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はネコが嫌いだ
作者 | よこただいすけ |
---|---|
出版社 | 聯寶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我討厭貓:我討厭貓,更討厭和貓說再見……十五年前女兒帶回來一隻全身黑漆漆、不吉利的小貓,爸爸雖然極力反對,還是拗不過女兒,於是小貓成了家中的一員。鋼鐵爸爸每天說 |
作者 | よこただいすけ |
---|---|
出版社 | 聯寶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我討厭貓:我討厭貓,更討厭和貓說再見……十五年前女兒帶回來一隻全身黑漆漆、不吉利的小貓,爸爸雖然極力反對,還是拗不過女兒,於是小貓成了家中的一員。鋼鐵爸爸每天說 |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我討厭貓,更討厭和貓說再見……十五年前女兒帶回來一隻全身黑漆漆、不吉利的小貓,爸爸雖然極力反對,還是拗不過女兒,於是小貓成了家中的一員。鋼鐵爸爸每天說著「我討厭貓」,卻在不知不覺間和貓咪培養出了深厚的感情。隱藏在「我討厭貓」後未表達出的愛,正是對貓貓最深情的告白。●書籍特色★圖像力道強勁,故事溫柔充滿情感★與言語相比,陪伴是更深情的告白★療心系毛孩物語,感受日式內斂之愛★符合生命教育與社會情緒學習(SEL)指標
各界推薦 ●專家推薦郭聖瑋-誠品松菸兒童館店長●國際書評封面上的貓咪非常可愛。貓咪臉上的表情很迷人,但讀這本繪本卻讓我感到難過。我覺得這本書會讓愛貓人士思考很多事情。――日網EhonNavi讀者ピンクちゃん簡短卻真摯的告白,溫柔地襯托著美麗的圖畫。封面上貓咪仰望的表情,圓圓的眼睛好可愛。每一頁的每個表情都令人愛不釋手。「我討厭貓」,並不是真正的「不喜歡」,正因為我喜歡,才說得出這句話。這是一部讓人想珍惜「此刻」的作品。――日網EhonNavi讀者むんにゃん雖然我養的是狗而不是貓,但身為一個養寵物的人,我非常能理解父親的話語和內心情感的差異……雖然已經預想到故事的結局,但還是被感動了。我感受到身邊這些陪伴著我們的寵物滿滿的愛,同時也被書中這隻親人的貓咪吸引了。插圖很有感染力,散發著昭和氣息,固執的老爸形象,與這個故事非常契合。――日網EhonNavi讀者あんじゅじゅ
作者介紹 作者:橫田大助よこた だいすけ1973年出生於東京。畢業於武藏野美術大學、藝術中心設計學院。從事平面設計師工作,現在主要以插畫家的身份活躍。繪本作品包括《我討厭貓》(土屋書店)、《小貓去哪了?》(少年寫真新聞社)。譯者:游珮芸1967年出生於台北。畢業於台灣大學外文系,獲日本交流協會獎學金,於1990年赴東京留學。日本國立御茶水女子大學兒童學碩士、人文科學博士(1996)。曾任京都大學博士後研究員4年,現任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致力於兒童文學、兒童文化的研究與教學,並從事兒童文學的翻譯與評論。
書名 / | 我討厭貓 |
---|---|
作者 / | よこただいすけ |
簡介 / | 我討厭貓:我討厭貓,更討厭和貓說再見……十五年前女兒帶回來一隻全身黑漆漆、不吉利的小貓,爸爸雖然極力反對,還是拗不過女兒,於是小貓成了家中的一員。鋼鐵爸爸每天說 |
出版社 / | 聯寶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2747117 |
ISBN10 / | |
EAN / | 9789862747117 |
誠品26碼 / | 2682931359006 |
頁數 / | 36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H:精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2x22x1 |
級別 / | N:無 |
提供維修 / | 無 |
適用年齡 / | 8歲 |
導讀 : ●譯者導讀
用堅硬的線條畫出那些互相陪伴的溫柔時光
游珮芸/本書譯者
文字很有力量,圖像也很有力量。文字會說故事,圖像也會說故事。繪本是文字加上圖像的藝術,兩種力量加乘,兩種敘說的故事加乘,會產生的化學反應,可能超乎你的想像。《我討厭貓》就是這樣一本,後勁很強的、超乎你想像的繪本。
繪本畫家橫田大助,對台灣的讀者來說,相當陌生,不過他力道強勁的線條,張力十足的畫面構圖,節奏靈巧的故事鋪陳,加上文字與圖像共舞的劇情演示,在極簡、壓抑的文字與畫面描繪中,卻能讓讀者的閱讀情緒一步、一步膨脹到最高點,然後炸開來,像夏日的煙火,真的不是普通的(專業)厲害!
故事很簡單,可能你也聽過類似的。第一人稱的「我」,是個看起來頑固不愛笑的老爸,因為女兒撿了一隻小野貓回家,所以家中開始養貓。「我」討厭貓,但是拗不過女兒的堅持,只能接受。繪本開頭每翻一頁,讀者都可以看到「我」討厭貓的理由,就這樣,一再舉出貓令人厭惡的罪狀。然而,十五年之後,貓衰老而死亡,臨終前跳到「我」的膝蓋上,小小聲的喵了兩下……。
「我」的眼淚潰堤了,但最終還是那一句話:「我討厭貓。」不過,所有讀者(無論大人或小孩)都可以從圖像中看出來,最後的這一句話不是真的!這就是用繪本說故事有趣的地方。有時候「說反話」,反而更讓人動容。
「貓」和「我」在繪本中,都沒有名字。「我」看起來是在家寫作的作家。而繪本中的小黑貓就是我們熟悉的貓,會打翻東西、會干擾你工作、會跑到你腳邊睡覺、會半夜吵著要食物吃,是那種需要照顧又會搗亂你行程的貓。對於不愛貓的人而言,簡直就是「災難」,完全符合繪本中「我」所說的,「我討厭貓」的行徑。另一方面,繪本精簡了故事的背景和人物,女兒只出現兩頁,一頁只有捧著貓的手,一頁是跟老爸抗爭的影子。所以整本繪本中,幾乎只有「我」和「貓」出場。一位在家工作的作家與一隻家貓。
當年抱著貓回家、說要養貓的女兒,可能早就長大離家了,只剩下老爸和老貓「相依為命」。隨著時間的流逝,隨著三年前貓開始急速衰老,我們看到繪本的圖像中,「我」和「貓」的對抗關係,開始轉變。或許「孤獨」的作家這才意識到,那些貓的搗亂與干擾,還有對貓的照顧,其實是貓對作家無條件的陪伴。是十五年日日夜夜相互陪伴的時光,讓那一句「我討厭貓」產生了質變,從一開始尖銳的抱怨,變成最終難以承受的溫柔;讓「我討厭貓」迴盪在讀者的耳中變成了:「我愛貓」。
●編輯手札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想著:貓貓這麼可愛的生物不可能有人討厭的吧。
雖然自己沒有養寵物的經驗,但遇見別人帶著自己家裡的毛孩時,總會多加留意,有時候主人們還會半抱怨半炫耀地分享自己家裡的主子有多麼不把人類放在眼裡。
也經常在網路上看到許多人分享家中長輩一開始極力反對養貓,說貓咪不吉利,最後根本把貓當成自己的孩子,天冷的時候第一個幫貓咪加衣服,只要貓咪一叫就擔心牠是不是餓了或需要陪玩,簡直就像故事裡的那位鋼鐵爸爸,整天說著我討厭貓,才知道討厭的背後是不好意思表達出來的「愛」。
最佳賣點 : ★圖像力道強勁,故事溫柔充滿情感
★與言語相比,陪伴是更深情的告白
★療心系毛孩物語,感受日式內斂之愛
★符合生命教育與社會情緒學習(SEL)指標
隱藏在「我討厭貓」後未表達出的愛,正是對貓貓最深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