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 稻盛和夫推薦必讀, 全世界唯一真實存在的改造命運之書! (全本典藏版)
作者 | 袁了凡 |
---|---|
出版社 | 創智文化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了凡四訓: 稻盛和夫推薦必讀, 全世界唯一真實存在的改造命運之書! (全本典藏版):曾國藩將其列為「子孫必讀的第一本書」稻盛和夫將其視為「管理和經營企業的聖經」胡適稱其 |
作者 | 袁了凡 |
---|---|
出版社 | 創智文化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了凡四訓: 稻盛和夫推薦必讀, 全世界唯一真實存在的改造命運之書! (全本典藏版):曾國藩將其列為「子孫必讀的第一本書」稻盛和夫將其視為「管理和經營企業的聖經」胡適稱其 |
內容簡介 曾國藩將其列為「子孫必讀的第一本書」稻盛和夫將其視為「管理和經營企業的聖經」胡適稱其為「影響中國古代思想史的重要代表作」◎ 稻盛和夫推薦必讀,全世界唯一真實存在的「改造命運」之書!稻盛和夫早年有幸讀到《了凡四訓》,並且將其作為人生指導。他後來在其著作中說:我讀過袁了凡所寫的《了凡四訓》,得到頓悟的感覺,原來人生是這樣的。《了凡四訓》之中寫道,每個人的人生,其實事先已經被上天註定,都有各自的人生,每個人都會按照命運去度過自己的人生。但是人生中會遭遇到各種各樣的經歷,在遭遇到每次經歷的時候,每個人心中怎樣去想,怎樣描繪自己的願望,這種想法和信念會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全本典藏版,讓你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了凡四訓》是了凡先生在六十九歲時所作的誡子家訓。因此,這篇家訓作為立命、修身、治世的教育經典,是了凡先生一生道德學問的涵養和凝聚,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現身說法,講述如何改造命運,心想事成。了凡先生作此《訓子文》,旨在訓導兒子,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積德、謙虛謹慎的效驗。佛門高僧印光大師一生中極力提倡讀誦《了凡四訓》,並且不斷地鼓勵人們認真研究、實行、講說,以培福修慧、淨化人心。
產品目錄 序言印光祖師原序第一篇:立命之學第二篇:改過之法第三篇:積善之方第四篇:謙德之效
書名 / | 了凡四訓: 稻盛和夫推薦必讀, 全世界唯一真實存在的改造命運之書! (全本典藏版) |
---|---|
作者 / | 袁了凡 |
簡介 / | 了凡四訓: 稻盛和夫推薦必讀, 全世界唯一真實存在的改造命運之書! (全本典藏版):曾國藩將其列為「子孫必讀的第一本書」稻盛和夫將其視為「管理和經營企業的聖經」胡適稱其 |
出版社 / | 創智文化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3925767 |
ISBN10 / | |
EAN / | 9789863925767 |
誠品26碼 / | 2682976267007 |
頁數 / | 416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3X17X2.5CM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第一篇:《立命之學》
【原典】
余一童年二喪父,老母命棄舉業三學醫,謂可以養生四,可以濟五人,且習六一藝七以成名,爾八父夙心九也。
【注釋】
一、余:我。
二、童年:年紀小的時候。古代凡是不滿二十歲的人,都叫童。
三、舉業:從前讀書人學做八股文章,去考秀才舉人,叫做舉業。
四、養生:養活生命,保養身體,使生命得以延長。此指使生活得以保障。
五、濟:救濟。
六、習:學習。
七、藝:技藝,俗稱本事。
八、爾:你。是對不客氣的人或長輩對小輩使用的。
九、夙心:向來有的心願。夙,向來,一直以來。
【譯文】
我在童年時,父親便去世了,年邁的母親命我放棄科舉功名,改學醫,她說:「學醫可以謀生,也可以濟世救人,並且學習一種技藝,藉此成名,是你父親從前的心願。」
【原典釋評】
這是了凡先生對自己年少時一段人生經歷的自述。了凡先生童年時,父親便已離世,在女性地位極其低下的封建社會,孤兒寡母的生活必然是異常艱難的。也許正是因為生計的艱難,他的母親才會忍痛要求他放棄科舉考試之路。科舉考試自隋朝設立,至明朝發展到鼎盛時期,是普通學子進入仕途的唯一途徑,「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明朝統治者對科舉的重視以及明朝科舉方法的嚴密超越以往朝代。在這樣的背景下,母親要求自己的兒子放棄科舉這條從政之路,改學其他,是極其無奈的。
放棄科舉入仕之路,應該何去何從?母親給出的建議是學醫。為何會建議孩子學醫?這是母親出於兩個方面的考慮做出的決定:一方面,學醫之後,便會有一技之長,將行醫作為謀生手段,可以安身立命;另一方面,若用心學習,便能懸壺濟世,免除別人的痛苦,是一個於人於己都有好處的職業。此外,天下父母無不期望兒女成材,了凡先生的母親也一樣,她希望自己的兒子可以用心學習,精通醫道,成為名醫,既可以賴以謀生,又可以濟世救人,還可以完成亡父夙願。天下父母的愛子之心,總是竭盡全力地為之計深遠!
【原典】
後余在慈雲寺一,遇一老者,修髯二偉貌,飄飄若仙,余敬禮之。語余曰:「子仕路三中人也,明年即進學四,何不讀書?」
余告以故,並叩老者姓氏里居五。曰:「吾姓孔,雲南人也。得邵子六皇極數七正傳,數該傳汝。」
余引之歸,告母。
母曰:「善待之。」
試其數,纖八悉皆驗。余遂啟讀書之念,謀之表兄沈稱,言:「郁海谷九先生,在沈友夫十家開館十一,我送汝寄學甚便。」
余遂禮郁為師。
【注釋】
一、慈雲寺:寺廟名,詳細地址不詳。
二、修髯:長鬚。髯,頰毛,泛指鬍鬚。
三、仕路:仕途,官路。
四、進學:科舉制度中,考入府、州、縣學,做了生員,叫做「進學」,也叫做「中秀才」。
五、里居:家鄉,故里。
六、邵子:邵雍(一○一二—一○七七),字堯夫,自號安樂先生、伊川翁,北宋哲學家、易學家,有「內聖外王」之譽。諡「康節」,後人稱「百源先生」。著有《皇極經世》等書,《宋史》有傳。
七、皇極數:來自於《皇極經世》一書,嚴格說是鐵板神數組成部分。《皇極經世》分為內篇和外篇,合共十二卷,將天地萬物歸於天數之中,以數為太極點而論事。
八、纖:細微的地方。
九、郁海谷:人名,生平不詳。
十、沈友夫:人名,生平不詳。
十一、開館:指過去先生開設學館授徒。
【譯文】
後來有一天,我在慈雲寺遇到一位老人,長鬚飄飄,相貌非凡,神氣清秀,看起來像仙人一樣。我非常恭敬地向他行禮,這位老人對我說:「你是官場中的人,如果參加考試,明年便可以考中秀才,為什麼不去讀書?」
我便把家中情況以及母親叫我放棄讀書去學醫的緣故告訴他,並且請教老人的姓名與住所。老人回答:「我姓孔,是雲南人,得到宋朝邵康節先生《皇極數》術的真傳。依照註定的數來說,我應該把這個《皇極數》傳給你。」
因此,我便帶著這位老人回家,並且將情形告訴母親。
母親對我說:「好好對待這位老人家。」
這段期間,我多次請先生替我推算,試驗先生的推算是否靈驗。結果孔先生推算的哪怕是很小的事情,都非常靈驗。我因此便起了讀書的念頭,就與表哥沈稱商量。表哥說:「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裡開館授學,我送你去那裡寄宿讀書,非常方便。」於是,我便拜郁海谷先生為師。
【原典釋評】
我們的一生總是會遇到很多人、很多事,有時候雖然我們早已規劃好未來,但是機緣巧合之下,人生可能不會全然按照我們的規劃按部就班地進行,而是會發生或大或小的變化。只是,年紀越小的時候,遇到各種變化,對我們一生的影響越大。本段敘述的就是了凡先生在慈雲寺遇到一位長鬍鬚、相貌偉岸的老者,這次相遇也成為了凡先生命運改變的契機。
「髯」的本義是指兩頰上的長鬚或者下垂的頭髮,後來泛指鬍鬚、頭髮,古時候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所以有些男子有蓄留鬚髯的習慣。了凡先生幼年遇到的這個老者,「修髯偉貌,飄飄若仙」,想必在年少的了凡先生心中,必然是慈眉善目、循循善誘的長者形象。了凡和這位老先生初次見面,便對他禮敬有加,想必也是這位老先生願意出言指點的原因之一。老先生的話,影響了凡的一生,所以他記憶猶新。老先生問道:「你原本是仕途中的人物,明年應該進學了,為什麼不讀書?」何為「進學」?普通學子想要步入仕途需要讀書學習,經過多次選拔,最後才有可能成為官員,走上政壇。明朝時期,各府、各州、各縣分別設有府學、州學、縣學,想要進入上述學校學習,同樣需要進行考試,這種考試被稱為「童子試」或「童試」。通過考試以後,便能進入上述學校成為生員。進入府學、州學、縣學之中讀書學習,這個過程被稱為「進學」。
了凡先生聽老先生如此說,便將其中緣由告訴他,並且恭敬地請教老先生的住所名諱。從字裡行間就可以看出,了凡先生自小與人為善,非常懂禮貌,對長者尊重禮敬,他的這些作為,也是他可以得到長者垂青的原因之一。老先生也十分坦誠,對他說,自己是雲南人,姓孔,是邵子《皇極數》的傳人,並且表示要將此書和這套學問傳給了凡。《皇極數》來自於《皇極經世》(又名《皇極經世書》),記載宋代學者邵雍畢生鑽研《周易》而創造出的一套經天緯地的預測學,是一部運用易理和易教推衍宇宙起源、自然演化、社會歷史變遷的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河洛、象數之學。
了凡雖然對這位老先生禮敬有加,但是沒有自作主張,而是把他帶回家中,並且將實情告知母親。母親也很開明,並未妄下斷語,而是秉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個原則,說道:「好好接待這位老先生,看看他所說的是否靈驗。」在此也可以看出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言傳身教、潤物無聲的,了凡對待老先生的態度和其母對待老先生的態度都是不卑不亢、禮貌周到。結果,經過驗證,老先生的推斷逐一應驗,了凡和其母對這位老先生的信任度大幅增加,也為了凡進學成為生員埋下伏筆。
最佳賣點 : ★★稻盛和夫推薦必讀
★★全世界唯一真實存在的「改造命運」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