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導論 (第2版)
作者 | 吳武典/ 林幸台/ 杜正治/ 胡心慈/ 潘裕豐/ 林淑莉/ 杞昭安/ 張蓓莉/ 劉惠美/ 佘永吉/ 洪儷瑜/ 王曉嵐/ 張千惠/ 邱紹春/ 張正芬/ 程國選/ 郭靜姿/ 于曉平 |
---|---|
出版社 | 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特殊教育導論 (第2版):本書乃為配合大學及研究所「特殊教育導論」或「特殊教育專題討論」課程之需要而編寫,包含總論和分論兩大部分,共十八章。總論有七章,包括:特殊教 |
作者 | 吳武典/ 林幸台/ 杜正治/ 胡心慈/ 潘裕豐/ 林淑莉/ 杞昭安/ 張蓓莉/ 劉惠美/ 佘永吉/ 洪儷瑜/ 王曉嵐/ 張千惠/ 邱紹春/ 張正芬/ 程國選/ 郭靜姿/ 于曉平 |
---|---|
出版社 | 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特殊教育導論 (第2版):本書乃為配合大學及研究所「特殊教育導論」或「特殊教育專題討論」課程之需要而編寫,包含總論和分論兩大部分,共十八章。總論有七章,包括:特殊教 |
內容簡介 本書乃為配合大學及研究所「特殊教育導論」或「特殊教育專題討論」課程之需要而編寫,包含總論和分論兩大部分,共十八章。總論有七章,包括:特殊教育基本概念;特殊教育的演進和發展;生涯發展與轉銜服務;親師合作方案與相關專業服務團隊;特殊需求學生的鑑定、安置、評量與個別化教育;原住民族資優學生的鑑定、安置與輔導;融合教育思潮與迴響;分論有十一章,係就2023年《特殊教育法》修正後所界定的各類特殊需求學生之心理與教育分別論述,依章次包括:智能障礙;視覺障礙;聽覺障礙;語言與溝通障礙;肢體障礙、腦性麻痺與身體病弱;情緒行為障礙;學習障礙;多重障礙;自閉症;發展遲緩;資賦優異。本書作者皆為一時之選,資料新穎、內容豐富,是一本特殊教育入門與精研兩宜的高水準教科書。
作者介紹 吳武典(第一、二、七章)美國肯塔基大學哲學博士(學校心理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名譽教授林幸台(第三章)美國喬治亞大學教育博士(教育心理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名譽教授杜正治(第四章)美國堪薩斯大學哲學博士(特殊教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退休教授胡心慈(第五章)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博士(特殊教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兼特殊教育中心主任潘裕豐(第六章)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博士(特殊教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林淑莉(第八章)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哲學博士(特殊教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退休副教授杞昭安(第九章)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博士(特殊教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退休教授張蓓莉(第十章)美國北科羅拉多大學教育博士(特殊教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退休教授劉惠美(第十一章)美國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哲學博士(聽力和語言科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佘永吉(第十二章)國立成功大學哲學博士(醫學工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洪儷瑜(第十三、十四章)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哲學博士(特殊教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王曉嵐(第十四章)英國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心理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張千惠(第十五章)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哲學博士(特殊教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邱紹春(第十五章)日本筑波大學教育碩士(特殊教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退休副教授張正芬(第十六章)日本筑波大學教育碩士(特殊教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退休教授程國選(第十七章)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博士(特殊教育)嶺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系副教授郭靜姿(第十八章)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哲學博士(教育、教心、資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于曉平(第十八章)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博士(特殊教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產品目錄 第一篇 總論第一章 特殊教育基本概念/吳武典 第一節 「特殊」的意義與範疇 第二節 特殊教育的基本原理 第三節 特殊教育的安置模式第二章 特殊教育的演進和發展/吳武典 第一節 西洋特殊教育的演進 第二節 特殊教育改革運動 第三節 臺灣特殊教育的演進 第四節 兩岸特殊教育的比較第三章 生涯發展與轉銜服務/林幸台 第一節 生涯發展 第二節 生涯理論 第三節 生涯實務 第四節 生涯發展與終身教育第四章 親師合作方案與相關專業服務團隊/杜正治 第一節 親師合作方案 第二節 相關專業團隊服務第五章 特殊需求學生的鑑定、安置、評量與個別化教育/胡心慈 第一節 特殊需求學生的鑑定與安置 第二節 特殊需求學生的多元評量 第三節 為特殊需求學生擬定個別化教育計畫第六章 原住民族資優學生的鑑定、安置與輔導/潘裕豐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貧乏思考 第三節 篩選與障礙 第四節 評量與障礙 第五節 安置與障礙 第六節 教學與輔導 第七節 原住民族資優學生的輔導策略第七章 融合教育思潮與迴響/吳武典 第一節 融合教育的源流 第二節 融合教育的理論基礎 第三節 融合教育的內涵 第四節 融合教育的迴響 第五節 融合教育何去何從第二篇 分論第八章 智能障礙/林淑莉 第一節 智能障礙的定義、分類與鑑定基準 第二節 智能障礙的成因 第三節 智能障礙者的出現率與安置率 第四節 智能障礙者的特質 第五節 智能障礙者的教育與輔導 第六節 智能障礙者輔助工具的應用 第七節 智能障礙者面臨的困境與發展 第八節 總結第九章 視覺障礙/杞昭安 第一節 視覺障礙的定義、分類與鑑定基準 第二節 視覺障礙的成因 第三節 視覺障礙者的出現率與安置率 第四節 視覺障礙者的特質 第五節 視覺障礙者的教育與輔導 第六節 視覺障礙者輔助工具的應用 第七節 視覺障礙教育面臨的困境與發展第十章 聽覺障礙/張蓓莉 第一節 聽覺障礙的定義、分類與鑑定基準 第二節 聽覺障礙的成因 第三節 聽覺障礙者的出現率與安置率 第四節 聽覺障礙者的溝通方式 第五節 聽覺障礙者的特質 第六節 聽覺障礙的評量與鑑定 第七節 聽覺障礙者的教育與輔導 第八節 聽覺障礙者輔助工具的應用 第九節 聽覺障礙者面臨的困境與發展第十一章 語言與溝通障礙/劉惠美 第一節 語言與溝通障礙的定義、分類與鑑定基準 第二節 語言與溝通障礙的成因 第三節 語言與溝通障礙者的出現率與安置率 第四節 語言與溝通障礙者的身心特質 第五節 語言與溝通障礙的評量與鑑定 第六節 語言與溝通障礙者的教育與輔導 第七節 語言與溝通障礙者輔助工具的應用 第八節 語言與溝通障礙者面臨的困境與發展第十二章 肢體障礙、腦性麻痺與身體病弱/佘永吉 第一節 肢體障礙 第二節 腦性麻痺 第三節 身體病弱第十三章 情緒行為障礙/洪儷瑜 第一節 情緒行為障礙的定義與內涵 第二節 情緒行為障礙的成因 第三節 情緒行為障礙者的安置與出現率 第四節 情緒行為障礙者的特質 第五節 情緒行為障礙者的教育與輔導 第六節 情緒行為障礙者的困境與發展第十四章 學習障礙/洪儷瑜、王曉嵐 第一節 學習障礙的定義與概念 第二節 學習障礙的成因 第三節 學習障礙者的安置與鑑出率 第四節 學習障礙者的特徵 第五節 學習障礙者的教育與輔導 第六節 學習障礙者輔助工具的應用 第七節 學習障礙者面臨的困境與發展第十五章 多重障礙/張千惠、邱紹春 第一節 多重障礙的定義、分類、鑑定與評量 第二節 多重障礙的成因 第三節 多重障礙者的出現率與安置率 第四節 多重障礙者的特質 第五節 多重障礙者的教育與輔導 第六節 多重障礙者輔助工具的應用 第七節 多重障礙者面臨的挑戰與發展第十六章 自閉症/張正芬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自閉症的定義、鑑定基準與分類 第三節 自閉症的成因 第四節 自閉症者的出現率與安置 第五節 自閉症者的特質 第六節 自閉症者的教育與輔導 第七節 自閉症者輔助工具的應用 第八節 自閉症教育的努力方向第十七章 發展遲緩/程國選 第一節 發展遲緩的定義與鑑定基準 第二節 發展遲緩的成因 第三節 發展遲緩者的出現率與早期療育安置 第四節 發展遲緩者的特質 第五節 發展遲緩者的教育與輔導 第六節 發展遲緩者面臨的困境與發展第十八章 資賦優異/郭靜姿、于曉平 第一節 資優的定義、分類與鑑定基準 第二節 各類資優學生的鑑定 第三節 資優學生的需求評估與教育安置 第四節 資優的成因、鑑出率與安置率 第五節 資優學生的特質 第六節 資優學生的課程與教學 第七節 資優教育面臨的困境與問題 第八節 總結重要名詞索引
書名 / | 特殊教育導論 (第2版) |
---|---|
作者 / | 吳武典 林幸台 杜正治 胡心慈 潘裕豐 林淑莉 杞昭安 張蓓莉 劉惠美 佘永吉 洪儷瑜 王曉嵐 張千惠 邱紹春 張正芬 程國選 郭靜姿 于曉平 |
簡介 / | 特殊教育導論 (第2版):本書乃為配合大學及研究所「特殊教育導論」或「特殊教育專題討論」課程之需要而編寫,包含總論和分論兩大部分,共十八章。總論有七章,包括:特殊教 |
出版社 / | 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7447338 |
ISBN10 / | |
EAN / | 9786267447338 |
誠品26碼 / | 2682641953006 |
頁數 / | 720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9*26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1290 |
提供維修 / | 無 |
自序 : 二版吳序
《特殊教育導論》一書於2020年9月出版後,於2022年2月再刷,僅作小修。這次再版,則是作了較大幅度的修訂,主要是由於《特殊教育法》及相關子法的修正。
2023年6月21日修正公布的《特殊教育法》,乃是2009年以來幅度最大的一次修正,要求積極落實融合教育、通用設計、合理調整及學生個人表意權,並強化申訴與救濟制度、評鑑制度朝行政減量及指標簡化等。各項子法的修訂接著陸續完成,2024年4月29日公布最後一部子法《特殊教育學生及幼兒鑑定辦法》(原為《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這些法制的變革,多少牽涉到本書各章的內容,特別是各類特殊兒童的定義和鑑定,其中有些勢必需要隨之作些修訂。
其次,在論文寫作格式上,本書各章當初撰寫時主要依據2010年的第6 版《美國心理學會出版手冊》(APA 6),然而2019年10月出版的第7版APA論文寫作格式,在文獻引註、參考文獻格式、論文編輯格式,以及論文撰寫之專業守則上已有些變革。本書再版時,為因應寫作型態的遞變,乃請各章作者協同出版社編輯同仁,在寫作格式上作必要的修訂。
教育學術日新月異,特殊教育的發展更是快速。本書亮相至今倏已四年,相關數據與事實難免有些變化,再版時自應加以檢視,作必要的修訂。
以上說明本書再版的緣由。再版不只意謂產品「售罄補貨」,更顯示「與時俱進」的負責態度,尚請讀者鑒察和指教。在此,也深深感謝作者群和出版社編輯同仁的配合及辛勞。
吳武典
2024年9月
最佳賣點 : 本書乃為配合大學及研究所「特殊教育導論」或「特殊教育專題討論」課程之需要而編寫,包含總論和分論兩大部分,共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