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迴兩千年的命定相遇之旅: 精神科醫師見證靈魂伴侶的重逢奇蹟, 感受愛的療癒力量, 為生命注入豐盈美好 | 誠品線上

Only Love Is Real: A Story of Soulmates Reunited

作者 Brian L. Weiss
出版社 英屬維京群島商高寶國際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商品描述 輪迴兩千年的命定相遇之旅: 精神科醫師見證靈魂伴侶的重逢奇蹟, 感受愛的療癒力量, 為生命注入豐盈美好:《紐約時報》暢銷書、Amazon4.8星、Goodreads4.2星,繼《輪迴八十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紐約時報》暢銷書、Amazon4.8星、Goodreads4.2星, 繼《輪迴八十六次的生命覺醒之旅》之後, 風靡全球近30年,一生必讀的靈性療癒經典鉅作! 「愛是世界上最強大的療癒力量, 可以撫平傷痛,也可以療癒一切。 當我們領悟善良、寬恕與包容的意義,便能化解一切難題。」 |每個人的生命裡,總會遇見那一個特殊的人,| |無論經歷多少次輪迴,都會跨越時間和空間,再次與你相遇。| 外型出眾、事業有成的伊莉莎白,因為母親過世,漸漸被孤獨與迷茫所淹沒。她始終找不到走出悲傷的方法,夜晚飽受失眠折磨,逐漸對生活失去了的熱情。 談吐風趣、個性迷人的佩德羅,因為哥哥離世,陷入悲痛與絕望之中。失去摯愛之人的痛苦不斷纏繞著他,讓他難以走出生離死別的陰影。 他們都因為人生經歷了劇變,不約而同地選擇求助於精神科醫師布萊恩.魏斯博士,希望能透過前世回溯療法,撫平內心深處的傷痛。 然而,擁有十五年治療伴侶與家庭經驗的魏斯博士,在治療過程中,首次遇見如此奇蹟的案例──兩位在今生毫無交集、來自不同國家和文化的病人,竟然在多個前世中,共享著重疊的生活記憶。 他該如何在遵守醫療保密協議的同時,幫助已經尋找彼此兩千年的靈魂伴侶再次相遇? 【各界感動推薦】 Ÿ 「這是一個扣人心弦、超越時間界限的愛情故事。這本書讓你深信,我們每個人真的都有靈魂伴侶,而《輪迴兩千年的命定相遇之旅》證明了這一點。」──《死後的世界》作者雷蒙.A.穆迪博士 Ÿ 「我真心推薦這本內容細膩而動人的書。」──《新靈魂觀》作者蓋瑞.祖卡夫 Ÿ 「這是一本美麗的心理靈性指南,幫助你找到並體驗與靈魂伴侶之間深刻的愛……請一定要讀這本書!」——《與父母和解(暫譯,Making Peace with Your Parents)》作者哈洛德.布魯菲德醫師 Ÿ 「這本書值得永久珍藏。我讀到一半時,因為其他工作不得不停下,但整個期間我一直惦記著它,迫不及待想要繼續讀下去。」——聖路易斯郵報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布萊恩‧魏斯Brian L. Weiss美國耶魯大學醫學博士,曾任耶魯大學精神科主治醫師、邁阿密大學精神藥理學研究部主任、邁阿密西奈山醫學中心精神醫學科主任、邁阿密西奈山醫療中心精神科名譽主席。著有多本暢銷書:《輪迴八十六次的生命覺醒之旅》(Many Lives, Many Masters)(高寶書版)、《前世今生來生緣:穿越時空的靈魂之旅》(Same Soul, Many Bodies)、《奇蹟,正在發生:回溯最純淨的生命本質》(Miracles Happen)等。魏斯博士在美國各地及國際舉辦研討會和工作坊,並為專業人士提供培訓課程,目前在邁阿密開設私人診所。網站:https: www.brianweiss.com 譯者簡介林怡孜理工半路出家的翻譯人。喜歡在書裡亂交朋友,喜歡把有趣的朋友介紹給別人認識。譯稿賜教:[email protected]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 言第一章 在時光長河中重逢第二章 伊莉莎白的故事第三章 前世回溯療法的強大治癒力第四章 來自深海的黑暗恐懼第五章 佩德羅的故事第六章 蒙古草原上的悲傷記憶第七章 愛的強大力量第八章 把握當下的意義第九章 一切都是愛第十章 憤怒和原諒第十一章 在愛中昇華生命能量第十二章 愛的課題第十三章 能量的強大之處第十四章 藉由知識,我們接近神第十五章 一切自有安排第十六章 找尋真正的安全感第十七章 靈魂之間的無形連繫第十八章 療癒他人的愛心第十九章 打破一切藩籬的愛第二十章 仍在尋找彼此的靈魂伴侶第二十一章 命運的安排第二十二章 撥動命運的關鍵齒輪第二十三章 美好的體驗,正在發生第二十四章 成長的目的是學習尾 聲

商品規格

書名 / 輪迴兩千年的命定相遇之旅: 精神科醫師見證靈魂伴侶的重逢奇蹟, 感受愛的療癒力量, 為生命注入豐盈美好
作者 / Brian L. Weiss
簡介 / 輪迴兩千年的命定相遇之旅: 精神科醫師見證靈魂伴侶的重逢奇蹟, 感受愛的療癒力量, 為生命注入豐盈美好:《紐約時報》暢銷書、Amazon4.8星、Goodreads4.2星,繼《輪迴八十
出版社 / 英屬維京群島商高寶國際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ISBN13 / 9786264021524
ISBN10 /
EAN / 9786264021524
誠品26碼 / 2682808182003
頁數 / 272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X21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人類靈魂如水;
自天堂而來,
朝天堂飛昇。
再度返回人間,
如此永恆反覆。
──德國戲劇家、詩人 歌德(Goethe)

在我的第一本書《輪迴八十六次的生命覺醒之旅》(Many Lives, Many Masters)即將出版前,我造訪了住處附近的書店,想知道他們是否進了這本書。書店老闆應我的要求現場查了電腦。
「我們進了四本,」他告訴我,「你想現在就下訂一本嗎?」
可想而知,我對於出版商的初版印量是否能順利賣完不太有信心。畢竟這本書是關於一名年輕病人的不可思議療癒旅程,書中除了記錄她透過催眠前世回溯的治療過程,也描述了我們兩人的生命如何因而產生劇烈變化。這樣的內容怎麼看都不像倍受尊敬的心理醫生會寫的書,但我知道,即使這本書在美國的其他地方沒有人買,我的朋友、鄰居和親戚支持的數量一定遠超過四本。
「請再考慮看看,」我說,「我有很多朋友、病人和認識的人,他們一定會來這個書店買。能多進幾本嗎?」
在我以個人名譽做為擔保的強力遊說之下,他才心不甘、情不願地進了一百本書。讓我大為震驚的是,這本書成為了全球暢銷書,(在當時)不只賣出了兩百萬冊,還翻譯成超過二十種語言,我的人生自此有了出乎意料的轉向。
我原先的生命成長軌跡十分典型,先是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接著在耶魯大學醫學院接受醫學專業訓練,然後又去紐約大學教學醫院完成實習,再回到耶魯接受精神醫學專科訓練。接下來我不只行醫,還繼續在學術界發展,先後在匹茲堡大學和邁阿密大學的醫學院任職。
到了邁阿密之後,我在西奈山醫學中心(Mount Sinai Medical Center)工作了十一年,擔任精神醫學部門負責人。這段時間我發表了許多篇科學論文和書籍合著章節,學術事業蒸蒸日上。
接著,凱瑟琳走進我在西奈山醫學中心的診療室,也就是我在第一本書中描述的年輕病人。她巨細靡遺的前世回憶一開始令我難以置信,隨後她在深度催眠狀態中展現傳達奧妙訊息的能力,讓我的生活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再也無法重拾原本看待世界的方式。在凱瑟琳之後,有更多病人前來尋求幫助,要求進行前世回溯催眠療法。許多都是有著頑強症狀的病人,他們對傳統治療和心理治療兩者毫無反應,沒想到這個療法卻讓他們康復了。
在我的第二本書《生命輪迴》(Through Time into Healing)中,針對前世回溯療法的療癒潛能,我整理了自己學到的很多知識。那本書也描述了許多真實病人的案例故事。
所有的故事裡,最有趣是和第三本書《輪迴兩千年的命定相遇之旅》(Only Love is Real)的主題有關的故事,也就是您手上的這本。這是一本關於靈魂伴侶的書,靈魂伴侶說的是那些因為愛而永恆相繫,在輪迴中不停重逢,並共同體驗生活、經歷生命的人們。我們必須學習如何找到並認出我們的靈魂伴侶,並作出需要勇氣的抉擇,延續這段緣分,如此一來,我們才不會錯過活在這世上最動人、最重要的那些時刻。
命運決定了靈魂伴侶的相遇,我們必然會遇到他們。但相遇之後如何應對,取決於我們的選擇──或稱為自由意志。若是選擇錯誤或錯失良機,隨之而來的會是難以承受的孤獨和痛苦,而正確的選擇和充分把握機會,則會為我們帶來極大的喜悅和幸福。
這個故事的主角之一是美麗的伊莉莎白(Elizabeth),她來自美國中西部,因為喪母陷入沉痛的哀悼和焦慮之中,因此找我求助。另外,她與男性的交往狀況也一直困擾著她,不知為何她總是選到沒擔當的對象、苛待她的人或是對她不好的伴侶,從來沒有在異性關係中找到真愛。
我們的療癒旅程回溯至久遠以前,並發掘出許多驚人事實。
在伊莉莎白接受我的前世回溯治療的同時,我還有另一名因失去親人身陷悲慟的病人。他叫佩德羅(Pedro),一位迷人的墨西哥男性,他的哥哥不久前因一場悲慘的意外去世,在他最脆弱的時候,他和母親的問題以及他年少時的黑暗祕密也不斷困擾著他。
佩德羅背負著沉重的絕望和對人生的質疑,身邊找不到可以傾訴的對象。
他也決定回到古老時代追尋,希望找到解決之道,治癒自己的傷痛。
有一段時間,伊莉莎白和佩德羅同時在接受我的治療,但由於會診時間總是錯開,彼此從未見面。
在過去十五年來,我治療過許多伴侶和家庭。他們往往會透過療程發現,這一世的另一半或摯愛親友,前世就曾出現在自己的生命裡。有的時候,伴侶兩人會同時接受催眠回溯,並且在第一場療程時回到曾與對方交會、互動的前世,他們往往因此感到震驚。
前世場景在他們眼前重演時,他們一般並沒有說話,往往要在他們離開放鬆的催眠狀態後,才會透過交談知道彼此看到了同樣的場景,感受到同樣的情緒,而通常也要到這個時候,我才會知道他們早在前世就與彼此有關。
伊莉莎白和佩德羅恰好相反,雖然兩人都會躺在我診療室的皮椅上,但他們是在不同的時間各自訴說著自己找回前世的經歷。他們互不認識,從未碰面,並且來自不同的國家和文化;甚至兩人間唯一的共通點,也就是我,也完全沒理由懷疑他們之間有任何關聯。然而,他們所描述的前世又如此驚人相似,無論是細節或感受到的情感,都能夠完美吻合。難道他們在生生世世中曾經相愛又失去彼此嗎?一開始,對這場正在默默發酵的奇妙緣分,我們三人都毫無所知。
我是第一個發現兩人之間連結的人。但接下來,我該怎麼辦呢?
我能告訴他們嗎?如果我錯了怎麼辦?這算不算違反醫生與病人之間的保密協定?他們現在身處的親密關係該怎麼辦?人真的能干涉命運嗎?如果在這世相遇並不符合宇宙安排,或對他們一點好處也沒有,那會怎樣?如果他們的關係再度失敗,會不會破壞他們透過療程取得的所有進展,甚至讓他們對我這個治療師失去信心呢?
我在醫學院多年的學習和之後在耶魯大學醫學院所受的精神醫學專科訓練,都讓我深深相信無論無何都不可以對病人造成傷害。如果作決定時有任何疑慮,最重要的考量就是不要造成傷害。伊莉莎白和佩德羅的狀態都在好轉,也許我應該讓他們保持那樣就好了。
這個決定很困難,但因為佩德羅即將結束療程,之後就要搬離美國,所以我得當機立斷。
這本書無法包括兩人的所有療程,其中伊莉莎白的療程省略較多,這是因為有一些回溯與主要的故事無關,還有一些療程屬於傳統心理治療的範疇,並未使用到催眠回溯。
接下來的內容來自病歷、錄音檔案的逐字稿以及我的記憶。為了保障個人隱私,姓名和某些細節經過更動。
這是一個關於命運和希望的故事,類似的故事每天都在許多地方默默發生。
只是這一次,有人聽見並將它寫了下來。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一章 在時光長河中重逢
因此,你要知道,我會從那廣大的寂靜中回來……
不要忘記,我將會回來與你們重聚……
只要一會兒,只要在風上休憩片刻,另一個女人將會再度誕下我。
──黎巴嫩詩人 哈利勒.紀伯倫(Khalil Jubran)


每個人的生命裡都有特殊的人,通常不只一個,會有兩、三個,甚至是四、五個。這些重要的人可能和你屬於不同世代,他們跨越時間的洪流和無窮的空間維度來到你的身邊和你重聚。他們從另一個世界、從天堂而來,他們的樣子也許會改變,但你的心會認出他們。你的心就像埃及的沙漠或古老的蒙古草原擁抱著灑落的月光,曾經將他們輕輕擁在懷中。在沒能在歷史留名的將軍麾下,你們曾一起並肩作戰,在遠古布滿塵土的沙洞中,你們曾一起棲居。你們之間的牽絆永遠不會消逝,你也永遠不會陷入孤單之中。
你的腦袋可能會自作聰明地說:「我不認識這個人。」但你的心會知道。
當他第一次牽起你的手,肌膚相觸的記憶就會打破時間的限制,震醒你身體裡的每一個細胞;當她專注地看著你的眼睛,你就能認出相伴數個世紀的靈魂伴侶;你的胃可能會因為緊張興奮而攪動,你的手臂可能會冒出雞皮疙瘩。生命的其他一切在這一刻,突然失去重要性。
然而對方可能無法認出你,即使你感覺自己找到失落已久的重要之人,你知道自己認識他,有強烈的羈絆牽引著你,你甚至看見了未來所有的可能性,但他沒有辦法。他可能被恐懼、知識或其他困擾淹沒,無法睜開心靈之眼。他不願意幫助你揭開那層遮蔽。你只能哀嘆悲痛,而他則渾然不覺地繼續遊蕩。命運的安排是如此精巧又脆弱。
但當兩人都認出彼此,釋放的熱情又是如此巨大,連火山也為之遜色。
靈魂的相認可以在一瞬間發生,那是一種莫名襲來的熟悉感,你對眼前剛認識的人油然生出深刻的理解,那通常是只有親近家人才能達到的靈魂深度,甚至可能比那更深,連家人都無法企及。這一切沒有理性的解釋,你就是直覺地知道該說什麼,該如何反應。僅僅一天、一週或一個月,你就明白在這個人面前,自己完全安全,可以放心交付。
靈魂的相認也可能是幽微、緩慢的,像是面紗被輕柔地緩緩挑起,漸漸顯露出全貌。在遇到靈魂伴侶時,並不是每個人都已經準備好認出對方,這牽涉到時機,有時還得仰賴先認出來之人的耐心。
你可能只是瞥見了一張熟悉的臉孔,做了個夢,或突然湧上一段回憶或一股情緒,這些都可能讓你察覺到靈魂友伴的存在。也有可能你是透過雙手的觸感、唇瓣的接觸,感覺到靈魂為之震顫,而認出對方。
這個觸碰也可能來自你的孩子、父母、手足或好友。但也有可能,那是來自你的摯愛,他們穿越千百年來到你的面前,只為了再給你一吻,讓你知道你們從未分離,將會永恆聚首。



第二章 伊莉莎白的故事
我常常感覺到,活過的人生對我來說,像是一個缺少頭尾的故事。我覺得自己像一個歷史片段,一個從連續篇章中截出的一段文字,遺落了前文後語。我相信也許在上一個世紀我就曾經活過,並且在那時遇上了無法解答的問題,因此才必須再度降生,好完成那時沒能完成的功課。
──瑞士心理學家 卡爾.榮格(Carl Jung)


伊莉莎白高䠷修長,是個有著一頭金色長髮的迷人女性,一對藍色雙眸中點綴著些許淺褐色斑點。當穿著海軍藍正式套裝的她抵達我的辦公室,緊張地在我的大型白色皮製躺椅上坐下時,最吸引我注意的,就是那雙盛滿憂傷的眼睛。
她讀了我的《輪迴八十六次的生命覺醒之旅》,在許多方面與書中的主人公凱瑟琳產生共鳴,所以前來見我,希望得到幫助。
「我不太知道妳為什麼會來,」我很快看完她填寫的初診表,接著忍不住問了這個問題,希望能打破療程剛開始時常見的尷尬。表格確實提供了許多有用的資訊,我知道了她的名字、年齡、推薦轉診機構,表格最後的主訴症狀那欄,她列出了喪親之痛、焦慮和睡眠障礙,但我還是希望知道進一步細節。而在她開始說話之後沒多久,我的腦子就自動為清單添加了「親密關係」。
「我的人生就是一團亂,」她如此宣布,接著就像終於找到一個安全出口一般,開始毫無保留地傾吐自己的故事。我可以明顯感覺到,她正在釋放深埋許久的壓力。
她訴說的過往有著許多波折起伏,聲音中也流露出豐富深層的情感,但伊莉莎白並不覺得自己的故事有趣,甚至出口貶低自己的經驗。
「我的人生比起凱瑟琳順遂多了,」她說,「沒有人會想把我的事情寫成一本書的。」
不論順遂還是波折,她都流暢地道出了自己的生命故事。
伊莉莎白是個成功的企業女性,在邁阿密有一家自己的會計公司。她今年三十二歲,出生於明尼蘇達州(Minnesota)鄉下,父母在那裡有一個很大的農場,她和哥哥還有許多動物一起在農場上長大。她的父親是個認真工作又不苟言笑的男人,鮮少流露自己的情感,唯二會突破防衛的情感是生氣和狂怒。這種時候,他會大發雷霆,衝動地對家人發飆,有時還會揍伊莉莎白的哥哥。伊莉莎白收到的怒氣只限於言語,但還是讓她非常受傷。
這些兒時的傷害到現在仍然深埋在她心中。兒時父親對她的譴責和批評,讓她對自己有很低的評價,痛苦包裹著她,讓她難以敞開心胸。她總是覺得自己哪裡不好或有什麼地方不對,因此擔心他人會像父親一樣,看到自己的所有缺點。這個傾向在面對男性時尤其嚴重。
幸運的是,她的父親並不常發作。發怒之後,通常很快就會戴回嚴肅冷漠的面具,用平常的性格和行為把自己與環境隔絕開來。
伊莉莎白的母親是一個開明且獨立的女性,她一直鼓勵伊莉莎白自立,同時也溫暖地在情感上滋養女兒。由於生下了兩個孩子,母親在那時的環境限制下,只能留在農場負擔養育責任,被迫忍受丈夫的嚴苛態度和冷漠對待。
「我的媽媽像個天使一樣,」伊莉莎白說,「她總是支持我們,總是在照顧他人,永遠為了孩子犧牲自己。」小女兒是媽媽的心肝寶貝,伊莉莎白的童年有許多珍貴回憶,而最珍貴的都是和媽媽的親密時刻。那些時刻充滿了將母女繫在一起的強烈親子之愛,這份愛一直延續到了伊莉莎白成年。
伊莉莎白高中畢業之後,由於申請到一筆豐厚的獎學金,決定到邁阿密繼續讀大學。和寒冷的中西部比起來,搬到炎熱的佛羅里達像一場異國冒險,而她也欣然接受這個挑戰,媽媽也為女兒即將展開的旅程感到興奮。她們變成了最好的朋友,雖然距離遙遠,但頻繁透過電話和信件聯絡,感情並未因距離受到影響。
伊莉莎白每逢國定假日或寒、暑假幾乎都會回家,母女兩人都非常期待一年之中的這些日子。有時母女談心時,媽媽會聊到未來的計畫,她打算退休之後搬到佛羅里達南部,好離女兒近一點,畢竟家裡的農場面積太大,對上了年紀的人來說,管理越來越吃力。伊莉莎白的父親一向十分節儉,所以他們已經存了一大筆退休金,財務不成問題。這個計畫十分美好,伊莉莎白期待著能再度和母親相聚,這樣一來,她們每天就不用透過電話聯繫,而是可以真的見面了。
因為這個原因,伊莉莎白大學畢業後選擇繼續留在邁阿密,創立了自己的會計公司,慢慢擴展業務。這一行競爭十分激烈,工作占去她許多時間,和男性的交往也讓她倍感壓力。
接著,厄運打破了計畫。
我們初次見面的八個月前,伊莉莎白的母親因胰臟癌去世。她大受打擊,感覺自己的心被攪得四分五裂,然後被挖出胸口。她完全淹沒在喪親之痛中,找不到平安度過這段痛苦時期的方法。她無法接受自己失去母親,更不能理解這樣的悲劇為什麼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伊莉莎白悲痛地告訴我,她的母親是如何勇敢面對迅速蔓延的癌症,用虛弱的身體努力抵抗,沒有因為肉體疼痛而喪志或失去對生命的愛。雖然如此,但母女都感覺到深沉的悲傷,因為兩人明白,人世的分別終將到來,即使不願面對,死亡正靜悄悄地步步逼近。
伊莉莎白的父親預見妻子的死亡,提前陷入悲痛之中,變得更加冷漠,躲進自己孤獨的保護殼中。她的哥哥則住在加州,和妻子一同養育年幼的孩子,並忙於經營尚在草創階段的事業,無法經常回來探視。伊莉莎白只能試著盡量飛回明尼蘇達陪伴母親。
她發現自己非常孤單,因為她不能和病重的母親吐露自己的恐懼和痛苦,讓病人承受更多的負擔,而其他家人在心靈上又如此遙遠。她只好把所有絕望藏在心中,隨著日子過去,內心變得越來越沉重。
「我會非常想念妳的……我愛妳。」母親這麼告訴她。「對我來說,最難受的事是要離開妳,我不怕死,也不怕死了以後會發生什麼事。我只是不想這麼早就離開妳。」
隨著身體越來越虛弱,母親的鬥志隨之降低,死亡對她來說,成為了擺脫病體和疼痛的解脫。不可避免的結局還是來了。
在生命的最後一天,伊莉莎白的母親躺在醫院病床上,身邊環繞著親友,呼吸變得越來越不規律,由於腎臟失去功能,尿管無法排出液體。她時而清醒,時而失去意識。在某個時刻,伊莉莎白發現母親身邊只剩下自己,這時她的眼睛突然睜開,顯得十分清醒。
「我不會離開妳,」她用異常堅定的聲音說,「我會永遠愛妳!」說完這些話以後,母親陷入昏厥,這成了她和伊莉莎白最後的對話。接著母親的呼吸變得更加不規則,停頓十分漫長,好不容易開始後,呼吸則顯得突兀且費力。
沒多久,她就走了。伊莉莎白感覺到自己的心和生命彷彿出現了龐大、黑暗的空洞,她的胸口傳來真實而深刻的疼痛,覺得自己再也無法恢復完整。她連續哭了好幾個月。
由於想念和母親頻繁的電話交談,她試著多打電話給父親,但父親維持著一貫的冷漠態度,父女沒什麼話可說,通常不到兩分鐘,他就會掛掉電話了──他無法提供任何滋養或安慰。他確實和伊莉莎白共享著同樣的悲痛,但他的痛苦將他和其他人隔得更遠了。她住在加州的兄嫂和兩個小孩也深受打擊,但哥哥有家庭和事業要忙,他的生活還有重心。
伊莉莎白的喪親之痛慢慢演變成症狀嚴重的憂鬱症,她夜不成眠,除了難以入睡,也常常太早驚醒,無法再度入夢。她吃不下飯,體重開始下降,人變得無精打采,對人際互動提不起勁,也越來越難專注。
在母親過世之前,伊莉莎白的生活也有許多壓力來源,主要是工作,像是必須趕上的專案期限或是困難的商業抉擇。兩性交往也很令她困擾,她常常擔心要如何在異性面前表現自己,以及對方將如何回應。
但在母親過世之後,她的焦慮程度更是直線上升。畢竟,她失去了最親近的良師摯友,那個天天給她鼓勵、提供最多指引和支持的人不在了。
伊莉莎白感到迷失、孤單、毫無依靠,於是她來找我看診。
她期待能透過前世回溯,找到自己和母親曾經共度的前世,又或者是透過通靈經驗與母親聯繫。我曾在書籍和演講中提到有人能透過冥想獲得這類經歷。伊莉莎白看過我的第一本書,看來應該對這些神祕經歷知情。
事實上,只要人們對於肉體死亡後意識仍能延續的可能性抱持開放態度,甚至只要半信半疑,在夢中、或是在不同於平常的意識狀態下,他們就更有可能體驗這類神祕經歷。至於這類經歷是否真實,目前還很難驗證,但身歷其中的人往往感覺真實,並因此湧現許多情感。
有些時候,有些人甚至能透過這類經歷取得只有逝者才知道的特定資訊、事實或細節。正因如此,我們很難將這類靈體的來訪經歷完全歸因於憑空想像。就我個人而言,我相信這類神祕體驗確實是訊息傳遞的途徑或是靈體的造訪,而且它們的發生不是生者一廂情願的想像,或是出於生者需要相信死者仍然存在好獲得安慰,而是靈體確實使用這樣的方式與人世接觸。
這些經歷、尤其是透過夢境傳遞的訊息都很類似,通常都是「我沒事」;「我很好」;「好好照顧自己」;「我愛你」。
伊莉莎白希望能以某種方式和她的母親重聚或聯繫,她破碎的心需要某種安慰來緩和持續不斷的痛苦。
接著,伊莉莎白繼續分享了更多個人故事。
她曾和一個在地承包商有過短暫的婚姻,對方有兩個前妻生的孩子。她並沒有深深愛上這個男人,但他是個好人,而她認為婚姻可以為自己的生活帶來一些穩定感。然而親密關係中的熱情是無法慢慢培養的,這樣的關係可能會有尊重,會有體諒,但無法產生火花。伊莉莎白後來發現丈夫和能產生激情的對象外遇,無奈之下只好結束了婚姻。她因為離開前夫難過,同時也捨不得那兩個小孩,但離婚並沒有為她帶來悲痛,失去母親帶來的衝擊遠遠大過失婚。
作為一個外貌姣好的女性,伊莉莎白離婚後身邊並不乏追求者,但她從來沒遇過能讓自己為之心動的對象。她開始懷疑自己,認為說不定是自己的內在有什麼問題,才會無法與異性建立良好穩定的關係。「我到底有什麼毛病?」她會這樣責怪自己,自我價值感也隨之節節降低。
兒時來自父親的嚴厲批評,在她的心靈留下了傷口,而與男性的失敗關係則成了灑在傷口上的鹽巴。
她曾和某位大學教授交往,但對方出於自身的恐懼,無法對她做出承諾。他們有互相珍惜的心意,也能理解彼此,溝通也十分順暢,但對方的猶豫不決和遲遲無法投入,註定了這段感情的失敗,最後兩人漸行漸遠。
幾個月後,伊莉莎白遇到了一個成功的銀行家,她在對方身邊感到安全並有保障,然而,她仍沒有感受到特殊的火花。對方則是深受伊莉莎白吸引,並在意識到自己無法從她身上得到同樣的熱情回應後,變得易怒並頻頻吃醋。他開始喝越來越多酒,接著會對伊莉莎白動粗,伊莉莎白最終結束了這段關係。
這些經歷讓她默默感到絕望,自己真的能遇到適合的對象,並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嗎?她藉由工作逃避,努力擴張公司,躲在數字、算式和文書工作之後,所有人際來往只剩業務接觸。當然也有人邀她約會,但伊莉莎白總會在對方開始認真前,巧妙阻斷所有發展的可能性。
她知道自己年紀不小了,也仍然希望能在某天遇到完美對象共組家庭,但她對自己實在沒有信心。
在我們的第一場療程即將結束時,我已經收集到許多相關資訊,並依此建立了診斷意見和治療方法,同時也在我們之間種下了醫病互信的種子。我決定這次不要使用百憂解或抗憂鬱劑來控制症狀,而要以完全治癒作為目標。
從下個禮拜的第二次療程開始,我們將開始逆著時間,開始漫長辛勞的回溯之旅。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紐約時報》暢銷書、Amazon4.8星、Goodreads4.2星,
繼《輪迴八十六次的生命覺醒之旅》之後,
風靡全球近30年,一生必讀的靈性療癒經典鉅作!

「愛是世界上最強大的療癒力量,
可以撫平傷痛,也可以療癒一切。
當我們領悟善良、寬恕與包容的意義,便能化解一切難題。」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