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基因天花板! 內分泌科專家說長高
作者 | 潘慧 |
---|---|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
商品描述 | 打破基因天花板! 內分泌科專家說長高:幾乎沒有不關心孩子身高問題的家長「我和另一伴都是小個子,孩子注定長不高嗎?」「孩子功課壓力大沒時間,該怎麼促進他發育?」「孩 |
作者 | 潘慧 |
---|---|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
商品描述 | 打破基因天花板! 內分泌科專家說長高:幾乎沒有不關心孩子身高問題的家長「我和另一伴都是小個子,孩子注定長不高嗎?」「孩子功課壓力大沒時間,該怎麼促進他發育?」「孩 |
內容簡介 幾乎沒有不關心孩子身高問題的家長 「我和另一伴都是小個子,孩子注定長不高嗎?」 「孩子功課壓力大沒時間,該怎麼促進他發育?」 「孩子從小瘦弱、身體虛,要怎麼改善?」 「狂補鈣能彌補先天的不足嗎?」 事實上,遺傳因素只能決定身高的70%,營養、睡眠、運動、情緒這些後天因素,對身高的影響能達到30%。 30%,意味可以比預期多長10公分以上,甚至從160到180公分的巨大差距! 補鈣、跳繩、按摩….用盡方法激發孩子生長發育同時, 你知道孩子在哪個時期適合怎樣的方法嗎﹖ 1個觀念改變,你的孩子可能比預期多高10公分! 本書由內分泌科醫師、兒童生長發育專家潘慧,統整了超過10萬名兒童、青少年長高的案例,一步步教父母關於孩子從0歲到14歲生長發育的知識和技巧。 讓你抓住孩子的生長黃金期、挖掘孩子的生長潛能,讓他比預期多長至少10公分! 【本書特色】 ★內容專業,涵蓋完整面向 •這是一本關於孩子該如何健康成長,兼具專業、系統化和通俗性的指導用書。 •內容包括身高監測、避開長高的迷思、飲食習慣、睡眠方法、運動方式、情緒管理、輔助手段、專家解惑,並加值提供大量增高食譜。 ★以年齡分類,實用性高易執行 本書適用年齡涵蓋從孩子出生(0歲)到青春期(14歲),全書架構以0-3歲、3-7歲、8-14歲區分。內容附有清晰直觀的身高監測表格、資料圖、插圖、增高食譜等工具,便於父母幫助孩子管理身高。 【本書適合族群】 ☉ 希望為孩子生長發育做預先準備的父母 ☉ 有孩子生長發育困擾,但不知該如何解決的家長 ☉ 用盡方法促進孩子生長發育,但沒得到明顯成效的家長 ☉ 自己想努力長高的兒童、青少年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姓名:潘慧內分泌科主任醫師、兒童生長發育專家、教授、博士論文指導教授於北京協和醫院矮小專科門診27年,幫助超過10萬名兒童、青少年達到理想身高,於院內號稱「一號難求」。擅長用通俗易懂的科學方式引領家長走出認知誤區,揭穿各種增高迷思。聽過他課程演講的家長和孩子超過百萬人次。【專家審訂】詹前俊詹前俊小兒科診所醫師台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前台北市立婦幼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兒科醫學會 小兒專科醫師兒科醫學會 兒童急診次專科醫師兒科醫學會 青少年次專科醫師中西整合醫學會專科醫師兒童過敏氣喘及免疫學會醫師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兒童醫院研究員嬰兒與母親雜誌社編輯顧問醫師前 兒科醫學會副秘書長
產品目錄 ■ 第一章 0 - 3歲如何健康地生長正確監測孩子的身高(長),真正瞭解孩子的生長狀況不同年齡層,「母乳+奶粉」如何搭配最合理 不同年齡層,如何適度添加副食品 吃飯速度慢,挑食、偏食怎麼辦 調整睡眠,抓住最佳生長時間 利用 5 個方法讓孩子快速入睡 睡不好、夜裡抽動,如何改善睡眠品質 如何輔助孩子運動,讓個子快快長高維生素 D 促進長高,怎麼補充最科學 胎兒小於妊娠年齡如何完成追趕生長 3 歲之前能用藥物幫助長高嗎 3 歲孩子也可能發生性早熟,該怎樣避免 ■ 第二章 3 - 7歲如何激發生長潛力警惕「長高迷思」,別被增高藥「坑」了 透過正確監測,準確判斷孩子的身高去醫院檢查要做哪些準備孩子身材矮小,是否一定要用生長激素促進生長正確利用生長激素,安全有效地幫助孩子長高運動方式對了,才能快速、結實地長高調整睡眠時間,讓生長激素分泌量增加 3 倍睡眠品質差導致生長發育遲緩,怎樣改善破除飲食迷思:吃對了,才能健康地長高解決三大難題:挑食偏食、暴飲暴食、愛吃零食孩子不愛喝水,如何有效地引導情緒管理:孩子心情好,生長發育更輕鬆如何避免孩子頻繁生病,影響生長發育為什麼每次升學後,孩子就不長高了 ■ 第三章 8 - 14歲抓住最後的發育時期,達到理想的最終身高抓住青春期發育的關鍵點 警惕性早熟:發育太早影響最終身高 孩子出現生長痛怎麼辦 青春期如何進行營養管理 如何保證優質的睡眠,讓孩子長得更高孩子學業繁忙,如何利用碎片時間高效運動過胖和過瘦都會影響長高,如何調整自卑、焦慮、壓力大,會導致心因性矮小 ■ 第四章 關於身高,父母最關注的 15 個問題Q1:貧血會影響生長發育嗎?Q2:延遲初經能增加生長時間嗎?Q3:病毒性心肌炎導致少運動,該如何長高?Q4:個子矮就要注射生長激素嗎?Q5:生長激素效果不好可以換其他牌子嗎?Q6:生長激素治療期間如何觀察?Q7:注射生長激素後的孩子怎麼吃飯?Q8:如何看待孩子的骨齡?Q9:家族性矮小能治療嗎?Q10:男孩青春期怎麼觀察?Q11:快速生長期的孩子可以減肥嗎?Q12:放假期間,為什麼孩子忽然停止長高?Q13:垂體性矮小可以等晚點治療嗎?Q14:手術、口服藥物對矮個子有效嗎?Q15:23 歲了,還有希望長高嗎? 附錄一 長高食譜——如何補充維生素 附錄二 長高食譜——如何補鈣附錄三 長高食譜——如何補鐵附錄四 女孩身高(長)、體重表附錄五 男孩身高(長)、體重表 附錄六 促進生長發育的飲食原則和食譜 Part1 兒童一日食譜 Part2 早餐食譜10道 Part3 素食譜10道 Part4 點心10道
書名 / | 打破基因天花板! 內分泌科專家說長高 |
---|---|
作者 / | 潘慧 |
簡介 / | 打破基因天花板! 內分泌科專家說長高:幾乎沒有不關心孩子身高問題的家長「我和另一伴都是小個子,孩子注定長不高嗎?」「孩子功課壓力大沒時間,該怎麼促進他發育?」「孩 |
出版社 /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
ISBN13 / | 9789862899380 |
ISBN10 / | |
EAN / | 9789862899380 |
誠品26碼 / | 2682482399001 |
頁數 / | 272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7x23 |
級別 / | N:無 |
推薦序 : 如何讓小孩能高人一等
- 詹前俊小兒科診所醫師、台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詹前俊
小孩成長後的身高能夠高人一等,是不少家長的期望,從坊間充斥中草藥飲品、人數爆滿要求驗骨齡及治療的兒童內分泌門診可窺見一二。家長們總是期盼在醫師及早發現與正確協助下,保握孩子一生一次的生長機會!
《打破基因天花板!內分泌科專家說長高》由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潘慧,集結寶貴的臨床及衛教經驗,整理出決定孩子身高的3個關鍵黃金時期:嬰幼兒時期(0-3歲)、學齡期(3-7歲),以及青春期(8-14歲),並分別探討家長如何協助孩子生長。
如何把握成長期?
兒童的第一個發育快速成長期是嬰兒期,第一年約可成長20-24公分,第二年約11公分。而後,4到9歲每年約5-6公分;9歲到青春期每年約4-5公分。台灣兒童健康手冊有體檢測量身高體重,每年幼兒園與小學也有身高體重檢查,如果身高體重都在第3百分位,會轉診檢查追蹤身體矮小;身高體重百分位偏低也會提醒家長加強注意(女男孩的身高體重生長曲線表,請分別查看附錄四、附錄五)。
第二個快速成長期為青春期:女生每年長6-10公分、男生每年長8-12公分。在正常情況下,骨骼年齡和實際年齡應該相當,但每個人的發育都會受到遺傳基因影響而提早或晚一點發生,因此每個階段都很重要。青春期中最快速生長期,女生約在11-12歲,男生約晚兩年13-14歲,一般男生可以長到骨齡16歲,女生長到骨齡14歲,這也是生長板癒合的時間點。女生的初經時間點相當於骨齡的12歲8個月左右,有些則提早在11歲左右就有,初經後即便能再長高,但可能長不到5公分了。
性早熟及早發現
中樞性性早熟的定義是任何一種第二性徵(如男生 9歲前出現睾丸變大、陰莖變長變粗等;女生8歲前乳房隆起、陰毛發育,10歲前初經來潮)快速生長,骨齡大於實際年齡2歲以上。性早熟者因骨齡超前,雖然長得比別人快,但超前越多,生長版癒合越快,長大反而可能矮人一截。
家長對女兒可觀察乳房發育情形,若8歲前已發育,須安排到兒童內分泌科做骨齡抽血檢查。男生開始發育的標誌比較隱蔽難以察覺,有些家長以為男生出現鬍鬚、喉結、變聲或初次遺精等特徵才進入青春期,事實上已處於青春期的中後期,錯過身高增加最多的時間,骨齡超前,長高的空間所剩無幾。
性早熟的輔助治療在早睡,晚上10點到凌晨2點生長激素大量分泌,此時若不睡覺會分泌減少,導致長不高。建議盡量在晚上10點前睡,每天運動30-40分鐘,減少油脂吸收,搭配到兒童內分泌科規律追蹤、骨齡追蹤或藥物治療,並避免肥胖和環境荷爾蒙對性早熟的影響。
給予生長激素的迷思
不少家長以為只要有錢就可以治療矮小,不論什麼原因,只要給予生長激素治療就會達到效果。其實,是否需要昂貴的生長激素,應諮詢兒童內分泌科醫師的意見,尤其健保對生長激素使用有嚴格的給藥規定。即使自費,如何打針也是一大考驗,有些條件不一定適合給生長激素。
簡言之,身高是由遺傳、營養、睡眠、運動、心理等多種因素影響,家長應及早陪孩子就診檢查生長發育問題,才能及早改善孩子的生長疑難雜症。
最佳賣點 : 幾乎沒有不關心孩子身高問題的家長
「我和另一伴都是小個子,孩子注定長不高嗎?」
「孩子功課壓力大沒時間,該怎麼促進他發育?」
「孩子從小瘦弱、身體虛,要怎麼改善?」
「狂補鈣能彌補先天的不足嗎?」
事實上,遺傳因素只能決定身高的70%,營養、睡眠、運動、情緒這些後天因素,對身高的影響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