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才夢
作者 | 侯文詠 |
---|---|
出版社 |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我的天才夢:暢銷超過二十五萬冊!侯文詠探索生命、夢想與寫作的起點。◤侯文詠的成長四部曲◢之一.發現自己小時候的侯文詠,最愛在陌生人問路時,奉上一個他編織出來的世 |
作者 | 侯文詠 |
---|---|
出版社 |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我的天才夢:暢銷超過二十五萬冊!侯文詠探索生命、夢想與寫作的起點。◤侯文詠的成長四部曲◢之一.發現自己小時候的侯文詠,最愛在陌生人問路時,奉上一個他編織出來的世 |
內容簡介 暢銷超過二十五萬冊!侯文詠探索生命、夢想與寫作的起點。◤侯文詠的成長四部曲◢之一.發現自己小時候的侯文詠,最愛在陌生人問路時,奉上一個他編織出來的世界。明明還不認識字,卻彷彿已經開始寫作了。直到現在,他依然記得那個自己,多麼迫切地想要觸及長巷盡頭、轉彎以後的風景。或許是那樣的迫切,持續呼喚著他繼續寫。從一篇篇投稿,再到一本本暢銷作品。他的夢想似乎實現了。只是當成功、名氣、衰老、無常一一與他擦身而過,他發現所謂的意氣風發,背後竟如此虛幻,別人期待他回答的,從來不是他真正想說的。小時候大人對他的質疑再度重回耳畔:「你這麼聰明,為什麼不做點別的更有用的事?」在夢想幻滅的盡頭,新的疑問與好奇卻沒有停止出現。什麼是有用的事?為什麼有用?對誰有用?對什麼事情有用?生命為什麼是這樣,而不是那樣……這些問題不容易回答,但他更明白他的人生,不能不追問這些問題──▋成長首部曲全新改版,與侯文詠一起發現自己7篇關於夢想、寫作、自我的探尋,以及對生命一個又一個的質疑、好奇、希望與發現。如果沒有這本書,也不會有後來的《不乖》、《請問侯文詠》、《變成自己想望的大人》──▋精采的生命應該充滿了問題,或者是擁有許多答案呢?我的天才夢,不過是一個天才妄想,幻夢破滅的故事罷了。不過,在夢幻破滅的盡處,我卻看到了一個又一個對生命的質疑與好奇。就像我坐在國小的課桌椅前,看到自己童年時代的身影一樣。我重新舉手問著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每一瞬間的生命於是有了夢想,有了探索,有了一回又一回的想像與發現……——侯文詠
作者介紹 侯文詠台灣嘉義縣人,台大醫學博士,目前專職寫作。侯文詠Facebook:www.facebook.com houwenyongpage
書名 / | 我的天才夢 |
---|---|
作者 / | 侯文詠 |
簡介 / | 我的天才夢:暢銷超過二十五萬冊!侯文詠探索生命、夢想與寫作的起點。◤侯文詠的成長四部曲◢之一.發現自己小時候的侯文詠,最愛在陌生人問路時,奉上一個他編織出來的世 |
出版社 / |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573343172 |
ISBN10 / | |
EAN / | 9789573343172 |
誠品26碼 / | 2682931329009 |
頁數 / | 240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8X21CM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335 |
提供維修 / | 無 |
內文 : 8
我的作品開始出現了像是:
「一個人靜靜地走在寂寞的公路上,夕陽餘暉長長地拉著我的影子……」
這種自憐自艾型的句法。要不然就是:
「我閉上眼睛,任風吹起我的一頭亂髮……」天知道我只是個剪了平頭的國中生,哪來的亂髮飛揚。好在我已經事先聲明了我是處於閉上眼睛的狀態。
我還發現當時有一篇叫〈走在雨中〉的文章,裡面更驚人的舉動像是:
「我拋開傘,迎向風雨,讓雨點盡情地打在我的臉上……」
我相信這跟當時流行的「I am Singing in the Rain」有關。一個人覺得有點苦悶,想把周遭的一切都拋掉,享受短暫的自由,這樣的心情無可厚非。國文老師當時給我的評論是:
情境很好,但要小心著涼。
我在家裡的頂樓清理出了一個小小的空間,一有空閒,我就泡在那個天地裡面寫稿,或者是瘋瘋癲癲地閱讀我弄回來的書。
我的母親偶爾經過我那小小的空間,忍不住就要嘮叨:
「你多花一點時間讀正經書吧,不要老是看那些閒書。」
《家變》的作者王文興曾寫過《背海的人》這本小說。小說的第一頁,整整就寫了整頁滿滿都是髒話以及三字經。這本書剛出版的時候,我興致勃勃地買回家看,正好被爸爸看見了。為了了解我在看什麼書,爸爸以《背海的人》為樣本,研究了半天。他皺著眉頭問我:
「你整天躲在這裡,讀著這樣的書,你覺得好嗎?」
父親是個很溫和的人。所以當他問你覺得好嗎,其實意思很明白地擺明這是「最後通牒」了。無可奈何,我搬回了樓下潔淨明亮,只有教科書及參考書的書房。規規矩矩地做功課,過正常的生活。
過了一個月,我終於受不了了。我決定先從媽媽開始,展開我的絕地大反攻。
「你們對我最大的期望是照著你們的規定活著嗎?」
「我們以前小時候,哪像你們這麼幸福,有機會好好讀書……(哇啦哇啦,嘰哩咕嚕,中間省略)總之,我和你爸爸是為你好,希望你好好地讀書,考好成績,進好學校,將來出了社會做個有用的人……」
「所以,你們最希望就是看到我好好讀書,考到好成績囉?」
「當然。哪個父母親不是這樣的希望?」
「如果我每次都考前三名,達到你們的期望,你們可不可以也滿足我的希望?」
「你有什麼希望?」
「我希望你們不要干涉我的作息,讓我自己決定。」
「好,」媽媽顯然思考了一下,「如果你能考好成績,表示你對自己負責。可是萬一你說得到做不到……」
「我就依照你們開出來的作息表生活,絕無怨言。」
我花了一點心血研究,怎麼樣用最少的時間,得到最好的成績,並且開始實行我研究後得到的心得。下一次段考,我很意外地拿到全校最高分。我的父母親也嚇了一跳。大家都覺得那是一個很好的約定。
於是我們讓約定一直持續下去。
9
我變本加厲地愛啃書。站著啃書、坐著啃書、躺著啃書、歪斜著啃書。很快,小鎮裡那幾個書店裡的書被我啃得差不多了,於是我開始啃雜誌。我不曉得從什麼管道拿到了訂閱雜誌的劃撥單,突發奇想,以學英文為藉口,號召同學集資,分別訂閱了一些我覺得很炫的電影以及搖滾雜誌。
書寄來了,雖然裡面的確寫了不少英文字,可是更多怪異的圖片,像是愛化裝作怪的Queen合唱團、戴個大眼鏡的Elton John、粉墨登場的費里尼,還有史坦利庫柏利克的什麼《奇愛博士》、《發條桔子》……
我生長背景是七○年代台灣南部的一個小鎮。除了少數的人以外,大部分的人普遍相信蔣中正是民族的救星,政府是大有為的政府這類簡單而明確的真理。對於我那些還在學著「This is a book. Is this a book?」這種英文基本句型的同學,我訂閱來的雜誌不但不符需求,內容前衛,裡面圖片所夾帶顛覆或者是叛逆的意味,在在令人感到某種潛在性的不安。更別說是同學們的父母親了。大家紛紛吵著要退資。無可奈何,我只好賠錢了事。我已經忘了怎麼弄到錢擺平那些債務了,不過雜誌無論如何是沒辦法退閱了。接著的一年,那些已經訂閱的雜誌按時寄來家裡,我變成了唯一的閱讀者。
每個月我翻著那些新雜誌,告示著美國、英國最新的排行榜,或者是影展、名導演的新作或新消息。老實說,我一個名字都不認識,更沒有機會看過、聽過雜誌裡面提到的任何一首歌,或者是任何一部電影。可是一期一期翻著,我就可以猜想,那些不斷被提起、重複或者是被崇拜著的名字,一定是很重要的人或作品。
我一個人翻著雜誌,孤零零地翻著雜誌。我看到演唱會擠著成千上萬人,那麼熱鬧,可是在這個小小的小鎮,沒有人在乎。我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會那樣樂此不疲,或者是自信滿滿地覺得自己跟別人不同。我彷彿知道雜誌裡面許應了一個遙遠、陌生,卻又令人期待的國度,總有一天,我會屬於那裡。
有一次,我經過小鎮的唱片行,忽然看到了戴著大眼鏡的Elton John海報。我趕緊回家要了零用錢,衝到唱片行買唱片。
好不容易家裡老舊的唱機播唱出了Elton John的〈再見黃磚路〉的歌聲以及旋律:
So good-bye, good bye yellow brick road……
聽著,我的心中忽然有一種不知所措的感覺。
我認得這首歌的樣子一直只是雜誌上的歌詞。我隨著自己的心情,為這些歌詞編造不同的旋律,任意哼哼唱唱。我以為那就是故事的全部了,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它竟然真真實實地在我的面前被播唱了出來。
而且它和我曾編造過的千百種我以為應該是那樣的旋律完全不同。
10
上了高中以後,就不再遇到打人的老師了。可是很奇怪,雖然說沒有人用藤條逼迫你的功課,你卻可以感覺到有種氣氛不但沒有消失,反而愈來愈嚴重。
那時候,我上學總是遲到,學校的教官就在學校門口等人。在那個一元化教育的世界裡,教官的價值世界是確定而不可動搖的。
「你又遲到了。昨天晚上幹什麼去了?」教官問。
「讀書。」
「賭輸?」教官諷刺地說,「每天不讀書,只曉得賭博,當然賭輸。」
我昨天晚上真的是讀書,可是在教官的世界裡,凡是遲到的學生,操行就不好;操行不好的,成績一定不好。反之亦然。
有一次,我在行政大樓碰到那個教官,故意拉他去看我因成績優良,貼在榮譽榜上的照片。
「報告教官,那個人是我。」
教官看了看照片,又看了看我,好像看著什麼世界奇觀似地。他脫下了帽子,不可思議地抓了抓頭,終於說:
「好小子,真有你的!」
我記得後來這位教官的態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他終於明白,原來我是屬於他必須努力保護的那群好學生之一。後來哪怕是真的遲到了,他也會關心地呵護我說:
「自己身體要照顧,別讀太晚了喔!」
我常想,要是我一直留在那個被保護、照顧得很好的菁英集團裡,事情應該會進行得很順利。不過我高中的時候參加辯論比賽、英文演講比賽、排演話劇、班級合唱團、班刊、製作班旗班服、對外投稿……隨著我所參與的事情愈多,我得到的警告也就愈大。
我一直記得小學發生《兒童天地》事件時,老師問我說:
「你這麼聰明,為什麼不做點別的更有用的事?」
很神奇地,高中老師也講一模一樣的話,好像不同的老師都共同串通好了台詞似地,一點也不因時光過往,而有所改變:
「你又不是功課不好,為什麼不把時間放在有用的事情上面?」
這些善意的老師不斷地提醒我,空有才華是沒有用的,他們總是細數一些從前搞社團的、搞刊物的學長,如何荒廢了學業,如何考不上大學,如何走投無路的故事。
有用與沒有用這樣的命題對我的困擾愈來愈嚴重。特別是當同學都躲回家裡準備學校的考試,我卻還來回奔波在印刷廠和製版廠之間校訂著即將出刊的班刊,或者是為班上的運動會設計班服及班旗時,我對自己到底在做什麼愈來愈覺得迷惑……
我終於把班刊搞砸了。搞砸的原因很多,我自己沒有經驗,從邀稿到完稿到製版印刷拖了太久的時間,物價一直飆漲。我又遇見偷工減料的印刷廠老闆,印出不完美的成品來。本著要求完美的個性,我堅持要和老闆談判重新印刷。
我記得我透過學校師長找他出來談判時,那個老闆不但不覺得不好意思,他還大剌剌地說:
「侯文詠,我把你害慘,也被你害慘了。」
這麼一拖的結果,班級從一年級升級成為二年級了,不但同學人馬改變,導師也不同了。可是我們的班刊還在講著上個班級的事情和內容。搞砸的結果,只好要求加收班費,以應額外的支出。
最倒楣的是有些同學才加入我們這個班級,莫名其妙地就要被收錢。還有一些原來支持班刊的人也不願意再繳錢。另有一些人完全沒有參與編輯的樂趣,從頭到尾都聽到班刊編輯的一些烏龍事。還有一些人純粹是針對我個人的行事風格有意見……總之,一時之間,怨謗之聲鼎沸。我變成了拿別人的錢在出自己風頭的主編,或者獨斷卻又無能的人,甚至有人直指我收了外面廠商多少好處……
很多在班會公然指責我的人乾脆公開不和我講話了。我每天到班上上課,面對著許多冷冷的面孔,像是一座又一座冷冷的牆。
如同關心我的老師所預言的,我的成績一落千丈。那一學期我得到了十三名的名次,在我的考試史上從沒有發生過的慘劇。我在南部溫和的父親並不曉得他的孩子去台南讀高中,經歷了這些風波。他看到成績單時顯然愣了一下。不過他最激烈的反應也只是問我:
「我有沒有看錯,是第一名,還是第三名?」
「是十三名。」我淡淡地說,低下了頭。
「你知道是十三名,」爸爸緩緩地把成績單還給我,「那就好。」
我安靜地坐著。自己和自己常常陷入某種激烈的衝突之中。有一天,我問父母親:
「你們這輩子最大的期望是什麼?」
「我們把小孩扶養長大,看到你們有成就,對社會有貢獻,我們就很高興了。」
他們簡單的回答常讓我有一種罪惡的心情。我的父母親是標準的公務人員,如果他們一輩子可以那樣,為什麼我不行?為什麼我不能不管其他,只把書念好,然後長大,有成就,對社會有貢獻?
「你們難道都沒有自己的夢想嗎?」我問。
「我們小時候上課,一天到晚防空警報,躲美國飛機,那時候要好好地活著,好好吃一頓飯,還真不容易。有時候我覺得你們這一代人在福中不知福,不曉得都在想些什麼?我記得當初跟你爸爸結婚的時候,什麼都沒有,現在我們擁有房子、這麼多東西,還有你們這些小孩,我們已經感到很滿足了……」
有一位對我很特別的文史科老師,他有一次告訴我說:
「你是塊特別的料子,我覺得你應該放棄理工,鼓起勇氣走文史哲的路。你當個醫生或工程師也許只是稱職的專業人員,可是你走文史哲的路,我相信你一定有機會闖出個名號來。」
很奇怪,得到這麼高的評價,照說我應該覺得很興奮才對。相反地,我卻沒有。那是一個成績好的學生都拚命往理工科擠的年代,我開始懷疑自己的能耐。有沒有可能我在文史哲的領域根本闖不出一個名號來,變成了一個一無是處的人呢?
會不會走上理工科,將來做一個現世安穩的工作,完成一個合理的夢想,勝過千百個不安的狂妄而不實際的想像呢?如果我的一生是一個醫師,一個工程師,在我臨終時,至少我可以清楚地指出,我完成了哪些工程,救活了哪些人。可是如果我的一生是一個作家,我會不會只留下一些沒有用的喃喃囈語,連我自己都沒有把握是幫了人或害了人呢?
迷迷糊糊走著人生,你還可以有種迷迷糊糊的興致和樂趣。可是有一天,忽然有人指出來,明擺著兩條分別通往不同地方的路,並且有個明確的分叉點,問你要走哪個方向?
你開始徬徨了。
一條呼應著你的內心的路,從不許應你任何未來,一眼望去,遙遠而看不到終點。另外一條路,遊戲規則清晰而明確,你只要保持領先,很容易就聽到了外在的掌聲。
To be or not to be? 你在乎的又是什麼?
11
我終於拒絕了這位老師善意的建議。
高中最後的一年,我停掉了所有的課外活動。我不再寫東西,不再在班上主動發言,或談論任何和考試不相干的事。我唯一能感受到的是七月的大考離我愈來愈近,我專心啃書換取分數,想盡辦法爭取在有用世界裡面最難取得的資源,競爭大家千方百計搶奪的名次,以及那個名次所能優先分配的權益。
八月分,我的名字出現在大學聯考醫學系的放榜名單時,爸爸很高興,在家門口掛起了一串鞭炮。儘管我再三違拗,他還是執意把鞭炮點燃。
那是我最多愁善感的年代。在煙霧彌漫中,我有點感傷,覺得很不划算。我一直印象深刻,那時候,我想起我失去的青春年少再也回不來了。
最佳賣點 : 一個人生命中能達到最了不起的成就,
無非就是發現自己,並且勇敢地成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