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社會變遷中的台灣電視 | 誠品線上

科技與社會變遷中的台灣電視

作者 柯舜智
出版社 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科技與社會變遷中的台灣電視:電視是時代的窗口,也是社會脈動的映照。在網際網路尚未崛起前,電視一直是家庭的中心,也一直分享著不同社會的情感。電視,同時也是拓展視野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電視是時代的窗口,也是社會脈動的映照。在網際網路尚未崛起前,電視一直是家庭的中心,也一直分享著不同社會的情感。電視,同時也是拓展視野、豐富心靈的媒介,它不僅僅是娛樂工具,也是集體記憶的載體,對個人、對社會都影響深遠。由於傳播科技帶來網路化、數位化與行動化的變革,它更使得電視在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與政府的監管下,還需不斷地變革去迎接險峻的挑戰。本書集結了著者近十年來已出版的台灣電視研究主題的論文。從台灣電視50年開始,回顧電視發展的社會意涵,提出「電視不逝,只是轉型」的觀察;並從研究數位化的主題,探討如何應用策展的理念,活化影音資料庫的契機。在台灣電視60年之際,著者從科技與社會變遷觀點,研究台灣電視新聞、電視節目的發展,以及NCC成立之後對電視內容的監理。這本專書以台灣電視數十年的發展過程為背景,從社會、科技與監管角度切入,以文獻探討與內容分析方法,深究台灣電視的時代意義,提供宏觀的研究視野與豐富資料,是研究台灣電視的學術參考之一。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柯舜智現職.中國文化大學資訊傳播學系(所)副教授學歷.英國伯明罕大學文化研究與社會學博士經歷.中國文化大學資訊傳播系系主任/資訊傳播研究所所長.NCC有線廣播電視系統經營者評鑑換照諮詢會委員.NCC衛星廣播電視事業申設換照諮詢會委員.NCC廣播電視節目廣告諮詢會.政府資料開放諮詢小組民間委員.金鐘獎、金視獎、TVBS華人永續報導獎、消費者權益報導獎等獎項評審研究.媒體與資訊素養、媒介與社會變遷、有線與衛星電視產業、科學傳播著編.台灣電視管制60年(2024,作者之一).媒體與資訊素養:數位公民培力(2023二版,合著).台灣電視節目60年(2023,合編及作者之一).台灣電視新聞60年(2022,合編及作者之一).資訊傳播概說(2017,主編及作者之一).合成世界:線上遊戲文化傳播研究(2009)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第一章 電視研究與系列著作壹、電視研究的多元途徑 一、電視制度與政策研究(television institutions and policy studies)二、電視內容與意識形態研究(television content and ideology studies)三、電視閱聽人研究(television audience studies)四、電視科技與社會變遷研究(television technology and social change studies)五、電視製作與文化生產研究(television production and cultural production studies)貳、本書章節安排與研究取向第二章 電視不逝,只是轉形-從科技觀點再論電視與社會的互動壹、電視不老 貳、電視在台灣社會的發展-科技與政治、經濟及公民的角力 一、黨國壟斷、政治掛帥的廣播(broadcasting)大眾時期 二、解禁開放、經濟占領的窄播(narrowcasting)分眾時期 三、數位匯流、民眾參與的微播(microcasting)小眾時期 參、台灣社會與電視科技的使用-現代性的實踐與想像 肆、閱聽眾與電視使用-參與式文化興起 伍、結論-電視科技的必要性? 第三章 數位化後電視影音資料庫之研究壹、影音內容大量需求的時代貳、電視台影音資料庫建置與應用 參、影音資料庫的活化與再利用 肆、應用策展(curation)作法活化電視台影音資料庫 伍、日本NHK與英國BBC活化影音資料庫案例陸、結論 第四章 24小時電視新聞頻道的發展與挑戰壹、前言 貳、啟航-大眾傳播的電視新聞風平浪靜三台時期 參、揚帆-解禁後的分眾化電視新聞潮起潮落的多頻道時代 肆、出海-24小時電視新聞成為主流波濤洶湧惡化媒體生態 伍、海嘯-數位匯流排山倒海網路時代的電視新聞 陸、乘風破浪-電視新聞面對的挑戰與未來發展 第五章 傳播科技對台灣電視節目製作的影響壹、前言 一、電視是科技產物也是文化形式 二、從科技能供性觀察台灣電視節目60年 貳、錄影機與彩色電視科技對台灣電視節目製作的影響 一、錄影設備改善節目製作流程 二、彩色電視技術提升節目製作品質 參、有線電纜與衛星科技對台灣電視節目的影響 一、有線電纜與衛星傳輸的科技能供性 二、有線與衛星科技衝擊電視節目的數量與製作品質 肆、數位化科技驅動電視節目製作轉型 一、數位化轉型帶來節目產製的全面挑戰二、數位化加劇電視節目製作的困境 伍、數位匯流OTT衝擊電視節目收視與製作一、匯流產物OTT的科技能供性 二、OTT改變收視習慣跨平台合製提升節目品質 陸、後電視時代台灣電視節目製作的未來 第六章 從NCC內容核處案例探討政府管制強度的演變與挑戰壹、前言 一、電視內容「管」或「不管」都是難題 二、電視內容管制的學理基礎 貳、電視內容管制的研究範圍與內涵 一、電視內容管制機關的變遷二、電視內容管制的相關規範 三、電視內容管制的規範類型 參、2006年至2023年電視內容核處案例分析 一、核處總案件與裁罰金額分析 二、核處案件中「警告vs.罰鍰」以及「一般頻道vs.新聞頻道」的比例 三、核處案件類型的分析 肆、由核處案例探究政府對電視內容管制強度的演變 一、管制強度演變-高度管制期、低度管制期、重點管制期 二、管制對象由財經類與綜合性頻道轉移到新聞頻道 三、從「違反法律強制或禁止規定」到「製播新聞違反事實查證原則」伍、數位匯流下電視內容管制的挑戰 一、電視內容管制、去管制與再管制,亟需與時俱進的法規 二、電視內容管制面臨的挑戰

商品規格

書名 / 科技與社會變遷中的台灣電視
作者 / 柯舜智
簡介 / 科技與社會變遷中的台灣電視:電視是時代的窗口,也是社會脈動的映照。在網際網路尚未崛起前,電視一直是家庭的中心,也一直分享著不同社會的情感。電視,同時也是拓展視野
出版社 / 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7582169
ISBN10 /
EAN / 9786267582169
誠品26碼 / 2682844697004
頁數 / 224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1.15
級別 / N:無
提供維修 /

試閱文字

自序 : 自序
科技與社會變遷中的台灣電視

生長於台灣電視發展的年代,早年的電視機沒有遙控器,轉台很麻煩,還好轉來轉去只有3家電視台,小小的20吋螢幕卻是童年觀望世界的大大窗口,黑白的畫面帶來繽紛的想像,讓我對電視無比著迷。

求學階段,爸媽從不限制看電視的時間、不曾制止邊看電視邊讀書的行為,於是電視播出的新聞時事、綜藝娛樂、戲劇影集等節目成為唸書的最佳陪伴。幸運的是,考試成績並沒有因為看電視退步,反而透過電視認識流行文化與最新資訊,成為個人與社會聯結的門窗。大學之後就讀新聞傳播系所,看電視更是生活日常,也從喜歡電視轉變成研究電視。沒想到日後從事教職,電視仍然是重心,電視制度、電視批評、電視素養、電視科技、電視產業等電視相關領域,成為教學現場的課程,電視的超強魔力讓人情不自禁且難以自拔。

電視一路陪伴自己成長,也一路隨著科技而進化。例如畫面、外觀、功能的提升:黑白轉彩色、厚重笨拙的映像管變成輕薄超大的液晶螢幕、數位及聯網技術讓電視雙語切換、上網瀏覽、還可以進行家庭或社區智慧監控等。電視的頻道數量也因為科技應用,從稀缺的無線電視、轉變成多頻道的有線電視、資源豐沛的衛星電視與聯網電視;看電視的途徑也變得多元,可以在不同場所、使用不同載具、變換不同姿勢來觀看。加上政治、社會、文化、經濟等環境因素的變遷,不單電視外觀持續蛻變更新,電視節目內容更是不斷創新演化,匯聚多元價值與多重視野,各種文化與意識型態相互激盪,成為紀錄保存、以及挑戰創新當代社會的場域。

儘管觀看電視的人口逐年下降,電視仍是社會大眾接收訊息的主要來源,更是教學研究的重點之一,我個人對電視的濃厚情感不變,看電視、教電視、研究電視的志趣不移。本書即是集結近年來對於台灣電視的部分研究,這5篇已發表的論文包含回顧台灣電視50年的專文、討論數位化之後電視台影音資料庫的應用、台灣電視新聞與電視節目60年的發展及挑戰、以及探討台灣電視管制等問題。彙整這5篇不同階段與不同面向的電視研究論文,一方面希望可以更完整的呈現科技與社會變遷下的台灣電視發展,另方面也是對自己近年從事電視研究的「成果報告」,期盼在留下個人註記之外,還可以提供日後繼續研究台灣電視的參考。

在進行電視相關研究與教學的過程中,受到許多師長的指導與啟發,還有許多同領域或與不領域朋友的鼓勵及協助,點點滴滴都刻印在深深的心坎裡,由衷感謝。特別感謝翰蘆圖書出版社洪詩棠社長的大力幫忙,美術設計石朝旭先生有意境的封面設計,以及編輯人員的編排與校對。還要感謝中國文化大學資傳系的同事們與助教,提供快樂和諧的工作環境;最後要感謝親愛的家人,你們永遠是堅實的後盾。

面對傳播科技的推陳出新以及外部環境的劇烈變化,台灣電視面臨的挑戰一波接一波,永不止息:內部組織的改造、人才的培育、營收與獲利模式的建立、節目內容的製播、電視監理的管制、影視市場的競爭、AI的衝擊等。這些科技與社會的變遷,並不會讓電視消失,而是讓電視不斷的轉型再出發,「電視不逝」,仍舊是不變的信念,希望有更多人一起來關注台灣的電視發展。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這本專書以台灣電視數十年的發展過程為背景,從社會、科技與監管角度切入,以文獻探討與內容分析方法,深究台灣電視的時代意義,提供宏觀的研究視野與豐富資料,是研究台灣電視的學術參考之一。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