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與四書章句集注 (增補重刊)
作者 | 陳逢源 |
---|---|
出版社 | 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朱熹與四書章句集注 (增補重刊): 朱熹匯聚眾流,融鑄古今,集理學大成,完成經典重構工作,前者是一代之事業,而後者則提供後世學人成賢成聖文本,以述代作的思想進路 |
作者 | 陳逢源 |
---|---|
出版社 | 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朱熹與四書章句集注 (增補重刊): 朱熹匯聚眾流,融鑄古今,集理學大成,完成經典重構工作,前者是一代之事業,而後者則提供後世學人成賢成聖文本,以述代作的思想進路 |
內容簡介 朱熹匯聚眾流,融鑄古今,集理學大成,完成經典重構工作,前者是一代之事業,而後者則提供後世學人成賢成聖文本,以述代作的思想進路,《四書章句集注》成為難以逾越的學術豐碑。本書分就歷史價值、撰作歷程、思想體系、注解體例、援據來源、義理內涵等方面,從背景而及個人,由體系而及體例,從撰作的方式以及思索歷程,期以在聖人與經典當中,在天人之際、古今之間,補充朱熹一生思考的了解,以及影響後世的深刻觀察。附錄「臺灣近五十年(1949-1998)四書學之研究」、「主題.脈絡.經典轉譯――近十年(2006-2016)臺大、政大、臺師大四書課程考察」,介紹臺灣四書研究與教學情形,則又有賦託延續學術傳統,深化文化內涵,彰顯臺灣學者的用心所在。朱熹匯聚眾流,融鑄古今,集理學大成,完成經典重構工作,前者是一代之事業,而後者則提供後世學人成賢成聖文本,以述代作的思想進路,《四書章句集注》成為難以逾越的學術豐碑。本書分就歷史價值、撰作歷程、思想體系、注解體例、援據來源、義理內涵等方面,從背景而及個人,由體系而及體例,從撰作的方式以及思索歷程,期以在聖人與經典當中,在天人之際、古今之間,補充朱熹一生思考的了解,以及影響後世的深刻觀察。附錄「臺灣近五十年(1949-1998)四書學之研究」、「主題.脈絡.經典轉譯――近十年(2006-2016)臺大、政大、臺師大四書課程考察」,介紹臺灣四書研究與教學情形,則又有賦託延續學術傳統,深化文化內涵,彰顯臺灣學者的用心所在。
作者介紹 陳逢源CHEN FENG-YUAN臺灣省彰化縣人,東吳大學中文系、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班、博士班畢業,政治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曾任國立編譯館九年一貫第三階段國文科審核委員、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客座研究員、國際儒聯理事、孔孟學會理事、中文學會理事、海峽兩岸朱子文化交流促進會常務理事、中國經學研究會祕書長、理事長、政大寫作中心召集人、《政大中文學報》主編,政大中文系主任、國文教學碩士班執行長、政治大學副教務長、教務處通識教育中心主任、政大書院長、政大出版社總編輯等工作。並曾榮獲政治大學優良導師、教學優良教師獎、學術研究優良獎等。研究範圍主要集中於四書、《春秋》三傳等經典詮釋問題,以及經學史、思想史等相關論題。
產品目錄 序 董金裕理學文本與經典重構:《朱熹與四書章句集注》增補重刊序序論:經典閱讀的反省與思索1 從五經到四書:儒學「典範」之轉移與改易一、前言二、儒學獨尊與五經架構三、經典重構與儒學內涵再思索四、道統提出與致其精微的訴求五、結語2 從體證到建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之撰作歷程一、前言二、生平大要三、四書結集與建構四、經學新典範五、結語3 道統與進程:論朱熹四書之編次一、前言二、列舉的情形三、撰作的歷程四、道統與進程的安排五、結語4 集注與章句:朱熹四書詮釋之體例與方向一、前言二、訓解體例三、義理的補充四、體系性的思惟五、結語5 義理與訓詁: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之徵引原則一、前言二、從「精義」到「或問」、「集注」三、兼具義理與訓詁四、徵引方式五、思考的方向六、結語6 從「理一分殊」到「格物窮理」: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之義理思惟一、前言二、理一分殊與中和之悟三、格物窮理四、道統所在五、結語附錄1 臺灣近五十年(1949-1998)四書學之研究一、前言二、研究四書的論著三、對歷代四書學的考論四、其他的整理工作五、成果的檢討與分析六、結論2 主題‧脈絡‧經典轉譯:近十年(2006-2016)臺大、政大、臺師大四書課程考察一、前言二、實施情況三、課程內容四、構思與反思五、結論參考文獻
書名 / | 朱熹與四書章句集注 (增補重刊) |
---|---|
作者 / | 陳逢源 |
簡介 / | 朱熹與四書章句集注 (增補重刊): 朱熹匯聚眾流,融鑄古今,集理學大成,完成經典重構工作,前者是一代之事業,而後者則提供後世學人成賢成聖文本,以述代作的思想進路 |
出版社 / | 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9766888 |
ISBN10 / | |
EAN / | 9786269766888 |
誠品26碼 / | 2682524227002 |
頁數 / | 444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3*15.5*2 |
級別 / | N:無 |
提供維修 / | 無 |
最佳賣點 : 本書分就歷史價值、撰作歷程、思想體系、注解體例、援據來源、義理內涵等方面,從背景而及個人,由體系而及體例,從撰作的方式以及思索歷程,期以在聖人與經典當中,在天人之際、古今之間,補充朱熹一生思考的了解,以及影響後世的深刻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