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 Concept de Non-Photographie
作者 | François Laruelle |
---|---|
出版社 |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非攝影的概念:「非攝影」不是對攝影的否定,而是一場釋放的實驗。哲學長久以來都以攝影瞬間閃光的模式來理解自己與世界的關係,所謂「攝影哲學」不可避免地陷入自我反照的 |
作者 | François Laruelle |
---|---|
出版社 |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非攝影的概念:「非攝影」不是對攝影的否定,而是一場釋放的實驗。哲學長久以來都以攝影瞬間閃光的模式來理解自己與世界的關係,所謂「攝影哲學」不可避免地陷入自我反照的 |
內容簡介 「非攝影」不是對攝影的否定,而是一場釋放的實驗。哲學長久以來都以攝影瞬間閃光的模式來理解自己與世界的關係,所謂「攝影哲學」不可避免地陷入自我反照的惡性循環。於是,攝影必須從「寫真本體論」與各種歷史、技術條件中解放,讓影像以自身的方式存在。拉呂樂借鑑碎形圖像的特性,既無中心也無邊界;攝影也不應被視為世界的縮影,而是與世界平行且不可還原的異質場域。它既削弱了攝影者作為全能主體的權威,也動搖了哲學家獨佔現實解讀的地位。
作者介紹 法蘭索瓦・拉呂樂(François Laruelle,1937–2024),法國哲學家,曾任巴黎第十大學(楠泰爾)榮譽教授,著有二十五本以上著作,包括《普通人的傳記》、《陌生人理論》、《非哲學原理》、《未來的基督》、《哲學末世的鬥爭與烏托邦》、《反巴迪歐》、以及《非標準哲學》。他是「非哲學」概念的提出者,在去世前一直主持「國際非哲學組織」,致力於推動其理念的發展。伍啟鴻,旅歐譯人,兼就讀巴黎三大比較文學。與陳榮泰合譯或獨譯賽荷、拉圖、修.萊佛士等人文社科作者多部著作。長期留意華文去中心、去邊界寫作,包括在地多元翻譯的實驗與想像。
產品目錄 前言在照片中看到什麼?攝影者自拍照中的哲學家/關於抽象或非具象性的攝影理論/攝影姿態與視覺力/普遍的攝影虛構一門攝影科學平面思維的大陸/一門攝影科學/照片能做什麼:同一身份照/自發的攝影哲學/攝影的存在模式/照片之「照片—存有」/攝影的實在論/方法上的問題:藝術與藝術理論;發明與發現/論攝影之為視覺演算法/論攝影之為一般化的碎形/論藝術家的自發哲學、以及其理論運用/攝影姿態、以及其躋身世界的技術條件/在照存有、思維的自動性:攝影呈現之本質/仿似能力;相似效果/先驗的攝影直覺/攝影的實驗與公理化一種屬於創造的非哲學。碎形的實例牆的紋理/一位碎形藝術家的美國創作者倫理/碎形的我及其標記:一種新的煉金術綜合/「不規則力量」的概念/世界之碎形遊戲。現代與後現代之結合/非哲學的美學展望譯詞對照表譯後記拉呂樂的非哲學風格與我們的非翻譯習作
書名 / | 非攝影的概念 |
---|---|
作者 / | François Laruelle |
簡介 / | 非攝影的概念:「非攝影」不是對攝影的否定,而是一場釋放的實驗。哲學長久以來都以攝影瞬間閃光的模式來理解自己與世界的關係,所謂「攝影哲學」不可避免地陷入自我反照的 |
出版社 / |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9863839 |
ISBN10 / | |
EAN / | 9786269863839 |
誠品26碼 / | 2682986320006 |
頁數 / | 180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1.8X18.6CM |
級別 / | N:無 |
提供維修 / | 無 |
最佳賣點 : 「非攝影」不是對攝影的否定,而是一場釋放的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