥開重重白霧,走過巨 |
作者 | 嚴淑女 |
---|---|
出版社 | 格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春神跳舞的森林 (第2版):內容簡介:鄒族少年阿地帶著奶奶留給他的櫻花瓣,重回故鄉阿里山。一陣風吹起阿地手中的櫻花瓣,帶領他走進森林的迷霧中。他撥開重重白霧,走過巨 |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鄒族少年阿地帶著奶奶留給他的櫻花瓣,重回故鄉阿里山。一陣風吹起阿地手中的櫻花瓣,帶領他走進森林的迷霧中。他撥開重重白霧,走過巨大神木,遇見一群動物朋友,意外得知阿里山的春天消失了。這時,一道祖靈的聲音呼喚他,告訴他拯救櫻花精靈、重新喚醒春神的方法……《春神跳舞的森林》講述一個關於鄒族文化與森林保育的勇敢冒險故事,透過精緻豐富的圖畫,讓我們反思現代文明帶來的迫害,學習愛護並珍惜大自然,建立永續家園。本書特色 :✦ 改編成3D動畫、音樂劇等多樣形式,並參與柏林國際文學節青少年單元,全國中小學必讀優良讀物。✦ 以自然景觀為基調,在筆觸細膩的圖畫中融合台灣鄒族的神話傳說與萬物有靈信仰,讓孩子了解豐富的文化內涵。✦ 以水彩、壓克力、色鉛筆等複合媒材,搭配渲染與層疊技法,描繪濃鬱的森林氣息。✦ 以孩童視角探索阿里山山林之美,提升孩子的環境保育意識,主動認識自己的家園。✦ 神秘獨特的故事主題,讓孩子思考人類與自然界的關係,反思現代文明帶來的迫害。 *本書有注音
作者介紹 作者/嚴淑女 喜歡奇思妙想,希望用故事為孩子彩繪幸福的童年。作品榮獲義大利波隆那國際兒童書插畫展入選、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入選、金鼎獎最佳圖畫書獎、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開卷最佳童書、香港書叢榜十本好書獎、漫畫金像獎最佳圖文繪本等。作品售出多國版權,收錄於國小課文,改編成動畫、兒童音樂劇。著作:《春神跳舞的森林》、《再見小樹林》、《紋山:中橫的故事》、《勇12:戰鴿的故事》、《雨傘馬戲團》、《誰的爺爺比較厲害》、《老厝阿嬤》、《泡泡精靈》系列、《怪怪O學院》系列、《鈔能戰士》系列、《拉拉的自然筆記》、《SOS探險隊:拯救珊瑚大作戰》和《黑手小烏龜》等約60本。 嚴淑女的童書創作坊▸▸https: www.facebook.com candyyenstory繪者/張又然 出生於台北市景美區。他熱愛畫畫、熱愛自然,他的心願就是走遍台灣各地,尋找美的角落,再用畫筆把對這片地的感動和讚頌,呈現在讀者眼前。 張又然為了繪製這本《春神跳舞的森林》,放下其他的工作,全心投入近二年的時間。為了忠實傳達鄒族與森林共生的觀念,以及旺盛的生命力,他多次親訪阿里山,進行田野調查和考據,把鄒族的部落、傳說、生活方式、自然觀念都隱藏在畫裡。 在技法上,他以細緻的線條和渲染的技巧,勾勒出一片濃鬱神秘的森林舞台,畫面層次豐富,意涵深刻,希望讀者能跟著鄒族少年的腳步,穿梭在現代和歷史、魔法和現實、回憶和未來之中,體會自然與人的關係,並傳遞尊重自然,親近自然、愛護自然的觀念,反思現代文明帶來的污染和災害。
書名 / | 春神跳舞的森林 (第2版) |
---|---|
作者 / | 嚴淑女 |
簡介 / | 春神跳舞的森林 (第2版):內容簡介:鄒族少年阿地帶著奶奶留給他的櫻花瓣,重回故鄉阿里山。一陣風吹起阿地手中的櫻花瓣,帶領他走進森林的迷霧中。他撥開重重白霧,走過巨 |
出版社 / | 格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7295847 |
ISBN10 / | |
EAN / | 9786267295847 |
誠品26碼 / | 2682841507009 |
頁數 / | 48 |
注音版 / | 有 |
裝訂 / | H:精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8(W)×21(H)cm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300 |
提供維修 / | 無 |
適用年齡 / | 4-6歲,7-9歲 |
自序 : 創作的原點 作者/嚴淑女
一直忘不了第一次上阿里山的感覺,隨著小火車緩慢的爬升,林相不斷的變換,對我們而言一切都是新奇的,一路數著木屐寮、樟腦寮、奮起湖等屬於阿里山的站名,而火車以之字型的方式一圈一圈往上爬,就好像飛翔在雲端一樣。我們和小火車就在山林裡玩著躲貓貓的遊戲,直到雲霧中出現高聳入天際的神木,那種震懾和感動至今仍難以忘懷。而火車慢慢駛入阿里山站,迎接我們的是滿山的櫻花,就像一朵一朵的小紅雲,飛舞在山林間,充滿神秘的美感,我們就這樣有了創作這本書的構想。
這本書從發想直到完成歷經六年的時間,我們為了體會阿里山這片山林的人文、歷史、生態,曾多次上山踏查、拍照、尋找感動的痕跡。我們到北門站探訪退休的阿里山小火車頭,並搭上現代的阿里山小火車進入神秘的森林。我們站立在小火車的車門邊,想像黑黑的煤灰貼在鼻頭上,慢慢觀察林相的變化。夜晚我們漫步在林間,耳邊傳來昆蟲合奏的音樂,躲在樹洞中尋找精靈的蹤跡,月光灑落林間,樹靈塔神秘的霧氣繚繞,讓我們不由得想起多年前大樹倒下之前的嘆息。我們還鑽進一九九八年七月被雷劈倒的神木中、到祝山看日出、到眠月和石猴玩耍、為了趕上訪問一位研究原住民文史的校長,扛著攝影器材在森林裡狂奔⋯⋯,這一切走訪山林的感動,化為一句句文字和一幅幅畫面。
九二一大地震之後,原本就隱隱變動的山林,起了很大的變化,阿里山車站垮了,眠月線上的巨大石猴失蹤了,崩塌的稜線,像萬蛇鑽動的爬滿這片清翠蓊鬱的山林。再次回到山林的感覺,讓我們更加堅定,要讓更多人知道這片山林曾有的美麗,也喚醒保護這片土地的意識。
圖畫的風格和元素 繪者/張又然
當初構思這本書時野心很大,我們希望將阿里山的人文、歷史、小火車、鄒族的神話和文化都放進來。我們選用一個生長在都市的鄒族小孩當主角,他跟隨爸爸回到山上,點出原住民對於失落文化的追求,並藉著他在山上跟隨動物們,尋找象徵春天、生命、希望的櫻花精靈的經歷,帶出這片土地的現狀與面臨的問題。
在圖畫風格的呈現上,我們選用水彩、壓克力、色鉛筆等多種媒材,配合渲染和層疊的技法,描繪阿里山濃鬱的森林氣息。我們還將鄒族的神話和代表性圖騰隱藏在畫面中,增強畫面的豐富性和敘事性。例如故事中鄒族小孩與大黑熊一起同行,尋找櫻花精靈,是用來比擬鄒族哈莫天神與隨行靈獸黑熊的關係;繡眼畫眉是鄒族的占卜鳥,暗示一種方向;我們還用了許多原住民雕刻的圖騰,融入畫面的背景中,用暗示的方式表達鄒族「萬物有靈」的精神。而最後人與精靈共舞的畫面,精靈、神靈、動物的造型、衣飾,皆取材自鄒族口傳文學中的神話人物。
此外,故事中雖然出現大量的櫻花意象,事實上阿里山上的櫻花大部分都不是原生種,圖畫中特別選用台灣原生特有種的「阿里山櫻」當主角,但真正傳遞的,應該是森林與人類的糾葛。台灣有許多美麗的人事物,需要我們用心去欣賞、保護和尊重。而保育環境,是讓我們能聽到後代的子孫朗朗的笑聲,迴盪在這片曾陪我們一同呼吸,一同快樂,一同憂傷的美麗寶島的方法之一。而在孩子心中種下一顆愛護自然的種子,更是書中要傳達的重要理想。
最後謹向鄒族部落頭目汪念月先生、鄒族學者浦忠成先生、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毛建華先生、陳玉峰老師、陳月霞老師、林務局鄭美麗老師,以及許許多多幫助我們的朋友,致上我們最真摯的感謝。有了你們的協助和支持,這本書才能順利完成。
最佳賣點 : 最美的風景,用最動人的故事來記憶。
被遺忘的土地,要用心來灌溉。
本書用一場奇幻冒險之旅,
帶領孩子認識美麗的台灣,
關懷自己生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