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女性上師的隱密世界 | 誠品線上

The Sakya Jetsunmas: The Hidden World of Tibetan Female Lamas

作者 Elisabeth A. Benard
出版社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商品描述 西藏女性上師的隱密世界:她們不是歷史的註腳,而是靈性的主角。第一本記錄藏傳佛教女性上師生命歷程的深度之書!一段失落卻壯麗的修行史,一群被隱藏卻閃耀的女性上師──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她們不是歷史的註腳,而是靈性的主角。 第一本記錄藏傳佛教女性上師生命歷程的深度之書! 一段失落卻壯麗的修行史,一群被隱藏卻閃耀的女性上師── 她們的故事,現在被記錄下來,照見當代女性的修行可能。 當我們談論藏傳佛教歷史上的偉大行者,多數記載往往集中於男性上師與智者;然而,本書讓我們第一次如此接近那群長久隱身於歷史邊陲,卻同樣光耀無比的女性修行者。 作者伊莉莎白.班納德多年來在西藏、印度、尼泊爾等地做了廣泛調查,收集文檔、日誌、訪談等資料,揭示出薩迦派最受尊崇的昆氏家族中幾位女性上師的修行歷程。這些女性被尊稱為「傑尊瑪」──意即「尊貴的女士」,她們從小受佛法熏陶,不僅傳承深奧教法,更以堅毅精神與慈悲行動教化後人。她們不只是出身顯赫,更在修道證悟之路上展現卓絕風範。有些傑尊瑪甚至成為男喇嘛的老師,無聲地改寫著佛教傳統的性別脈絡。 這是一部開創性的著作,薩迦傑尊瑪的隱密世界終於向世界展現。透過這些傑出女性的故事,本書讓我們看見:證悟之路,從不僅屬於一種聲音、一種性別,而是屬於所有真誠尋道的心靈。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姓名:伊莉莎白.A.班納德伊莉莎白.班納德(哥倫比亞大學藏傳佛教學博士)曾任華盛頓州塔科馬市普吉特海灣大學的宗教學教授及亞太遊學專案主任。著述有《無首空行母:佛教與印度密教的忿怒女性本尊》(Chinnamastā: The Aweful Buddhist and Hindu Tantric Goddess),及大量學術論文,另與貝芙麗穆恩合編《空行母的統領》(Goddesses Who Rule)。退休後,其對女性本尊與女性修行者的興趣不減,編著藏傳佛教歷史上隱密瑜伽女的傳記。她在第三世德松仁波切、第四十一任薩迦法王(現稱為貢瑪赤千)和尊貴的傑尊姑秀指導下,進行佛法修行。姓名:普賢法譯小組譯者:薛亞冬,曾就讀上海海事大學與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獲翻譯及語言學碩士學位,現居奧克蘭。二〇一三年起接觸佛法,從最初懷疑批判,到逐漸生起堅定的信心,且大大受益於現代英文的佛學著作,緣此而逐漸進入到此類作品的翻譯。譯有《歪瓜:一代禪師鈴木俊隆的平凡與不凡》等書。願盡微薄之力幫助同樣在道途上的前行者。校對:杜佳英,瑜珈老師與新手譯者,生命哲學融合不同古老文明的哲學系統,修持佛法數年,期許自己能成為利美不分教派傳承的修行者。當佛法以文字的形式落在心上,於浩瀚的智慧中找到願心,在圓滿自身的道途上,也將佛陀的智慧分享給更多有情。審閱:楊書婷,「普賢法譯小組」(官網 decode.org.tw)發起人,近年致力培育佛法英文翻譯人才,譯作包括《照亮解脫道之炬:前行法之次第導引》《直顯心之奧秘:大圓滿無二性的殊勝口訣》等。個人網誌:「在靈感中翻譯佛法,在業力下努力微笑」。顧問:馬君美,自一九八七年起為宗薩欽哲仁波切翻譯。多年來亦曾為第四十一任薩迦法王、多竹千法王、傑尊瑪仁波切等藏傳佛教上師口譯,筆譯作品包括宗薩欽哲仁波切《佛教的見地與修道》及許多法本儀軌。除了經常短期閉關,也已完成傳統的三年閉關。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中譯本序(第四十一任薩迦法王怙主貢瑪赤千仁波切)前言(尊貴的傑尊姑秀企美祿頂仁波切)作者序文及致謝各章節主要人物薩迦家族人名表引言第一章 薩迦傑尊瑪現象第二章 薩迦的多重含義第三章 金剛瑜伽母化身:傑尊瑪企美丹貝尼瑪第四章 眾人的上師:傑尊瑪丹真旺嫫第五章 偉大的瑜伽女:怙主貝瑪聽列第六章 擇善固執的日誌記錄者:第三十九任薩迦法王察速聽列仁千第七章 不眠不休:達嫫聽列巴久第八章 生而修持:傑尊姑秀仁波切與其胞弟──第四十一任薩迦法王第九章 跨文化:傑尊姑秀仁波切在印度及西方終章 傑尊瑪貢噶聽列,第一位純素主義的傑尊瑪附錄與薩迦家族長期侍者阿嘉卓噶的訪談與阿嘉卓噶之子慈林多傑的訪談薩迦法王及法王子眾參考資料圖片出處

商品規格

書名 / 西藏女性上師的隱密世界
作者 / Elisabeth A. Benard
簡介 / 西藏女性上師的隱密世界:她們不是歷史的註腳,而是靈性的主角。第一本記錄藏傳佛教女性上師生命歷程的深度之書!一段失落卻壯麗的修行史,一群被隱藏卻閃耀的女性上師──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ISBN13 / 9786267449943
ISBN10 /
EAN / 9786267449943
誠品26碼 / 2682938101004
頁數 / 368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7X22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中譯本序 第四十一任薩迦法王怙主貢瑪赤千仁波切

台灣普賢法譯小組翻譯了許多佛陀的話語、後世智者們所造的論典,以及相關傳記。如今,在這些譯作之中,他們已將家姊──尊貴的傑尊企美──的生平事蹟相關的傳記,自英文翻譯為漢文。為此,謹致讚歎與隨喜。

一般而言,各地都會出現實修佛陀核心教法、不可思議的諸大德,而他們不同語種的傳記也都是人們得以見聞的。然而,從外在的現象看來,若將實修者的男女人數兩相比較,女性不僅較少,他們的傳記更顯得稀罕。此外,今日國際對於男女平權觀點的關注益深;考慮到這種局勢,我認為這類傳記的出現,將成為大大增上女性意志及興致的因,有諸多益處。願藉翻譯、出版[此書]的偉鉅善根,令六道慈母眾生都能速證一切智智的佛果。

薩迦赤千

二〇二三年四月十五日,誌於台北

試閱文字

內文 : 1 薩迦傑尊瑪現象
西藏薩迦傑尊瑪的生平之所以受到隱藏,並非出於有意,而純粹只是被忽略。記錄一個女人的生活,不比記錄一個男人的生活細節來得重要。大多數的藏人不知道薩迦傑尊瑪,也沒有西藏學者寫過關於她們的文章。這是第一本記錄她們非凡人生的書籍。傑尊瑪是個藏文術語,主要用於特定的女性修行者。傑尊等同於梵文bhattarika, 這個詞有很多含義,在這種情況下最合適的含義是「可敬的」或者「值得崇拜的人」。它被用作本尊和學識淵博者的頭銜,尤其是在佛教中。傑尊這個稱號何時在西藏流行已不可考,但到了十一世紀,著名的瑜伽士密勒日巴被稱為傑尊密勒日巴。相較於眾多擁有傑尊稱號的男性上師,擁有此稱號的女性上師可說是少之又少。在女人名字的前面,可以冠上傑尊或傑尊瑪(傑尊的陰性形式)。
什麼樣的女性可以獲得這一稱號?為什麼?至少有兩種獲得傑尊瑪頭銜的重要方式:「透過繼承王位和獲得果位」—也就是藉由培養出受到宗教和世俗團體認可的證道境界。兩者相互關聯,也可以重疊。第一種獲得傑尊瑪頭銜的方式,是出生於貴族家族。出生在薩迦昆氏家族或寧瑪派敏卓林赤千家族的女兒們,出生即自動獲得傑尊瑪的稱號,是因為西藏人認為一名女孩出生在這樣的家庭,純然是因為她們諸多前世的福德和修證。尊貴的傑尊姑秀企美祿頂仁波切(以下稱為傑尊姑秀,正傳見於第八章與第九章)是一位傑尊瑪,出生時就
獲得了這個稱號。當代另一位啟發人心的傑尊瑪,也就是敏卓林傑尊瑪.康卓慈玲巴準仁波切也是如此獲得稱號的,她於一九六八年生於印度卡林邦。她是藏傳佛教寧瑪派與噶舉派的傳承持有者,在這兩派中都有眾多弟子。
第二種獲得傑尊瑪頭銜的方式,是透過實修獲得成就,從而獲得成就者的名聲。整個西藏社區都可以給予這種認證。例如著名修賽寺的傑尊洛欽仁波切,就是一位傑出的瑜伽女,弟子眾多,活了一百多歲。儘管她的修法大多出自寧瑪派及噶舉派,她卻認為自己是個不分教派或利美運動的修行人,並以斷法而聞名。此外,尊貴的喇嘛也可以認證女性並授予她傑尊瑪的稱號。最近就有一個例子,英國尼師丹津葩默(Tenzin Palmo,1943 年生)獨居雪洞閉關十二載,還做了許多其他嚴格的修行,竹巴噶舉傳承的第十二世嘉旺仁波切便於二○○八年二月授予其傑尊瑪的頭銜。精心策劃的公開儀式在尼泊爾加德滿都舉行,仁波切說他給丹津葩默這個頭銜,「是為了表彰她作為尼師的修行成就,以及她為提高藏傳佛教女性修行者地位所做的努力。」他說道:

「男人總是被賦予進行所有修持的特權,但女人卻沒有。這是非常可悲的。但現在不同了。如果我沒有為了世界上所有女性和吉祥竹巴傳承的利益,而將傑尊瑪的頭銜授予尊者丹津葩默,那將是不仁慈的。」

有鑑於其他傑尊瑪的生活經歷,以及普遍文化不願支持女性及其修行,相較於西藏其他自治宗派的女性,薩迦傑尊瑪非比尋常且幾乎獨特的地位顯得尤其重要。傑尊洛欽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她甚至被自己的老師貝瑪嘉措(卒於 1889 年)虐待。以下事件只是她面臨的眾多困難之一:

洛欽在夏天時遇到了她的喇嘛。到了冬天,上師從山洞搬到附近另一座小尼師院,在那裡給予大量的教授。他們靠化緣得到食物,無論洛欽到何處,人們都對她表示極大的敬意並慷慨佈施。離她不遠的一名喇嘛得到的齋飯要少得許多,看到洛欽這麼受人歡迎,這名喇嘛仇恨極了。終於,他忍無可忍,就到貝瑪嘉措面前說,洛欽得到非常多的供養。貝瑪嘉措問到那有何不妥,這名喇嘛說:「沒什麼,但是她到處跟人說她是金剛亥母(西藏地位最高的女性本尊)的化身。」貝瑪嘉措沉默不語。然而幾天後, 當洛欽帶著自己收到的供養物來到他面前,貝瑪嘉措勃然大怒,不僅拒絕她的供養,還指責她撒謊並假裝自己是金剛亥母的化身。洛欽難以置信地看著老師,結果他抓起她的供養,登上尼院的屋頂,將供品和他自己的靴子從上面朝著洛欽猛扔過去。洛欽雖然受傷了,依然蹲下,將上師的靴子拾起來放在頭上,以示恭敬。這次事情過後,即使貝瑪嘉措對洛欽視若無睹,但洛欽仍堅持參加上師的授課。

各種討論藏人對女性看法的文本都重申,由於女性的身體和依賴家庭的支持,因此必須比男性忍受更多的痛苦。不少文獻更強調了西藏的基本女性觀:「由於生為女性屬於劣生,意味著她們在前世造就了比男性較差的業力。因此,從輪迴中解脫的可能性被認為十分渺茫,由於她們的福德較少,所以在現世實踐佛法的機會將更少。此外,如果女性選擇獨自生活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她們的身體會使她們更加脆弱。西藏修道傳記,或稱「南塔」(字面意思是「從輪迴中解脫的故事」),經常講述男女在修行方面的難處。雖然男性的出家受到鼓勵並得到僧團的支持,但一些有心修道的女性則必須受到脅迫而結婚,在不支持她的婆婆面前忍受卑鄙的折磨,或者與家人斷絕關係,才有機會將她們的生命獻給佛法修持。比較女性修行者與男性修行者的修道經歷,很少有家庭會為女兒提供能持續專注修行的方法和場所。
然而,薩迦傑尊瑪卻不必面對這些問題,相反地,她們的地位類似於受人尊敬的男性祖古,或獲得認證的轉世。儘管大多數的薩迦傑尊瑪並沒有被認證為祖古轉世—傑尊瑪貢噶聽列(見終章)除外—但她們與轉世祖古的相似處值得關注。首先,人們認為唯有已經累積多世福報的人,才會投生到薩迦昆氏家族;薩迦昆氏家族的許多子嗣被認定為其祖父、叔伯或某位親人的轉世。其次,和轉世祖古一樣,傑尊瑪也是從幼年起就獲得開始修道學習的機會。第三,傑尊瑪所需的一切生活資具都會得到供給,她們去世後,財產會傳給未來的傑尊瑪,就像一位祖古的財產與物品會傳給他自己的轉世一樣。
薩迦昆氏家族經歷了無數次的分支,但自十九世紀初開始,則有兩個主要的支系:度母宮與圓滿宮(見表1 至表5)。直到一九五九年,兩宮的主要居所都落在薩迦地區(見表2),並且都提供專門給女兒的住所或拉章,拉章是一個居住、學習、禪修和進行宗教儀式的地方。一九五九年之前,家族鼓勵傑尊瑪過著尼師的生活,追尋佛法修持,只是她們不進入薩迦的尼院,而是住在自己的拉章中。

傑尊姑秀描述傑尊瑪的傳統地位如下:

問:為什麼女性上師這麼少?
答:……如今在解放(1959 年)之後,情況發生了變化。否則,傳統上,我不可能結婚。一旦你出生在昆氏家族,你就會自動成為尼師。是否受戒成為尼師,是自己的選擇,但必須穿著法袍。然後要領受喜金剛和勝樂金剛等諸多灌頂,在那些場合就要領受金剛乘的戒律。在金剛乘戒律裡,有一種是尼師戒。這些是嚴謹的戒律,因此是不能結婚的。

問:所以如果身為一位出生於昆氏家族的女性,就不能過世俗生活,是嗎?
答:不能的,你需要一直學習、念誦、禪修。有些尼師會做些縫紉、編織、串珠等手工藝品。這些規矩不是來自西藏政府,而是我們家族自己制定的。

在我對傑尊姑秀的一次採訪中,她解釋說,在他們十幾歲之前,薩迦傑尊瑪通常會居住在出生的宮殿中,直到接近二十歲,然後搬到由各自宮殿所維護而代代相傳的拉章。每個宮殿有五個拉章。如果一個家庭有五個以上的女兒,有些女兒便會合用一個拉章。為了提供食物和收入,女兒們還會得到由僕人和犛牛耕種的田地,以及由游牧民照料的公犛牛和母犛牛。傑尊姑秀說道:

「一切都有了。就像投生在欲界的天道那樣,僕人、財物等一切具足。只要傑尊瑪實際修持且不做惡行,家裡就會供給一切所需。當某位傑尊瑪去世後,直系親屬可使用其個人物品,但土地和牲畜則屬於拉章,不能賣掉。這些必須為未來的女兒保留。」

有些傑尊瑪成了偉大的學者,在薩迦和康區(西藏東南地區)教學。其他人則保持低調,安靜祥和地進行修行、持誦。由於拉章的一切都是為修行而建,其中包括禪修房,所以有些傑尊瑪會在拉章度過一生。基本上是一個終生的閉關。即使某位傑尊瑪並未認真修行, 但生活低調平靜,只是偶爾外出,比如在夏天野餐,她仍可以留在拉章。
傑尊姑秀也指出一些傑尊瑪的醜聞,她們結婚並離開薩迦地區。不過,這只是少數例外,絕大多數的薩迦傑尊瑪都擁有極好的聲名, 皆為守戒的尼師,並持之以恆地修行。而且,因為傑尊瑪多半被視為大修行人,是具有極高了證的女性,要為她們找到合適的伴侶便非常困難。傑尊姑秀提到一則有意思的故事:

「薩迦家族的女兒大多都沒有出嫁,因為她們被認為是很厲害的修行人,不能嫁給普通凡夫。在法王八思巴的時期,有一位美麗的傑尊瑪嫁給了西藏西部的一個富戶。她從來不和丈夫同床,還警告他若是同床,會對他的家族不利。然而丈夫不聽警告,還是和她同床,不久之後,丈夫的家族成員都死光了。在這個不幸的事件發生後,薩迦傑尊瑪全都成了尼師。」

因此,眾人便認為只有少數男人能配得上與傑尊瑪結婚。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她們不是歷史的註腳,而是靈性的主角。
第一本記錄藏傳佛教女性上師生命歷程的深度之書!

一段失落卻壯麗的修行史,一群被隱藏卻閃耀的女性上師──
她們的故事,現在被記錄下來,照見當代女性的修行可能。

當我們談論藏傳佛教歷史上的偉大行者,多數記載往往集中於男性上師與智者;然而,本書讓我們第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