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老樹的呼救 | 誠品線上

聽見老樹的呼救

作者 詹鳳春
出版社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商品描述 聽見老樹的呼救:搶救台灣傷病老樹,種下在地人的溫柔守護——台灣第一位女樹木醫師,獻給愛樹人的真摯情書!阿里山吉野櫻、柳營百年榕樹、士林官邸楓香夫妻、慈湖老桂花⋯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搶救台灣傷病老樹,種下在地人的溫柔守護—— 台灣第一位女樹木醫師,獻給愛樹人的真摯情書! 阿里山吉野櫻、柳營百年榕樹、士林官邸楓香夫妻、慈湖老桂花⋯⋯ 遍布台灣的老樹病木,拖著垂危枝條發出無聲吶喊; 當樹木醫生——詹鳳春踏查全台,拆解文明對樹木的忽視與破壞, 她記錄下一則又一則「救樹」過程,也見證民眾的愛與不捨⋯⋯ 本書透過科學、汗水與信念,勾勒出人與自然的深深牽絆; 她守住的不只是老樹,更是我們對這片土地的連結與承諾。 鈴木和夫(東京大學名譽教授)跨海祝福! 蔡惠卿(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前祕書長)專文作序 張岱(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副署長) 張光正(中原大學董事長) 陳聖義(農業部農田水利署七星管理處處長) 曾寶儀(主持人) 吳志靖(社團法人嘉義縣阿里山生態旅遊協會理事長) 劉淑惠(社團法人嘉義縣阿里山生態旅遊協會常務理事) ——誠摯推薦 「得知您出版了一本可謂代表樹木醫療最前線的著作,實在令人欽佩,謹此致上誠摯的祝賀。身為台灣唯一的女性樹木醫,您將自己多年來在台灣推動樹木與巨樹保全的經驗彙整成書,成就了這部極具價值的作品。」 ——鈴木和夫(東京大學名譽教授) 「維護腳下的這一塊地,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plus one,plus you』,盡一己之力;相信守護台灣的樹,不再只是鳳春老師對日本東京大學教授的承諾,也可以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因為我們要在這一塊土地上,和樹一樣的代代相傳、永遠豐富與強韌。」 ——蔡惠卿(SWAN培訓講師、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前祕書長) ◎本書特色 ★本書透過十四章經典台灣「救樹」案例,自接案緣起、實地勘查、病徵檢視、技術治療,甚或與案主間的討論溝通,透過作者饒富感情的細膩書寫,詳實紀錄拯救台灣各地老樹的過程。 ★知識與情感並行,點出多數人對植樹、護樹的盲點和認知缺口,並延伸出在地居民與老樹的情感依存。 ★藉由實際案例,引導讀者反思對待樹木的方式,從中學習基本、正確的照護觀念,讓「愛樹」不只是情感的表達,更能轉化為真正守護的力量。 ◎本書內容 「救樹,從來不是單一的『動作』,而是一場牽涉環境全貌的修復與對話。從枝條的修剪、樹木生理、病蟲害的診斷、菌類學、生態、農藥學、土壤學到外科手術的運用,每一項環節都息息相關,缺一不可。一棵老樹的存活與否,往往牽一髮動全身;救治的不是樹本身,而是它所處的整個生態。因此,樹木醫的工作,是一個全方位的整合技術與經驗體系,更是一場與時間賽跑、與自然對話的長期旅程。唯有心中懷抱著對土地與生命的敬意,才能真正踏上這條不回頭的路,成為守護樹木的力量。」——詹鳳春 樹木不會喊痛、不會哀嚎, 當人們驚覺異狀,往往已是回天乏術。 我們小心翼翼檢視每一處枯損, 只為尋找那一絲絲生命尚存的跡象⋯⋯ 阿里山粉白嬌嫩的染井吉野櫻, 褪下輕盈花姿,竟罹患難纏「簇葉病」, 於同種之間迅速擴散,扭曲形貌似是病入膏肓的呼救⋯⋯ 在柳營佇立一百五十年的老榕,長年成為除草劑下的沉默犧牲者, 讓雜草枯萎的藥劑,亦讓樹木逐步走向死亡, 老榕的根系被毒素一點一滴浸蝕, 根系枯竭後,整棵樹便再無力支撐自己,逐漸傾圮⋯⋯ 慈湖老桂花周圍,本精心埋設資材,期待引導根系生長, 卻意外讓積水悶濕本該蓬勃的根系,留下腐爛殘根, 樹幹基部嚴重腐朽,使得曾經芳香撲鼻的老桂花搖搖欲墜⋯⋯ 台灣擁有得天獨厚的氣候,陽光和雨水都不吝給予樹木生命的養分。樹木醫師詹鳳春在無數危急的關鍵時刻,奮不顧身投入「救樹」工作。她帶著知識、工具與堅毅,蹲下身體傾聽每一棵樹的無聲呼救。針對不同樹種和棲地環境,挖掘那些根腐葉枯之下,許多來自人為的誤判:可能是對種樹的態度過於草率輕忽,也可能是出於善意,但缺乏對正確知識的認知,而做出不利樹木生長的決定。 像是覆土時施工的疏忽、排水未完善規畫,甚至治標不治本地過度混用藥劑,養成植物生長的死土,都將樹木推向瀕死邊緣,因而枝葉凋敝,錯過黃金救援時機;一旦根系腐爛、斷裂,或被埋入鬆散、缺氧的空洞土壤中,即便是再堅強的樹種,也難逃衰弱與枯萎的命運⋯⋯ 「我希望透過記錄一棵棵老樹的救治歷程,不僅呈現它們如何被保留下來的過程,更想描繪人與樹之間,那些看似無聲卻深刻動人的情感連結。每一次的救治,既是技術的挑戰,更是一場場關於理解、選擇與陪伴的生命對話。」本書回返「搶救老樹」現場,除了深刻記錄一段段驚險過程,為大眾刻板觀念除錯,同時也將在地居民、生活文化和這些老樹共同依存的情感,生動鮮活地鋪展開來,提醒我們感同身受、與樹木「同理呼吸」的心。 書中故事不乏許多動人場景:士林官邸的「楓香夫妻樹」根系交纏、分不清你我,當楓香先生因手術病弱,竟是倚靠著楓香太太不離不棄支撐、供給養分;在樹木醫師的夢境中,一棵巨大樟樹被花台困住,夢裡的它聲聲哀求,發出微弱呼救,而後醫師竟在現實中撞見同樣景象;還有柳營老榕樹做為村民情感、記憶與信仰的根,在獲得救治後,眾人圍繞著粗壯樹幹,彼此牽起雙手將它環抱入懷,以上都是令人震懾的畫面⋯⋯此外還包括大溪區公所前「老茄苳」與人民的情感鏈結、南投草屯民眾一起參與「鳳凰木」救治,甚至醫師在校園帶領著學童們,共同進行操場旁「楓香樹」的覆土作業⋯⋯ 在這些枝枒間,作者不只是救樹,也梳理了土地與人的細緻深情。本書十四章真實案例,記錄一場場與時間賽跑的生命搶救,同時也觸及我們對自然的誤解、對知識照護的盲區——提醒我們:愛樹,不只是情感的表達,更需要正確的理解與行動。 這是一本關於療癒與守護的書,也是我們與自然重新對話的契機。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姓名:詹鳳春輔仁大學日本文學系學士、東京大學農學院森林科學森林植物學碩士、工學院都市工學環境設計學博士。現任陶朱隱園綠化顧問、中原大學地景系兼任副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曾任國立台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兼任助理教授。編寫過台日樹木醫手冊,介紹日本樹木醫的知識和制度,救治台灣國家公園級珍貴保護樹木,推廣都市樹木的保健概念。取得日本樹木醫、日本植栽基盤診斷士、自然再生士等執照。著有:《聆聽樹木的聲音》、《臺日樹木醫手冊》、《實用樹木醫學概論》、《醫樹的人》,《樹木醫的櫻花樹筆記》。相關著作:《聆聽樹木的聲音:台灣最專業的女樹木醫師,從風土歷史、景觀安排、修剪維護、綠化危機與都市微氣候,帶你找尋行道樹的自然力量,思考樹木與人和土地的連結》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來自東大教授的祝福/鈴木和夫(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推薦序】學習大自然的語言/蔡惠卿(SWAN培訓講師、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前祕書長)【自序】將「愛樹」化為守護的力量1. 台灣最高齡染井吉野櫻救治2. 神的樹——柳營百年榕樹 3. 守護校園的樹——八大棵大榕樹 4. 精神還在——老鳳凰木的傳承 5. 草屯——鳳凰木的愛心 6. 士林官邸——楓香夫妻樹 7. 堅守崗位——慈湖老桂花 8. 大溪區公所——老茄冬 9. 為同伴發聲——百年龍柏的吶喊 10. 佛寺的樹木——慈悲與傳承 11. 菩提樹——無可替代 12. 菩提樹——移植的負擔13. 老樹與歷史建物不可切割 14. 救治樹木與孩童的參與 【後記】與樹木同理呼吸【附錄】醫療人員第一線護樹感思

商品規格

書名 / 聽見老樹的呼救
作者 / 詹鳳春
簡介 / 聽見老樹的呼救:搶救台灣傷病老樹,種下在地人的溫柔守護——台灣第一位女樹木醫師,獻給愛樹人的真摯情書!阿里山吉野櫻、柳營百年榕樹、士林官邸楓香夫妻、慈湖老桂花⋯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ISBN13 / 9786263109476
ISBN10 /
EAN / 9786263109476
誠品26碼 / 2682972934002
頁數 / 224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7X23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自序】將「愛樹」轉化為守護的力量

台灣的樹木救治之路,源自我對東京大學鈴木教授所立下的承諾。

當年恩師給予我寶貴的學習機會,也提出了三項期許:第一,考取樹木醫執照;第二,將所學知識傳回台灣;第三,回到家鄉守護我們的樹木。這三個條件,不僅是學習的方向,更成為我至今謹記在心的使命。面對恩師的教誨,我一直思索該如何回報。或許,唯有實踐這份承諾,才是我能給予他最深的感謝。

多年來,無論是在大學的教學現場,或奔走於各地的樹木救治第一線,我始終懷抱著一份信念——希望能讓更多人理解並重視樹木的價值與需求。在長期的實務經驗中,我深刻體會到,台灣在樹木醫療與保護方面的知識仍有諸多不足,而這個缺口,也正是我提筆撰寫這本書的初衷。

這些年來,我走遍台灣各地,救治過無數樹木。在這些歷程中,我不僅看見許多共通的問題,也感受到民眾對老樹深厚的情感。令人欣慰的是,社會對樹木的關注正逐漸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留意身邊的老樹,意識到它們不僅是風景的一部分,更是這片土地不可或缺的記憶與溫度。當年,我遠赴日本考取樹木醫執照,承載著師長們的期待,也背負著一份對樹木的承諾,回到台灣投入救治工作。一路走來,我見過無數垂危的樹,也曾深感無力、挫敗,甚至動搖過是否該繼續這條路。然而,每當閉上眼,腦海中浮現的,是那些在風雨中堅守崗位的老樹,那些默默承受破壞與忽略,卻依然努力生長的生命。我放不下,也不願放棄。因為我深知,每一棵被救回的樹,不僅延續了一段自然的呼吸,更是一場與土地的深層對話。

我希望透過記錄一棵棵老樹的救治歷程,不僅呈現它們如何被保留下來的過程,更想描繪人與樹之間,那些看似無聲卻深刻動人的情感連結。每一次的救治,既是技術的挑戰,更是一場場關於理解、選擇與陪伴的生命對話。在這些過程中,我也時常看見常見的錯誤觀念與對樹木的誤解——這些錯誤,有時來自於資訊不足,有時則源自於出於善意卻錯誤的判斷。我希望藉由實際案例,引導大家反思我們對待樹木的方式,從中學習基本而正確的照護觀念,讓「愛樹」不只是情感的表達,更能轉化為真正守護的力量。

願這些樹的故事,讓你感受到那份來自自然的力量;也願這份綠意,能在你心中悄然生根、靜靜發芽。
詹鳳春

二○二五年五月十五日

試閱文字

內文 : 二、    神的樹——柳營百年榕樹

老榕樹急待救援
那是盛夏的一天,陽光炙熱,空氣近乎灼人。清早,助理匆匆帶來一則請求——一位民眾來電,希望我們能盡快前往柳營,勘查一棵對整個村子極為重要的老樹。
走進那片綠意交錯的農田,還未確認地址,我們便遠遠望見了那棵孤立於田間的老榕。它高逾十五公尺,樹形渾圓,如一顆巨大香菇靜靜矗立天地之間。然而,走近一看,心頭頓時一緊——枝葉乾枯,樹冠已有過半失去生機,只剩灰褐色的枯枝向天空伸展。
我們剛抵達,村民們便紛紛聚攏過來,圍繞著我們與這棵老榕,七嘴八舌地訴說著它的過往。一位九十高齡的阿公愁容滿面,顫聲問我:「老師,這棵樹……還救得回來嗎?我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了……」他說,這幾年他們曾尋求政府協助,也請過專家來看樹。有人說它得了「樹癌」,建議進行土壤消毒,但最後不了了之,只留下日復一日的等待。榕樹日漸凋零,如今只剩三分之一的樹冠還存綠意。他語帶哽咽:「我們不是不在意它……只是無能為力……」另一位大叔紅著眼眶接著說:「這不是一棵普通的樹,它是我們村的精神支柱。每年正月三山國王廟的祭典,都是在它的庇蔭下舉行的。」一旁的阿嬤也低聲補充:「我的阿嬤、媽媽、我自己……我們三代都在這棵樹下長大。它已經超過一百五十歲了,怎麼能眼睜睜看它死去?拜託老師,幫幫我們吧……」
我聽著這些話,心中沉重。這不僅是一棵樹,它承載著情感、記憶與信仰的根。當我進一步了解老榕的環境背景,一切逐漸清晰起來——這棵榕樹位於開闊水田中央,旁邊種植著火龍果,是這片土地上最醒目的標記,如今卻瀕臨枯死。我蹲下查看土壤與樹皮,告訴村民們:「這棵榕樹不是得了樹癌,而是長期受除草劑藥害所苦。附近農地或許使用了化學藥劑,導致它逐漸衰弱。」我抬頭看著那片枯枝說:「現在正值酷暑,無論開挖還是修剪,對它而言都是負擔。但我們不能再拖了,它已經撐得太久。」
正午時分,烈日當空,田間如同蒸籠。這時助理驚呼:「老師你看,天氣明明大晴,偏偏只有榕樹上方聚著一小片烏雲,好像是它自己招來的庇蔭……」我抬頭望去,果真如此,心中一震,也許這正是天地間的一種默契。我轉身對村民說:「這棵樹狀況緊急,我們會儘快安排搶救行動,請給我們幾天時間。」阿公堅定地說:「我們會籌措經費,只求能救回它……它不只是樹,是我們的神。」我回應:「它是你們的神樹,也是我們共同守護的信念。」
結束柳營一整天的勘查後,心中仍縈繞著那棵百年老榕樹的身影。然而,這天南下的主要行程,其實是為了趕往一間寺院,處理那裡的樹木問題。傍晚抵達時,寺裡的師父親切接待,為我安排在大殿旁的一間簡樸寧靜的休息住所。夜深了,月色清澈如水,微風輕拂院落,萬籟俱寂。此時此刻的安寧彷彿將一整日的奔波與沉重都沉澱下來。我漸漸沉入夢鄉……然而,在夢的某一處轉角,一條無敵大蛇悄然現身。那並不是一場驚駭的夢,蛇靜靜地靠近我,牠的臉竟與我如此接近,彷彿想貼近我的面頰。我可以清楚看見牠的溫和雙眼、牠沒有絲毫惡意,反而帶著一種不可言喻的祥和氣息。不是侵略,也非警告,而是如某種凝視,似要傳達什麼。儘管如此,我從未夢見過這樣清晰而具象的蛇,在夢中驚醒。整個人坐起來,心跳未平,久久難以釋懷。那不是恐懼,而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感應,彷彿這條蛇攜帶著某種訊息,在夜的靜謐裡靜靜探訪了我。

老榕樹——人為的農藥害
若不儘快搶救,這棵老榕樹恐怕撐不過這個酷暑。這是我心中最深的憂慮,也是最清楚不過的事實。然而,我們究竟有多少勝算?我不敢輕言。畢竟,這是一棵百歲以上的老樹,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體。面對這樣的存在,我除了深深敬畏,更只能尊重它的生命選擇。我們所能做的,只是盡人事,而後——聽天命。
這場枯損的源頭,來自於藥害。除草劑,顧名思義,是為了剷除雜草而設計的化學藥劑。雖說針對的對象是雜草,但別忘了——雜草是植物,樹木亦然。這些化學物質一旦釋放到環境中,影響從來不是選擇性或單一性的。簡單來說,能夠讓雜草枯萎的藥劑,也有能力讓樹木走向死亡。市面上的除草劑主要分為兩類:一種經由葉片吸收,另一種則進入土壤,透過根系傳導。而真正對大樹造成深層傷害的,往往就是後者。當除草劑殘留於土壤中,樹根在不知不覺中將毒素一點一滴吸收,最終癱瘓水分與養分的吸收系統。根系枯竭後,整棵樹便再無力支撐自己,走向崩塌。最令人痛心的是——這一切的傷害,並非立即可見。樹木不會喊痛,不會哀號,它只是靜靜地站著,看似一切如常。直到某天,葉片不再舒展、枝條逐漸枯黃;當我們驚覺異狀時,往往已是回天乏術——因為早在數月前,它的根,已悄然死去。
我們常安慰自己說:「這麼大棵的樹,不會這麼容易就被除草劑影響吧?」但事實往往殘酷。越是高大、年長的樹,根系越深、分布越廣,一旦毒素進入土壤,它無法選擇,只能無聲地承受,最終一點一滴走向枯亡。
我們理解台灣炎熱潮濕的氣候讓雜草快速生長,除草幾乎成了農民最頭痛的日常。但即便如此,再怎麼追求效率、再怎麼依賴化學藥劑,也請別忘了——這些大樹是無辜的。它們曾庇蔭我們的童年、守護土地的安穩。除草可以,但請避開它們的根域。千萬不要讓那些原本應該陪我們走更長遠歲月的老樹,成了除草劑下沉默的犧牲者。

汙染的土壤與枯枝修剪
要清除這棵老榕樹表層受汙染的土壤,絕非易事。從樹冠的枯損情形來看,地下殘留的毒素濃度,遠遠超出我們原先的預估。更令人心疼的是,這棵歷經百年風霜的大榕,如今已有七成樹冠乾枯。大規模修剪勢在必行,卻是一項艱鉅的工程——不只是技術上的挑戰,更是情感上的拉鋸。即便必須剪去枯枝敗葉,我們仍希望盡可能保留它原本的姿態,就如同面對病重的親人,即使身體不堪,也應保有一絲外貌的尊嚴與體面——那是一種最基本的尊重。
這不是單純的樹木醫治,而是一場與信仰、歷史與情感交織的儀式。踏入村莊的那一刻,我便感受到這棵樹不只是自然的一部分,更是一種信仰的寄託。當日抵達現場,我毫不遲疑地先行前往村中的廟宇,誠心向神明稟告即將展開的行動。那座供奉三山國王的老廟靜靜佇立於晨光之中,雖外觀樸實,卻散發著濃厚的鄉土情感。廟旁是村民日常聚會、閒話家常的地方,有人下棋,有人泡茶,整個空間彷彿凝結著時間的緩慢流動。踏入廟堂,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敬意。村民介紹說,這座廟已存在逾百年,壁面上層層煙痕,是歲月與香火交織的痕跡,也承載著無數祈願與守護的故事。我點上一炷香,雙手合十,向三山國王稟告這三日的救樹行動,懇求庇佑。就在我誠心祈禱之際,一旁的廟公也輕聲附和。他眼神誠懇,語氣平和地說:「三山國王是山神啊,這棵樹我們拜託王爺很久了,希望能幫我們找來貴人來救救它。今天醫生您來,就是王爺安排的,真的感謝王爺。」那話語樸實,卻讓我心頭一震。原來,在我尚未踏入此地之前,村民早已默默祈求許久,而我,只是恰好回應了這份祈願。
我帶著些許疑惑,輕聲問廟公:「奇怪的是……那天看完老榕後,我夢見了一條大蛇,那夢境真實得驚人。牠靜靜地出現在我面前,溫和、不帶惡意,但牠的出現,卻讓我一直無法釋懷……這會不會有什麼特殊的意涵?」廟公微微一笑,眼神溫和篤定,說道:「那不是恐懼,是感謝啊。大蛇是神靈的象徵,也是守護的化身。你會夢見牠,也許正是老樹與三山國王在向你表達感謝。他們知道你遠道而來、傾心救治,這夢,是他們的回應。」我瞬間明白,這不只是一次拯救的行動,更是一場與天地、人情、信仰深層交流的經歷。而我,只是幸運地,成為了其中的一環。
救治作業預計需時兩至三天,這天一早,村民早已聚集在榕樹下,準備共同見證這場生命的修復。最令人動容的,是村裡的阿公阿嬤們不僅提早到場,還貼心地準備了桌椅、水果與茶點,細細叮囑我們:「別太操勞了喔,點心先吃飽,再繼續做事。」這樣溫暖的話語,瞬間喚起我兒時的記憶。當年在自家農田收成的日子裡,母親總會備妥滿桌的點心與飯菜,讓親友補充體力。那是農村裡特有的溫情,是土地與人彼此扶持的情感交融。原以為這些記憶早已模糊,沒想到竟在這棵榕樹下,再度被喚醒。
有位高齡阿公,自清晨起便坐在榕樹旁,一動也不動地注視著我們的每一個舉動。他話不多,但眼神中充滿堅定與關懷,就像在默默守護著這位老夥伴,生怕它無法承受這場手術的痛楚。傍晚時分,工作接近尾聲,阿公悄然離去,不久後又捧著一盤親手種下的水果回來。他淡淡地說:「這沒什麼,就想做點事,幫點忙。」我看著他眼裡微微的濕意,那不是悲傷,而是一種深沉的情感——對老樹的疼惜、對村莊記憶的珍視、對每一份努力的感激。那一刻我明白,這棵榕樹,早已不只是村中的一棵老樹,而是一段代代相傳的生命故事,是信仰、回憶與連結的實體象徵。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搶救台灣傷病老樹,種下在地人的溫柔守護——
台灣第一位女樹木醫師,獻給愛樹人的真摯情書!

阿里山吉野櫻、柳營百年榕樹、士林官邸楓香夫妻、慈湖老桂花⋯⋯
遍布台灣的老樹病木,拖著垂危枝條發出無聲吶喊;
當樹木醫生——詹鳳春踏查全台,拆解文明對樹木的忽視與破壞,
她記錄下一則又一則「救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