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s On Literature Plants In Classic Tang Poetry
作者 | 潘富俊 |
---|---|
出版社 | 聯寶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唐詩的文學植物筆記:唐代文學以詩為代表,產量多、境界高、技巧純熟,可說是中國詩歌的黃金時代。唐詩對後代文學的影響很大,直到現代還在引述的名句,大多出自唐詩。唐詩 |
作者 | 潘富俊 |
---|---|
出版社 | 聯寶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唐詩的文學植物筆記:唐代文學以詩為代表,產量多、境界高、技巧純熟,可說是中國詩歌的黃金時代。唐詩對後代文學的影響很大,直到現代還在引述的名句,大多出自唐詩。唐詩 |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唐代文學以詩為代表,產量多、境界高、技巧純熟,可說是中國詩歌的黃金時代。唐詩對後代文學的影響很大,直到現代還在引述的名句,大多出自唐詩。唐詩中常用植物來作為「喻依」,把不容易形容或表達的話,藉植物來解喻。其中,白居易可說是唐代詩人中,引用植物種數最多者。古代文人不但認識植物,而且瞭解植物;吟詠唐詩或欣賞各代詩文,必須認識詩中植物的種類、形態和所代表的意義。本書介紹的25種唐詩植物包括:(01)合歡,(02)楓,(03)茱萸;紫萸,(04)荔枝,(05)刺桐,(06)榕,(07)木棉,(08)支子;梔子,(09)茶,(10)紫薇,(11)木槿,(12)薜荔,(13)杜鵑,(14)藜,(15)大豆,(16)石竹,(17)香蒲,(18)芋,(19)美人蕉,(20)甘蔗,(21)幽蘭;蕙蘭,(22)菱;芰,(23)荇菜;莕菜,(24)荷,(25)松蘿。
作者介紹 作者: 潘富俊美國夏威夷大學農藝及土壤學博士。歷任林業試驗所生物組組長、恆春研究中心(原恆春分所)主任。曾任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高雄醫學院(高醫大前身)生物系、福建閩江學院環境規畫系兼任教授,教授植物分類學、植物生態學等。工作之餘,喜歡念古書,發現古典詩文常引述和今日名稱大不相同的植物。潛心考證古文中的植物種類和所象徵的意義,並發願在文學和植物領域中搭建一座溝通的橋樑。獲2024台灣植物分類學會之終身貢獻獎。
書名 / | 唐詩的文學植物筆記 |
---|---|
作者 / | 潘富俊 |
簡介 / | 唐詩的文學植物筆記:唐代文學以詩為代表,產量多、境界高、技巧純熟,可說是中國詩歌的黃金時代。唐詩對後代文學的影響很大,直到現代還在引述的名句,大多出自唐詩。唐詩 |
出版社 / | 聯寶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9771134 |
ISBN10 / | |
EAN / | 9786269771134 |
誠品26碼 / | 2682497784007 |
頁數 / | 200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15*1.3cm |
級別 / | N:無 |
提供維修 / | 無 |
適用年齡 / | 10歲以上 |
自序 : ●作者自序
唐代文學以詩為代表,產量多、境界高、技巧純熟,唐代可說是中國詩歌的黃金時代。唐詩對後代文學的影響很大,直到現代還在引述的名句,大多出自唐詩。如杜甫的「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佳人〉);白居易的「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琵琶行〉);王維的「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鹿柴〉);王之渙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登鸛雀樓〉);李商隱的「心有靈犀一點通」(〈無題〉)等。
唐代著名的詩人,詩文引述的植物也很多,如王維的《王摩詰全集》,詩總數四百七十九首,引述的植物一百零二種;杜甫的《杜少陵集》,詩一千四百四十八首, 植物一百六十六種; 劉禹錫的《劉賓客文集》, 詩八百一十九首, 植物一百二十八種;白居易的《白氏長慶集》,詩二千八百七十三首,植物二百零八種等。成名詩人的詩集所提到的植物多在百種以上,其中白居易是唐代詩人中,引用植物種數最多者。這表示古代文人不但認識植物,而且瞭解植物。吟詠唐詩,或欣賞各代詩文,不能不認識植物。
本書選取在台灣就能看到、大部分是常見植物的相關唐詩。原產台灣的植物,有合歡等十種;引進的著名水果、蔬菜,有荔枝等七種;早年隨先民進入台灣的觀賞花卉,有木棉等七種;其他還有茶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也幾乎是處處可見的植物,很多都是各級學校校園及街道公園有栽種的種類。
導讀 : ●導讀
唐代在中國歷史上是文風鼎盛的時期,唐代的文學,以詩為代表。
根據清代康熙四十四年(1705)由查嗣瑮等人奉敕編校的《御定全唐詩》,收錄有二千三百多位作者,計九百卷詩。作品量多、內容豐富,是文學作品絢爛的時代。
後來從《全唐詩逸》、《補全唐詩》、《補全唐詩拾遺》、《全唐詩補逸》、《全唐詩續補遺》等書,又增補四千多首詩。目前傳世的唐詩有四萬九千零三十六首,其中二萬二千五百九十一首有植物。意思是說,《全唐詩》差不多接近半數的詩有提到植物。
唐詩中有很多典故與比喻,只要勤於閱讀,翻閱相關典籍,詩中的涵義、典故應可迎刃而解。而詩中比喻則多取材於經驗及常識,不容易靠閱讀解決,尤其是唐詩常用植物來作為「喻依」的情形比比皆是,把不容易形容或表達的話,藉植物或其他事物來解喻。因此,要確切的洞悉唐詩的涵義,必須認識詩中植物的種類、形態和所代表的意義。
在《全唐詩》中,出現的植物共有三百九十八種之多。提到次數最多的為柳樹,共出現三千四百六十三首;其次為竹,共出現三千三百二十四首;第三為松類,出現三千零一十八首;第四到第十分別為荷、桃、苔、桂、蘭、梅、菊。
唐詩的植物中,有承襲自《詩經》、《楚辭》引述的種類;也有唐以前文獻未出現,分布於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原生植物;部分植物如石榴、葡萄等是漢代才引進中國的;也有唐時經貿易或其他人類活動從外國引種的植物,如美人蕉(紅蕉)、茉莉等;其餘有唐代版圖向南擴充後,才出現在南嶺以南的熱帶及亞熱帶植物。此類南方的「新」植物,包括榕樹、刺桐、木棉、橄欖、桄榔、芋等。
本書在每篇的【開篇詩】,會先引述一首提到該植物的唐詩,短詩全文引用,如果詩句太長則節錄含有該植物的詩句。【歷史文化】介紹該植物在這首詩的角色、重要性,簡述詩的背景、植物意涵、植物的歷史文化典故。【典故延伸】則進一步欣賞其他引述該植物的名詩名句。接著描述植物的【形態特徵】、【分布地區】,並搭配精美詳實的手繪插圖。植物描述部分,以【名片】的形式呈現,包括植物的現代名稱、又名、學名及科別;還有植物的生態需求、用途、栽種情形等。
最佳賣點 : 文學* 25則唐詩典故
科學* 25種植物介紹
美學*125幅精美插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