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必修課 3: 文學中的情感密碼
作者 | 陳碧月 |
---|---|
出版社 | 聯寶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青春必修課 3: 文學中的情感密碼:你知道嗎?文學可以是我們的燈塔。青春是一趟充滿未知的旅程,有時像踏上陽光燦爛的大道,有時卻像穿越迷霧重重的森林。成長的路上,我們 |
作者 | 陳碧月 |
---|---|
出版社 | 聯寶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青春必修課 3: 文學中的情感密碼:你知道嗎?文學可以是我們的燈塔。青春是一趟充滿未知的旅程,有時像踏上陽光燦爛的大道,有時卻像穿越迷霧重重的森林。成長的路上,我們 |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你知道嗎?文學可以是我們的燈塔。 青春是一趟充滿未知的旅程,有時像踏上陽光燦爛的大道,有時卻像穿越迷霧重重的森林。成長的路上,我們會遇到友情的考驗,親情的掙扎,也會面對愛情的迷惘與人生的抉擇。這些感受常常讓人無措,甚至懷疑:這一切究竟有什麼意義? 這本書就像一位朋友,陪你在青春的迷霧中,透過文學故事找到一些方向與啟示。這裡的每一篇章節,都是一次探索,邀請你跟隨故事中的人物,一起經歷他們的困惑與掙扎,從中發現自己的答案。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語季旭昇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教授張曼娟 華文知名作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洪藝芳 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陳碧月現職:實踐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教授、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人文學科兼任教授學歷: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專長領域:兩岸三地華文小說研究、女性文學。繪者:廖淑靜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碩士中國文化大學進學部廣告系兼任講師本書的每個故事,都搭配一幅情境插圖。畫家以水彩手繪的方式,呈現故事最觸動人心的一幕,細膩的筆觸,豐富的色彩,正反映出青少年柔軟又敏感的內心世界。
產品目錄 01《張忠謀自傳》:傾聽父母,珍視親情價值02池莉〈你是一條河〉:接納不完美的母親03跨越代溝,與父母共享人生風景:龍應台〈女朋友〉04從文學看友情:那些故事中的真心與試煉 05越自律,越自由:從張愛玲〈第一爐香〉看慾望的代價 06張愛玲《半生緣》:﹁選擇﹂的啟示與成長 07張愛玲〈多少恨〉:愛情與命運中的人生抉擇 08張愛玲〈傾城之戀〉:白流蘇如何逆風翻盤? 09從失戀到自我療癒:《失戀三十三天》的蛻變之旅10李娟《我的阿勒泰》:在喧囂中尋回寧靜與溫暖 11余華《許三觀賣血記》:超越困境的價值反思 12余華《活著》:學習面對困難的勇氣和智慧13突破逆境 :莫言與《后翼棄兵》貝絲.哈蒙的故事
書名 / | 青春必修課 3: 文學中的情感密碼 |
---|---|
作者 / | 陳碧月 |
簡介 / | 青春必修課 3: 文學中的情感密碼:你知道嗎?文學可以是我們的燈塔。青春是一趟充滿未知的旅程,有時像踏上陽光燦爛的大道,有時卻像穿越迷霧重重的森林。成長的路上,我們 |
出版社 / | 聯寶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9993727 |
ISBN10 / | |
EAN / | 9786269993727 |
誠品26碼 / | 2683003710008 |
頁數 / | 192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7 x 23 x 1.1 |
級別 / | N:無 |
提供維修 / | 無 |
適用年齡 / | 15歲~22歲 |
導讀 : ●序
青春是一趟充滿未知的旅程,有時像踏上陽光燦爛的大道,有時卻像穿越迷霧重重的森林。成長的路上,我們會遇到友情的考驗,親情的掙扎,也會面對愛情的迷惘與人生的抉擇。這些感受常常讓人無措,甚至懷疑:這一切究竟有什麼意義?
但你知道嗎?文學可以是我們的燈塔。
這本書就像一位朋友,陪你在青春的迷霧中,透過文學故事找到一些方向與啟示。這裡的每一篇章節,都是一次探索,邀請你跟隨故事中的人物,一起經歷他們的困惑與掙扎,從中發現自己的答案。
在張忠謀的自傳中,我們學會了珍視親情價值,理解父母的期盼不僅是羈絆,也是成長的力量;從池莉的〈你是一條河〉,你會看到如何接納不完美的父母,學會與愛同行。在龍應台的文字裡,親子間的代溝不再是隔閡,而是分享人生風景的機會。
愛情與慾望,命運與選擇,這些在青春期特別容易觸動人心的課題,也在本書中得到了探討。張愛玲的〈第一爐香〉告訴我們慾望的代價與自律的意義,〈傾城之戀〉則啟示我們,逆風翻盤需要的不只是勇氣,還有智慧。當你翻到《半生緣》與〈多少恨〉,可能會發現,愛情中真正的抉擇並不只關乎對方,而是對自己的成全。
當你感到孤單或迷惘,友情或許會是一種支持。從那些文學故事中,我們會看到真正的友誼,如何在試煉中依然閃閃發光。比如李娟的《我的阿勒泰》,讓我們在喧囂中尋得內心的寧靜與溫暖;余華的《許三觀賣血記》與《活著》,則讓我們學會如何在最黑暗的時刻,依然保持希望與韌性。
如果你正在經歷失戀的痛苦或人生的低谷,這本書也不會讓你失望。《失戀三十三天》的蛻變之旅,以及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與《后翼棄兵》的故事,告訴我們:每一場低潮背後,都是自我蛻變的契機。
這本書,寫給每一個在成長中感到迷惘的你。它不是說教,也不是課本,它是一份邀請—邀請你在文學的世界中找到共鳴,讓故事中的他人,成為你自己的鏡子,照見你的情感與力量。
每一篇文章都是一個窗口,帶領我們穿越不完美的世界,感受那些真實且動人的情感。也許,在這些故事的背後,我們能找到跨越困境的答案,並學會如何在無常的世界中安放自己的心靈。希望你能在每一篇文章中看到自己,感受到與作者、人物的共鳴。從文學中汲取力量,從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生活的智慧。
這本書,是對人生的反思,也是一次心靈的旅程。希望你在翻閱這些故事時,能夠觸動內心的某個角落,或者成為在困惑與選擇中的指引,讓我們在這個充滿浮躁與冷漠的時代中,透過文字尋找到那份屬於自己的力量與平靜,重拾那些最值得珍惜的情感。
在這個信息爆炸、節奏日益加快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都在面對人生的選擇與挑戰。或許成長路上依然有風雨,但願這本書能為你帶來一些溫暖與勇氣,找到走下去的力量。翻開書吧,讓我們一起踏上這場文學與人生的旅程!
內文 : 從文學看友情: 那些故事中的真心與試煉
--真正的友情不是沒有摩擦,而是在摩擦中學會修補與成長。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曾說:「我掛念兩種人,相濡以沫的愛人,肝膽相照的朋友;我謝絕兩種人,做事不道義的,處事無誠意的;我珍惜兩種人,借給我錢的人,牽掛我的人;我遠離兩種人,遇好事伸手的,遇難處躲閃的。」相當真誠而精準地講出了益友和損友的區別。
莫言表明,他欣賞那些「肝膽相照」的朋友,而拒絕「處事無誠意」的人。這強調了誠信在友情中的重要性。誠信的維持需要雙方共同努力。如果一方缺乏誠意,另一方就容易感到被辜負或利用。莫言提到「遇好事伸手的,遇難處躲閃的」人,是友情中缺乏誠信的典型例子,這樣的朋友會讓人失去對友情的期待與信任。如果朋友之間缺乏誠信,關係便會因懷疑、不信任而逐漸瓦解。誠信不僅指言語上的真誠,也包括行為上的一致性和對承諾的履行。
再看張忠謀在他的自傳中提出對朋友的看法:「進入哈佛之前,我不認識什麼美國朋友。過去我對美國人的認知可說全從書本上得來,一般書上的說法總是以為美國人熱情、直率,但不容易與他們有深交。但我與第一個美國朋友柏曼就立刻突破了這個窠臼。此後幾十年中,我認識了許多很要好的美國朋友,近十幾年在台灣當然也認識了許多投契的台灣朋友。我想,友情的形成與維持在世界各國都一樣,只要能『以誠相待』不怕沒有朋友。」張忠謀提到,他初識美國朋友時,突破了文化背景的差異,靠的是「以誠相待」。所以友情的形成不受地域、國籍或文化限制,只要雙方坦誠相待,就能建立深厚的情誼,讓彼此的真心相互靠近。
誠信需要時間驗證,短期的交往可能不容易看出一個人的真誠,但長久的相處會讓誠信自然顯露。真正的朋友能在你最需要時站在你身邊,像莫言提到的「借給我錢的人,牽掛我的人」,這種信任建立在雙方長久以來的誠信基礎上。誠信也是友情的基石,讓友情更有力量,因為它承載著彼此的信任與情感,決定了友誼能否持久。
誠信的朋友如同人生中的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讓友情成為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之一。
……(略)
總結以上關於友情文學作品,提供我們以下幾點啟示與提醒:
1.誠信是友誼的基石,保持真誠,不說謊、不背叛,是維繫友情的關鍵。
2.珍惜彼此的用心,感恩和讚美朋友的付出,避免因忽視而傷害友情。表達欣賞與鼓勵,會讓友情更有力量。
3.在友情中保持坦誠,遇到問題及時表達自己的感受,有效溝通。
4.避免過度依賴朋友,或讓朋友感到他們的付出被理所當然地接受。學會感謝朋友的陪伴與支持,並適時回饋,讓友情更有溫度。
5.長久的友情往往源於彼此價值觀的共鳴,以及在成長過程中的相互扶持的經歷。與朋友共同學習與成長,才能讓友情更有意義。
6.懂得尊重彼此的差異,同時給予關心與支持,才能讓這份感情歷久彌新,成為生命中重要的依靠與力量。
最佳賣點 : 這本書就像一位朋友,陪你在青春的迷霧中,透過文學故事找到一些方向與啟示。這裡的每一篇章節,都是一次探索,邀請你跟隨故事中的人物,一起經歷他們的困惑與掙扎,從中發現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