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青少年的正義 1: 人生真的是公平的嗎? | 誠品線上

10대를 위한 JUSTICE 정의란 무엇인가 하버드대 마이클 샌델 교수의 정의 수업

作者 Michael J. Sandel
出版社 三采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寫給青少年的正義 1: 人生真的是公平的嗎?:✦囊括108課綱,6~10年級社會及公民議題✦✦19個哲學觀點引導思辨✦★哈佛大學最受歡迎、最具影響力的公開課。★YouTube點閱率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 囊括108課綱,6~10年級社會及公民議題✦✦ 19個哲學觀點引導思辨✦★哈佛大學最受歡迎、最具影響力的公開課。★YouTube 點閱率超過3千萬,學生人數打破哈佛375年校史紀錄。★引燃全球公共辯論火苗,跨世代熱烈品讀經典。 ※哈佛教授邁可‧桑德爾,獨家授權改編為青少年圖文版※電車直行撞死五個人,右轉則撞死一個人?富人應該課徵較高的稅金,來幫助窮人?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你該如何抉擇?【內容簡介】是非善惡並非一線之隔,正義並非只具單一價值。 每個人認為的幸福都一樣嗎?一定要說對不起嗎?正義真的能帶來美好的人生嗎?我們經常必須判斷是非對錯,如何做選擇,才能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互相討論、傾聽對方的觀點,才能維持整個社會的安定和諧。桑德爾認為,心智要變得堅強勇敢,需要不斷的思考、辯論、再思考、再辯論! 【專文推薦】 ◎這本書不僅是一場深刻的哲學思辨旅程,更是一場啟迪青年公民視野的重要邀請。它鼓勵青年透過對話與批判性思考,摸索出更為公正、共善的未來。這無疑是一本能激發新世代對正義追求的啟蒙之作,值得所有青少年細細品讀。──Bavaragh Dagalomai謝若蘭/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教授兼原住民族國際事務中心主任 ◎正義,不只是找到答案,而是一段持續的探索旅程。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你或許會發現,有些問題永遠沒有唯一解答,但這並不代表思考是沒有意義的。相反的,正是因為這些難題,我們才有機會真正看見彼此的不同,並找到更深的理解。因為唯有透過這樣的過程,我們才有機會達成「共善」,一個能讓大多數人安心、互相尊重、彼此共存的社會。──吳明潔/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屬竹北高級中等學校公民科教師 ◎本套書內有很多法律教科書的重要案例,這些沒有固定答案的案例,非常適合青少年從不同角度來思考。如果臺灣的少年能思考、有擔當、願意追求公平正義的價值,那麼臺灣篳路藍縷爭取來的民主,才可能永續。要能教育出這樣的少年,是老師也是父母的責任,所以,本書也適合父母和老師一起閱讀,故推薦之。──林志潔/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特聘教授、行政院政務顧問 ◎我曾讓學生看邁可·桑德爾教授在哈佛大學公開課的影片,共同感受世界一流大學的思辨氛圍和課堂風景。喜聞《正義》被以適合青少年的方式改寫,輔以彩色圖片和簡潔對話,確實會降低閱讀的門檻,提升青少年的接受度!越多孩子從小學習理性思辨,未來就會有更多高品格的理性公民,我們的民主就會更進步一點。──林暘斌、梁芳瑜/「我們不只是老師」粉專版主 ◎本書最值得推薦的地方,在於它不灌輸標準答案,而是透過一系列貼近真實生活、富含哲學思辨的問題,引導孩子在探索中釐清自己的價值觀與判斷標準。身為一位校長,深知教育的力量來自於思辨與對話。我誠摯推薦這本書給所有正在陪伴孩子成長的家長與教育工作者,也推薦給每一位渴望理解世界的青少年。願我們都能在這場思辨之旅中,看見更善解的自己,也看見更公平的世界。──洪慧瑄/臺北市博嘉實驗國民小學校長 (以上推薦者按姓氏筆劃排序) 【本書特色】 ✥ 《正義》作者桑德爾獨家授權,以生活中的實例,精選原書中最經典的19則問答。✥ 全彩圖文:將原書哲思提問中的情境,以具體的圖文呈現,立刻掌握複雜的問題核心。✥ 深入淺出:用簡短的對話和問答取代大篇幅的文字闡述。✥ 重點總結:每篇結尾由作者對每一個困境的解釋進行總結,聚焦整體內容。✥ 輕鬆好讀:適合兒童與父母共讀,青少年自行閱讀,也很適合不想讀太厚重文字書的一般大眾。 【書籍資訊】◎適讀年齡:適合13歲以上閱讀◎教育議題分類:閱讀素養、人權、平等◎學習領域分類:社會、公民、綜合活動◎SDG 16: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作者 邁可‧桑德爾 Michael Sandel 從1980年開始,在哈佛大學教授政治哲學至今已超過四十年,當時桑德爾以二十七歲的年紀成為最年輕的哈佛大學教授,二十九歲出版批評自由主義理論大師約翰•羅爾斯《正義論》的著作──《自由主義與政治的局限》(1982年),開始在國際嶄露頭角,並自2010年起,掀起了世界各地討論「正義」的熱潮。他是繼約翰•羅爾斯之後,公認的世界級正義理論學者,不僅是現代名實相符的頂尖學者,也是哲學界的巨星。著有《自由主義與政治的局限》、《民主的不滿》、《為什麼我們需要公共哲學:政治中的道德問題》、《正義:一場思辨之旅》、《成功的反思:混亂世局中,我們必須重新學習的一堂課》、《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未來的戰鬥:皮凱提與桑德爾對談平等與正義,揭露當今獨特又殘酷的不平等》等作品。 改寫 申賢珠 大學主修行政學,研究所攻讀社會福利、韓文教育。擔任節目腳本作家多年,為許多節目撰寫腳本。歷年參與製作的節目包括時事教育節目《PD報導》、《教育大討論》、教育文化紀錄片《時代的肖像》、科學紀錄片《愛因斯坦與黑洞》、自然紀錄片《幸福之島萬那杜》、《未來學校》、《記憶力的祕密》、兒少節目《超越學習》、《真實體驗的汗水》、《世界見聞錄阿特拉斯》、《SCI-TEEN》(以上為EBS電視台節目)。著有《愛因斯坦》、《主題世界文化──巴西篇》、《主題世界文化──南美篇》等書。 【繪者】圖 曺慧眞大學主修法律,畢業後開始從事設計及繪畫,現在在弘大工作室活動,是資歷十四年的自由設計師、畫家、文具類及陶瓷藝術家。對雜誌、小説、食譜、旅行、海報等其他領域有濃厚興趣,渴望挑戰不同的工作。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專文導讀 一場沒有唯一答案的思辨旅程/吳明潔專文推薦 正義思辨:啟迪青年公民視野/Bavaragh Dagalomai謝若蘭專文推薦 正義之思辨與民主復興之希望/林志潔專文推薦 在思辨中培養新世代的公民素養/洪慧瑄繁中作者序 給臺灣的青少年讀者改寫者的話 給即將邁入社會的你原版審訂者的話 思想越深刻,未來越光明01 一切都沒有標準答案02 電車該往哪邊開?03 汪洋求生記04 一條生命值多少錢?05 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都一樣嗎?06 富人和窮人的正義07 為何有錢人要繳比較多稅?08 錢買得到一切嗎?09 寶寶應該給誰養?10 誠實的拼字英雄11 具有道德價值的行為12 蘿絲夫人的廁所13 人生本來就是不公平的嗎?14 因為是白人,所以落榜了?15 啦啦隊的目的和資格16 不關心政治就是壞人嗎?17 一定要說「對不起」嗎?18 弟弟的選擇19 真的能完全保持中立嗎?20 正義與美好的人生

商品規格

書名 / 寫給青少年的正義 1: 人生真的是公平的嗎?
作者 / Michael J. Sandel
簡介 / 寫給青少年的正義 1: 人生真的是公平的嗎?:✦囊括108課綱,6~10年級社會及公民議題✦✦19個哲學觀點引導思辨✦★哈佛大學最受歡迎、最具影響力的公開課。★YouTube點閱率
出版社 / 三采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3587298
ISBN10 /
EAN / 9786263587298
誠品26碼 / 2682990971003
頁數 / 228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專文導讀】

一場沒有唯一答案的思辨旅程

──吳明潔/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屬竹北高級中等學校公民科教師

你有沒有想過,「正義」到底是什麼?我們從小就聽過「要有正義感」,但正義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答案。

有人認為,做錯事的人就該承受同樣的懲罰—殺人者應該償命、傷人者應該受傷。這樣的想法,對很多人來說,就是正義。
可是,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這些標準真的是永遠不變的嗎?

我們常常會發現,對錯的判斷,往往跟當時的社會價值有關。如果某個行為符合當時的價值觀,它就被認為是正義;不符合,就不是正義。
但如果標準會隨著時代變動,那我們追求的正義,還是真正的正義嗎?

例如:想像一下,你花了好幾年努力讀書、準備考試,成績很不錯,卻被一間夢想中的名校拒絕。後來你發現,有位同學的家人捐了幾千萬給學校,結果他順利錄取。支持者會說:「這些捐款可以幫助學校蓋圖書館、提供獎學金,其他學生也會受惠。」反對者則認為:「教育機會應該根據能力和努力,而不是財力。」

又例如:有些大學會採取「平權措施」,特別保障某些少數族群的錄取比例。這樣做的原因,是想讓校園文化更多元,並彌補歷史上對這些族群造成的不公平。支持的人說:「如果不採取行動,社會不平等會一代一代延續下去。」而反對的人說:「這讓一些成績更好的學生失去機會,是另一種不公平。」

再例如:一列失控的電車正朝五個人衝過去,而你站在可以轉換軌道的拉桿旁。如果你什麼都不做,電車會撞死五個人;如果你拉下拉桿,電車會轉向另一條軌道,但那裡有一個人。你會怎麼做?有人覺得應該救更多人,所以會拉下拉桿;有人覺得主動改變軌道,等於親手造成一個人的死亡,所以寧可不動。這個問題沒有唯一正確答案,卻能讓我們看見,道德選擇往往不是「簡單的數學題」,而是「艱難的抉擇」。

最後,我們常聽到「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但現實中,不是每個人都有相同的起跑線。有些人家裡能提供最好的補習班、學習資源,甚至人脈;而有些人必須邊打工邊念書,還要幫忙照顧家人。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社會只看成績和成果,成功的人可能會覺得:我成功是因為我比別人優秀。而那些努力卻沒有達到「成功標準」的人,則可能被貼上「不夠努力」的標籤。

桑德爾認為,這種「才德至上」的制度,容易忽視運氣與背景的重要性,反而讓社會分裂更嚴重。

臺灣於2025年8月舉辦「是否要重啟第三核電廠的公民投票」,也是類似的爭議議題,贊成和反對的人都有各自的理由與價值觀。或許,比起急著找出唯一的結論,更重要的是,學會去理解不同立場的想法,並且願意去傾聽與反思。

正義,不只是找到答案,而是一段持續的探索旅程。

這樣的思辨,能讓我們不只是照單全收的接受社會給我們的規範,而是主動去理解背後的道理,並且練習如何在多元的價值中做出判斷。最終,我們希望的,不只是找到「正義」的定義,而是培養一種公民的思考力,讓我們能和他人共同討論、一起面對爭議與分歧。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你或許會發現,有些問題永遠沒有唯一解答,但這並不代表思考是沒有意義的。相反的,正是因為這些難題,我們才有機會真正看見彼此的不同,並找到更深的理解。

因為唯有透過這樣的過程,我們才有機會達成「共善」,一個能讓大多數人安心、互相尊重、彼此共存的社會。


【專文推薦1】

正義思辨:啟迪青年公民視野

──Bavaragh Dagalomai謝若蘭/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教授兼原住民族國際事務中心主任

邁可.桑德爾教授的《寫給青少年的正義1:人生真的是公平的嗎?》誠摯邀請青年學子,直接面對當代社會中族群、階級與性別交織的多重道德困境。本書以鮮明案例帶領讀者思辨:在性別正義上,透過代理孕母的討論,探究女性生育自主與市場道德的界線,如M寶寶監護權判決中所顯現的矛盾;在族群議題上,從美國大學平權措施的爭議出發,帶領讀者思索白人與少數族群在入學資格上的歷史不平等,並引發對補償正義與個人權利的辯證;在階級面向,則以富人與窮人的稅賦差異為切入點,藉由籃球明星麥可.喬丹是否應繳納更多稅金的案例,引導我們反思財富、權利與社會責任之間的張力。

桑德爾教授更循序漸進地帶入多元哲學視角—從功利主義的「最大幸福原則」,到羅爾斯以「無知之幕」提出的差異原則,展現如何以理論矯正先天與環境不公。同時,他也觸及國家面對歷史錯誤的責任,並引用社群主義者麥金泰爾的觀點,強調個人作為群體一員必須承擔「團結義務」。這本書不僅是一場深刻的哲學思辨旅程,更是一場啟迪青年公民視野的重要邀請。它鼓勵青年透過對話與批判性思考,摸索出更為公正、共善的未來。這無疑是一本能激發新世代對正義追求的啟蒙之作,值得所有青少年細細品讀。


【專文推薦2】

正義之思辨與民主復興之希望

──林志潔/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特聘教授、行政院政務顧問

世界正面臨劇烈的轉折:科技進步雖然帶來財富,但也加深了不平等;國際衝突引發了動盪,但也迫使人們重新追問正義的意義。臺灣作為其中的一分子,也同樣被捲入這股不確定性之中。面對財富差距、民主困境與價值衝撞,我們需要的不只是經濟數字或短期政策,而是對「正義」的更深追問。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寫給青少年的正義」顯得格外重要—邁可.桑德爾的《寫給青少年的正義》這套書,恐怕不只青少年可以閱讀,成年人也該靜下心來反思:我們所處的世界,以及我們未來要留給下一代的價值是什麼?

正義、民主、自由、法治、公平,這些普世價值,在具體個案或抽象原則中,常常作為最後判斷的基準。一個良善、能彰顯重要價值的社會,不會自動出現。它需要依靠教育的培養,也需要在日常中不斷累積經驗,形成共通的原則。我們必須持續修正不合時宜的法律或政策,讓政治真正謀求大眾福祉,而不是只服務少數人。同時,公權力也要避免偏頗或濫用。唯有如此,社會才能逐步接近我們心中的理想。

桑德爾從哈佛大學的「入學許可政策」和美國的「菁英主義」去反省,過去以考試和成績至上作為標準(錄取標準和社會階級標準),這種單一的評量方式,讓許多人無法憑努力翻轉命運,也迫使我們必須思考:教育如何兼顧公平與多元?如果社會把成績與考試當成成功的唯一途徑,就會掩蓋結構性的差距與不正義,限制弱勢群體的可能性。同時,整體社會也會因此錯失多元的人才與觀點。

所以,正義是什麼?所得和財富不平等,應該如何改變?桑德爾在《寫給青少年的正義1:人生真的是公平的嗎?》一書中,透過許多舉例,希望青少年必須關心並參與政治。他的概念是,每個人「作為社會一分子」,都有各自的責任。除去先天義務、自願義務,他認為生而為人,我們還有「團結義務」,要關心我們所處的社群、土地和國家。一起討論公共問題的過程,才能實踐民主的復興。

與此同時,桑德爾也在《寫給青少年的正義2:成功是因為努力或幸運?》一書中,提出必須找回工作的尊嚴,重新檢討資本利得稅率小於勞動所得稅率的問題。否則,就會出現像富豪巴菲特這樣的例子:他的資本利得稅率,竟比祕書的勞動所得稅率還低。這樣的制度顯然不公平。
本套書內有很多法律教科書的重要案例,來說明什麼叫做「緊急避難」、什麼叫做「比例原則」、什麼叫做「生命等價」,這些沒有固定答案的案例,非常適合青少年從不同角度來思考。

我很喜歡梁啟超先生所說的:
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如果臺灣的少年能思考、有擔當、願意追求公平正義的價值,那麼臺灣篳路藍縷爭取來的民主,才可能永續。要能教育出這樣的少年,是老師也是父母的責任,所以,本書也適合父母和老師一起閱讀,故推薦之。


【專文推薦3】

在思辨中培養新世代的公民素養

──洪慧瑄/臺北市博嘉實驗國民小學校長

在教育現場,我們常常面對孩子提出的各種「為什麼」—為什麼要遵守規則?為什麼有些人擁有更多?為什麼世界不總是公平?這些問題不只是好奇,更是孩子對世界的初步探索。我們的責任,不是給出唯一答案,而是陪伴他們思考、傾聽、辯論與選擇。

《寫給青少年的正義》正是一套能夠啟發這樣探索的好書。它們分別改編自邁可.桑德爾的《正義:一場思辨之旅》及《成功的反思》,以青少年能理解的語言,帶領他們進入哲學與公民思辨的世界。書中每一個問題都貼近生活,卻又充滿深度,引導孩子思考何謂公平、何謂正義、何謂自己的立場。

本書最值得推薦的地方,在於它不灌輸標準答案,而是透過一系列貼近真實生活、富含哲學思辨的問題引導孩子在探索中釐清自己的價值觀與判斷標準。這種引導式學習不僅能有效培養批判思考能力,更能促進傾聽、表達與選擇的素養,正是21世紀公民教育所強調的核心能力。

書中巧妙結合了多位哲學家的理論,包括功利主義、康德的義務論、羅爾斯的正義觀等,並以具體情境幫助讀者理解這些思想的實際意涵與可能局限。這不只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場邏輯與系統性思考的訓練。對於希望孩子具備獨立思考力與道德判斷力的教師與家長而言,本書提供了極具啟發性的素材與方法。作者提醒我們,唯有理解理論背後的人性與生活脈絡,孩子才能做出真正有意義的選擇。

身為一位校長,深知教育的力量來自於思辨與對話。我誠摯推薦這本書給所有正在陪伴孩子成長的家長與教育工作者,也推薦給每一位渴望理解世界的青少年。願我們都能在這場思辨之旅中,看見更善解的自己,也看見更公平的世界。



(以上推薦者按姓氏筆劃排序)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 囊括108課綱,6~10年級社會及公民議題✦

✦ 19個哲學觀點引導思辨✦

★哈佛大學最受歡迎、最具影響力的公開課。
★YouTube 點閱率超過3千萬,學生人數打破哈佛375年校史紀錄。
★引燃全球公共辯論火苗,跨世代熱烈品讀經典。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