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憂鬱, 我該怎麼辦? 身心科醫師告訴你, 如何當一個不委屈又有用的療鬱陪伴者 | 誠品線上

どうする? 家族のメンタル不調

作者 井上介智
出版社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商品描述 家人憂鬱, 我該怎麼辦? 身心科醫師告訴你, 如何當一個不委屈又有用的療鬱陪伴者 :要照顧心愛的家人的前提,是自己必須身心健康。診治超過萬名病患的日本身心科醫師指導如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要照顧心愛的家人的前提,是自己必須身心健康。診治超過萬名病患的日本身心科醫師指導如何應對身心病患家庭照顧者的常見難題,消除煩惱與不安 為了心愛的家人以及身為「療鬱陪伴者」的自己——照顧身心疾病患者時,能做、不能做或該注意的事情有哪些?◉「『憂鬱』是怎麼一回事?」◉「如何挑選適合的醫院?」◉「滿腹辛酸,卻難以向他人傾訴」◉「可以讓生病的家人幫忙做家事嗎?」以Q&A徹底解說照顧者常有的應對問題,一次解答!◉無人可商量時……當事人現在是什麼樣的情況、正接受什麼樣的治療,目前的狀況究竟是好是壞一概不知,這樣也能找主治醫師商量嗎?◉該如何面對患者?看他整天倦怠地一直在睡覺,到底要多找他說說話,還是應該安安靜靜不要打擾他?究竟該怎麼與他相處才好呢?◉拒絕服藥時,可以怎麼做?他似乎沒吃醫院開的藥,我要求他固定服藥,就起了爭執……當患有身心疾病的家人,對自己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譴責、甚至是遭受到言語和肢體暴力等等行為,身為照顧者,要怎麼在保護自己的前提下協助對方?透過這本書,日本身心科醫師井上智介和你談談當照顧身心疾病的家人時,你需要知道的、希望你注意的,以及必須先做好的心理準備。不僅病人本身,照顧者在身心方面也必須承受巨大負擔。務必牢記一件事——你必須自己身心都能保持餘裕,才有能力照顧其他人。✎﹏﹏專業審訂|推薦序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 楊凱鈞☀﹏﹏溫暖推薦一歷百憂解/作家 李文成山隱中的療癒師、故事療癒作家 周志建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諮商心理師 鄧善庭諮商心理師 黎豈鳴(怒怒心理師)臨床心理師 蘇益賢(依姓名筆畫序排列)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井上介智身心科醫師、職業醫學科專科醫師出生於日本兵庫縣。島根大學醫學院畢業後,主要在大阪從事精神科醫師與派駐企業醫師的工作。身為企業醫師,每月訪視約三十家公司,致力於治療憂鬱症、適應障礙等疾病。秉持著「不拘小節(rough),笑著(laugh)輕鬆生活」的想法,自稱「Laugh Doctor」,並透過部落格、社群媒體和演講等方式傳遞資訊。著有《剛剛好的不努力》、《拐個彎、繞點路,避開職場麻煩人物》等多本著作。 卓惠娟日文專職譯者。已出版譯作包括《半導體地緣政治學》、《討好自己就夠了》、《三星內幕》、《圖解隨心所欲操控人心的男女暗黑心理學》等。臉書粉絲專頁:卓見拙見 www.facebook.com Translator.megumi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前言第一篇 照顧心靈生病的家人第一章 當家人告訴你「我變得憂鬱」時「憂鬱」是怎麼回事?當家人拒絕就醫時無人可商量時挑選醫院的重點專欄 診療室的面紙第二章 與罹患身心疾病的家人開始共同生活該如何面對患者?關於生活規律拒絕服藥時病人表示想轉院時可以陪家人就診嗎?可以讓他做家事嗎?回歸社會的道路缺乏防範復發的概念專欄 來自恩師的提問第三章 陷入困境時擅自判斷拒絕他人協助住院的判斷標準應對輕生的念頭防範自殺當家人說謊、不守約定時受病患譴責時應對言語和肢體暴力第二篇 照顧自己的心靈第一章 照顧者須知最低限度該知道的事項對未來的不安金錢與生活的不安直接責備生病的家人時忍不住思考導致生病的原因難以啟齒說出實情如何向孩子說明第二章 面對痛苦的心情怨恨對方的時候有關病友家屬會議想休息的時候不得不以工作、育兒優先的時候為快樂而產生罪惡感的時候家裡的氣氛變得沉悶時考慮分居、離婚結語

商品規格

書名 / 家人憂鬱, 我該怎麼辦? 身心科醫師告訴你, 如何當一個不委屈又有用的療鬱陪伴者
作者 / 井上介智
簡介 / 家人憂鬱, 我該怎麼辦? 身心科醫師告訴你, 如何當一個不委屈又有用的療鬱陪伴者 :要照顧心愛的家人的前提,是自己必須身心健康。診治超過萬名病患的日本身心科醫師指導如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ISBN13 / 9786267488577
ISBN10 /
EAN / 9786267488577
誠品26碼 / 2682850955006
頁數 / 224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X21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 楊凱鈞

憂鬱症會造成顯著的社會與經濟負擔。根據西元二○一九年以全世界為範圍的統計:在所有的疾病中,憂鬱症是導致疾病負擔的第二名。憂鬱症很常見,在台灣約兩百萬人有憂鬱症,但因為幾乎每個人都曾有過心情不好或低潮的經驗,所以憂鬱症也很容易被誤解。有些人覺得,憂鬱症的患者是因為心智不成熟、抗壓性或意志力不足才會生病,甚至會認為他們只是「太好命」,這些都是非常錯誤的觀念。憂鬱症和一般的心情不好是完全不同的,因為腦部調節情緒的系統與迴路有異常,而造成許多不由自主、無法控制的憂鬱症狀。這些症狀影響的範圍廣、持續的時間長,因而導致患者與社會的嚴重損失。憂鬱症是一個貨真價實的疾病,絕對不是無病呻吟。

要強調的是:並非一定要有外在壓力才會造成憂鬱症,它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就算你生活幸福美滿,是人生的超級勝利組,它還是可能找上你。在台灣約每十個人就有一個人有憂鬱症,所以在你的家人朋友(包括你自己)中,可能就有憂鬱症患者。協助他們很重要的第一步,就是破除對憂鬱症的誤解,並加以宣傳與倡議,減少社會因為這些迷思而增加患者額外的壓力。除了患者,其照顧者也會很辛苦。特別是在台灣,一般對照顧者的期待很高,希望他們除了照顧患者的生活、應對其在職場或學業的變化外,也能在患者的治療上扮演重要角色:陪伴就診、提醒服藥、維持生活的常軌、心理支持與預防意外。但照顧者能有多少資源,來做這麼多事?

除了他人的期待,很多照顧者也希望自己能夠多幫忙憂鬱症的患者。但這個陪伴患者改善與復原的過程,常是充滿變數與起伏,會需要良好的指引,這本書就是一個很好的參考工具。先從憂鬱症治療過程的全貌出發,讓讀者知道基本的架構,也針對常見觀念上的迷思予以澄清及說明,再對復原旅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提供實用的建議與解方。無論憂鬱症患者是在哪個階段,照顧者都能找到所需的資訊。考量日本與台灣在醫療實務上的差異,本書也對不同之處提供相對應的台灣本土資訊。

照顧者需要更多的資源,以利他們協助憂鬱症的患者。本書可以補足目前相關資訊的缺口,給照顧者很多幫忙。除了照顧者外,其他人也可以對於憂鬱症與相關照護有更多的了解,以破除相關迷思。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要照顧心愛的家人的前提,是自己必須身心健康。
診治超過萬名病患的日本身心科醫師指導
如何應對身心病患家庭照顧者的常見難題,消除煩惱與不安


為了心愛的家人以及身為「療鬱陪伴者」的自己——照顧身心疾病患者時,能做、不能做或該注意的事情有哪些?
◉「『憂鬱』是怎麼一回事?」
◉「如何挑選適合的醫院?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