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成式AI著作權訴訟攻防戰
作者 | 陳家駿 |
---|---|
出版社 | 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全球生成式AI著作權訴訟攻防戰:【專業推薦】陳碧莉/台積電副法務長暨首席智權律師黃欽勇/《大椽-DIGITIMES》與《IC之音-竹科廣播》董事長.本書係國內第一本針對迄今全 |
作者 | 陳家駿 |
---|---|
出版社 | 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全球生成式AI著作權訴訟攻防戰:【專業推薦】陳碧莉/台積電副法務長暨首席智權律師黃欽勇/《大椽-DIGITIMES》與《IC之音-竹科廣播》董事長.本書係國內第一本針對迄今全 |
內容簡介 【專業推薦】陳碧莉/台積電副法務長暨首席智權律師黃欽勇/《大椽-DIGITIMES》與《IC之音-竹科廣播》董事長.本書係國內第一本針對迄今全球侵害案例,綜合技術和法律二個角度進行整理分析 ChatGPT問世以來,生成式AI熱浪席捲全球,帶來破壞式創新的科技突破,但同時也引發前所未有的著作權爭議。截至目前全球已出現近50起的AI侵權訴訟,涵蓋小說書籍/新聞報導、繪畫/攝影、音樂詞曲、視聽影片乃至開源碼等多元領域,被告多為美國AI大咖如OpenAI、Microsoft、Meta、Google、Midjourney與Anthropic等! 訴訟戰火最先集中美國,隨即延燒至英、德、法、加拿大、中國、印度與韓國,而既有著作權法難於規範AI核心爭議,例如:生成式AI產生的內容是衍生著作?AI訓練過程大量爬取資料與向量嵌入轉化是否非法複製?生成式AI前階段資料探勘之複製是否合法?使用RAG會構成侵害?生成式AI的使用者是直接侵權人?生成式AI工具提供者,除直接侵害也構成代理侵害或輔助侵害?刪除CMI違反DMCA法?生成式AI吐出實質相似的內容(AI反芻)是否構成侵害?AI訓練資料是否構成轉化性合理使用?再加上DeepSeek(爭餾技術)、GPT4o吉卜力(擴散+自迴歸演算)等爭議,反映生成式AI對智財權體制帶來之挑戰與衝擊!
作者介紹 陳家駿 臺灣資訊智慧財產權協會理事長,從事律師第45年。擅長國際商務訴訟、著作權與專利爭議/授權及訴訟、營業秘密訴訟、美國專利追索及訴訟、新興科技法律等,曾處理臺灣首宗業者遭美國ITC 337擋關條款專利侵權案、臺灣首宗營業秘密刑案、臺灣首宗業者遭美國半導體巨頭公平交易與專利案、臺灣首宗P2P網路著作權侵權案。近年於台科大教授美國專利訴訟、於中央大學產經研究所、輔大法研所教授AI/生成式AI/元宇宙等新興科技法律專題研究。近年著作AI專利 v. 元宇宙智財權AI ChatGPT v. 智慧財產權──美國生成式AI案例評析AI人工智能vs智慧財產權
產品目錄 推薦序/陳碧莉推薦序/黃欽勇自 序/陳家駿◆總論 生成式AI著作權最新爭議.從ChatGPT到Grok 3之AI模型爭議談OpenAI指控Deepseek侵權─剽竊 v. 創新?/3.GPT-4o吉卜力風格引爆著作之侵權爭議/27◆各論 全球生成式AI著作權訴訟案【美國篇】『開源碼』.全球首宗生成式AI開源碼爭訟 ─OpenAI、微軟與GitHub著作侵權案之程序裁決出爐 ─Doe 1~5 v. OpenAI , Github & Microsoft/53『卡通畫家和插畫家』.插畫家控告Stability生成式AI工具著作侵權案 ─首波程序判決出爐原告鎩羽而歸 ─Andersen et al v. Stability AI, Midjourney & DeviantArt/77.插畫家控訴DeviantArt生成式AI著作侵權 ─首輪程序判決被告占上風/90.插畫家告Midjourney生成式AI工具著作侵權案 ─原告首戰程序判決吞敗/102『小說作家』.作家控告Meta生成式AI LLaMA著作侵權案首波程序判決 ─Kadrey, Silverman & Golden v. Meta Platforms, Inc.兼談Google生成式AI Gemini著作侵權案 ─Leovy v. Google & Zhang v. Google/115.美國首宗小說家控告OpenAI生成式AI著作侵權案程序判決出爐─Tremblay v. OpenAI/132『新聞媒體』.美國新聞媒體巨擘控告ChatGPT著作侵權案 ─New York Times v. Microsoft & OpenAI/155.紐約時報告微軟/OpenAI訴訟案(一)─原告指控生成式AI逐字抄襲構成侵權/187.紐約時報告微軟/OpenAI訴訟案(二)─生成式AI之合理使用抗辯/198.新聞媒體控告生成式AI侵害著作權管理資訊案判決─Raw Story v. OpenAI/217『音樂歌詞』.全球首宗音樂出版商控告生成式AI Claude歌詞著作侵權案─Concord Music Group. v. Anthropic/236『唱片錄音』.全球首宗生成式AI錄音著作侵權案 ─美國唱片業巨頭控告SUNO ─UMG, et al, v. Suno & John Does 1-10 兼談:配音演員聲音著作侵權案Lehrman, Sage v. SLovo/258『法律資料庫』.美國知名法律資料庫控告AI新創著作侵權之即席判決出爐─Thomson Reuters v. Ross/286『影片與作家』.GPU巨擘Nvidia在美國被控侵害YouTube著作權訴訟案 ─Millette(YouTube影片)v. Nvidia ─Nazemian v. Nvidia; Dubus v. Nvidia/315【加拿大篇】.從加拿大三件著作侵權案 ─談生成式AI訴訟之核心爭辯:向量嵌入 v. 複製&公平使用 法律資料庫─CanLII v. Caseway AI 媒體與廣播─Canadian News Media (CBC, The Globe & Mail et al) v. OpenAI 新聞廣播媒體─Advance Local Media v. Cohere/334【歐洲篇】『圖形影像』.英國首宗生成式AI圖形影像智財侵權案─Getty Images v. Stability AI/356『音樂』.歐洲首宗生成式AI著作侵權官司 ─德國音樂仲團GEMA起訴OpenAI和Suno ─GEMA v OpenAI & Gema v Suno/381『作家』.法國首宗生成式AI之Meta被告著作侵權訴訟案─SNE, SGDL and SNAC v Meta 兼談歐盟人工智慧法/399『資料探勘』.從生成式AI談德國漢堡法院判決LAION資料探勘構成著作侵權豁免─Kneschke v. LAION e.V. 兼談荷蘭阿姆斯特丹法院案─DPG et al v. HowardsHome/411【亞洲篇】.中國大陸生成式AI首宗著作侵權案 ─北京與廣州法院判決與美國案例比較 兼談江蘇與武漢生成式AI著作侵權案/446.印度與韓國之生成式AI著作侵權案─ANI Media v. Open AI; KBA, MBC & SBS v. Naver/486◆結 論.因應生成式AI我國應修改著作權法嗎?─以美國、日本與歐盟模式為例/503
書名 / | 全球生成式AI著作權訴訟攻防戰 |
---|---|
作者 / | 陳家駿 |
簡介 / | 全球生成式AI著作權訴訟攻防戰:【專業推薦】陳碧莉/台積電副法務長暨首席智權律師黃欽勇/《大椽-DIGITIMES》與《IC之音-竹科廣播》董事長.本書係國內第一本針對迄今全 |
出版社 / | 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3693159 |
ISBN10 / | |
EAN / | 9786263693159 |
誠品26碼 / | 2682928480003 |
頁數 / | 536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15*2.46 |
級別 / | N:無 |
提供維修 / | 無 |
自序 : 自 序
從2022年底OpenAI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GPT-3.5)問世後,立即席捲全球掀起一股「生成式AI」(Generative AI)熱潮(以下稱GAI)。這項被譽為繼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以來最具顛覆性的技術革新,迅速進入人們的工作與生活。然而,隨著這波GAI的廣泛應用,其於訓練過程中大量爬取網路資料,也引爆前所未有的著作侵權爭訟,幾乎所有AI大咖,如OpenAI、Meta、Microsoft、Nvidia、Midjourney、Stability AI、Anthropic與Perplexity AI等,無一倖免都成為被告。
目前全球已出現近50件未經授權,擅自使用他人著作內容,進行模型訓練之著作權官司。涉案標的涵蓋文字(小說、新聞)、圖形影像(繪畫、攝影)、音樂(詞曲與錄音)、影音視頻乃至開源碼。這些爭訟從2022年底起最初集中於美國,隨後延燒至英、德、法、加拿大等國,而中國則更早於2019年就已有騰訊訴訟,GAI興起後也有好幾件案例;然後再擴展至亞洲之印度與韓國等,形成全球之著作權訴訟風暴。
筆者自2023年起,開始整理這波GAI訴訟,起初聚焦於美國多起具指標性的案件,然而隨著訴訟戰火擴展至各地,成為AI發展與全球智財體系間的重大衝突。因此筆者擴大範圍,將國際間已發生之侵權案例進行綜合分析整理,全面彙整全球迄今GAI著作權訴訟,挑選其中具代表性的撰擬;並針對各國法律適用,提供縱深探討與比較視角。此外,本書不但聚焦於GAI實體法之智財議題,更進而揭開首波AI訴訟中程序法扮演的關鍵角色。
目前各國著作權法面對AI的訓練與生成過程,其適用與解釋均遭遇重大挑戰。大多數國家未針對GAI明確規範,因此法院只能依現行著作權法加以詮釋,其核心問題多集中於:AI生成內容是否具著作權保護適格?其訓練過程「向量嵌入」之資料轉化處理是否等同於複製?GAI生成內容是否係衍生著作?AI工具提供商是否構成直接或間接侵權(代理侵害與輔助侵害)?GAI如構成侵權時使用者是否侵權人?AI工具開發商是否構成合理使用?而這些問題至今都尚無全球共識。有鑑於此,2025年5月,美國著作權局發布第三部分之「生成式AI訓練與合理使用報告」;而歐盟智慧財產局(EUIPO)也發布「從著作權觀點看生成式AI之發展」。
從案例中可看出,所有的Transformers預訓練模型如ChatGPT、Llama、Claude、Gemini和Grok 3等,業者已捨棄傳統事先取得授權的模式,而是「先斬」(不告而取)「後奏」﹝被告了之後才主張合理使用(fair use),且強調構成「轉化性使用」(transformative use)。然而,這種策略雖降低開發成本,卻實質挑戰傳統著作權法中的既有原則;更何況合理使用抗辯,基本上有其局限性,並非得任意擴張。惟面對原告主張之大規模未經授權擷取、已產生代替市場效應等,卻仍具高度爭議性。
有些國家意識到在AI衝擊之下,此種大量擷取數據的必要性。例如日本在2018年即修法,明定非基於欣賞或享受之機器學習,可不經授權使用著作,前提是用於資訊處理且不侵害著作權人正當利益。這樣的條文設計為AI發展鋪路,但也引發範圍過寬且條文語意不夠具體明確等疑慮。相較之下,美國則仍維持保守立場,以個案方式判定合理使用與否(但歐盟等就文本與資料探勘,已有複製例外限制之立法)。
本書延續筆者過去出版之AI智財系列,這次系統化地整理全球GAI相關著作侵權案(並涵蓋其他重大爭議,如GPT4o吉卜力風波、DeepSeek蒸餾爭議等),力求全面蒐集、歸納並彙整迄今的訟案,儘管大多尚未終局判決,但二造的爭點與法律攻防,已呈現對現行智財法制度之挑戰。透過這些先端爭議之剖析,可窺得未來立法或修法方向與可能因應。
台灣目前尚未出現GAI侵權訴訟,可能因產業規模與內容創作密度尚未形成直接對抗的局面,惟隨著生成式AI應用日益普及,國內相關業者不可避免地終將面對類似法律風險,宜未雨綢繆及早建構合理使用準則機制,筆者也提供我國因應GAI應否修改著作權法之芻見。
總之,GAI所引發的訴訟,不僅挑戰著作權法的界限,更反映出科技進展與法律治理之間日益擴大的落差。本書作為首部聚焦全球AI著作權侵害案例之專書,依各國發展趨勢探索此一變局,希冀藉由書中梳理與比較之觀察視角,供各界理解此一新興科技與智財權交錯的複雜樣貌,並為未來智財權與AI科技的共存制度改革,提供可資參考的具體借鑑。惟筆者不揣淺陋擬以個人之力探勘舉世官司,勢必有所疏漏,尚祈見諒。筆者要特別感謝因子數據共同創辦人許正乾顧問,與筆者合作完成本書第一篇「談OpenAI指控DeepSeek侵權──剽竊 v. 創新?」。
陳家駿
2025年6月
最佳賣點 : 【專業推薦】
陳碧莉/台積電副法務長暨首席智權律師
黃欽勇/《大椽-DIGITIMES》與《IC之音-竹科廣播》董事長
.本書係國內第一本針對迄今全球侵害案例,綜合技術和法律二個角度進行整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