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生學派海外研討會論文集: 李政育醫師帶領台灣中西醫結合神經醫學研究成果走向世界
作者 | 李政育/ 總召集; 鄭淑鎂/ 何秀琴/ 方志男/ 林慶恆/ 簡鸞瑤/ 黃英傑/ 鄧欣怡/ 曾瑋恩/ 王國峰/ 王雨薇 |
---|---|
出版社 | 元氣齋出版社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育生學派海外研討會論文集: 李政育醫師帶領台灣中西醫結合神經醫學研究成果走向世界:〈推介本書〉中醫學從古至今已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歷朝各代名醫輩出,且因創新理論而 |
作者 | 李政育/ 總召集; 鄭淑鎂/ 何秀琴/ 方志男/ 林慶恆/ 簡鸞瑤/ 黃英傑/ 鄧欣怡/ 曾瑋恩/ 王國峰/ 王雨薇 |
---|---|
出版社 | 元氣齋出版社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育生學派海外研討會論文集: 李政育醫師帶領台灣中西醫結合神經醫學研究成果走向世界:〈推介本書〉中醫學從古至今已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歷朝各代名醫輩出,且因創新理論而 |
內容簡介 〈推介本書〉 中醫學從古至今已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歷朝各代名醫輩出,且因創新理論而獨樹一幟,景從者多而形成宗派,眾所周知者如補土派等等。 中醫師李政育從事中醫臨床與中西醫結合研究已近五十年,中醫藥方專利數十種,慕名學習臨床與跟診者遍布海內外,學員來自各階層,如今多已開枝散葉,各擅勝場,但仍團結在其門下,儼然成派,姑名之為「育生學派」。 從2024年開始,育生學派陸續向外拓展,分別參加海口市的「糖尿病研討會」及都柏林的「神經醫學會」,並發表論文,將多年的中西醫結合研究成果向海外展現,並將論文結集發表,作為見證,並期待成為標竿,流傳後世,是為記。
作者介紹 李政育 中醫師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 1978 年中醫師特考及格 【經歷】 1980 年曾任新加坡同濟中醫研究院特約講座教授 巴塞隆納奧運銀牌中華成棒隊隨隊醫師 1995 年中醫師特種考試典試委員 馬來西亞柔佛中醫學院榮譽院長、教授 「中華名醫名術大典」主動被收錄的二位現存台灣中醫師 「2001 第二十屆國際腦血流及代謝會議暨第五屆PET研究會」中 醫腦神經醫學組召集人 世界第一位證明創傷性脊髓神經病變(PARALYSIS,即「截癱」) 可醫療之臨床經驗,獲「科學」雜誌評選為1997年世界十大科學 成就中,四個醫學時代性成就之一 2005 年第九屆國際腦移植及修復會議召集人(INTR-9) 美、中、台專利近七十個 【現任】 育生中醫診所院長 中華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會榮譽理事長 遼寧中醫藥大學與遼寧中醫研究院客座教授、高級研究員、博 士生指導教授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專業委員會委員 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博士學位各家學說研究對象「台灣醫家李政 育學術思想及臨床診療經驗整理研究」(陳淑芬醫師碩士論文) 遼寧中醫藥大學博士研究生作學位對象「李政育教授從肝論治 白塞氏綜合症經驗研究」(陳神發醫師博士論文)(到目前已 被八位作碩、博士學位) 「中華臨床醫學經典文庫」台灣被收錄人 中華中西結合免疫醫學會榮譽理事長 2010 及2011 年台灣中醫師特考命題典試委員 2013 年世界癌症醫學會(BIT's 2nd Lung Cancer Summit 2013(LCS 2013))在中國大陸西安(5月)、義大利羅馬(12月)召開,主 持及主講 再二年即開業五十週【著作】中、英文中醫書籍共六十餘簡鸞瑤 中醫師【學歷】 2010 年中醫師特考及格 國立中興大學碩士 【現任】 劉桂蘭中醫診所主治醫師 中華民國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會監事 中華民國中醫癌症醫學會理事 世界中醫藥學會糖尿病專委理事 培菁中醫學苑執行總監 【著作】 中西醫結合新辨證論治學 中醫常見內分泌疾病診治心法 中西醫共治免疫性疾病 中西結合共治肝膽病:以現代檢驗數據為本的中醫診治實錄 中西醫共治腦腫瘤:中醫藥介入治療的理論與實務(另有多位作者請詳見內文介紹)
產品目錄 【育生學派海外研討會論文集】目錄前言:兩場研討會展現中西醫結合成果…3第一部分:於海南島海口市舉辦…10 「世界中醫藥學術聯合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 聚焦於中醫的「糖尿病」研究與臨床成果‧腦腫瘤之中西醫結合治療…李政育中醫師‧湯其暾醫師 15‧超急性藥物性超高血糖性酮酸中毒病例…李政育中醫師 22‧新辨證論治法:軸線圖在糖尿病治療上的運用…鄭淑鎂中醫師 26‧三治、三陣十三法治高惡性血癌—癌症與糖尿病的全人醫療…黃英傑中醫師 47‧慢性腎衰竭與糖尿病的中醫治療思路…鄧欣怡中醫師 73‧妊娠糖尿病…曾瑋恩中醫師 90‧中醫治療免疫性腦炎併發高血糖性腦病…鸞瑤中醫師(壁報論文參展)108第二部分:都柏林「NEURO TALK-2024」―2024世界神經醫學研討會引言:七博士三碩士與九位中醫師參加的盛會 122‧中醫與中西醫結合神經醫學之啟念、成長與成就…李政育中醫師 125An Introduction to My Foundations, Development, and Achievements in Chinese Medicine and Integrative Chinese and Western Neuromedicine— Dr. Lee Chen-Yu‧急性頭部創傷的中西結合治療…鄭淑鎂中醫師 145Integrative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 Cheng Shu-Me‧從中西醫學觀點論巴金森氏病中醫治療…何秀琴中醫師 167Integrative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 Hsiu-Chin Ho‧中西醫結合治原發性腦癌新契機— 簡介「三治三陣十三法」治療策略…黃英傑中醫師、廖炎智醫師、湯其暾醫師、李政育中醫師 189New Approaches to the Integrative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Primary Brain Cancer— Huang Ying-Chieh, Tang Chi-Tun, Liao Yan- Chih, Lee Chen-Yu‧針灸治療中風後遺症之新觀念…方志男中醫師 217New Concepts in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Stroke Sequelae— Dr. Chih-Nan Fang‧利用SPECT醫學影像技術—觀察針灸手三里後腦血流變化…林慶恆中醫師 232Using SPECT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to Observe Changes in Cerebral Blood Flow After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t the Shousanli Acupoint— Lin Ching-Heng‧高血糖性腦病之中醫治療策略…簡鸞瑤中醫師‧鄭淑鎂中醫師‧湯其暾醫師242TCM Treatment of Hyperglycemic Encephalopathy — Discussion on Two- Dimensional Prescription Strategy— Chien Luan-Yao, Zheng Shu-Mei, Tang Chi-Tun‧焦慮失眠與免疫內分泌中醫治療思路…鄧欣怡中醫師 267Anxiety, Insomnia, and Neuroendocrine-Immune Dysregul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Approaches — Hsin-Yi Deng‧小腦萎縮症之中醫治療思路…王國峰中醫師‧鄭淑鎂中醫師 284TCM Treatment Strategy for Cerebellar Atrophy— Wang Kuo-Feng, Zheng Shu-Mei‧都柏林參訪心得…王雨薇中醫師 31514th Annual World Congress of Neurotalk (NT-2024)
書名 / | 育生學派海外研討會論文集: 李政育醫師帶領台灣中西醫結合神經醫學研究成果走向世界 |
---|---|
作者 / | 李政育 總召集; 鄭淑鎂 何秀琴 方志男 林慶恆 簡鸞瑤 黃英傑 鄧欣怡 曾瑋恩 王國峰 王雨薇 |
簡介 / | 育生學派海外研討會論文集: 李政育醫師帶領台灣中西醫結合神經醫學研究成果走向世界:〈推介本書〉中醫學從古至今已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歷朝各代名醫輩出,且因創新理論而 |
出版社 / | 元氣齋出版社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9842445 |
ISBN10 / | |
EAN / | 9786269842445 |
誠品26碼 / | 2682960924008 |
頁數 / | 320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5×21×1.7cm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496 |
提供維修 / | 無 |
自序 : 前言代序:
兩場研討會展現中西醫結合成果
中醫師李政育研究中醫學並從事中醫臨床已近五十年,擁有海內外中醫藥專利數十項,普遍獲得中醫藥學界與患者好評、讚譽。後來有感於多數疾病均與神經醫學有關,因而與三軍總醫院神經醫學部合作,創立「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會」,率領年輕一輩、跨領域而有志於鑽研神經醫學的中醫師,定期與學有專長的西醫師共同研討「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數年來已頗有所成,所發表的論文散見世界各地醫學期刊,並已集結成專書數十大冊(詳見本書第二部分「引言:七博士三碩士與九位中醫師參加的盛會」),慕名拜在「育生」門下學習的海內外年輕中醫師們,更已開枝散葉,各有一片天,儼然成為一個學派,此即外界習稱的「育生學派」。
在國內研究頗有所成之後,李醫師乃帶領「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會」成員征戰國際醫壇,將研究成果在研討會中發表, 以證明中西醫結合的中醫學已走出傳統「望聞問切」、被視為「不科學」的胡同, 而有了一番新面貌。例如光在去年(2024)就參加了兩場,包括 2024 年 9 月,在海南島海口市召開的「世界中醫藥學術聯合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以及2024年 10 月 16-18 日,於愛爾蘭首都都柏林(DUBLIN),在「都柏林飯店(CROWNE PLAZA DUBLIN)」舉行的「2024年神經醫學研討會(NEURO TALK- 2024)」,獲得很多好評與讚譽。
在兩場研討會中,李政育醫師率領年輕醫師們發表了多篇論文,甚具保存與推廣價值,因而結集成書出版,名之為《育生學派海外研討會論文集― 李政育醫師帶領台灣中西醫結合神經醫學走向世界》。書中分成「海口」與「都柏林」兩部分,其中,在愛爾蘭都柏林(DUBLIN)那場研討會,因與會者多為外國學者專家,因此會中安排了英文口譯,所發表的論文也有英文摘要,此亦一併收錄於書中,請中西醫學界先進與讀者指教。
內文 : 聚焦於中醫的「糖尿病」 研究與臨床成果 李政育中醫師
民國113年9月,颱風才剛刮過海南島,「世界中醫 藥學術聯合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就在海口盛大舉行年會。會期二天,會中由各國推派代表,發表、宣讀糖尿病相關論文,上下午各舉行一場。我方代表團由「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會」名譽理事長李政育中醫師領軍,參加者包括中醫師鄭淑鎂、黃英傑、陳俊良、鄧欣怡、曾瑋恩等六人,在前一天即抵達。其他國家包括中國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大約二百五十人參加,盛況空前。
開幕典禮由趙進喜會長主持,李政育中醫師代表我方致詞,提出「不參與危急重症治療的醫師,不是醫師」一 說,勉與會人員(特別是中醫師)盡量往治療危急重症(需送加護病房)的方向發展,受到相當大的矚目,也獲得很多好評。
接著由與會代表發表、宣讀論文,包括:
李政育: 一、超急性藥物性超高血糖性酮酸中毒病例
二、腦腫瘤經中西醫結合治療,病症緩解後,併發慢性、進行
性超高血糖之病例報告及可能病因探討。
鄭淑鎂:軸線圖在糖尿病治療上的運用。
黃英傑:中西醫結合對高惡性血癌的治療—癌症與糖 尿病的全人醫療。 陳俊良:糖尿病腎病的中醫治療經驗。
鄧欣怡:慢性腎衰與糖尿病。
曾瑋恩:妊娠糖尿病。
其中,黃英傑醫師分析糖尿病與癌症的關係,並介紹全人治療觀念。鄭淑鎂醫師以「軸線圖」的新辨證論治法,介紹糖尿病治療新法。曾瑋恩和鄧欣怡分別由妊娠與慢性腎衰角度,探討糖尿病的中西結合治療經驗。陳俊良教授則分析、說明長庚醫院在中醫與中西結合治療糖尿病方面的成果統計,顯見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已具相當成果。 另外,簡鸞瑤醫師也有一篇「高血糖性腦病」參與會場壁報論文展出。
綜觀此次大會,除了我方代表團發表的論文兼具理論與實務之外,其他各國(如中國大陸)雖號稱有專家學者參與,然其所發表的的報告多只談理論、實驗,及其所參與的「國家計劃」,結論往往三兩句帶過,並未介紹實際 內容,與我方代表團所發表的論文有相當大的差距。難怪與會人員在會場外交流時,對我方論文的形成背景與嚴謹 態度,多所讚譽;尤其得知我們的論文是先普蒐資料,加上門診數據,再經由公開、透明的討論之後才形成,不禁露出欣羡的眼光,甚至表示希望有機會透過網路,參與教 學與討論,讓我方參與人員頗感自豪。
會後大家把握難得的機會,遊覽海南名勝古跡(如地震博物館、海瑞紀念館、圖書館、舊街等)與當地風光(如火山口、海景)。雖然颱風剛過一個星期,很多景象受到破壞,海口市內的飯店隨處可見救災與重建人員,海南島上還有一半以上地區尚未恢復供電,連馬路上也還有路樹尚未扶正,但仍依稀可見疫情前的熱鬧光景,深感不虛此行。
****************************
◎ 病因
除了胰島素代謝紊亂外,身體的五臟六腑、肌肉、血 管、循環、神經、骨髓、內分泌、腦等組織與器官功能的 損傷變異,都可能誘發高血糖。
◎ 誘發因素 1. 全身性發炎、感染、自體免疫攻擊、腫瘤、損傷溶解、
化放療或西藥副作用……等。
2. 生活習慣不良(如吸菸、飲酒、高熱量飲食)、疾病(如
肥胖、高血壓、高血脂、多囊性卵巢、甲亢,或曾罹患妊
娠糖尿病、嗜鉻細胞瘤,或有家族遺傳 疾病……等),或
長期承受壓力,則到中老年以後容易誘發糖尿病。
◎ 病因病理
遺傳、胰臟功能失常,或肝臟、腎臟、肺臟、腸道,甚至腦部、血管、內分泌功能異常等,都可能誘發。
遺傳 遺傳基因最常見,如有家族糖尿病史,或種族具有易感基因者。
胰臟 主要是胰島素分泌缺失和胰島素阻抗。如胰臟功能受損、β細胞數量減少,或胰島素分泌缺失。或α細胞分泌升糖素增加。或肝臟、肌肉、脂肪組織產生阻抗,出現胰島素利用障礙等。當然胰臟慢性發炎、創傷壞死,或因故部分切除胰臟等都有可能。
肝醣(肝臟) 主要是肝臟過度釋放肝糖,或肝醣儲存不良。例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衰竭等,都可能過度釋放肝醣或造成儲存困難,因而發病。
肺臟 肺炎、肺結核、肺惡性腫瘤等,各種導致發炎及異位激素亢進表現者均有可能誘發。
腸道 如腸促胰素(incretin)下降或功能異常,導致回饋障礙或腸道過度反吸收。
腎臟 腎臟的調控升糖激素與抑糖素分泌的功能異常,以致增加糖類再吸收的程度。
腦部 腦泌糖中樞的回饋與調控失靈,致誤認腦部有大規模……
****************************
免疫等檢查,並作完整評估為宜。
本文4例重度惡性血癌患者,經治療後症狀均獲得改善,且保持穩定。惟IIIa期濾泡型淋巴瘤在病情穩定1年半後,因終止中醫治療,而於大約四個月後復發。故宜持續原有療程才行。
本文重點在「三治、三陣十三法」。
三治為:(一)扶正祛邪,病傷同「治」;(二)位 性形勢,辨證論「治」。(三)靈性關懷,全人醫「治」。
三陣十三法為:(一)本態,正虛邪實久蘊成形,熱 毒瘀痰濕,主用「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利水滲濕、化痰 散結」法;(二)虛實夾雜亢害增,表裡三焦失司,主用「和 解、通降、攻毒、補養、瀉下」法;(三)虛損邪伏神失養, 全人俱病,主用「滋養、鎮定、開竅、散結」法。據此互用合用,擬議為中西醫結合治療與「全人醫療」的實證研究的進路,而全人醫療在中醫,源自《易經》之太極,是「大 而無外,小而無內」,每一個維度均講究「致中和」,以「保合太和」、贊育生命之道。
關鍵字:血癌糖尿病淋巴癌中西醫結合、全人醫療、太極、太和。
壹、 前言
2023 年,世界中醫藥學學會聯合會因應糖尿病全球化 遽增的趨勢,於糖尿病專業門委員會,在海口舉辦之學術 大會,本文關注現今在全球癌症與糖尿病遽增的趨勢,尤其在高惡性癌症的治療中,血糖異常(糖尿病)的影響。糖尿病與癌症是全球性的重大健康議題。首先,從流行病學觀點來看,世界衛生組織(WHO)提醒:癌症與糖尿病為全球人類死亡主因,癌症是第二大死因,2020年以前,每年約導致930 萬人死亡。
時至2022年,更增為973.7萬(趨近千萬)人死於癌症,而罹癌人數更驟增為近2千萬(1996.5萬)。糖尿病的罹患率則從1990年的7%,至2022年已上升至14%,全球的患者約8.28億人。而從臨床醫學研究發現,糖尿病與癌症兩者間存在雙向交互影響;1959年Joslin等學者即呼籲:糖尿病是癌症的重要風險因子,反之亦然,即罹癌後亦易增加糖尿病的風險。此外,胰島素抗性使體內的胰島素分泌過多,也易促進腫瘤生長。﹝1.2.3.4.5﹞
本文以各國際臨床研究為基礎,提出「治療高惡性血癌必須關注糖尿病或血糖異常合併症(Comorbidities of Cancer),以免提高死亡率和敗血症的風險」。
貳、文獻綜述
一、從糖尿病到癌症:
2004年,曾慶孝醫師分析256,036 例糖尿病患者,結果發現死於癌症的風險為非糖尿病者的1.28倍﹝6﹞。
****************************
本文同時討論心血管管壁發炎受損及阻塞等,究竟是與膽固醇相關?或與血糖過高、胰島素阻抗有關?以及因糖尿病的胰島素阻抗,形成慢性腎衰時,如何調整飲食結 構與生活習慣?中醫應如何治療?
關鍵字:慢性腎衰竭,腸腎軸,微細血管阻塞,胰島素阻抗,糖尿病。
****************************
臟,有助於將腎臟無法排泄的毒素或重金屬等,藉由汗液排出體外。當然也可以增加腎臟的局部血液灌流量,尤其針對非急性腎炎病患也大大有幫助。
二、討論誰是心血管疾病的大敵?
從1940年代的美國開始,這一話題就一直被熱烈討論。尤其是由艾森豪威爾總統所發起者,當時引起了兩派討論熱潮。其中的一派認為:『油脂是罪惡』的,由美國博士Ancel Keys領軍;另一派則認為『醣類才是心臟病之源』,以英國的John Yudkins為代表。
由於Ancel Keys博士為美國人,又與美國總統關係良好,因此順利展開7國研究,結果認為脂肪為心血管疾病的元凶。他個性火爆、具有攻擊性,最後力排眾議,定調『脂肪為罪惡之源』,成為眾人目光的重點,最終還影響到之後公佈的「美國飲食指南」。該指南建議:⑴應減少攝取飽和脂肪和膽固醇。⑵以義大利麵、麵粉與米飯,取代牛排和蔬菜。⑶用人造奶油(黃油)和植物油,取代動物性油脂。⑷用麥片取代雞蛋跟培根,成為早餐主流。
沒想到此一建議造成相當大的不良影響。依據美國農業部在1970年代所做的研究,在短短四十年間,美國的肥胖人口從15%提升到將近50%;心臟病人口則從1970年代的300萬人,驟升到600萬人以上,因為惡果,又推出「低脂營養」策略。
而我國的飲食與營養策略一向跟著美國走,根據公衛調查及健保局統計,我國也採用美式「飲食指南」之後,不過十多年,無論男女的肥胖人口均逐漸攀升,心臟病人口則從50萬人上升到超過100萬人,因此有人認為我們也該調整飲食策略,朝低脂飲食目標邁進。
後來的研究認為,Ancel Keys的主張之所以受到批評,原因有三:
一、Ancel Keys 所謂的「七國研究結果」不夠客觀公正。據傳他其實參考了二十二個國家的研究報告,卻只挑出符合其想法的七國研究結論;其餘十五個國家的研究結論,凡是不符合其理想的數據即予捨棄,例如有些研究發現,高脂、低糖飲食並不會升高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有些國家甚至發現,此種飲食方式的心臟病罹患率極低。後來科學家綜合Ancel Keys所蒐集到的22國研究報告之後發現,所謂『高脂飲食與心臟病罹患率有關』的結論根本不成立。
二、美國製糖業操弄:資料顯示,美國製糖業曾在六零年代大力贊助研究人員,目的是盡量淡化糖類和心臟病的關係,時間長達五十年。為了達到這個要求,只能將飽和脂肪推為罪魁禍首。甚至連流傳至今的許多膳食建議,其中也有製糖業操弄的影子。有些檔案顯示,後來官居美國農業部營養部門負責人的科學家,馬克•赫格斯特(D. 7Mark Hegsted),即曾接受賄絡。他還在1977年受命起草聯邦政府的膳食指南(第一版),成為大家遵行的「均衡飲食」。說來有點諷刺。
三、2010年之後「事實」才公諸大眾:關於飽和脂肪、不飽和脂肪、醣類(包括糖)與心血管疾病的關聯性,直到2010年之後才逐漸公諸於世,許多營養學方面的舊知識逐漸被推翻。Ancel Keys的偏見與錯誤的飲食、疾病相關研究,不斷受到心臟聯盟、美國公衛部門齊聲撻伐。他作為高知識份子,不但未能做持平研究,還因為偏見而引導研究人員往偏頗的方向發展,讓世人承擔苦果。好在這個風向已隨著主事者於2004年過世而終止。
問題是,如果引起心血管疾病的主因不在膽固醇,那麼是否跟血糖有關呢?2009發表3在糖尿病期刊的一篇論文提到,降血糖是否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結果在追蹤5.2年的患者表現之後發現,對於鈣化程度較低的動脈粥狀硬化患者,降血糖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
另外,發表於2008年新英格蘭雜誌4的報告也顯示,控制血糖確實可能影響心血管疾病及腎病的病情,例如調整藥物類型和劑量,將糖化血紅蛋白值降低至 6.5%,則可能降低10%的血管(大血管和微血管)問題,腎臟病罹患率甚至可降低達21%。
至於糖尿病的致病機轉,2013年DeFronzo博士在其所發表的第二型糖尿病致病機轉理論5中提到,誘發糖尿病的原因有許多面向,包括胰臟中的胰島素分泌量降低、阿法細胞的升糖激素增加,或肝臟的升糖作用增加,或腸胃道的腸泌素分泌量下降等均可能誘發;此外,大腦調控血糖的機制出了問題,或腎臟對血糖的重吸收增加,或肌肉利用血糖的功能下降……等,都與糖尿病的致病機轉有關,也可能影響藥廠的研發方向。
但隨著西藥的副作用增加,例如胰島素刺激劑、增敏劑或直接施打胰島素等,既可能加重症狀,也依然無法根治糖尿病,造成困擾。其中最有名的為2008年的ACCORD6(Action to Control Cardiovascular Risk in Diabetes, ACCORD)研究,該研究主要在評估:強化胰島素治療對高危險糖尿病人的血糖、血壓及血脂的影響,包括好處與風險。遺憾的是ACCORD 血糖試驗結果顯示,加強治療組的死亡率反而增加,因而在2008年2月提前結束。
1988 雷文教授在班廷獎頒獎時,提出X症候群7之說,他將所有慢性疾病,包過高血壓、肥胖、多囊性卵巢、心血管疾病,或一般老化等慢性病等的原因,都歸咎於胰島素阻抗。結果都發現各有百密一疏之缺點。
因此接下來的重點是:胰島素阻抗究竟如何造成?中醫有何破解之道?
****************************
七博士三碩士與九位中醫師 參加的盛會
2024世界神經醫學研討會(NEURO TALK-2024),於民國113年(西元2024年)10月16-18日,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DUBLIN)的CROWNE PLAZA DUBLIN飯店舉行,我國代表團由「中華民國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會」創會理事長(現任名譽理事長)李政育中醫師領軍,帶領鄭淑鎂理事長與九位現職中醫師與會,並發表論文,同時接受現場聽眾提問並回答。參加盛會者多為來自世界各國的學者專家,包括美國、日本、中華人民共和國、以色列、安曼(中東)……等,堪稱冠蓋雲集。
我國代表團的陣容相當強大,共有七個博士(中醫師何秀琴、鄭淑鎂、方志男、林慶恆、黃英傑等,及李政育夫人、輔仁大學歷史系前主任雷俊玲女士,其專長為中西交通史;另一位為李醫師二女兒李于一,乃英國UCL大學藝術管理與博物館學博士)、三個碩士(鄧欣怡、簡鸞瑤醫師及簡醫師夫婿李松山副總),還有專長各領域的中醫 師、護理師(林慶恆夫人許婷怡)與藥師(王國峰夫人李婉萱)等。
2024世界神經醫學研討會(NEURO TALK-2024)開幕後,第二天一早即由我方代表團主席李政育醫師主持,李醫師的二女兒李于一(NANA LEE)也專程從英國前來協助(現場口譯與解答);並請美國的何世浩(Scott L. Herbster)醫師擔任文稿與現場翻譯,以及英語宣讀。接著由我方的代表團成員:李政育、鄭淑鎂、何秀琴、方志男、 林慶恆、簡鸞瑤、黃英傑、鄧欣怡、王國峰、王雨薇等九位中醫師,分別針對目前西方神經醫學的盲點、中醫的突破、中西醫結合的新成就等議題,發表並宣讀論文(題目、內容及英文摘要如下文),而王雨薇醫師為觀察員。
研討會開始後,團長李政育中醫師先做二分鐘引言,即由何世浩醫師代為宣讀其五十餘年的行醫、研究心路,及已完成著作、所獲得的專利發明等之緣起與成果。接著由與會的中醫師輪流發表論文與臨床心得,會後並接受現場提問。
例如美國精神科醫師就問林慶恆醫師:「報告中所謂:利用SPECT-CT對針灸手三里穴位,對人體腦血流的影響,這項研究有做過大規模的統計嗎?」
李于一(NANA LEE)博士即在聽了林醫師的說明後,回答:「此為受試者自己跟自己比較,並分析針灸前、後的腦血流灌注情況之改變,並長期觀察、紀錄的結果。」說明此為中西醫結合研究的成果之一,與傳統中醫學臨床的研究方向不同。與會人士對於類似的說明都表示理解與認同。
這場總計四小時的論文發表會,會場座無虛席,還有人站在會場內外聽講,除了極少人起來走動之外,幾乎沒有人離場,堪稱相當成功。其他更詳細的觀察與紀錄,請參考書末王雨薇醫師的隨行心得。
都柏林參訪心得
14th Annual World Congress of Neurotalk (NT-2024)
王雨薇中醫師―楊梅風澤中醫診所
2024年10月,恩師李政育醫師帶領諸位前輩(鄭淑鎂醫師、何秀琴醫師、方志男醫師、簡鸞瑤醫師、黃英傑醫師、林慶恆醫師、鄧欣怡醫師、王國峰醫師),前往愛爾蘭首都—都柏林,參與神經醫學年會(簡稱NT-2024會議),敝人有幸一同前往參訪,故作記分享所見所聞及與會心得。
NT-2024於10月16-18日在都柏林的布蘭查茲鎮皇冠假日酒店舉辦,會議將討論議題分為三個方向:神經科學和神經生物學前沿、先進神經技術、臨床神經病學和神經康復,這三個方向都有十個以上的副主題,在不同的會議間進行討論,提供不同領域(神經認知行為學、神經藥理學、分子生物學、神經遺傳學、人工智慧、虛擬實境、及臨床醫學)來自33個國家,將近120位參與者進行意見交流。
最佳賣點 : 這是傳統醫學向前跨出的「里程碑」。
從2024年開始,李政育醫師所帶領的育生學派陸續向外拓展,分別參加海口市的「糖尿病研討會」及都柏林的「神經醫學會」,並發表多篇論文,將多年的中西醫結合研究成果向海外展現,並將論文結集發表,作為見證,並期待成為標竿,流傳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