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Fortunate Man
作者 | John Berger |
---|---|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
商品描述 | 幸運之人 觀看的方式作者、另一種影像敘事攝影名家聯手 對愛、死亡、權力與階級的極致省思:在當代書寫中,約翰‧伯格是無與倫比的。──蘇珊‧桑塔格「人生學校」創辦者艾 |
作者 | John Berger |
---|---|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
商品描述 | 幸運之人 觀看的方式作者、另一種影像敘事攝影名家聯手 對愛、死亡、權力與階級的極致省思:在當代書寫中,約翰‧伯格是無與倫比的。──蘇珊‧桑塔格「人生學校」創辦者艾 |
內容簡介 在當代書寫中,約翰‧伯格是無與倫比的。──蘇珊‧桑塔格 「人生學校」創辦者艾倫‧狄波頓最愛的一本書 布克獎作家、《觀看的方式》作者師約翰‧伯格的人文凝視 攝影家尚‧摩爾近70幅影像紀實 見證人性×社會×醫療 省思醫病關係的經典之作 陳佳琦(藝評家、攝影史研究者)──專文導讀 因為醫師,患病之人得以認識病痛,有了希望, 也得以重新找回自己是誰。 人們習慣將醫生看成專業的知識份子、特權人物,但在這偏僻的村莊裡,醫生是集體記憶的資料庫,是安定人心的祭司。這座村莊裡的人很幸運,他們有一位好醫生。而事實上,醫生才是其中最幸運的人。他身處生死交界,卻極少真正被推到赤貧與垂死的殘酷前線。本書由伯格的文字思索與攝影師摩爾的攝影捕捉,記錄約翰•薩梭醫生的行醫日常,進一步探討關於人性、社會,也關於療癒與醫病關係的價值。從採石場的嚴重事故、田裡的種種意外,到絕望的女子想殺死私生子……這位醫生對於自己的工作抱以嚴謹負責的態度,在醫病關係中,也時時叩問自己的生命。 醫師的行醫作為,展示了醫學、治療的同理心,與「看見」病患心理狀態的精神韌性。僅從科學角度看待臨床經驗是不可能的,因為生活經歷和痛苦被量化的程度往往含糊,薩梭這位鄉村醫生必須是參與患者生活、視患者為核心,並不僅僅是醫療故事裡的英雄。本書收錄近七十幅照片,滿載一則則人性故事與時興時衰的生命起伏,充分回應了蘇珊‧桑塔格曾經提出的問題「攝影能做什麼?」堪稱美學大師伯格以文字深度凝視「醫師意義」的精湛之作。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姓名:約翰.伯格John Berger布克獎作家、金筆獎得主《觀看的方式》作者當代最重要美學大師文化藝術評論家、作家、詩人、劇作家。一九二六年出生於倫敦,二○一七年辭世。一九五二年開始替以政治、社會問題、書刊、電影、戲劇等為主題的《新政治家》雜誌撰稿,並以深具影響力的馬克思主義藝術評論家身分迅速竄起,陸續出版多本藝術評論書籍,包括了有口皆碑的藝術研究作品《觀看的方式》。此外,約翰‧伯格的小說體別出心裁,曾《G》贏得布克獎、金筆獎、布萊克紀念獎。伯格也撰寫過多部電影劇本,並曾與瑞士導演阿蘭.鄧內合作《二○○○年約拿即將二十五歲》。二〇一六年,蒂妲‧絲雲頓、柯林‧麥克比、克里斯多福‧羅斯、巴泰克茲耶多斯執導紀錄片《約翰‧伯格四季肖像》,在鄉間四季更迭中,以多層次的影像、深刻的對話,展現出一個人文主義者歷久不變的初衷。他被公認為是英國最具影響力的藝術批評家。相關重要著作有《觀看的方式》、《影像的閱讀》、《觀看的視界》、《另一種影像敘事》、《攝影的異義》、《我們在此相遇》、《班托的素描簿》、《留住一切親愛的》、《A致X》、《另類的出口》等等。 譯者簡介 姓名:吳莉君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譯有《婚禮之途》、《觀看的方式》、《我們在此相遇》、《留住一切親愛的》、《霍布斯邦看21世紀:全球化,民主與恐怖主義》、《建築的法則》等。任職出版社多年,現為自由工作者。
產品目錄 導讀|你我皆幸運 文◎陳佳琦幸運之人約翰.伯格年表
書名 / | 幸運之人 觀看的方式作者、另一種影像敘事攝影名家聯手 對愛、死亡、權力與階級的極致省思 |
---|---|
作者 / | John Berger |
簡介 / | 幸運之人 觀看的方式作者、另一種影像敘事攝影名家聯手 對愛、死亡、權力與階級的極致省思:在當代書寫中,約翰‧伯格是無與倫比的。──蘇珊‧桑塔格「人生學校」創辦者艾 |
出版社 /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
ISBN13 / | 9786263105621 |
ISBN10 / | |
EAN / | 9786263105621 |
誠品26碼 / | 2682501121002 |
頁數 / | 240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8x21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在當代書寫中,約翰‧伯格是無與倫比的。──蘇珊‧桑塔格
「人生學校」創辦者艾倫‧狄波頓最愛的一本書
布克獎作家、《觀看的方式》作者師約翰‧伯格的人文凝視
攝影家尚‧摩爾近70幅影像紀實
見證人性×社會×醫療 省思醫病關係的經典之作
陳佳琦(藝評家、攝影史研究者)──專文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