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彩圖解30+增肌訓練: 逆齡.抗老.減重.紓壓.防病 完全攻略 (暢銷增訂版)
作者 | 郭曉韻/ 曾品嘉 |
---|---|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
商品描述 | 全彩圖解30+增肌訓練: 逆齡.抗老.減重.紓壓.防病 完全攻略 (暢銷增訂版):【30+到50+必備】地表最強肌勵提案&增肌塑體三大新突破實證醫學‧釐清迷思‧鍛鍊心法‧超居 |
作者 | 郭曉韻/ 曾品嘉 |
---|---|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
商品描述 | 全彩圖解30+增肌訓練: 逆齡.抗老.減重.紓壓.防病 完全攻略 (暢銷增訂版):【30+到50+必備】地表最強肌勵提案&增肌塑體三大新突破實證醫學‧釐清迷思‧鍛鍊心法‧超居 |
內容簡介 【30+到50+必備】地表最強肌勵提案&增肌塑體三大新突破實證醫學‧釐清迷思‧鍛鍊心法‧超居家訓練初學和進階 一定要搞懂的儲肌身心自訓指南※超肌勵附錄:8周訓練菜單(初階/中階/高階)※ 新手就能上手的宅訓練,你家就是健身房<PART1>拒當疾病高風險族群事實在眼前的實證醫學.你是可愛還是胖-3準則判斷『該減重了嗎?』.年輕是本錢,久坐不動讓本錢...越來越不值錢.說清楚講明白,9個實證教你拉開與疾病的距離<PART2>觀念有對才會改變運動迷思的終極破解.別把『都市傳說』當成『不運動』的藉口.終極破解16個QA,別因謠言錯失良『肌』.明明一樣重,看起來卻比較腫的關鍵是...<PART3>成為運動新手只需要1%準備.常見運動5模式,哪種最適合現階段的你?.堅持到底5心法,撐起心累又不想放棄的瞬間.好開始就成功一半,3步驟計畫你的專屬計畫<PART4>增肌訓練還等什麼65個動作馬上開始.動態伸展10個:活動關節與肌肉,讓身體熱起來.居家訓練44個:核心訓練、上肢訓練、下肢訓練.靜態伸展11個:恢復肌肉彈性,減少延遲性痠痛 三大突破之1:提出6大運動認知及情緒管理益處1.運動助力大腦功能,提升記憶與專注力的秘訣2.穩定情緒的運動方法,緩解壓力與焦慮的實用策略3.擺脫壞心情與壓力,運動讓你心情舒暢的有效方法4.提升智力的運動策略,讓你變得更聰明的秘訣5.應對運動挫折的心理調適,克服困難重拾動力的技巧6.運動目標設定指南,達成健身目標的實用步驟三大突破之2:提供5大樂齡銀髮族運動評估、新技巧,起步走!7.運動的好處8.風險評估9.坐姿運動10.站姿運動11.有氧運動三大突破之3:破解4大常見的運動、塑體迷思12.跑步可以增加肌力嗎?13.電療可以增加肌力嗎?14.按摩後,還會酸痛怎麼辦?15.關節炎可以運動嗎? 【肌動連線 專文推薦】林長揚 物理治療師、懶人包達人侯鐘堡 原力復健院長、超級鐵人選手洪佳翎 義大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楊坤仁 嘉義長庚急診專科醫師【肌不可失‧聯名推薦】王柏堯 台北榮總資深職能治療師王堯顯 高雄健仁醫院副院長朱為民 台中榮總健康管理科主任李秉家 義大職能治療系主任林子盟 台灣牙醫植體醫學會理事林槐庭 高醫大運動醫學系主任胡翔崴 H.I.T.生醫創新實作社群執行長郭藍遠 高醫大運動醫學系教授郭立杰 成大職能治療系教授張乃仁 高醫大運動醫學系教授張博智 高醫大附設中和醫院胸腔外科主任楊智鈞 台中富足診所院長劉耀宗 前高雄長庚復健科主治醫師賴家欣 慈惠醫專物理治療科主任、運動科學博士(以上皆依姓氏筆畫排序)
作者介紹 郭曉韻‧成功大學醫學工程 博士候選人‧高雄醫學大學運動醫學碩士‧專長:運動醫學、運動傷害與防護‧現任:樹人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專任講師‧曾任:健仁醫院物理治療師曾是田徑選手,喜歡嘗試各種運動,甚至為此走上物理治療與運動醫學這條路。由於看到許多病人倚靠藥物卻忽略「運動」的重要,發想一系列「衛教懶人包」,期待透過簡單好懂的模式,讓「運動醫學」更親民。寫書的理念也是這麼單純。不外乎是希望讀者建立正確概念、透過適合運動指南,累積健康資本,達到促進身心健康、降低疾病風險的目標。曾品嘉‧高雄醫學大學運動醫學碩士‧義守大學職能治療學士‧酷樂運動空間創辦人‧專長:生理職能治療、生活復能、運動醫學‧現任:衛生福利部嘉義醫院職能治療師因曾參與了運動對於下背痛患者的成效相關研究,為跨足運動領域打開了契機。碩士論文《健康成年人進行遠距監督式單次循環間歇運動對於執行功能之立即效益》探討了運動對於腦部認知功能的益處,將運動與職能治療領域相結合,推動增強運動表現與功能促進的複合型運動介入模式,並致力於開發職能治療的一百種可能。深信「運動是良藥」,運動不只改善生理功能,也提升心理健康。並期望藉由這本書,幫助讀者輕鬆開啟運動人生,實現身心健康的平衡。
產品目錄 推薦序 1 醍醐灌頂的訓練指南 侯鐘堡推薦序 2 找回健康與肌力 楊坤仁推薦序 3 你有投資自己的身體嗎? 林長揚推薦序 4 不做錯才是最大進步! 洪佳翎作者序 讓30+到50+的體能轉折向上、享受健康餘命的全面指南 郭曉韻、曾品嘉【Part 1】拒當疾病高風險族群 事實在眼前的實證醫學實證1/易瘦體質黃金關鍵,你的肌肉有多少?‧肥胖就是病,胖起來「要人命」!‧你是可愛還是胖?-該減重的3指標‧你減的不是肥,是健康!-節食後遺症‧減重黃金比例-飲食70%+運動30%實證2/下背痛的領悟,核心無力的覺悟‧80%以上的人都懂得痛!‧下背痛最常見的4大原因‧為什麼下背痛需要練核心?實證3/代謝症候群是 百刀齊放隱形殺手‧代謝症候群不是一種病,而是一堆病!‧四管齊下,終結代謝症候群實證4/提升肌力不分年齡,有開始就不嫌晚‧我有肌少症嗎?‧肌肉流失多,毛病跟著多!‧增肌CP值最高的訓練:阻力訓練實證5/常規有氧運動,降低血壓不是夢‧我的血壓有正常嗎?‧高強度間歇運動,調控血壓最有效!‧運動血壓飆更高,不動才是上上策?!實證6/讓胰島素瞬間敏感的祕密‧器官泡在糖水裡,死神很快找上你!‧強化胰島素敏感度,促進糖分代謝實證7/戰勝血脂肪,維持血管彈性‧我有高血脂嗎?‧循序漸進動起來,預防高血脂到來實證8/每天30分鐘,骨骼有用才會變強壯‧骨頭為什麼這麼硬?‧趁早存骨本,預防骨鬆找上門!‧我骨頭不好,不要運動最好?!實證9/常規治療以外,癌友最佳藥物是‧常規治療外的最佳處方是……運動!‧癌友更要養成規律運動習慣 【Part 2】觀念有對才會改變 運動迷思的終極破解Q.1/運動過程中,汗流越多瘦越多?‧汗腺是為了散熱而存在‧不是沒有汗流浹背,就代表不夠累‧水分被帶走,體重減輕剛好而已Q.2/白開水vs.運動飲料,運動如何補水?‧缺水會提高熱傷害風險‧運動前中後的補水攻略Q.3/做重訓的女孩 會練成「金剛芭比」?‧練成金剛芭比,絕對不是意外!‧你以為的粗壯,只是過度期Q.4/重訓非男性專利!女孩更要鍛鍊肌肉?‧女孩更要增肌的3個理由‧不是用器材才能練,徒手訓練也OKQ.5/別被體重所迷惑,這些數據才是重點!Q.6/明明一樣體重,為什麼看起來比較腫!‧減了「什麼」是重點!‧不同肌肉率與體質率,體態差很大!Q.7/越拚命越快瘦?增肌計畫必勝3關鍵‧訓練:永遠維持有點吃力的重量‧休息:破壞後重建是增肌必經路‧營養:足夠的熱量與均衡的營養素Q.8/越痠越痛越有效?大部分的痠與效果無關‧什麼才算是「有效果」的運動?‧肌肉痠痛的真正原因‧會多痠會多痛和運動類型有關Q.9/大姨媽來訪,能動還是不能動?‧經前症候群與經期不適,運動可以治!‧紅色警戒期間,我該怎麼運動?Q.10/睡前運動睡更好?小心High到睡不著!‧睡前1小時別做激烈運動‧慢性病族群要小心運動後低血壓‧運動有最佳時機點嗎?Q.11/幾歲運動都不嫌晚?有開始有堅持就有好處!‧幼童時期:四肢發達,通常頭腦也靈活‧就學階段:提升學習動機、舒緩升學壓力‧輕熟齡世代:你投資的不是時間,是健康!‧老後:讓你虛長年紀,看不出真實年齡!Q.12/增肌怎麼增、減脂怎麼減,我需要的是哪一種?‧減脂怎麼減?‧增肌怎麼增?‧我需要的是「增肌」還是「減脂」?Q.13/聽說停止做重訓後,肌肉就會變肥肉(脂肪)?‧增肌減脂的訓練方式很不一樣‧有氧vs.無氧,誰先誰後?‧擔心肌肉會變肥肉,重訓通通不敢做Q.14/運動結束之後,就該大吃犒賞自己?‧撐過去才會瘦vs. 多吃也不怕胖‧挑對東西,吃了不會變白吃‧運動前這樣吃,身體零負擔Q.15/我很瘦、我靠勞力工作,所以我不需要運動?‧什麼是泡芙人?泡芙人可以吃嗎?‧過胖是健康公敵,過瘦是隱形殺手‧別再勞動、運動,傻傻分不清楚了!Q16/冰敷vs.熱敷,敷的時機很重要‧什麼時間點需要冰敷?‧什麼時間點需要熱敷?‧不論冰或熱,都要特別留意的事 【Part 3】成為運動新手 只需要1%準備準備1/常見5種運動模式,哪種適合現階段的你?‧模式1│有氧運動:強化心肺、改善循環‧模式2│無氧運動:增肌燃脂極力推薦‧模式3│交叉訓練:有氧與無氧交錯練‧模式4│阻力訓練:UP你的骨質密度‧模式5│HIIT:後燃效應持續48小時準備2/給心累又不想放棄的你,堅持到底5大心法‧心法1/呼朋引伴法‧心法2/尋求趣味法‧心法3/思想單純法‧心法4/固定時間法‧心法5/鏡子洗腦法準備3/訂立運動計畫3步驟,好開始就成功一半‧為什麼需要設定運動計畫?‧如何計畫你的專屬運動計畫? 【Part 4】增肌訓練還等什麼 65個動作馬上開始! 熱身篇/伸展肌肉、活動關節,連續動作讓身體熱起來訓練篇/宅在家每天30分鐘,44個動作2周就有感收操篇/恢復肌肉彈性,減少延遲性痠痛 【增訂篇】30+動起來!50+更精采! 增訂1:30+動起來,穩情緒,控壓力,活力無限──運動對於心理健康的益處 單元1:運動如何提升大腦功能?‧運動與腦部健康的關聯‧運動如何增強記憶與專注力 ‧強化大腦功能的運動指南 單元2:運動如何改善情緒與壓力? ‧運動如何影響壓力荷爾蒙與情緒? ‧哪些運動最適合紓解壓力與焦慮? ‧快速舒壓3個運動技巧 ‧一週減壓運動計畫 單元3:運動提升執行功能與思考能力 ‧什麼是執行功能?為何重要? ‧最有效提升執行功能的運動 ‧如何運用運動來提升日常表現? 單元4:如何克服運動挫折,建立持續習慣? ‧常見運動挫折類型 ‧用心理技巧克服運動困難 ‧如何讓運動變得更有趣? 單元5:如何有效設定運動目標 ‧設定明確且可衡量的健身目標 ‧建立可行的運動計畫 ‧達成運動目標的關鍵 結論:讓運動成為長期習慣 增訂2:50+更精采!練體力,享受健康餘命──從沙發上動起來,樂齡族輕鬆練出好活力! 單元6:為什麼樂齡族要運動? 單元7:樂齡族運動的好處 單元8:樂齡者運動前的安全評估與注意事項 ‧運動前的評估 ‧注意事項 單元9:樂齡者適合的運動 ‧有氧運動 ‧肌力訓練 單元10:樂齡族也能當運動達人──5套輕鬆又有效的健身法! 單元11:常見的運動迷思 Q1.近年來很流行的超慢跑可以增加肌力嗎? Q2.電療可以增加肌力嗎? Q3.按摩後,還會痠痛怎麼辦? Q4.退化性關節炎可以運動嗎? 【肌勵附錄】8周訓練菜單(初階版/中階版/高階版)
書名 / | 全彩圖解30+增肌訓練: 逆齡.抗老.減重.紓壓.防病 完全攻略 (暢銷增訂版) |
---|---|
作者 / | 郭曉韻 曾品嘉 |
簡介 / | 全彩圖解30+增肌訓練: 逆齡.抗老.減重.紓壓.防病 完全攻略 (暢銷增訂版):【30+到50+必備】地表最強肌勵提案&增肌塑體三大新突破實證醫學‧釐清迷思‧鍛鍊心法‧超居 |
出版社 /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
ISBN13 / | 9786267521465 |
ISBN10 / | |
EAN / | 9786267521465 |
誠品26碼 / | 2682850948008 |
頁數 / | 320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7X23 |
級別 / | N:無 |
推薦序 : 推薦序1 醍醐灌頂的訓練指南
我會認識作者之一的郭曉韻物理治療師,是一兩年前,我在臉書閒逛時,看到他的一篇動態貼文被瘋狂轉貼。身為復健同溫層的醫療工作者,當然要好好拜讀一翻。就是因為這篇懶人包,瞬間我就被圈粉了。(寫到「郭老師」前面都要空一格,表示崇敬。)
印象深刻到現在我依然記得那篇叫做〈為什麼下背痛需要訓練核心肌群?〉內容是17張微簡報,風格統一外,還搭配吸引人的可愛小圖片,文字內容簡單易懂卻充滿知識性,一張一張點開來細細品嘗,不知不覺就看完了。那時的我,正在苦惱如何詮釋「人人都需要訓練核心肌群」這件事,看完後,真的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此後,關於核心 肌群的考試,大概都能拿滿分吧!)
後來再follow到她,才知道即使已經這麼厲害了,依舊到成功大學繼續學習,攻讀生物醫學工程博士班。如此謙卑地繼續學習,根本就是想海放你不只一個蘇伊士運河啊~去年一接收到郭老師要出書的消息,立馬就接下寫推薦序的任務。畢竟能幫偶像寫序,對我不是responsibility,而個great honor啊!
本書的編排與呈現就像讓我驚豔的微簡報一樣,極其好讀,我個人相當喜歡。內容豐富而且CP高,包括用「醫學實證」說明運動的好處、解析常見的運動迷思、介紹運動的種類與教讀者如何設定運動目標、最後還有精彩的訓練動作集錦。推薦運動新手或已經運動一陣子的老手,都可以買來閱讀,絕不後悔。
侯鐘堡(原力復健院長、復健科醫師、運動傷害醫師)
推薦序2 找回健康與肌力
我是一位急診醫師,過著日夜輪班的生活。記得還是20幾歲小伙子時,連續上個5天夜班也不算什麼,但現在不僅上個1天夜班就垮了,連下了夜班,都必須睡個好幾天才補得回
來。年紀來到40歲,除了深刻感受到值班時體力明顯變差外,連體態也逐漸鬆垮、鮪魚 肚微凸。有時候還是會想「能回到年輕時候該有多好?」
後來我才發現,體能衰退、體態老化並不單純只是年紀問題,「運動」其實占了更大比例。日常維持運動習慣,不僅可以避免許多代謝疾病,還可以讓體能狀況變好。問題是「平常上班那麼忙,哪裡有時間可以運動?」
事實上,根據2020年WHO最新運動指引,針對一般成人的運動建議已經更新為:每週「累計」150至300分鐘的中等強度活動,或75至150分鐘的激烈活動,就很有效果了。運動似乎並不限於什麼時間或地點,在辦公室內每次10分鐘空檔,依然可以達到WHO要求的標準。而不像以前要求每次都要維持30分鐘才行。當然,如果有更多時間,累計超過WHO的建議時數,不如考慮將有氧活動改為肌力訓練,對健康可以更有幫助。也因此,而最簡單上手、方便快速、效果又好的就是核心運動了。!核心運動不僅方便,快速、還非常有效!
感謝身為物理治療師的曉韻及職能治療師的品嘉,運用自己的醫療知識與簡報技巧,將運動、肌力與健康這些生硬的知識,轉化為輕鬆好讀的內容,這本書不僅破除了許多對於運動的錯誤迷思,也教會我們這些「賴在沙發上的馬鈴薯」如何從培養自己的運動計畫開始,一步一步找回自己的健康與肌力。我大力推薦這本適合全家人一起閱讀的書,翻開這本書開始顛覆過去認知,也讓自己、家人一起活得更好。
楊坤仁(嘉義長庚急診專科醫師)
推薦序3 你有投資自己的身體嗎?
講到投資,你會想到什麼?我們會拿金錢去投資股票,也會去進修課程來投資腦袋,但你有在投資自己的身體嗎?所謂的投資身體,就是訓練肌力來對抗老化。大概有人會想:「我又不是健美先生,而且我離70歲『老』還很遠吧?有必要這麼早就開始訓練嗎?」
許多人覺得老化是60至70歲才會發生,事實上人從30歲就開始在走下坡。如果沒有刻意訓練,肌力就會持續退化,只不過我們很難去察覺,直到6-7050幾歲、60幾歲時,身體扛不住了,才明顯表現出來而已,而且往往出現一個小症狀後,各種問題就排山倒海的到來。
肌力重要嗎?先說結論,非常重要。肌力跟我們的日常活動息息相關,你可先想想有沒有過以下經驗:容易腰痠背痛,常會閃到腰。覺得體力大不如前,容易疲勞。稍微跑步、趕個車,就覺得很累。這些都可能是肌力衰退的樣貌,如果繼續衰退的話,就很容易做什麼事都無力,而且容易受傷。
有些人會說「我每天都有在『動』啊,應該不會退化這麼快吧?」如果用三隻小豬的故事來舉例,各種「動」的差別就很明顯了:
‧草屋版:日常活動,例如通勤、走路去買吃的
‧木屋版:飯後去公園走走路、上班不搭電梯改爬爬樓梯
‧磚屋版:有目標制定運動計劃,持之以恆的鍛鍊身體
還不知道這三個版本有什麼差別的話,就把大野狼想像成是老化,大野狼沒有來時,三間房屋都能住,住起來好像也差不多,試想當大野狼來襲時,你覺得哪一間房子才能讓你安然無恙呢?答案很明顯。因此如果你還沒開始訓練肌力,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一 起鍛鍊吧!
林長揚(物理治療師、懶人包達人)
推薦序4 不做錯才是最大進步!
身為一名復健科醫師,每日總會面對許多飽受「慢性肌肉或骨骼疼痛」所苦的患者,除了一些多數人熟知的退化性關節炎外,還有一大部分的族群屬於目前相當盛行的文明病,包括「久坐少動」的低頭族和「肌少症」的高齡族群,這類型的患者像是開啟了旋轉門效應,每隔一陣子就會來求醫。
疼痛反覆發生不僅是姿勢不良或老化退化的因素,探究根本問題,大多源自於「缺乏運動」,以致肌肉或骨骼沒能被適度地活化。透過幾次互動之後,才知道許多的患者並不是不想去運動,而是不知道「該怎麼開始運動」或「怎麼做才正確」。
曉韻及品嘉撰寫的這本書,恰好解決了這些患者的問題。這本書內容非常好讀易懂,以大量圖解來幫助讀者能自行監督自身姿勢正確性。除此之外,還有破解很多迷思,根本就是說到我的心坎裡,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不做錯就是最大的進步!」很多時候,錯誤的認知可能使得症狀更加嚴重,因此從觀念著手正是治本的好方法。另外,書裡還有講到維持運動習慣的心法,不只教大家如何開始,也教大家如何堅持。
我推薦每家每戶都應該備有一本這樣的運動百科全書,全家大小循序漸進地開始運動,目的在於預防疾病的發生、緩解疼痛的症狀,即使你現在感覺是個健康寶寶,也能透過運動開始儲存健康本錢。這本書也是我診間的工具書之一,不論是糾正民眾錯誤的思維或衛教合適的運動處方,都是很好的小幫手呢!
洪佳翎(義大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
作者序 讓30+到50+的體能轉折向上、享受健康餘命的全面指南
郭曉韻(物理治療師)
曾品嘉(職能治療師)
本書從30 歲的身體機能轉折談起,強調增肌的重要性,這次增訂版並延伸到50 歲以上的樂齡族如何透過肌力訓練延緩老化,以及運動對於心理健康及壓力調適的章節。結合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的專業知識,提供讀者一套完整的居家鍛鍊指南,幫助不同年齡層的讀者建立規律運動習慣,累積健康資本,進而能夠好好享受健康餘命!
30歲,身體機能的轉折點!
研究顯示,30 歲是生理機能的關鍵轉折點。這個年紀後,身體老化機制開始啟動,新陳代謝減緩,肌肉流失速度超過生長速度,導致肌少症風險增加。此外,肺活量下降,血液循環變差,骨質密度自35達到高峰後開始流失,增加關節退化與骨折風險。
這些變化並非「老了」才發生,而是30後就開始逐步影響你的身體狀況。如果不進行適當的運動與肌力訓練,這些問題將加劇,影響體能與生活品質。因此,30歲後的運動 不只是選擇,而是必要!現在開始培養運動習慣,儲存「肌肉財富」,才能確保未來有更好的身體機能與活力。
增肌不只是好看,還很「好用」!
許多人以為增肌只是為了塑造體態,但事實上,肌肉對健康的影響遠超乎想像:
提高新陳代謝,幫助燃脂,打造易瘦體質
促進血液循環,減少水腫,改善心血管健康
分泌抗老激素,預防肌少症、失智症與慢性病
穩定體溫,提升免疫力,減少感冒與發炎機率
保護骨骼與關節,降低受傷與骨折風險
運動可以讓我們變得更強壯,擁有更長久的健康與活力,這不僅適用於年輕人,對於50+ 族群更是如此。
50+運動不嫌晚,肌力訓練是關鍵
肌少症是影響老年生活品質的關鍵因素,如果不進行肌力訓練,肌肉會以每年約1% 的速度流失,導致行動能力下降、跌倒風險增加,甚至影響自理能力。然而,不論是50 歲、60 歲,甚至70歲開始鍛鍊,都能獲得顯著的好處!
研究證實,任何年齡開始肌力訓練都能提升體能與生活品質
肌力訓練能增加肌肉質量,改善平衡感與協調性,減少跌倒
與受傷風險增肌可減緩骨質流失,降低骨折風險
透過適當運動與營養補充,能有效延長健康餘命
建議從簡單的動作開始,如深蹲、核心訓練、彈力帶運動,逐步增加強度,並確保動作正確性。搭配均衡飲食與足夠蛋白質攝取,更能幫助肌肉修復與生長,讓你在50+歲仍然能夠保持活力與行動力!
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的黃金搭配
你是否想運動,卻不知道如何開始?或擔心運動姿勢錯誤導致受傷?這本書由我們分別是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的兩個人攜手打造,提供最完整的運動指導與健康管理建議,幫助你建立正確的運動基礎,讓運動成為一種習慣,而非負擔。
物理治療師 專注於改善身體機能、減少疼痛與預防運動傷害
職能治療師 擅長幫助個體恢復日常生活功能,設計適合的運動模式
我們結合兩者專業,透過循序漸進的訓練計畫,讓你能安全、有效地提升肌力,不論是30+ 想要維持體能,或50+ 希望預防老化,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
超居家鍛鍊:從新手到進階的完整指南
本書特別設計「超居家鍛鍊計畫」,不需要昂貴的健身器材,就能在家完成完整的肌力訓練。
核心訓練——提升身體穩定度與核心力量
上肢訓練——改善手臂、肩膀與背部肌力
下肢訓練——強化腿部與臀部力量,提升行動力
動態與靜態伸展——預防運動傷害,促進身體靈活度
此外,我們特別設計「姿勢錯誤提醒」,確保訓練時避免不當動作造成運動傷害。
為了幫助讀者建立規律運動習慣,我們還規劃了「8 週運動計畫」,依照個人狀態區分初階、中階、高階,讓不同程度的讀者都能找到適合的訓練模式。從初學者到進階者,每個人都能在這套計畫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循序漸進地強化肌力。
現在就開始累積你的健康資本!
運動是一輩子的事,無論你的年齡如何,現在開始都不嫌晚。肌肉不只是讓你變得更結實,更能支撐身體機能,提升生活品質。
體力變好,走路更穩
睡眠品質改善,身心更放鬆
減少疼痛,降低受傷與慢性病風險
提升新陳代謝,打造更健康的體態
現在就翻開這本書,踏出肌力訓練的第一步!讓運動成為你的日常,累積「肌肉財富」,擁抱更健康、更精采的未來。
最佳賣點 : 【30+到50+必備】
地表最強肌勵提案&增肌塑體三大新突破
實證醫學‧釐清迷思‧鍛鍊心法‧超居家訓練
初學和進階 一定要搞懂的儲肌身心自訓指南
※超肌勵附錄:8周訓練菜單(初階/中階/高階)※
新手就能上手的宅訓練,你家就是健身房
<PART1>
拒當疾病高風險族群
事實在眼前的實證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