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邊的目眉
作者 | 廖鴻基 |
---|---|
出版社 |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天邊的目眉:風裡的台語,詩裡的男人。廖鴻基首部台語詩集,帶你游進大海的內心。那是我們未必有,卻無比熟悉的─心底記得的那種聲音。有些男人不習慣說,但他們其實一直在 |
作者 | 廖鴻基 |
---|---|
出版社 |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天邊的目眉:風裡的台語,詩裡的男人。廖鴻基首部台語詩集,帶你游進大海的內心。那是我們未必有,卻無比熟悉的─心底記得的那種聲音。有些男人不習慣說,但他們其實一直在 |
內容簡介 風裡的台語,詩裡的男人。 廖鴻基首部台語詩集,帶你游進大海的內心。 那是我們未必有,卻無比熟悉的─心底記得的那種聲音。 有些男人不習慣說,但他們其實一直在想。 廖鴻基寫下討海人埋藏在心底的大湧,這不是為裝飾文字而生的台語詩,而是從海口流出、飽滿渾厚地回應土地與海洋的聲音。用潮水的節奏,拍打出那些日常少見的愛與憐憫。 你會看見魚、看見風,也會在某一頁看見你自己。 他以詩句開鑿浪潮,將討海人隱匿於語言中的鋒利與孤獨釋放。這本詩集,不僅是廖鴻基的首部台語詩篇,也是浪尖上的文化采風,一條沉默而通往海中之海的航道。 《天邊的目眉》為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首度以台語創作的詩集,全書以東部沿海生活為背景,書寫討海人、潮汐、魚群與濱海日常,展現海岸勞動現場的節奏與氣味,保存台灣特有的地方語言、行業特殊用語及其文化。 本書一大特色,在於保留大量源自討海行業的在地用語與語言節奏,涵括漁業行話、地方詞彙與捕撈術語,不僅富含詩意與抒情美感,更成為台語行業語言的珍貴紀錄載體。這些用語長年未被書寫與保存,透過詩的形式得以記錄下來,具高度語言學、文化與田野保存之價值。 詩集由作者實地生活經驗轉化而來,語言質地沉靜凝練、意象鮮明,書寫男性日常中的孤寂與柔情,呈現討海人少為人知的內心風景。插圖部分由作者女兒 Olbee 繪製,從繪畫延續書中的海洋感知與生命記憶,成為父女之間跨世代的創作對話。 《天邊的目眉》兼具文學性與文化紀錄意義,適合關注本土語言書寫、台灣海洋文化、民間知識保存及詩歌藝術之讀者品讀。
作者介紹 廖鴻基,海上經驗三十餘年,曾經討海,曾搭乘遠洋漁船和貨櫃船遠航,長年從事鯨豚觀查,開創台灣賞鯨活動,執行多項開創性海洋計畫。現任花蓮縣福爾摩沙協會理事長,海洋大學兼任副教授,海洋大學駐校作家。累積海洋文學作品三十餘部,獲多項文學獎肯定,曾獲海洋委員會海洋文化獎、教育部社會教育終身貢獻獎。插畫繪圖/Olbee 當現實缺少翅膀,記得找想像幫忙代勞。 為《大島小島》(廖鴻基著)故事插圖,因而重新執起幼時熱愛的畫筆,隨著文字展開豐富的想像力,擁抱對於生命的熱情。參加「法藍瓷想像計畫」公益比賽,以自身抗癌經歷,創作繪本《那一年》,鼓勵病友走出陰霾,航向希望的曙光。 www.facebook.com olbee0313
產品目錄 自序 27大湧 36放𦊓 38線索 40日出 42天邊的目眉 44二沿流 46無遮 48飛烏虎 50拋碇 52相黏 54著時 56十五暝 58日赤 60靜 62天邊海角 64毋知 66歇晝 68風颱 70好䆀 72行船 74浮島 76海面 78弄湧跤 80冷底 82遠 84厚變化 86沉底 88放流 90海尾 92相約 94油鯃 96流巡 98上岸 100循山 102魚橛 104風流 106等 108袂按算 110飛烏 112寄話 114風颱的頭鬃 116暝流 118歇睏 120混群 122經過 124飛烏鳥 126慢落來 128期待 130選擇 132遠航 134
書名 / | 天邊的目眉 |
---|---|
作者 / | 廖鴻基 |
簡介 / | 天邊的目眉:風裡的台語,詩裡的男人。廖鴻基首部台語詩集,帶你游進大海的內心。那是我們未必有,卻無比熟悉的─心底記得的那種聲音。有些男人不習慣說,但他們其實一直在 |
出版社 / | 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7603307 |
ISBN10 / | |
EAN / | 9786267603307 |
誠品26碼 / | 2682894609002 |
頁數 / | 136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1.8X20CMCM |
級別 / | N:無 |
提供維修 / | 無 |
自序 : 六月底,暑夏開鑼,清晨時分朋友開車送我去車站搭車,這天西南氣流旺盛,起了風,路樹隨風搖擺。我隨興用台語唸了句,「風共樹椏捋頭鬃」。朋友覺得有意思,問我繼續。於是朗朗唸完這首形容風吹樹搖的台語詩:
<捋頭鬃>
風是樹椏的柴梳
Hong sī tshiū-ue ê tshâ-se
透早就請伊來捋頭鬃
Thàu-tsá tō tshiánn i lâi lua̍h thâu-tsang
風若溫馴
Hong nā un-sûn
青青的頭鬃搖來閣搖去
Tshinn tshinn ê thâu-tsang iô-lâi koh iô-khì
風若透
Hong nā thàu
黃色的頭毛捋甲規土跤
N̂g-sik ê thâu-moo lua̍h kah kui thôo-kha
朋友稱讚我唸讀好聽,又說,「海上生活這麼多年,何不試試以海洋為主題的台語詩。」
也是,海上來去三十多年,年輕時討海,海上尋鯨工作也持續了二、三十年,搭過遠洋漁船和貨櫃船遠航,過去以散文、小說書寫海上生活情景,以台語詩來表達算是新的嘗試。
海上生活特別是漁業,台語是台灣漁船甲板上的主要語言。討海人是海上第一線勞動者,引擎聲、風聲影響,他們講話習慣音量大;又漁撈環境人與船渺如滄海一粟,拚風浪、拚魚獲,風險相隨,他們用語必要清楚、簡單、明確。特別老一代討海人,他們海上耕耘了大半輩子,語言粗獷豪邁自成一格,形成台灣極其特殊的討海語言。
這一代的他們,上了年紀並快速凋零。他們見證了台灣沿近海漁業的興衰,經歷了漁具、漁法大幅更替而漁獲量攀高後直線下滑的動盪年代。不幸中的小運氣,下坡尾聲中我參與了他們一段。興衰更迭,年代嬗遞,產業的式微是遺憾,語言文化的消失則是島國社會無可挽回的損失。
朋友的建議,聽進去了。於是有了這冊台語海洋詩的構想。自覺台語散文或台語小說還功力不足,海洋台語詩或許值得試試。
有了初步構想後,設定五十首為目標。有時在車上,有時在海上,有機會、有念頭,便試著一句句、一首首累積。
沒想到,還不到年尾(比預期提早)達成目標。沒有台語寫作經驗,又半年期間匆匆湊數,心裡明白這五十首海洋詩必須回頭大幅修改。
小時候母親工作忙,很多時候是阿嬤帶著,台語是阿嬤的語言,儘管那年代上學講台語會被老師處罰,但至少放學回家是使用台語。阿嬤脾氣不好,罵人的台語粗獷又道地。這些台語經驗讓我具備寫作這冊台語詩的基本能力。
詩集中每一首詩的創作過程,都是腦子裡先有音再回到桌面上找字。幸好網路年代,上網以音找字還算方便。但仍然有些音找不到合適的字,或者因為地區性習慣用語或腔調不同,特別是老一代的討海人用語,只好大膽使用自己認為的漢字來填充。
也幸好有幾位朋友是台語專業,給我許多建議和協助。
也知道,用漢字表達的台語詩,恐怕十個有九個看不懂,因而必要在每首詩附加一些註釋來說明。也會請懂台語的朋友幫忙,書中輔以羅馬音來呈現整首詩。也打算附上每首詩的朗讀錄音檔為聽讀輔助。
期待更多讀者能從這本詩作中感受我們的海,以及台灣海上工作者長年耕耘這片海累積留下的海洋文化。
內文 : 【內文節選】
大湧
大湧弄龍*
弄懸弄低 弄出一尾 拍翸的水龍
大湧跳舞
浮浮沉沉,手牽手一箍輪轉圍著船隻
搟出一波閣一波
搖袂停,幌袂煞的玲瑯鼓*
大湧造山
湧攄 風捒 拚輸贏
激出水面一稜稜懸懸低低的山崙
大湧擋路
船頭受湧使弄
有時攑頭望天
有時犁頭犁湧*
大湧凌治
船頂徛袂在 坐袂穩
睏袂去
驚驚膽膽
盤過一湧袂輸通過一劫
一湧過一湧
港喙口猶原茫茫渺渺
毋知踮佇天邊佗位
*
弄龍 舞龍。
玲瑯鼓 波浪舞。
犁湧 形容船隻耕田一樣
翻掘水浪。
Tuā-íng
Tuā-íng lāng liông
Lāng kuân lāng kē lāng tshut tsi̍t-bué phah-phún ê tsuí-liông
Tuā-íng thiàu-bú
Phû-phû-tîm-tîm, tshiú-khan-tshiú tsi̍t-khoo-lián-tńg uî tio̍h
tsûn-tsiah
Hàinn tshut tsi̍t-pho koh tsi̍t-pho
Iô buē thîng, hàinn buē suah ê lin-long-kóo
Tuā-íng tsō suann
Íng lu hong sak piànn-su-iânn
Kik tshut tsuí-bīn tsi̍t-lîng-lîng kuân-kuân-kē-kē ê suann-lûn
Tuā-íng tòng lōo
Tsûn-thâu siū íng sái-lāng
Ū-sî gia̍h-thâu bāng thinn
Ū-sî lê-thâu lê íng
Tuā-íng lîng-tī
Tsûn-tíng khiā-bē-tsāi tsē-bē-ún
Khùn-bē-khì
Kiann-kiann tám-tám
Puânn kuè tsi̍t-íng bē-su thong-kuè tsi̍t-kiap
Tsi̍t-íng kuè tsi̍t-íng
Káng-tshuì-kháu iu-guân bông-bông-biáu-biáu
M̄-tsai tiàm tī thinn-pinn tó-uī
放𦊓*
點燈酉* 起灶
催 東南勢趨趨出去
滿載的漁網像流水
對船艉相牽趖落去黑暗的水底
離岸漸遠
越頭埔仔頂柑仔色的路燈彎曲排列
浮佇湧頭
袂輸廟埕做醮時規排的鼓仔燈*
外口風大流透
規座掃𦊓* 予流水捾咧踅
毋知下暗罟會著
幾分希望
*
放𦊓 討海人用語,指放網。
點燈酉 指酉時,傍晚五點至七點。
掃𦊓 討海人用語,指流刺網。
鼓仔燈 燈籠
刺網捕魚原理是讓魚隻因為看不見而不小心刺纏在網目上,
因 此 放 網 船 常 在 天 暗 剎 那 起 跑。 流 刺 網 沒 有 支 點 固 定, 施 放
後 整 座 網 隨 海 流 漂 盪。 流 刺 網 一 條 線 撒 下, 離 岸 較 遠 的 那 端
會比近岸這端流得快,因此船隻放網會東南向由內而外斜斜
放網。
Pàng-lîng
Tiám ting-iú khí-tsàu
Tshui tshia tang-lâm-sì tshu-tshu tshut-khì
Buán-tsài ê hî-bāng tshiūnn lâu-tsuí
Tuì tsûn-bué sio-khan sô-lo̍h-khì oo-àm ê tsuí-té
Lî huānn tsiām hn̄g
Ua̍t-thâu poo-á-tíng kam-á-sik ê lōo-ting uan-khiau pâi-lia̍t
Phû tī íng-thâu
Bē-su biō-tiânn tsò-tsiò sî kui-pâi ê kóo-á-ting
Guā-kháu hong tuā lâu thàu
Kui-tsō sàu-lîng hōo lâu-tsuí kuānn leh se̍h
M̄-tsai ing-àm koo ē tio̍h
Kuí-hun hi-bāng
線索
茫茫海面行船規工走揣海翁* 海豬仔*
逐家目睭金熾熾
若炤火燈* 掃射水面
嘛有人攑著萬里鏡*
斟酌每一波、每一湧
想欲反揣湧聳* 皺紋底暗藏的花蕊
水面下
海翁海豬仔看著船隻白波犁過
躊躇船隻的動靜
臆這隻船是好意抑是歹意
參詳是毋是現出線索
予𪜶揣著
予𪜶來倚近
*
海翁 鯨魚。
海豬仔 海豚。
炤火燈 探照燈。
萬里鏡 望遠鏡。
湧聳 討海人用語,指湧浪。
Suànn-soh
Bông-bông hái-bīn kiân-tsûn kui-kang tsáu-tshuē hái-ang
hái-ti-á
Ta̍k-ke ba̍k-tsiu kim-sih-sih
Ná tshiō-hué-ting sàu-siā tsuí-bīn
Mā ū-lâng gia̍h-tio̍h bān-lí-kiànn
Tsim-tsiok muí tsi̍t pho,muí tsi̍t íng
Siūnn-beh píng-tshuē íng-sōng jiâu-bûn-té àm-tshàng ê hue-luí
Tsuí-bīn-ē
Hái-ang hái-ti-á khuànn-tio̍h tsûn-tsiah pe̍h-pho lê-kuè
Tiû-tû tsûn-tsiah ê tōng-tsīng
Ioh tsit-tsiah-tsûn sī hó-ì ia̍h-sī pháinn-ì
Tsham-siông sī-m̄-sī hiàn-tshut suànn-soh
Hōo in tshuē-tioh
Hōo in lâi uah-kīn
(節錄)
最佳賣點 : 風裡的台語,詩裡的男人。
廖鴻基首部台語詩集,帶你游進大海的內心。
那是我們未必有,卻無比熟悉的─心底記得的那種聲音。